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非晶合金长程无序的特征中,隐藏着本征的不均匀性和有序。我和我的团队,找到了隐藏的秘密。”
  “请看大屏幕,以典型的钯镍铜磷非晶合金为例,基于实验与理论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模式,我们发现了其微观机理,这些短程序的多面体团簇结构在空间的连结,构建了非晶结构的中程序,通过局域五次对称性处理,我们证明了非晶结构在纳米乃至微米尺度上的不均匀性。”
  “最后几分钟,我说说本次报告的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其实就是总结,一条普适性理论原则、一条相变基本规则、一个基础数学物理方程以及一条微观结构定义性描述。”
  “这就是我几年来在凝聚态物理方面的全部心得体会,上万页的草稿、超过一千次的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大量工作最终归纳为屏幕上的三句话和一个方程。”沈奇很有感触的说到,引发台下来宾的共鸣。
  “我永远记得我的物理导师爱德华·威腾说过的一句话,当然了,这句话的原创是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的无上考验在于达到那些普适性的基本规律,再从它演绎出宇宙。”
  “我的报告完毕,感谢聆听。”沈奇鞠躬致谢结束报告,不多不少,整好3个小时。
  掌声雷动,好评如潮,来宾们纷纷称赞:“鸿篇巨著,意义重大。”
  会后,沈奇见到了崔教授和朱主席,大家亲切交谈。
  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崔教授对沈奇说到:“你这部凝聚态物理综述,具有里程碑意义,非常震撼。”
  朱主席说到:“沈奇,你这是构筑理论体系,但不是那种缥缈虚无的理论,被广泛验证之后将具备极高的应用价值。”
  “谢谢两位前辈的肯定。”沈奇和两位诺奖得主算是接上头了。
  “得推荐一下。”朱主席对崔教授说到。
  “那是必须的。”崔教授赞同。
  于是朱主席、崔教授将沈奇的名字推荐到了瑞典皇家科学院。
  诺贝尔奖有一套严格的推荐、评选程序。
  物理学奖、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其他四个奖项由另外的机构评定。
  诺奖评选委员会不接受自荐者,具备推荐资格的人群为: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
  就物理学奖来说,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接受推荐者名单。
  2月1日起,瑞典皇家科学院对推荐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每年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颁发)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及王后出席并授奖。
  现在是9月,沈奇被两位华人诺奖得主提名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
  今年12月10日的诺奖,是表彰今年2月1日之前的提名候选人。
  沈奇将要冲击的是明年12月10日的那次诺奖。
  中国物理学家大会结束后,沈奇公开发表了500多页的《凝聚态物理结构性研究综述》,预印在arVix上。
  实体方面,因为这部大作的页数太多,沈奇委托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帮他整理编辑为一部物理学术专著,在中国之外的全球领域内出版发行。中文版的出版发行委托燕大出版社搞定。
  大家想看免费的,那就登陆arVix查阅电子版,想买本实体书收藏,那就掏几个钱意思一下。
  《凝聚态物理结构性研究综述》中的一条相变基本规则、一个基础数学物理方程,已被国际物理界验证并认可,沈奇相变规则、沈奇方程进入了美国大学教科书,这已是事实。
  一条普适性理论原则、一条微观结构定义性描述,需要给国际物理界一些时间去验证。
  最关键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那几位评委的态度,沈奇也不知道评委是谁,等着吧,该来的总会来。


第422章 增选院士大名单
  崔教授、朱主席推荐沈奇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候选人,沈奇也不能亏待两位老爷子,他请两位诺奖得主吃了顿饭,以表心意。
  吃饭是次要的,重在交流。
  崔、朱两位老爷子年纪挺大了,但相比于另外四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两人算是年轻的,他俩身体健康,能吃能喝,嚼的动牛排,还能喝点红酒。
  另外四位诺奖得主最年轻的也接近90岁高龄,他们在家颐养天年,不便露面。
  沈奇二十几岁获得菲尔兹奖,明年将冲击诺奖,两位老爷子对沈奇赞誉有加,中国物理界需要有接班人扛起新时代的大旗,他们觉得沈奇是最合适的人选。
  崔老爷子抽烟,他抽了一辈子的烟,戒不掉,他点燃一支烟,说到:“我出生在农村,从小下地干农活,但学习成绩没有耽误,数理化、中文英文经常考满分。我干过农活,动手能力强,喜欢做物理实验,一做就是一辈子,做实验比抽烟更上瘾。”
  “崔老也是学霸啊,厉害了。”沈奇跟崔教授其实有点交集,他在普林斯顿当数学教授时,崔教授在普大物理系当教授,两人也算是有普大背景的校友。
  曾在美国能源部门身居要职的朱主席出生于美国,他全家都是学者,父亲、姑姑是化学家,母亲是经济学家,哥哥是医学家,弟弟是政法学家。
  舒尔茨说他们家缺少一位数学家,所以他学习数学,并获得菲尔兹奖。
  朱主席的情况跟舒尔茨类似,他们家缺少一位物理学家,所以他学习物理,并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沈奇说到:“朱主席,我跟你有点渊源,读高中时我做过一道物理竞赛题,那题改编自你的激光冷却实验,要求我计算一个物理参数,我们那支竞赛队,就我一个人做出来了,真够难的。”
  朱主席笑道:“那必须难,就是这个实验让我获得了诺奖,有一年的IPhO压轴题,就是讲这个实验的。”
  沈奇举起红酒杯:“我跟两位前辈也算有缘,我快要结婚了,如果我结婚的时候二位前辈在中国,还望赏脸出席我的婚礼。”
  “好事。”
  “恭喜。”
  两位老爷子举杯道喜,预祝沈奇结婚顺利,抱得美人归。
  和两位诺奖老爷子吃完饭后,沈奇回到电梯楼家中。
  欧叶今天特别勤快,她把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煲了个汤,做了几个小菜。
  汤煲的还可以,菜做的一般,但这毕竟是欧叶的一番心意。
  沈奇倒了二两白酒,夹一筷子清炒番薯叶:“今天什么日子,沈夫人亲自下厨?”
