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再次拿下十一万的销量,虽然数字下降了一些,但榜单的位置已经来到了季军。
与此同时,圣诞节的欢乐气氛终于来临,将九月份弥漫在空气中的忧伤驱散了不少,娱乐市场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潜伏,再次恢复了生机。第四周,“疯狂的世界”以十六万的销量,顺利登上了公告牌单曲榜的冠军宝座,成为埃文·贝尔继“海阔天空”、“今晚今晚”之后的第三张冠军单曲。
一张专辑里能够有一首冠军单曲都是值得庆祝的,一个新人能够有一首冠军单曲都是成功的,埃文·贝尔不仅双双做到了,而且还在半年之内发行五张单曲的情况下,接连出了三张冠军单曲。此时此刻,埃文·贝尔已经远远得超过了艾丽西亚·凯斯,成为2001年最闪耀的音乐新人!
“疯狂的世界”终究还是太过悲伤,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就滑落到了亚军位置上,为圣诞祝歌让道。同时,在圣诞节喜庆气氛之中,“只是一个梦”也终于跌出了公告牌单曲榜前十名,虽然依旧在前二十名,但势头终究是弱了下来。倒是“今晚今晚”十分适合派对的喜庆,销量居然又上升了,在前十名的位置上还向前攀升了一位,从上周的第八位来到了第七位。
“疯狂的世界”接下来每周的销量几乎都保持在十万左右,彰显了惊人的后续能力,甚至在2001年最后一期公告牌单曲榜上,销量还爆发了一会,又有回暖。这也让“疯狂的世界”成功地在公告牌单曲榜的前五名里一直待到2001年结束。
虽然在年终之前,“疯狂的世界”实体单曲创造了一百万的销量,但终究因为发行时间太慢,所以在年终总结时,很难在单曲榜上挤进上位。不过,一百万的销量也成功得到了白金认证,成为了畅销单曲中的一员。
五单发行之后,埃文·贝尔倒没有将所有宣传行程都推辞了,还是根据自己的学业安排,挤出了一些时间,再加上周末,参加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这也让克莱尔·戴斯是喜出望外。
电台、电视节目、现场表演,埃文·贝尔最近都已经轻车熟路了,甚至还因为单曲和专辑反应太好,又举行了一次签售会,也受到了歌迷的热烈反应。
毫无疑问,埃文·贝尔的2001年最大的成就,就是在音乐方面闯出了一片天空;倒是先展开活动的电影,却因为暂时只有“死亡幻觉”上映得到了一个“出色新人”的名头,不过相信随着其他几部电影的上映,事情的发展肯定会再次带来惊喜的。
提起电影,就不得不提埃文·贝尔的最新作品,“改编剧本”了。当伊登·哈德逊得知埃文·贝尔居然接演了一个五十岁痞子的角色,而且还是配角,卸去冰山的外貌,一脸古怪地哧哧笑了起来。的确,不同于“白夜追凶”,这次的角色无论是年龄还是心理,还有状态,都和二十岁的年纪相距甚远。
笑过之后,伊登·哈德逊也不得不佩服埃文·贝尔,在各种挑战面前,自己这位好友的态度总是能够轻易赢得自己的尊敬。而且,笑归笑,伊登·哈德逊却是知道的,如果不是有想法了,埃文·贝尔是不会随意接下这个角色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埃文·贝尔现在的登山水平也就是中等而已,他不可能会贸然去攀登喜马拉雅山这样高难度的山脉,这不是冒险而是找死。自知之明,埃文·贝尔一向很清楚自己的斤两。
在加入“改编剧本”剧组之前,埃文·贝尔学校的事也总算是到一段落了。
心理学的毕业论文修改完毕,这已经是埃文·贝尔的五稿了,但穆勒·兰斯依旧没有点头通过。不过埃文·贝尔知道,大方向上已经没有问题了,不过在结论方面还是要继续挖掘,下学期也估计用不了多久了。这个寒假,埃文·贝尔只需要抽出时间来准备基础心理学的教课就行了。虽然距离2002年的秋季学期,还有大半年,但埃文·贝尔不希望到时候手忙脚乱,更不希望误人子弟。
