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次论述或演讲中,中心思想或者核心观点特别重要。
有技巧的演讲者会反复灌输几个核心关键词,让听众自然而然的get到重点。
沈奇紧扣论题及核心关键词,在答辩人陈述环节中论述的行云流水,逻辑顺畅。
三位答辩老师不住点头,有道理,没毛病。
“综上所述,我的陈述完毕。”
沈奇掐时间掐的很准,不多不少,刚好15分钟,他之前练过很多次。
“非常精彩的陈述。”龙主任表示赞许。
“谢谢。”沈奇始终面带微笑,开局不错呀。
“需要休息几分钟,喝点水吗,沈奇?”龙主任和蔼的问到,“一旦进入提问与答辩环节,你将被要求立即作答。”
第163章 红脸白脸
打铁就要趁热,沈奇说到:“不用了龙主任,下一个环节吧。”
“也好。”主答辩老师龙主任准备了三个问题,列成提纲。
在一场答辩会中,重中之重就是提问与答辩环节。
规则很简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双方基于论文课题进行友好的辩论。
答对了,辩好了,文凭拿着,拿去浪。
答错了,辩跪了,明年再来,大兄dei。
提问与答辩环节的设定,每所学校有所不同。
有的学校是老师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让答辩学生离场准备十几二十分钟,捋捋思路,再进场回答。
龙主任的规矩是,随问随答。
问一个问题,沈奇必须当场作答,不许离场到外面找灵感。
“请沈奇你翻到第15至16页,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请详细解释费舍尔—伯迈斯特函数,论文中的阐述过于简单。”龙主任抛出第一个问题。
费舍尔、伯迈斯特都是当代数学家,活跃于20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
如今年事已高的两位老爷子已告老还乡,隐退江湖。
甭管人在不在江湖上,两位老爷子的名号永远流传于江湖。
费舍尔—伯迈斯特函数被沈奇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到论文中,主要目的是承上启下,起到衔接作用。
过渡一下而已,备胎性质,沈奇没有在论文中详细阐述费舍尔—伯迈斯特函数的定义、论证,而是直接使用结论。
呈交到答辩老师手中的论文,已被沈奇修的无懈可击,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沈奇自信三位老师不可能推翻自己的论述逻辑,大局上不存在漏洞。
如果答辩失败,唯一的原因是细节。
提问与答辩环节,说通俗点就是找茬。
老师从各个细微的细节上提出疑问,考察答辩学生的学术深度与广度,判断力与反应力,及思维灵活程度。
这个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能虚,老师很多时候是故意设置陷阱,胆小的人往往是被自己吓死。
当然了,细节这玩意其实是最难的,细节决定成败嘛。
进场之前,沈奇并不知道答辩老师会提出什么问题,他做了多手准备,想好了各种预案。
请详细解释费舍尔—伯迈斯特函数?
不难,已有准备。
沈奇稍作思考,随即答到:“该函数是一阶半光滑的,根据这个性质,第15至16页的问题可改写为一个非光滑方程系统。龙主任,需要我详细解释这个非光滑方程系统吗?”
龙主任摆摆手:“不用,说主要思路即可。”
“OK,那我接着说。”沈奇继续说到,“费舍尔—伯迈斯特函数如果扩展开来,我至少得在论文里多写20页,未免有凑字数之嫌。我这篇论文不是写给数学新人看的,所以我不可能将一个费舍尔—伯迈斯特函数写20页。”
“费舍尔—伯迈斯特函数的导入,列出了最初的半光滑分析概念,克拉克广义雅可比阵是局部有界且上半连续的,因此我在此处直接使用费舍尔—伯迈斯特函数的结论,用Df定义所有的x属于Φ的集合,最终解决论文中第二部分的问题。”沈奇解释到这里,停顿数秒,观察答辩老师的表情。
“可以了。”龙主任点点头,他为啥要问这个基础问题,是担心答辩人抄袭,或者不求甚解生搬硬套。
有些学生逼急了真这么干,找篇论文改编一下交上去拉倒。
沈奇有问有答,立即作答,答到了点子上。
龙主任表示欣慰,接着提出第二个、第三个问题,难度递增。
沈奇对答如流,hold住全场。
“可以了。”
“解释的合情合理。”
龙主任的点评就如他的性格一样,平静,祥和,与世无争。
搞的沈奇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慈眉善目的数学系主任老龙头也太好说话了吧?
主答辩老师的三个问题问完了,我这就过了?
燕大数学系本科文凭到手了?
“龙主任,咱这就进入总结环节了哈?”沈奇试探性的询问。
“不要急。”龙主任亲切地笑道,左瞧瞧,右瞅瞅:“马老师,熊老师,你们有补充问题吗?”
“我先说吧。”马老师是一张不苟言笑的扑克脸,从开场到现在,这是他说的第一句话。
“沈奇,请翻到第4页,我认为你开篇的算法就不严谨。”这是马老师的第二句话,有杀气。
沈奇面带笑容,内心中反而安定不少。看出来了,龙主任唱红脸,马老师唱白脸。
对嘛,这才是我大数院的风格,一场答辩哪有那么容易过关。
“请马老师点评。”沈奇礼貌的说到。
“在子问题(Pk)中,式3不该是目标函数的二次模型在xk点的局部线性化逼近,算错了,逻辑错误!”马老师严肃的指出论文中的一处错误,一处他认为错误的地方。
“什么?”沈奇赶紧翻动论文,马老师一出手就发大招,好狠!
