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烟,搁孙二雄的办公桌面上。
“沈奇,你咋这么抠门呢?你这么有钱的人,光是领取克雷研究所的奖金就领了200万美元,送烟一包包的送丢人不?”孙二雄一口槽不吐不快,这种熊猫烟盒上印着“专供出口”字样,在机场免税店购买稍微便宜一点。
“细水长流。”沈奇身上揣了两包熊猫,原本一包送给老孙,另一包给老鲁。
“哎,沈奇,我真是拿你没辙。这样吧,你先回,我等下让郑阳去楼上找你,你亲自跟他谈,如果他本人愿意去你的数理研究中心大展宏图,我绝不阻拦。”看的出来孙二雄非常不舍得郑阳研究员离开他。
即便不舍,老孙依然痛下决心卖心腹骨干,只为支持沈奇的大事业。
什么是真爱,这就是真爱。
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沈奇也下定了决心:“不用了,郑阳还是留给孙主任吧,我通过其他渠道招人。”
沈奇原先的计划,是想从燕大数院挖几个年轻的高端数学人才,让沈奇数理中心数学室先运转起来。
在内部挖人的过程中,沈奇发现了问题。
口碑好的年轻业务骨干,数院的其他教授、主任不愿放人。
当然了,沈大教授强行要人的话,他们不放也得放。
沈奇跟燕大数院大多数教授、主任的关系比较好,强行挖墙脚伤感情。
所以老鲁手下的那位骨干研究员也别去抢了,沈奇一旦向老鲁开口要人,老鲁极大可能会忍痛割爱。
沈奇将送给老鲁的熊猫烟留给了老孙,断了从燕大数院内部挖人的念想。
“对了,图书小组有位叫萧俊龙的管理员,他这人怎样?”沈奇问到。
“萧俊龙这小子有些才学,就是不求上进,整天巴望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孙二雄摇头说到,对萧俊龙的评价一般般。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宅男们的梦想。”沈奇笑道,遂告辞离去。
燕大数院内部口碑好的青年俊才,沈奇不打算挖墙脚了。大家都看不上的不求上进之辈,沈奇不知有没机会化腐朽为神奇?
最主要的渠道还是得从燕大校外挖人,这不会引发内部矛盾,而且校方肯定鼓励沈奇挖一些校外高端人才回来。
沈奇回到三楼的数理研究中心办公室,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盘院士。
沈奇接通来电:“盘院士,你好。”
盘院士的声音听上去十分激动:“沈奇,我们成功了,成功了!”
沈奇小心翼翼询问:“那啥,真的成功了?”
“经过长达8个月的不间断测试,我们的量子密钥无懈可击!”盘院士直接说到,他没什么可顾忌的,这里是中国,他和沈奇都在中国。
第387章 有志之士
今年2月,沈奇短期回国,去到中国量子计算机实验室,帮助盘院士团队完善了量子密钥体系设定。
盘院士团队经过八个月的实战测试,验证了《黎曼定理素数载体量子密钥系统》在量子通信应用环境中是坚不可摧的。
盘院士将这个喜讯第一时间传递给沈奇,感谢沈奇为中国量子通信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连续八个月的量子密钥实战测试,动静不小。
国内外专业人士一直在关注盘院士团队的研究进展。
沈奇帮助盘院士团队完善了量子密钥体系设定,这个消息在盘院士给沈奇通话后的几天之内,传遍了圈内。
这个事情现在属于半公开性质,但沈奇的良心之作《黎曼定理素数载体量子密钥系统》是不会被公开的,至于要保密多少年,视量子通信升级换代的速度而定。
新一代的量子通信体系问世后,老一代的资料就有可能解密。
新一代的量子通信体系啥时问世,那就没人知道了。
“沈教授,国家一直在关注量子密钥的进展,据盘院士的报告资料,以及我们的考察了解,我们认为你在这个项目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想对你进行表彰,现在征询你的意见,是公开表彰,还是内部表彰?”相关部门领导面见沈奇,对沈奇表示感谢。
沈奇表达了他的态度:“这没什么可隐瞒的,我们自主研发取得的科技成果,不必藏着掖着。我的意思是,可以公开我们取得了量子密钥重大研究进展这个事件,具体技术细节当然不可能公诸于世,按国家保密规定操作就好了。”
“明白!”领导跟沈奇握手,他是个技术派领导,当领导之前做过大学教授。
次日,沈奇赴主管科技的部门,和盘院士一起接受了“国家重大科技突破”表彰。
相关部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面向全球记者发布官方讲话:
“中国量子通信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型量子密钥的成功开发将保证通信安全,国家将新投入超过百亿元的科技经费进一步扩大中国量子通信工程的应用,在此特别感谢盘少伟院士、沈奇教授团队做出的贡献,谢谢。”
此消息一出,业内震动。
美国纽约,柯朗研究所。
负责量子密钥研究的斯塔里教授看到这条消息后,愤怒的掀翻了桌子。
“骗子,骗子,沈奇你是个大骗子!”
