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陷世(远洋)-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靠小姑娘来养老吗?这个不靠谱,德志想,这是一个问题。自己的养老问题,也不靠谱,不知道将来如何,反正现在要出钱,等没钱出的时候,怎么办?德志看看这些标语,很明显,那是骗人的。不要相信,因为墙上的标语随着风吹日晒,会变得更加黯淡无光。有些老土墙上,还写着语录。这些语录应该没问题,但是不是与时俱进,还是成问题的。后面的接班人不反对,还是照样有效。因为宪法里面也写了这个,谁都不能提出反对的意见。即便提了,又能如何?还是一样,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迎接他们的是谭支书,他说欢迎欢迎,让我们进入到他家里。山上还有火炉,上面烧着一壶水,已经开了,突突地冒着热气。
    谭支书家一半是土墙屋,一半是水泥砖的,水泥砖建筑的房屋,已经做了简单的装修。内墙是半人高的大墙砖,贴着墙,是暗黄色的花纹,这样的釉面砖当成墙裙,方便清洗或者擦拭,因为火炉的灰和水蒸气或者火锅的油烟,很容易弄脏墙面,这样设计,一定是个聪明人,用大墙砖可以保持室内的干净。
    谭支书长得又瘦又黑,个子也矮,怎么看,都不是印象中的支书。这也许是山区的特殊地理和环境,把人塑造成这个样子吧。但德志看贾局长,就不矮。据说贾局长的父亲是伐木工人,也许更朝前代来看,遗传加上后天的锻炼,到了向的这一代,就成了这个样子。
    谭支书做事较慢,说话也谨慎,受过大会小会的训练,大概都是这样的。谭主任和他交代了几句,就要离开。谭主任要留他吃饭,被谢绝了。
    临行前,谭主任对他说:“小姚,我走了,这两天先住在谭书记家,等到乡镇领导有时间,我们来开群众会。再见!”他说完,就坐上老邓的车,颠簸着往山下走去。
    谭支书送走了他们,回来,坐在火炉旁,喝茶。他也喝茶。那水还在冒着热气。
    谭支书说:“我早晨接到的电话,是镇上打来的,说你们要到。我代表村民欢迎你的到来。我们祖祖辈辈都希望解决吃水困难。你们来了真好。你先住到楼上吧,然后下来吃饭。
    谭支书带着上楼。在土墙屋和新屋之间,有一个楼梯,全木制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楼梯口有一盏落满灰和油烟的白炽灯泡,谭支书一拽拉绳,灯就亮了,原来这里已经解决通电问题。但是由于灯泡很久没擦,透出的光照并不远,和没有灯差不多。等于还在黑暗中摸索。过了木楼梯的拐弯处,从二楼射进来的自然光,让他看到了转折后的楼梯的阶梯。我上了二楼,很亮。其实,土墙屋也有二楼,全木的,上面放着杂物,可能是个仓库,因为还有一些农作物堆放在那里。
    谭支书给他指了一个房间,是靠着山的一边。透过窗户,可看见藤蔓沿着山石往上串,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草,石头是铁青色的,看起来冷冷的。谭支书脸长,不爱笑,让人觉得不能接近,不过,他安排的房间还行。比较安静。可能省里已经给县里打了招呼,说我喜欢安静,县里又给乡镇透露了这个消息,乡镇再给村里说了此事,谭支书就按着指示在办。谭支书问我是否吃过早饭,他说吃过了。他说他还没有。他让他休息一会,他下去吃早饭了。等饭后再谈谈村里的工作。
    他放下行李和背包,开始整理一下日记。这两天在宾馆,吵闹的不行,根本没办法记日记,只好补写落下的内容。写完了日记,谭支书也吃完了饭。
    一个少女出现在我面前,个子不高,眉目清秀,身材窈窕,头发乌黑,眼睛明澈,如同鸽子的眼睛,很有神,长发飘逸。
    德志问:“你是谁?”
