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世-第6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了大约三百多米,马小溪就看到前面黑压压地围了许多人,他情不自禁地摇了摇头自语道:“咱们华夏人啊,就是爱扎堆爱凑热闹,交通事故有什么好看的嘛,围这么多人?……”
  这时旁边一个也被堵住了停了车站在路边抽烟的司机瞟了他一眼,主动接话道:“谁告诉你是发生交通事故了?要是发生交通事故倒好了,只要把事故车拖走,顶多两三个小时也就疏通了,现在却不晓得要堵到什么时候了!……”
  “啊!不是发生交通事故了啊?那是发生什么事围这么多人?……”马小溪愣一下,追问道。
  “好像是老百姓把涞水镇镇政府大门给堵住了,具体是为什么事不太清楚,这种事很正常,天下乌鸦一般黑,逼得老百姓没活路,不堵政府大门他们不会重视!……”那司机撇撇嘴道。
  马小溪心里咯噔一下,现在政府干部最怕什么?就怕老百姓堵政府大门!因为影响太坏了,不管有理没理肯定要挨批,尤其现在老百姓的仇官心理很严重,像这位司机的心态就很典型,连具体是为什么事堵门都没搞清楚,主观上已经认为肯定是政府坑害老百姓了。
  而且这里是省道边上,只要堵上个把小时,那乐子就大了,现在网络又发达,信息传得快,没准很快就闹得全国皆知了,所以处理这种事件最为棘手。
  想到这里马小溪不由为那位“网红书记”陈亮武捏了一把汗,他虽然不认识陈亮武,但是听说了陈亮武那些事还是很欣赏他的,有一种素未谋面却惺惺相惜的感觉,之前主动在段昱面前提到这位“网红书记”其实也算是在帮这位“网红书记”,提前给段昱留下点好印象,但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又正好被下来暗访的段昱撞上了,只怕这好印象就要变坏印象了。
  人在官场混,这留给上司的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这第一印象要是坏了,很可能就会影响你一辈子的仕途,无论你怎么努力都很难扭转。
  想到这里,马小溪不禁有点同情这位“网红书记”了,这运气也太背了点吧,怎么就正好被下来暗访的段昱撞上了呢。当然同情归同情,马小溪可不敢拖延,更不敢隐瞒,赶紧回头向还坐在车子里等消息的段昱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给汇报了!
  段昱一听前面发生了老百姓堵政府大门的恶性事件就皱起了眉头,想了想问道:“具体是因为什么事你打听清楚了吗?”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奇葩
  马小溪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道:“人太多了,我根本挤不进去,问外头那些看热闹的人他们也不清楚,我怕您等太久,所以就先回来向您汇报了,要不我再去打听一下……”
  段昱却直接打开车门下了车,挥挥手道:“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马小溪跟着段昱再次来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望着这黑压压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马小溪有点犯愁了,这可怎么进去啊,段昱可不是一般人,这要是在人群中给挤伤了,事情可就大条了,连忙道:“老板,要不然您先在外头等着,我挤进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段昱突然问道:“你记者证带身上了吗?”
  马小溪当初是从日报社借调到市委的,所以记者证并没有注销,而他因为多年养成习惯了,加上有时候出去不好暴露身份,记者证都一直随身带着,愣了一下道:“带着呢!”
  “那就行了,待会你在前面开路,就说你是记者,他们一准让我们进去!……”段昱拍了拍马小溪的肩膀呵呵笑道。
  马小溪虽然当了多年记者,但是这种情形还真是第一次遇到,心里就有些犯嘀咕,这能行吗?一张记者证有这么大排面吗?他刚才可是看到有几个围观群众因为挤来挤去差点打起来呢!
  但既然段昱说了,马小溪只能硬着头皮掏出记者证向人群中挤去,一边挤一边拍着前面人的肩膀赔笑道:“老乡,借过,借过,我是记者,过来采访的……”
  让马小溪感到惊奇的一幕发生了,本来他拍前面的人的肩膀的时候,那人脸上就露出了警惕和恼怒的目光,转头就准备骂人,可是当听马小溪说是记者的时候,那人马上眼睛就亮了,不仅给他让了路,还兴奋地拍着身边的同伴的肩膀道:“记者来了,快让他过去!……”
  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反应,本来水泄不通的人群居然让出了一条通道,让马小溪和段昱轻松就进入了人群的内圈。
  此时马小溪也想通了其中的关窍,这些人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巴不得事情闹得越大越好,而记者来了,无疑说明事情已经扩散得越来越大了,所以他们才会显得那么兴奋,才会主动给马小溪他们让路,想到这里,马小溪越发佩服段昱,只有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会知道这样做会有这样的效果,自己也算是跟段昱又学了一招。
  原本马小溪以为事情闹这么大,堵门的老百姓肯定不少,挤到人群内圈一看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原来真正堵门的其实就一家人,一老人两大人还带两小孩,总共才五个人,其余的全是吃瓜的围观群众。
  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围观呢?主要是这堵门的一家人确实有点“奇葩”,首先扮相就有点“画风新奇”,一人额头上系了一根白布带,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赔钱”两个字。
