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以前我上学的时候,经过要经过那里,所以印象极其之深。如果这个世界上,那里同样存在露天煤矿的话,我可以带你们过去。”
余乐听笑了,转头回去取出地图,道:“那可好极了!这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嘛。那你快认认,那地方距离咱们远不远,具体在哪个位置,咱们好赶紧发船过去!”
郭碧妍认真看了看地图,却摇头道:“陆姐姐绘的这张地图,太简单了,只绘了长江附近的地区,而我说的那个地方,并没有绘进去。”
“你看吧,乐乐哥(她年纪比余乐小,所以也照可心的叫法,这样来称呼余乐),这里这个小河岔,陆姐姐是给绘出来的。估计是怕将来顺河去华中时,走岔道吧,所以她专门标注出来。”
“咱们就往这个河岔进去,大约走上十公里左右,就能见到我说的那片矿山了。我是本地人,地儿很熟,只要走进去,我一眼就能认出来的,所以不担心找不到地方。”
余乐笑道:“那可好极。那就指望你来带路了!咱们现在是在地图的这里,是吧?走到那个河岔口,我看也不用半天功夫,再往里走十公里,也就是多加一两个小时的事。”
“咱们明天一早就去,路上不用停,明天下午就能直达我们的目的地。然后采一天煤,再花一天时间返程。一共就三天而已。等返回到长江后,咱们也别再往上走了,直接去南岸,顺流找着回了。李哥你说行不?”
李志倒没有什么意见:“那就是听小余你的吧。”
于是一行人有了目标,便挂帆直行。
驱着帆船,进了那个小河道,下午四点钟的时候,郭碧妍把船叫停。
向岸上指着道:“看!就是那片丘陵,那一带,全是露天矿,咱们上去,很容易找到煤的。我记得当时采的煤,都是送到河边,然后拿船运走,天天都能看到好几遍运煤的大铁船。”
于是余乐把帆船靠了岸。
检查了一遍附近的环境,见没什么危险。
便把女人们留在船上,带着李志和郭碧妍,先进了山去。
争取在天黑之前,找到矿口,这样明天一早,就可以直接采挖了。
在老婆老家,没网络。所以两章一起写好才用的个人热点,晚了点,抱歉!
(本章完)
第504章 打道回府
两个世界的地形地貌,虽然有板块运动的差异,但从卫星地图上看,大致面貌,还是基本相同的。
长江仍是长江,黄河仍是黄河的。该成山的成山,该成河的也成河。
这里这片矿山,据郭碧妍说,已经与原世界的模样,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很多山头已经更改了应有的模样。
但那些煤炭,是几亿年前形成的,远远早于这颗星球分裂出去的时间,所以底下该埋藏有东西的,肯定还会有,并不会因为这些山峦的更改,而消失不见。
郭碧妍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矿山的所在地段,大致位置等信息,十分的清楚,所以虽然物人两非,但仍然不妨碍她辨认。
船一走到这一地段,她便立马把人喊住了,说这里就是矿区。
三个人,拿着工具,领着一条狼犬,上了岸,没走多远,便在一个山麓下停住,试着挖掘起来。
挖了两处,全是黑泥。
挖到第三处时,就给挖出一层黑糊糊的碳石了。
仔细一辨认,并不是郭碧妍所说的无烟煤,而是家用燃料中的普通烟煤。
这也好,余乐等人,也并不挑剔,就着距离近,就选用这些好了。
不用刻意去找什么无烟煤。
无烟煤虽然品质好,没有焦炭,干净清洁。
但有优也有劣。
听说无烟煤矿石,比较硬,硬度跟个大石块一样的,是不容易采挖起来的。
余乐就怕他带来的这两只工兵铲和一个锄头,根本抠不动。
另外,无烟煤虽然烧得久,但却不太好起火,燃点偏高。一般都是作工业用途,搞化肥、陶瓷之类。
极少拿来当家庭燃料使用的。
家庭使用,要是半天烧不起个火来,估计也不怎么讨人喜欢。
余乐跟李志交谈了几句,然后决定先把上面一块泥土铲去,铲出一个七八平米大的矿口来,把杂质全部清理干净,才开始挖掘。
采煤的两道重活。
一是挖,二是搬运。
这就是余乐和李志两个男人的事了,女人们可干不动。
当天下午只是清理了矿口。
第二天一早,才撸起衣袖开干。
李志负责挖掘,用锄头加铲子,把煤块都抠松起来。
余乐负责挑担。
矿口距离水边,就一百多米的距离。
两对箩筐,轮换着挑。
一对装满了,得有一百七八十斤星。
这对余乐这正当壮年的男人来说,不算多大的辛苦。
就是来来回回的挑,量有些大了……
难得出来一趟,找到了煤矿,他们可是决定,要挖个四五吨回去的!
十几口人的生活用煤,就当每天用个四五十斤。
那现在才八、九月份,想要烧到明年春,等陆琳把孩子生出来,没个四五吨,那是不够的。
一担一百七八十斤,四五吨煤,那就是六十多担了!
全是余乐一个肩膀挑过去,这工作量,可想而知。
别想当然的以为这会很轻松,卯足力气挑就是了。
真正干过苦力活的人,就会体会其中的劳累!