  “还没成为你夫人呢。”欧叶盛了碗鸡汤,递给沈奇:“你真的不知道?”
  沈奇:“知道什么?”
  “你进入大名单了,增选院士名单。”欧叶将手机递给沈奇,让沈奇看新闻。
  手机新闻显示,科学院今天发布公告称,科学院增选院士通信评审工作已结束。
  150人进入初步候选人名单,年龄最小的是沈奇,26岁,年龄最大的是一位医学教授,86岁。
  最年轻的候选人与最年长的差了整整60岁,一个甲子,一个时代。
  沈奇被提名为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候选人,通信评审工作结束后,还将进行学部全体院士投票选举,以及会议评审。
  通信评审即一选,学部全体院士投票选举是二选,会议评审是三选。
  三选那就是举手和拍手了,走个形式,最重要的是二选。
  据称,二选工作在一选结果公示后,已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科学院不日将公布二选结果。
  “22人入选本次数学物理学部增选院士名单,通常情况是,落选者达一半以上,最终增选为院士的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我获得数学物理学部全体院士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才有可能当选为院士。”沈奇很快计算出中标概率。
  “你以最年轻的身份,入选150人大名单,已经很了不起了。”欧叶还是蛮欣赏沈奇的,她给沈奇夹了一块土豆片,以示鼓励。
  “选院士应该是公平公正的哈,不会有什么黑幕吧?”沈奇知道数学物理学部共有153位院士,即153张有效选票,其中有接近20位院士跟沈奇很熟,约30位院士跟沈奇打过交道。
  剩下100位数学、物理领域的院士,沈奇一点都不熟,连他们的联系方式都没有。
  “我需要获得100张以上的选票,才保险啊。”沈奇跟盘院士打电话,关机。
  沈奇跟燕大数院院长汪院士打电话,您呼叫的号码暂时无法接通。
  “这……院士们都被关起来投票了,没收手机?”沈奇莫名有些忐忑,他渴望成为院士,评不上院士,这婚都不好意思结。
  欧叶比较清醒:“连你也联系不上,跟你很熟的盘院士、汪院长,这说明,选院士是公正的。”
  次日,沈奇去燕大上班,发现数院四大院士全部失踪了。
  物院的几位院士也联系不上。
  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天,沈奇魂不守舍的过了三天。
  虽然国家有规定,增选院士过程中坚决杜绝非学术因素干扰,谢绝处级以上官员成为候选人,一切以学术成果和对国家、学科的贡献及未来影响为评选依据,但沈奇还是不放心啊,万一没选上呢?
  第四天,沈奇接到一个电话。
  “你好,沈奇沈教授吗?”电话里的声音是个沉稳的男声。
  “你好,请问你是?”
  “我是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进元,现口头通知沈教授,明天早上9点,赴科学院1号会议厅,参加本届增选院士公布大会,请务必准时。书面通知将在一到两个小时之后,由燕大校长亲自呈交给你,就这样,明天见。”这位科学院领导挺牛的,通知完毕就挂了电话。
  他当然牛,沈奇知道这位白主席的另一个身份是白院长,科学院的院长。
  “白院长亲自来电,看来有戏。”沈奇回到家中,抱着正在午睡的未婚妻亲了一口。


第423章 尽力
  第二天早上,科学院1号大厅张灯结彩,高朋满座。
  身体状况允许、能出席会议的院士全都来了,加上增选院士候选人,到场人数近千人。
  沈奇见到了很多中国科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凭借宇称不守恒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先生已恢复中国国籍,他是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老爷子在助手的搀扶下来到会场,履行他作为一名科学院院士的职责。
  杨老爷子点名要见沈奇,利用会前的空隙时间,沈奇和杨老爷子见了一面。
  “杨老,给您请安,您身体还好吧?”沈奇这是第一次在咫尺距离和杨老对话,外界对于杨老的评论很多,可谓五花八门,但不可否认,杨老是当今物理界真正的大佬。
  杨老读书的时候,全世界正在打仗,世界大战,他经历了很多事情,如今这位耄耋老者行动不便,思维却是清晰:“我老喽,你还年轻,趁着年轻,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沈奇说到:“所以我今天来到这里,参加会议。”
  杨老:“选上院士后,少开会,多做学问。”
  “好的,您批评的很对。”沈奇连连点头,老人跟孩子一样,都得哄。
  咦,选上院士后……沈奇忽然意识到什么,所以我获得了三分之二以上的选票?
  增选院士的二选,各学部院士的投票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