斯塔里教授抓狂了,他们研究所根据沈奇提供的方案,苦心研究一年新型量子密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无果。
现在中国官方宣称,沈奇和盘院士是一伙的,斯塔里教授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电告全美应用界的同行:“小心沈奇这个人,他利用了美国,他是美国最危险的敌人!谁放他回中国的?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
沈奇无从得知斯塔里教授的电告内容,但他知道,自己在美国应用界肯定被拉黑了。
“我能怎能办,当时那个环境,我总不能卖国吧?”沈奇是个要面子的人,粉转黑这种事情,他极其不愿看到。
但没有办法,各为其主,黑就黑吧,只要普林斯顿不黑沈奇,其他的美国机构他不在乎。
“沈奇,不用担心,没人敢对你怎样,科技越发达,祖国越强大,境外势力就越不敢动你。”盘院士劝慰到,他问沈奇:“两年一届的院士增选规则,了解过没有?”
“有所耳闻,增选院士候选人,需有三位以上的在任院士推荐,之后由各学部院士投票,超过一定票数的候选人,增选为新的院士。”沈奇说到,看来这不是传闻,他回国之前就听鲁国珍说了,有人要推荐他当院士。
“没错,你不满65岁,三位院士推荐就够了。”盘院士说到。
65岁以上的候选人须有六名以上的院士推荐,中国科研精英年纪偏大的问题长期被外界所谈及。
国际上普遍认为,35…45岁是一位科学家最具创造力的黄金年龄段。过了这一年龄段,科研能力就会逐渐衰减,70岁之后就很难说有什么创造力了。
根据国家规定,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均可被推荐并当选为院士。
最近五年以来,沈奇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系统性、创造性成就世人皆知,他热爱祖国,赴美期间抵御了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侵蚀,以高超智慧和过人胆魄成功迷惑了柯朗研究所,在战略上拖延了竞争对手的黄金时间。
“沈奇,你完全符合增选院士的推荐资格,明年是增选院士公布年,我的推荐信已提交到了学部,我推荐了你。”盘院士怕沈奇不相信,他掏出手机上图。
照片中是一页信纸,有字:“……鉴于以上,本人推荐沈奇为院士候选人。签名:盘少伟。”
“盘院士如此厚爱,那我尽力而为吧。”沈奇不能辜负推荐人的好意,如果真给评上院士了,那就当着吧。
当院士会拥有一些新的资源,比如更广泛的人脉啦,更充足的科研经费啦,等等。
回到燕大,沈奇得知数院四大院士全都向学部提交了增选院士推荐信。
每位院士推荐的候选人名额不超过2人,燕大数院四大院士的推荐人名单中,全部有沈奇的名字。
南港理工大学的时院士也推荐了沈奇,沈奇拥有了六位院士推荐者,他已满足进入投票环节的资格。
各学部院士投票环节将在明年进行,沈奇有几位院士朋友,他能否赢得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过半院士的认可,当选为新的院士,明年见分晓。
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搭班子、建队伍,沈奇的目光投向了燕大之外。
还别说,校外真有毛遂自荐的有志之士。
今天早上,沈奇的办公室来一人。
这位男子身材消瘦但眼神灼灼,他将简历恭敬的递给沈奇:“沈教授,我叫马超凡,数学博士,十分渴望能来沈奇数理研究中心工作,恳请沈教授聘用我。”
沈奇浏览简历:“马博士你好,简历上显示,你目前在水木大学邱成桐数学研究中心工作?”
马超凡态度诚恳的说到:“是的,我在那里工作了一年。沈教授,我非常仰慕你,请你收留我吧,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第388章 去隔壁转转
马超凡,男,28岁,在美国布朗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导师是凯尔·拉文。
马超凡的博士论文入选斯普林格优秀论文丛书,他的主攻方向是代数几何,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关于格瑞斯基—科特惠克—马克菲尔逊纯性猜想的阶段性证明,GKM猜想和朗兰兹—谢尔斯塔基本引理密切相关。
马超凡是个海归,工作经验一年,现任水木大学邱成桐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凯尔·拉文教授是全美很出名的代数几何专家,马博士师从拉文教授,看来你有志在朗兰兹纲领方面做出一番成就。”沈奇看过马超凡的简历,就简历中的这些干货而言,马超凡符合沈奇的招聘要求。
“所以我可以来沈教授这里工作吗?”马超凡再度表达最真诚的诚意。
“你的硬件没问题,我想了解一下,你放弃运营体系相当成熟的水木邱成桐数学中心研究岗位,来我这个新成立的部门,最真实的原因是什么?”沈奇问到。
“我在隔壁不开心。”马超凡很直接的说到。
“这个理由很合理,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沈奇笑道,又问:“那你凭什么认为,来到我这里就能变的开心?”
“沈奇数理研究中心,学术至上,创新为先,这是最吸引我的科研理念。而且沈教授跟他们不一样,咱们都是年轻人,没有代沟,沟通起来应该更加顺畅。”马超凡说出了他的想法。
“你在水木的薪资待遇如何?”沈奇很关心这个问题。
“所有的加一起,年薪二十四万。”马超凡也不隐瞒,有啥说啥。
“哦。”沈奇默默记下这个数字,美国布朗大学回来的海归博士,在水木的年薪二十几万,这不算很高。
沈奇注意到,马超凡的手指发黄,他问到:“你一天抽几包烟?”
“一天一包,有时两包。”这烟瘾不小,要么是老烟枪,要么就是马超凡最近超烦。
“烟呢,还是少抽为妙,寻找灵感有其他很多种方式。”沈奇不抽烟只送烟,他问了一个更关心的问题:“你在水木,科研经费能拿到多少?”
“就给了十五万的科研启动资金,我去申请新项目经费,一年了,拖到现在不给我批。”马超凡显的不爽,有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