至于世界贸易中心新大楼的设计图,埃文·贝尔没有做出任何修改,这并不代表没有进展。埃文·贝尔查询了多方面的资料,对于图纸的修改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不过在没有落实之前,设计图都只能算是原地踏步。不过时间还有很多,埃文·贝尔完全可以放慢自己脚步,精雕细琢。
还有法语和德语,“这该死的德语。”这是埃文·贝尔的答案,法语因为之前学习的时间比较久,重新捡起来进度还不错,但是德语,埃文·贝尔觉得自己脑细胞有一半都是死在这里了。还好,埃文·贝尔很清楚地知道,学习语言是急不得的,只有慢慢来了。
秋季学期结束之前,埃文·贝尔再次拜见了自己的两位导师,学习之事倒谈了少了,反而是闲聊起来。对于埃文·贝尔忙碌得像个陀螺的状态,两位导师都很赞同,趁着年轻多多学习绝对是件正确的事,何况埃文·贝尔还乐在其中,这就再好不过了。
离开哈佛大学之后,同行的还有泰迪·贝尔和伊登·哈德逊,杰森·玛耶兹早就回维吉尼亚州的老家去过圣诞了,伊登·哈德逊没有提起回家过圣诞的事,埃文·贝尔也就没有问,到十一月底的时候,问了一句“要不要和我一起回去过圣诞?凯瑟琳可是念叨了好几次。”伊登·哈德逊生日当天,凯瑟琳·贝尔也是有打电话祝贺的。
伊登·哈德逊没有矫情,直接就点头答应了,“节后就是新年了,事务所也催我过去了。”
两个人就没有再继续多谈什么,伊登·哈德逊没有提起他的父母,埃文·贝尔也没有追问。埃文·贝尔知道,虽然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如果回家之后,硕大的房子里却空荡荡的只有自己孤身一人,没有人气的房子只会让节日的热闹变成一个笑话。伊登·哈德逊,和自己上一辈子是同一路人。
埃文·贝尔深切地知道,对于如此情况来说,一个知心的朋友就胜过一切。其实他们需要的并不多,但很多时候,就连一句问候都是奢侈。自己和伊登·哈德逊本就是朋友,凯瑟琳·贝尔和泰迪·贝尔对这座冰山也十分喜欢,那么邀请好友一起过圣诞,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我接下来要投入电影的拍摄,估计比较繁忙。十一工作室装修的事,你多帮帮凯瑟琳。”埃文·贝尔提起了这件事,目前王子街十一号的房子已经清理完毕,投入装修了,凯瑟琳·贝尔每天忙装修的事,又要兼顾十一干洗店的转让事宜,还有设计工作室的前期准备,她这两个月也是忙到脚不沾地。如果有伊登·哈德逊的帮忙,显然情况会好很多。
伊登·哈德逊没有拒绝,只是冷冷地说,“室内设计如果不满意的话,我可是会指手划脚的。”
埃文·贝尔笑了笑,“欢迎指点。”
第218章 老道戏骨
当埃文·贝尔进入“改编剧本”剧组的时候,电影已经在洛杉矶举行过开机仪式了。
“改编剧本”的阵容比埃文·贝尔想象中还要强大很多,导演斯派克·琼斯是以广告和MV起家的,但是他在1999年拍摄的首部长篇电影“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傀儡人生)”备受好评,这也是他和编剧查理·考夫曼的第一次和制作。
两位主演,尼古拉斯·凯奇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可都是大名鼎鼎的影帝影后级别人物。
而在这部电影背后,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姓氏,科波拉。除了众所周知的不姓科波拉的科波拉家族成员尼古拉斯·凯奇之外——他是拍摄了“教父”三部曲的大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的侄儿,而导演斯派克·琼斯则是弗朗西斯·科波拉的女婿,他在1999年和索菲亚·科波拉喜结连理。
在这种影响力之下,“改编剧本”不仅得到了哥伦比亚影业的青睐,在演员阵容上也是十分豪华。