哪里错了?
我的逻辑怎么就不严谨了?
开篇这几页不可能错的,就连那位超级烦人的审稿人,也认同我开篇的算法。
开篇算法逻辑错误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篇论文白写了,前提设定都错了,后面还论述个毛线。
答辩现场一片寂静。
沈奇在发呆。
三位答辩老师看沈奇发呆,等待沈奇的回答。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沈奇持续发呆。
“沈奇?”马老师提醒了一声。
“哦。”沈奇抬头,直视马老师的眼睛。
这双眼睛不大不小,不喜不怒,睿智与孤傲齐飞,真诚与欺骗共舞。
没错!
马老师是在诓我!
逻辑陷阱!
马老师提出的补充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一个不存在定论的问题。
不要着了马老师的道儿,顺着他的节奏,那就死定了。
你明显就是带节奏啊老马,换作一般人,还真被你给吓跪了。
反其道而行之。
经历过短暂的恐慌和畏惧后,沈奇迅速恢复常态,从容自信再次归位。
论文答辩的核心是什么?
是辩。
老师提出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在这个特定的场合,不一定正确。
学生要迅速识破老师的招数,作出最合理的辩论。
沈奇正在经历的这场学位论文答辩,不仅考的是专业知识储备深度,更是对他判断力、洞察力、反应速度的综合考察,以及一点点的倔强和坚持。
这年头当个大学生也不容易,综合素质是关键,综合型人才的存活率较高。
“马老师,在子问题(Pk)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算法逻辑错误,我是这么认为的。”沈奇心中已有对应方案,心中有米,嘴上无敌:“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存在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第164章 稳了
“为什么?沈奇,请说出你的具体观点。”马老师质问到。
沈奇掷地有声的答到:“在这个问题中,不管目标函数的二次模型在xk点怎样局部线性化逼近,我都可以视为势函数的增广二次函数形式!”
马老师不置可否,又问:“你解释一下势函数Φ(x)的定义给出。”
马老师不再纠结算法逻辑问题,沈奇心中大定,这个坑算是跳过去了。
所以气势很重要,沈奇愈战愈勇:“Φ(x)在X上连续可微,我在论文中有个证明,就不赘述了,这个证明的结论在第6页,A(x)和B(x)满足式7的对角阵,那么Φ的每个稳定点满足H(x)=0。”
马老师三连问:“这与▽G(x)▽F(x)是一个线性代数中定义的P0…矩阵是否矛盾?”
“不,并不矛盾。”沈奇立即作答,坚决果断:“当Gi(x)=Fi(x)=0时,对于Aii(x)、Bii(x)没有特定取值ε1、ξ1,在实际情况中,计算这个矩阵不会引起任何问题。”
马老师沉默几秒之后不再发问,他跟龙主任说:“龙主任,我的补充问题问完了。”
“好的。”龙主任点点头,问熊老师:“你呢,熊老师,有补充问题吗?”
“我只有一个问题。”熊老师望向沈奇,说到:“沈奇,你的这篇论文,我是二十天之前拿到手的,总体来说写的不错,符合一位数学系本科毕业生的学术标准。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最终的决裁需主答辩老师给出,及院方校方批准。”
“我的这个问题就是,沈奇你写的这篇论文,价值展望是什么?对,没错,你在论文中写了,你自己也口述了,基于经典的广义互补问题,你提出了一种新算法。那么,新算法的价值体现在哪里?”熊老师的语速不快,他缓缓说到。
“这……”沈奇刚刚涨上去的士气,立马短了三分。
熊老师这个问题问的妙啊。
是啊,我这篇数学论文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有何实际用途。
其实这个问题困扰了沈奇好久。
偏应用学科的论文,在论文中会写明这个研究课题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带来了哪些实际收益,为国家为人民创造了怎样的科技福利。
是治病救人,还是发明了一种新型材料,又或者提升了某种工艺的生产效率,诸如此类,看的见摸的着,成果显著,用途实在。
而数学论文,特别是偏基础理论的数学论文,它们在真实社会中的价值是什么,实际用途如何推广?
沈奇也说不太清楚。
他有一种意识,就是纯理论的数学研究到极致,必然威力无穷,影响深远,甚至改变人类文明进程。
但是,没研究到登峰造极之前,纯理论的基础数学在民间有啥价值和意义,沈奇一直在思考。
“数学就是这样,精致却不太实用。”沈奇也不知该如何具体回答熊老师的价值问题,只能实话实说。
“然而,我们依旧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沈奇补充了一句,无奈却又充满信念。
“数学就是这样,精致却不太实用。”
龙主任、马老师、熊老师三人重复了沈奇的这句话,三人异口同声:“精辟。”
三位老师从事数学研究一辈子,都是行业内的专家,研究到他们这个阶段,做人越来越寂寞,能促膝长谈的同道中人越来越稀少。
数学就是这样,越高端越精致,越精致越难被理解和欣赏。
“但我们依旧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龙主任非常有感触的说到,“提问与答辩环节到此为止,下面进行总结。”
真刀真枪的问题问完了,总结环节就是程序化的走个过场。
最后,沈奇鞠躬致谢,离开答辩会现场。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对于沈奇的这场学位论文答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