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近的距离,司徒高登和那混血女郎的对话段昱自然听得一清二楚了,就听那混血女郎懊恼地道:“爷爷,我觉得我们这次的华夏旅行简直糟透了,你说要来寻根,可是找了这么久,却一点进展都没有,还有那些华夏政府官员也很让人讨厌,他们根本就不想帮我们寻根,总是安排我们去参观他们的那些开发区什么的,实在是太无趣了……”。
段昱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那混血女郎和司徒高登的关系,她居然是司徒高登的孙女,听司徒高登叫她碧斯,那她的中文全名应该就叫司徒碧斯了。
司徒高登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道:“是啊,过于功利,这或许是我们华夏人的通病吧,不过不管怎么说,我的根的确是在这里的,只是这里和我脑海里残留的童年印象完全不一样了,在我的印象里,我的家乡天特别蓝,水特别清,山特别绿,连空气都好像是甜的……”。
第一百三十五章 寻根
段昱暗暗好笑,按司徒高登所说的他对其故乡的印象,他只怕是这辈子都寻不到他的根了,现在到处污染都很严重,司徒高登要找到他印象中天蓝水清空气清新的地方只能往深山老林里找了,可是这司徒高登却只在省城附近打转,找得到才怪呢。
那司徒碧斯估计也和段昱差不多想法,撇撇嘴道:“爷爷,你这印象也太模糊了吧,这怎么找啊,对了,我们的先祖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额,这个我也不太记得了,但肯定不会是普通人,我们司徒家族的祖先怎么可能是普通人呢?!……”司徒高登十分傲然地道。
段昱眼睛一亮,心里就跟明镜似的了,很显然这位司徒高登先生所谓的寻根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家世找个显赫的源头,这就好比美国的寻根热潮刚刚兴起的时候,很多美国人寻根只是想给自己找个贵族之后的名头一样。
这时段昱突然想起那次他为丽灵高速征地拆迁涉及几个村寨的家祠家庙去做当地族老工作的时候,那朱家族老不是说他们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后裔,而周边几个村子则是保护朱允炆的侍卫大将的后裔,其中有一个村子里的人不就是姓司徒吗?
当时那个村里的村支书还说《鹿鼎记》里提到一个王屋派的掌门叫司徒伯雷的(就是韦小宝七个老婆之一的曾柔的师傅),这个司徒伯雷也是前明大将,坚持反清复明的忠良之后,那个司徒伯雷就是从他们村子出去的,当时段昱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那个村支书也太能扯了,居然能把小说里的人物和自己村子扯上关系,好装点门面,联想力也太丰富了吧。
现在段昱却要感谢那个村支书的联想力了,皇帝身边的大将,忠良之后,这样的身世应该足以打动这位司徒高登先生了吧,想到这里,段昱就站了起来,微笑着朝司徒高登走去,用流利的英语道:“司徒先生,或许我知道您想要找的那个地方在哪里!……”。
司徒高登有些惊愕地望着段昱,司徒碧斯看到段昱走过来,眼中又闪过一道异彩,饶有兴趣地盯着他看,那两名黑衣保镖却变得十分紧张起来,立刻过来阻拦段昱。
段昱却看都不看他们,只是朝着司徒高登微微一笑道:“司徒先生,我没有任何恶意,只是想帮您完成您的心愿……”。
司徒高登脸上阴晴不定,略一沉吟就朝那两名黑衣保镖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让段昱过来,那司徒碧斯朝段昱媚笑一下,主动朝里挪了挪位子,示意他坐自己边上。
段昱彬彬有礼地朝司徒碧斯欠了欠身,在司徒碧斯身边坐了下来,司徒高登不动声色地瞟了段昱一眼,狐疑道:“这位先生,好像我们并不认识吧?为什么你对我的事如此热心呢?你究竟有何企图?……”。
段昱哈哈大笑道:“司徒先生,我们是不认识,但您每天在酒店进进出出,这么大阵势,我要是还不知道您是谁那岂不是睁眼瞎子了吗?刚才我很冒昧听到了您二位的谈话,恰巧我知道的一个地方和司徒先生所提到的地方十分相似,更巧的是那个地方的人都与您同姓,如果您一定要认为我有什么不良企图的话,那么就算是小子多事好了,我立刻就走……”说着就真的站起来作势准备离开。
这时司徒碧斯不乐意了,嘟着嘴对司徒高登道:“爷爷,你的疑心病也太重了吧,这位先生是我到这里以来见过最有风度的绅士,我不相信他会有什么不良企图,你一直说要寻根,现在好不容易有线索了,你又要拒之门外,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司徒高登上下打量了段昱一番,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谈吐不俗,倒确不像是奸猾之人,就展颜笑道:“小友请留步,方才是我多疑了,请莫见怪,刚才你提到有个地方的人全和我同姓可是真的吗?我愿闻其详……”。
段昱方才也是欲擒故纵之策,好不容易才和司徒高登搭上话,你就是赶他他也不会走啊,正好借坡下驴也重新坐了下来,将司徒村的情况仔细介绍了一遍。
司徒高登听完段昱的介绍眼睛立刻亮了,建文帝朱允炆身边的侍卫大将,这在美国可就是实打实的贵族血统了,再和《鹿鼎记》中的司徒伯雷一附会,那就更有传奇色彩了,立刻来兴趣,激动道:“太好了!我推测先生您说的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先祖居住过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先生您能带我去吗?……”。
上钩了!段昱心中大喜过望,不过他知道如果司徒高登这样大张旗鼓地过去的话,省里的政府官员肯定也会陪同前往,而这些政府官员之所以这么热情,无非也就是想把司徒高登留在南云省投资,但曲龙县肯定不会是这些省政府高官的首选,他们当然更希望司徒高登留在省城或者周边的大城市投资,要是他们一起去,估计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想到这里,段昱就装作十分为难地道:“我带您过去当然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那个地方的人脾气有些古怪,他们不太喜欢外界打扰,司徒先生如果要去的话,随行人员最好不要太多……”。