    她说:“我是谭书记的女儿。我爸爸让我来请你下楼吃饭。”
    他说:“好的。马上来。”
    她说完,就噔噔噔地下楼去了,奇怪了,她走起楼梯来,一点都不慢。也许是熟能生巧吧。德志摸索着下楼梯到了客厅,他们的客厅,又是餐厅。饭桌就是火炉上的铝合金的圆桌。饭菜还没有撤走。看到他们的菜,四菜一汤,腊肉和火锅骨头,香味扑鼻而来。
    德志心想,这里的伙食比他们平地上的还好,真难以想象,他们来这个村扶贫的意义在什么地方。不过,德志没有再想下去。这一年的项目由县民委来具体操作,他们只是监管。所选的扶贫点,又不是他定的。他只做好分内的工作就好了。况且,村支书比其他村民的家条件要好一些,也不奇怪,不必要以偏概全的。
    德志正想着,从外面进来一个女人。
    !

第006章 村官之女
 
    进来的女人不是别人,是谭支书的妻子。她眼睛大,双眼皮,身材匀称,虽说已经年过五十,可风韵犹存,想象得到她年轻时是个美人胚子,也是山里女人独有的清秀,在她身上得以明显地表现出来。双眼皮不是手术刀拉的,是自然形成,这要感谢她爸妈,也要感谢上帝,在那个时辰,造就了这么一个女娃。后来,谭支书艳福不浅,娶了她进门,生了一儿一女,也算是弥补了谭支书的缺憾,因谭支书长得不算好看。皮肤黑,个子瘦小。奇怪的是,他的儿女个个都不黑,不知道的还以为不是他儿女。谭支书如果不当书记,没准就有人开玩笑,说他老婆准给他戴了“绿帽子”,他却浑然不觉。难怪谭支书的女儿一眼看上去就是典型的美女,这是遗传的作用,在下一代身上得到了发扬。谭支书的妻子胸部并不低垂,仍然高耸如峰。他女儿的更不消说了。
    这个女人做事稳重,作风也不会差,毕竟是何荷村第一夫人,怎么说,也得要注意一下形象问题。一般来说,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即贤内助,失败的男人家里一定有一处处找麻烦的悍妻,使男人不敢在外放开手脚大干事业。
    女人收拾了一下桌子,把菜放入橱柜,擦了擦桌子,姚德志和谭支书继续喝茶、谈工作。才到村里,他还没有想去村里到处走访,因为别人都还不认识我,谭支书最近也忙,他就想等到召开群众会后再说。
    谭支书说:“这是我女儿,她也在外打工。”
    他看了看他女儿,心中疑惑,觉得现在不是过年,干嘛要回来呢?
    谭支书继续说:“她在江城市红钢城工作,最近‘’闹得很厉害,很多单位都停业了,包括她。”
    我看了看他女儿,她似乎有些娇羞,跑开了。这个丫头片子,在大城市呆过的,啥人没见过?还故意扭捏作态,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德志问:“你女儿在江城做什么呢?”
    谭支书说:“做中医推拿按摩针灸。”
    他明白了。原来如此!
    看起来他女儿已有男朋友了。
    谭支书介绍道:“她在江城市做了几年,谈了个男朋友,也在江城。”
    姚德志看他女儿穿的戴的,衣料不凡,打扮入时,再看看谭支书家的新房,和周围的石头或土垒的房子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知道搞这一行的确很赚钱。德志不愿意去多想,他的女儿是否从事特殊服务?但从他的观察来说,好像没有。人们很会联想,看到美容就想到不干净。其实,对美容有误解。医院里也有美容,难道那里也肮脏不堪?
    但他又拿不准,也就不取臆测了。
    第二天,德志起床后,感到有些饥饿,才发现时间不早了,仍未吃饭呢。左等右等,不见动静,而他肚子却等不得,开始唱空城计了。
    还好,他带了小城特有的饼子,就先吃了两个充饥。
    等到快十点的时候,谭支书的女儿上楼来喊他下楼吃饭。她走后,房间里留下一些香气。他倒不敢想入非非,人家已经有朋友,他也才新婚不久,干嘛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事呢?