由于“改编剧本”的剧情主线分为两条支线,以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编剧查理·考夫曼为主线,而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女作家苏珊·奥尔琳则是另外一条叙述线索。斯派克·琼斯决定先在纽约拍摄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戏份,然后再去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以西的米卡苏奇印第安保留区,拍摄在保留区里的戏份,最后回到洛杉矶完成影片的主体部分。
埃文·贝尔在片场见到了尼古拉斯·凯奇和梅丽尔·斯特里普,比起“白夜追凶”时遇到的罗宾·威廉姆斯,这一次,两位大名鼎鼎的演员显然一样老道,而且声名更显,特别是梅丽尔·斯特里普。
尼古拉斯·凯奇曾在1992年获得了第四十三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1996年又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小金人的肯定。在尼古拉斯·凯奇的演员生涯中,他的电影褒贬不一,甚至有人戏称他为烂片之王,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精湛的演技获得了无数好评。
而对于埃文·贝尔来说,遇到梅丽尔·斯特里普绝对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没有看过“改编剧本”,所以埃文·贝尔根本不知道心中梅丽尔·斯特里普居然出演了该片,这是一个惊喜。
在电影的历史长河里,伟大的演员何其多,但每个人心中总是有自己最喜爱的排名,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埃文·贝尔的心中绝对位居前列。这位即使套上“史上最伟大的女演员”也不为过的演员,迄今为止获得十七项奥斯卡提名,为史上最多。而最后梅丽尔·斯特里普拿下了第五十二届最佳女配角的小金人,还有第五十五届和2012年第八十四届奥斯卡影后的头衔,除此之外还有戛纳影后、柏林影后,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戏骨了。
在梅丽尔·斯特里普四十余年的演员生涯中,她几乎将女人一生所有错综复杂的情感、痛苦欢乐、爱恨情仇、生离死别都演绎透了,这份沉淀这份功力,让人不得不折服。
见到梅丽尔·斯特里普时,她正在拍戏中,比大多数演员迟了三天才抵达剧组的埃文·贝尔,小心翼翼地站在片场边上,认真观察着。
此时梅丽尔·斯特里普正在拍摄一场作家聚会的戏份,她和一群作家围坐在桌子旁,谈笑风生。一边笑着,一边用右手将垂下的碎发挽到耳朵之后,藏在金丝眼镜后面的眼神上下飘忽,似乎心中另有所想,和口中的言行并不一致。
说话之间,梅丽尔·斯特里普的面部表情很真实,虽然埃文·贝尔离得比较远,听不太清楚台词,但是仅仅从那表情之上,就可以感受到角色的情绪。微挑的眉毛,抿平的嘴角,简单的手势,还有从嘴角那回味中的笑容透露出了信息,都是如此丰富。
埃文·贝尔站在原地,认真地看着眼前的拍摄,在这一个瞬间,他看到的不是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而是真实的小说作家苏珊·奥尔琳。带着一些小说家的文艺气息,又有中年女性的成熟和风韵,还有和朋友聊天的放松和惬意,当然少不了眼光流转中对采访对象约翰·拉罗歇的回忆。但偏偏在苏珊·奥尔琳的身上,又可以看到梅丽尔·斯特里普特有的韵味,这种温婉而细腻的代入感,让人啧啧称奇。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功力,轻而易举就将角色的形象树立起来。天知道,事实上此时苏珊·奥尔琳还没有采访过约翰·拉罗歇呢,因为饰演约翰·拉罗歇的埃文·贝尔可还未进入剧组。
这才是演技。在梅丽尔·斯特里普身上,埃文·贝尔对于“戏骨”这个词汇又有了新的理解,将角色和自己完全融合起来,树立起角色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