因为这不仅是一个苦力活,还是一个耐力活。平常人给他挑个十多担,估计就得两腿打颤,不想站起来了。
当然,做挖掘的李志,也轻松不到哪里去的,四五吨煤从地下挖起来,绝对能把他两条膀子甩麻。
几个女人,也有任务分配。
韦慧云和郭碧妍,负责在矿口这边,将李志挖出来的煤块,分捡掉矸石,然后装进箩筐里面,等着余乐来挑。
而苏舞和田夏夏两个女人,则留在船上,负责将余乐挑回来的煤块,码放在船舱里。
剩下一个年纪小的,就不管她了。由她自己瞎闹,爱去哪去哪,爱干嘛干嘛,别跑出余乐等人的视线就行。
不过这小丫头,倒还是懂事的,虽然还处于一个受父母呵护的年龄,但遭遇这一场大磨难,没了父亲,在野外生存了一年多,心智与动手能力,比同年龄段的孩子,要强得多了。
没人要求她,她也懂得给大人们送送茶水,还凑热闹去帮忙搬石头,把一双手和一张小脸儿,都弄得黑糊糊的。
花了整整一天时间,终于把四五吨煤搬到船上去。
余乐和李志,两个人已经累得躺在船上,不想再多动一动了,吃饭都想让女人们端着碗来伺候。
余乐是两条大腿酸疼,肩着将近两百斤的担子,在并不好走的小路上,来来回回走六十多趟,脚底都给磨起水泡来了。
李志则是直接废了两只手臂,第二天一觉醒来,两条手臂,就这么一直挂在肩上,一动也不动,问他很疼吗,他就说不疼,就是完全没知觉而已。连捧个碗,都捧不住了!
女人们体谅自家的男人辛苦,当晚值班的任务,就替他们分担了。
原地休息一夜,第二天返程。
余乐李志两人,把这小半个月来收集起来的物品,给清点了一遍。
五吨左右的黑煤。
两缸蜂蜜。
三百多斤山板栗。
两百多斤黄米。
两百多斤莲藕和慈菇。
一百多斤香菇。
还有莼菜、以及各种各样的草药,七七八八的也有不少。
总体而言,收获不差。
整个储物舱,已经装了大半。
美中不足的,就是还剩下那小半的空舱,想要装上主粮的,现在还没有任何眉目。
不过出来这么久了,挂念家里,余乐也不可能再往上走的了。
回家,明天就把船开到南岸去,然后顺流回家!
希望在南岸那边,还能发现什么需要的东西。
把竹船调了个头,顺流出了这个小岔河,到了长江。
“走喽!回家去喽!”
余乐和李志协作,调整风帆的角度,斜斜吹过两公里宽的江面,从北岸到了南岸。
然后顺着江岸,撤了帆,随流而下。
河水的流速,已经够快了,不需要再加帆力,余乐还要沿途寻找粮食呢,太快的话来不及观察,就给越过去了。
每秒一两米的水流速度,带着船走,如果还要挂上帆,全力行驶的话,只要一天时间,大船便能飘回到长江口去!
但这不是余乐的计划!
船只走走停停,偶尔观察到了什么,又停船登了一下岸,这样行了一天。
第二天,正是中午时分,一行人正在甲板上吃着饭。
“快看,岸里那些,是什么东西!”
(本章完)
第505章 野高粱
发出惊呼声的人,是菲菲这小丫头。
因为她坐的位置,正好是面对着岸里的,所以能看到岸上的情况。
李志等人闻言,就纷纷端着饭碗站起身来,转头去看。
连这头边吃饭,边在船头掌舵的余乐,也忍不住被吸引了目光。
只见岸上,一片荒草原里。
在那芦苇与香蒲草之间,夹生着一种株杆特别特别高,足有一层楼房的植物。
远远一看,好像是茅草还是什么东西。
但跟茅草明显的区别是,尖头上是有长穗的,重重地坠着,就跟稻穗差不多。
整个禾穗,红里带黄的,在那高高的杆头上,特别的显眼。
在观望着的苏舞,忍不住就说了一句:“这会不会是……是某种长粮食的植物呀?你们看那禾穗,长得沉甸甸的样子。”
韦慧云点着头:“有这个可能呢!”
而余乐,更是二话不说,把手中的饭碗往桌上一放,一步窜到船头去:“走!靠岸!快来帮忙划船!”
于是李志等人,纷纷扔了手上的饭碗,拿起船上备用的竹桨,一起驶力,往岸里划去。
可惜这个河段,有点儿窄,所以水流较快,就这说几句话的工夫,船已经飘出上百米远了。
眼看就要越过刚才看到的那个东西了。
顺水而流,倒船可是极不方便的,那时就是逆水,又要挂帆又要掉头。
余乐:“来吧,大家齐使劲,嘿哟!嘿哟!嘿哟!”
……
田夏夏:“快呀!快呀!等会就走过头,找不回来啦!”
……
李志:“太快啦!太快啦!船要撞到岸里去啦!”
这时候,因为齐向一边使力,船身已经斜着驶向岸里去,又加上原来的水流速度,所以航速有点太快了……
余乐反应过来,忙道:“往后划!快往后划!”
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话音才落。
“轰”的一声,整条大船,以四十五度角的姿势,斜着撞上了岸。
半个船头,铲到了泥土里去。
连船身都跟着倾斜起来了。
女人们站不稳,纷纷往前打个趔趄,差点给扑倒到地上去。
这装了五六吨货物的大船,以每小时十多公里的速度撞到岸上,这种势头,就别提有多猛了。
这力度,那可是以吨计的,要是人给这么撞上,能把小命直接撞没。
普通人也许想像不出来这个力度,但一些驾驶过有一定吨位船只的水手,就会对这个再清楚不过了。
一般船只要靠岸,在离码头一段距离以上,那就得早早降速了的,要么停了动力,甚至倒转螺旋桨,反方向使劲,给船只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