    下楼来,饭菜已经摆好。德志弄不明白为什么这时候吃饭,不过,入乡随俗,他也不敢多问,生怕留给谭支书不好的印象,万一谭支书背后告状,将德志告到齐老师那里,肯定会招来一阵狂风暴雨的。于是还是少说多做,谨慎为上。
    谭支书说:“我们一天吃两餐,第一餐在上午十点,第二餐在下午五点。”
    原来是这样!
    他从小到大都是一日三餐,没想到这里却不尽然,让他好等!早知道如此,他就不顿生怀疑,还以为这里的风俗是不热情不好客呢。
    他们开始吃饭了。很好吃的腊肉,洋芋(土豆),还有泡菜,以及土鸡蛋,折耳根(鱼腥草草根),都是地方家常菜,但对他来说,都特别地新鲜。饭呢,是大米和苞谷(玉米)粉混合的,很好吃。粗细搭配,有助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吃别的不经饿,很快就没力气,吃了包谷和腊肉,感觉就是不同,不感到饿,浑身上下都是力气,做事不喘气,也不觉得累。
    他吃了两碗,已经很饱了,因为接触这种包谷饭时间不长,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能一次性吃太多,只有先吃这些,等以后再说。
    饭后喝茶。喝茶是山里人的生活习惯,就像西方人喜欢喝咖啡一样,饮茶成为山区百姓的生活必不可分的一部分。
    边喝茶边聊天。
    谭支书说:“过去村里没有电,一到傍晚,吃了饭,就上床睡觉。没有电,就不像现在有电视节目可以收看。老早上了床,睡不着怎么办?夫妻两个只好干那事”
    德志呵呵一笑。谭支书也笑了,真是难得啊!原来他笑起来也很可爱。
    谭支书说:“我们这里的主食是‘金包银’,就是苞谷粉和大米一起蒸,金的是苞谷粉,银的就是大米,这样的饭耐饿,干活时,更有力气。”
    “男人有力气,女人也需要。晚上熄了灯,主要的娱乐就是房事了。所以那几年,计划生育工作很难搞,不像现在,通了电,有了电视,有了vcd,可以转移一下注意力,不会天天只想做那事了。我们村的女人很厉害的。”
    谭支书说着,拿眼睛瞟了一下他妻子,他妻子伸手要打他,看到德志在场,就住了手,一朵红晕立显在她脸上,低了头快步走出去了。谭支书看来,哈哈大笑,说:“老家伙,还不好意思了?”德志不好再问,这些人从年轻时候过来的,大概都是心知肚明,不必把窗户纸捅破。就凭谭支书的如花似玉的妻子,作为美人,不能探寻,也不能随便说说。饭可以随便吃,但话不能随便说。这是规矩,一个人不懂规矩,就是一个不懂事的人,时间久了,注定是不讨人喜悦的人。德志不想做这样的人,从谭支书身上,德志也发现一些优点,值得好好地学习,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提高生存能力,建立比较健康和完善的系统网络,也就是良好的人脉关系,为将来的事业做好铺垫。
    难怪谭支书能当书记,他的妻子很贤惠。
    说到女人,谭支书接着说:“有一个故事。和水有关。”
    德志奇怪,就问:“什么故事,说来听听吧!”
    “有一个女人,嫁到荷村,但夫家家贫,没有修建水池,也没有水源可以取水。遇到干旱季节,到山下的风吹垭去取水背回来。排队打了水回来,没想到快到家门口时,摔了一跤,背上的水顿时泼洒一地这个女人想不开,就悬梁自尽了。”
    姚德志听了唏嘘不已。原来水在这里就代表着生命。一背篓水,可以夺去一个少妇的性命。
    现在,荷村仍然缺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