司徒高登此时正处在极度兴奋之中,如果段昱所说的情况属实的话,自己可就是贵族之后了,自己圈子里的那些美国暴发户总喜欢拿是什么子爵、侯爵后代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家世出来显摆,嘲笑自己是移民的后代,所以自己才会有这次寻根之行。
想到这里,司徒高登就连连点头道:“小友所言有理,寻根一定要心诚,大张旗鼓惊扰了先人罪过就大了,这样吧,就我和碧斯,再带两个保镖,我们悄悄前往……”。
司徒碧斯最爱刺激了,高兴地拍手道:“太好了,这样的寻根之旅才有意思嘛,每天跟那么多人,烦都烦死了!……”。
于是第二天司徒高登就慌称身体不舒服,想在酒店休息,把又来带他去参观开发区的副省长打发走了,带着司徒碧斯和两个保镖,在段昱的带领下,坐着段昱连夜从曲龙县调来的考斯特中巴车离开省城去曲龙县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认祖归宗
从省城到曲龙县,全程都是高速,很快就到了,下了高速,段昱又带司徒高登到曲龙县一家很有特色的农家乐吃特色农家菜,让吃惯了酒店大餐的司徒高登和司徒碧斯大快朵颐,连呼过瘾。
不过吃完饭去司徒村的路就不那么好走了,全是颠簸的泥巴路,天上还下起了濛濛细雨,司徒碧斯兴致也没那么高了,嘟着嘴不停地抱怨道:“这鬼天气刚刚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下起雨来了啊?我们这是要去哪里啊?这路也太烂了吧?!爷爷,你不会就是从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出去的吧?……”。
司徒高登呵呵笑道:“碧斯,你这就不懂了吧,我们的先祖既然是前明大将,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肯定是要躲到深山里来的啊,我倒是觉得这里和我的记忆里很像……”。
段昱也在一旁玩笑道:“司徒先生,您看连老天爷都被您的这片赤子之心感动了,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却下起雨来……”。
司徒高登用手指点了点段昱,哈哈大笑道:“小友真会说话啊,赤子之心不敢讲,此次如真能认祖归宗,我自当为乡亲父老尽绵薄之力的,首先就要把这条路好好修一修,全部改建成沥青路面……”。
段昱大喜过望,连忙道:“那我替这里的家乡父老先谢过司徒先生了!……”。
司徒高登用狡黠的目光瞟了段昱一眼,摆摆手道:“先不忙谢,这里是否是我司徒家族的宗亲还有待考证,希望小友不会让我失望哦……”司徒高登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如果这里的司徒村真如段昱所说是前明大将的后裔,那这门宗亲司徒高登肯定就认下了,如果不是,他可就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了。
段昱自然听明白了司徒高登话里的意思,自信满满地哈哈大笑道:“司徒先生,我保证您不会失望,肯定会不虚此行的!……”。
为了司徒高登的这次寻根之行,段昱的确是做足了功课的,昨晚就已经电话指示王为国赶到了司徒村做好准备工作,司徒村的村支书和族老们听说有个美国来的大富翁要过来认宗亲也很兴奋,几年前他们附近一个村子,就有一个解放战争时期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后来跟着逃去台湾的国民。党老兵回来省亲,全村的人都得了好处,还出钱把进村的路全修成水泥路,这种好事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所以司徒村的村支书和族老们都早早地就在司徒村的祠堂前等候了,这个祠堂也是修丽灵高速拆迁后另外选址重建的,因为是按历史旧貌重建,所以修得十分气派,门口还立有石狮石鼓,颇有古朴之风。
司徒高登见到司徒村的祠堂很是满意,这样的祠堂还算是有点名门望族的样子,不过见到司徒村的村支书和族老们时,他还是表现得有些矜持,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那村支书和族老们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所以显得很是拘谨,不自然地干笑着傻站在那里。
段昱见状就知道要出杀手锏了,朝那司徒村的村支书使了个眼色,呵呵笑道:“司徒支书,这位司徒先生可是美国鼎鼎有名的大企业家,如果真是你们的宗亲,那可就是你们司徒家族光宗耀祖,重现当年辉煌的时候了,你上次不说你们还保有司徒家族的历代族谱吗?还不赶快拿出来给司徒先生看看……”。
那司徒支书忙不迭地应承着,把众人引进祠堂,祠堂四壁上都刻有司徒家族历代先祖的画像,不过自然不会是什么大师之作,只是乡里的画师雕刻的,笔功啥的都比较拙劣,类似的祠堂司徒高登在唐人街见过,倒是不以为奇,司徒碧斯却是第一次进祠堂,好奇地东张西望。
请族谱却是有一套很复杂的程序的,本来还有些拘谨的司徒支书和族老们脸色都变得肃穆起来,准备好供品,净手焚香,向祖宗灵牌拜祭,然后最年长的一位族老拖长音调高喊一声:“请族谱!”。
就见那司徒支书毕恭毕敬地双手捧着一个油布包从内祠走了出来,将油布包放在供桌之上,在几位族老的带领下又毕恭毕敬地拜了三拜,这才小心翼翼地将油布包打开,露出十几本厚厚的线状古书。
线装古书的纸张都已经发黄了,显然确是年代久远之物,不过保存还算完好,司徒高登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从那司徒支书手中接过第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