  再就是他们的做派也非常吸引眼球,五人中应该是婆媳关系的一个老年妇女和一个中年妇女一屁股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那里拖长音调哭诉,搞得跟“哭灵”一样,却完全听不清楚她们哭诉的什么内容。
  两小孩都还不大,一身脏兮兮的还流着青鼻涕,懵懵懂懂地站在那里,眼睛骨碌碌地东看看,西看看,显然他们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最吸引人注意的却是五人中唯一的成年男子,他身材精瘦,看起来并不是很强壮,但气势却很足,一手拿着一个农药瓶,一手指着几个正苦口婆心给他做工作的镇干部叫嚣道:“我不管那么多,总之要不给我赔偿,我就喝了这瓶农药,死在镇政府门口!……”
  好嘛,这简直比唱戏还热闹,怪不得会引起这么多人围观,把路都给堵了。段昱和马小溪看到这场面都有些愕然,连忙向旁边的围观群众打听到底是怎么回事。
  内圈的围观群众有不少还是知道内情的,而且大多都认识那个手拿农药瓶的精瘦男子,所以段昱他们很快从内圈围观群众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搞清楚了事情的大致原委。
  那精瘦男子叫袁守财,是涞水镇袁家山村的村民,袁家山村也是这里的重点贫困村,原本袁家山村村民都住在深山里,因为交通不便,所以十分落后,而且住的条件也很差,都是那种十分破败的泥砖木头混搭的老屋,还曾发生过因连降暴雨房屋垮塌整家人被活埋的惨剧。
  所以县里为了改变袁家山村的落后贫穷状况,决定让袁家山村的村民整体搬迁出来,不过为了照顾村民各自不同的意愿,县里提供了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方式让村民自己自由选择,集中安置就是由县里统一建好房子,村民们只要进去住就可以了,分散安置呢,则是由村民自己选址,自己平整地基,政府按照人平2500元的标准给予平地基补助,待村民自己平整好地基之后,政府花十万元左右把房子建好再提供给村民居住。
  如果是图省事的村民,自然就会愿意选择集中安置的方式,可这袁守财却是一个小九九比较多的人,按照政府给的人平2500元的标准,他家五口人,可以得平整地基补助12500元,他觉得自己平整地基肯定花不了这么多钱,所以就选择了分散安置的方式。
  结果在他自己平地基过程中,因为他想省钱,舍不得请专业的泥水匠,全是自己和老婆两个人弄,买的也是劣质水泥等材料,结果地基培坎裂了缝,还出现了沉降,不得不请专业的泥水匠来返工,这样一来回折腾,结果平地基的费用就超了,花了近20000元。
  袁守财就不干了,“理直气壮”地到镇政府反复大闹,要政府给他“赔”钱,理由也很奇葩,说是政府要他脱贫,要他修屋,才会有地基问题出现,所以这钱就该政府来出!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上访专业户是怎样炼成
  马小溪也算是见多识广了,但是这样的“奇葩”事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这不是无理取闹嘛,这事明明是政府占理,怎么堂堂的政府反倒被一个“刁民”给拿住了,看那几个正在给袁守财做思想工作的镇政府干部似乎有点怕他的样子,就连旁边几个维持秩序的派出所民警似乎也有些缩手缩脚。
  “像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让公安直接抓人嘛!”马小溪有些气愤地道。
  旁边的人却都笑了起来,其中一名认识袁守财的吃瓜群众笑道:“别人怕公安,袁老拐可不怕,他每次去上访,都是公安客客气气地把他送回来的……”
  原来袁守财是当地有名的“上访专业户”,而他之所以会成为“上访专业户”的经历说起来有点搞笑,他早年曾跟着老乡去京城打工,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做事,他人长得瘦小,干不了重体力活,加上喜欢偷奸耍滑,老是磨洋工,所以干了不到两个月包工头就不要他干了,结算了工钱打发他回家。
  袁守财去火车站买票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人在赌博,他就跑过去看热闹,这种在路边搞赌博游戏的都是骗子,专骗袁守财这种没见过世面的外地人,结果不用说,袁守财很快就被骗了个精光。
  这下好了,袁守财连回家的路费都没了,只能在火车站附近打转,想着能不能找地方偷偷溜进站去逃票回老家,在火车站旁边的一个米粉店他碰到一个从宣南来京城上访的老头,他听到那老头说的宣南话,就上去攀老乡交情,袁守财别的本事没有,嘴皮子还是很溜的,很快就和那老头一见如故,打得火热。
  他就把目前的困境和老头说了,那老头一听就拍着他的肩膀哈哈大笑道:“你给我走就是了!”,已经走投无路的袁守财只能一头雾水跟着老头走了。
  那老头带着袁守财来到国家信访局大门外,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条事先做好的横幅,横幅上面写着“我要上访”几个字,老头拉着袁守财扯着横幅在信访局门口站了一会儿,就有人过来问了,问他们是哪里人,为什么事上访,这些自然由那老头应付,那人就说你们在这里等着吧。
  没多久就来了一辆面包车,下来几个说宣南话的便衣警察,要他们上车,袁守财以为他们是要抓自己去坐牢的,吓得要死,那老头却显得很淡定,大摇大摆地上了车。
  令袁守财感到意外的是面包车并没有把他拉到监狱,而是拉到了一家饭店,那几个便衣警察对他们也很客气,好吃好喝地请他们大吃了一顿,然后又帮他们买好了火车票,还是卧铺,把他们遣送回了宣南。
  这还不算,回到宣南以后又有人派专车送他回家,一直送到家门口,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当天晚上村长就带着镇长上他们家来了,和以往高高在上的态度不同,这次镇长和村长对他都客气得不得了,嘘寒问暖的,临走还给了他一千块钱慰问金。
  这下袁守财算是尝到甜头了,从京城回家他不仅一分钱没花,还混吃混喝最后还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