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日元走到现在后,他只记得94年好像是反弹了一下应该是在110日元左右,可这个记忆却拿不准,很大的可能是错误的,稍后就是95年的历史低位80日元。
具体到底怎么走的,他也不是电脑,文件写在那就不会丢。
同样他也不是真正的金融天才,而是完全靠记忆作弊的伪天才,这或许也是他现在能够摆脱金融市场大把捞钱的诱惑,毫不留恋的可以进出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天才都是自信的,就仅仅是为了验证自己的自信,他们就会总是不间断的投入市场操作,所以很多金融天才最后又把赚的钱还了回去,自己还倒在里面。
有了大概记忆作为警戒的陈咨,自然不会这么博傻。
相反,从本质上来看,陈咨其实是最保守的一个投资者,因为他立足的是部分的已知。
但是,这状态在他的下属们,也就是唐尼克和朱英杰看来,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加高手的表现,因为能够控制自己的自由进出市场,就是顶级高手的心理段位能力。
事实上却是陈咨没记忆的依靠,不敢玩了。
所以,搞不定日元94年的走势,那就干脆别去博傻。
外汇期货和不是别的金融产品,现在也不是2015年后,日本都要限制外汇杠杆在10倍20倍的年代。
现在的外汇标准杠杆基本上在100倍上下。
这要一不小心,可是倾家荡产的玩意儿。
因为没有底气的话,一元的日元波动,就是100倍的增量,这赢起来是爽,要是输起来,你想想这得多大的心脏才能够承受的住啊!
只有陈咨这样的已知者,才会这么大胆的玩长线、玩对冲。
用行内人的高手来评价,鲲鹏基金的风格就是一班年轻人无知者无畏的瞎搞。
第四百七十三章 钱花哪儿去?
举个简单的例子,日元走成这样,从现在的人来看,从1985年的260多元跌倒现在93年的100块,这个价格可以说是腰斩多半了。{升值}
按照这个正常的算法,用个千把亿美元做本金,至少可以套出几十万亿来不是问题。
但是真实的是美国鬼子确实在85年至87年搞出外汇盛宴,弄出了三万多亿美元,但是成本不是一千亿,而是接近两千多亿,当时的日本就是被鲨鱼围攻的鲸鱼。
但是87年到90年的日元过山车行情,让这班秃鹫们又全都赔了进去好多。
到90年的日元跌势{升值}又有大把的美国基金赚钱,可惜91年偏偏日元和预计的走势相反,再次让这班家伙赔的吐血。
从此,欧美玩日元的家伙们除了少数专精外汇的,大部分再也没有在这个品种上像前几年一样的大规模投机。
有很多基金甚至被玩出了魔靥,再也不敢玩这个上蹿下跳的厉害的主流品种。
玩多了外汇的老手,都知道日元赚钱厉害,但亏钱更厉害。
所以后来很多人其实比较喜欢拿跳动幅度小的欧元来玩,幅度小,容易止损,虽然赢起来没有日元疯狂,但是胜在稳靠。
当然现在还没有欧元,取代欧元地位的是英镑还是德国马克,陈咨也没打算去在意,因为目前没有去玩的意思。
所以,陈咨觉得自己拿不准就干脆不做的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然而,从这次的操作记录来看,目前鲲鹏的团队说不上是菜鸟,却也谈不上是高手,必须留点资金给朱英杰他们来锻炼和提高。
至于留多少,初步的估计日元期货可能不会超过3亿美元。
不过这时候的日经指数倒是可以做做,但这波也不长同样只能到年底前,11月12月后,陈咨自己能够做主的金融投资可能就得暂歇。
到时候就得看唐尼克自己组建的这个团队里面的分析师们的成色了。
当然,陈咨肯定只会批准一小部分资金给他们去试,通过了才会慢慢的加大投入。
剩下的搞不好就只能放在美国证券市场,等待信息革命的这波计算机和互联网公司市值的疯狂膨胀了。
相对于期货这样的高风险来说,证券市场算是保守投资。
当然,最保守的美国国债市场,陈咨也打算投资部分。
剩下的重心,就是给自己的实业事业输血。
把自己的实业布局图拉出来看了看。
“卧槽,我这钱还没法花了?mmP”陈咨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事实上还真是,目前他的事业主线,信息产业半导体和机械产业,都是刚刚买了生产线和设备,厂房也才在建设,预算都已经做好了,确实是有钱都没法花。
在这前期开始阶段,风险都不明确,你不可能盲目的扩大投资范围吧!
乱投钱只会真的丢水里不冒泡了。
寻思了一番,目前的大消耗也就只有四个去处。
第一块,广安金融到广安银行完全可以扩充资本的,广安资产管理还是空壳子呢?
这块在国内市场肯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的人民都很保守,大部分不敢去玩股票啥的,多数是存银行了事。
但是不乏一些脑子活的,愿意买这样的比银行利息高,还保本的理财产品。
而国内的各种保值基金业务又不完善,完全可以趁着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机会,做些国外的股票证券、国债,外汇现货等保守类型的组合投资,通过广安资产管理的正规渠道来做这业务。
广安银行这边更加,等国家把软妹币汇率并轨后,国内的这次通胀过去,就是经济大发展的大机会,贷款业务那是肯定会疯狂。
加上国内几大银行的尿性,很多民营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这时候广安不但可以大发其财,还助推了民营企业的大发展,两全其美的双赢,顺势让它的私募股权投资做起来。
第二就是龚褒霖领导的明日投资,完全可以消化个几亿美元不成问题,可以投资一些未来大红大紫的公司,这年代很多都还在崭露头角的时候,正是投资的最佳机会,比如为华、兴中、四一重工、万科等等,大都普遍缺钱。
还可以做些未来新行业的孵化,比如互联网、计算机、生物科技、电池电机或者汽车行业啥的。
第三就是研究所这块,完全可能吃下大块的资金,芯片和汽车研发那块,搞不好实验室设备就会耗掉几个亿美元。
再有就是数控机床的产业链,也是会吃大钱的。
还有研究所旗下的材料研究所,目前的汽车产业和机床产业一起来,材料是基础,这块的投资不会是少钱。
这么一算实业这块弄不好10亿美元的预算都打不了底。
才有个初步计划,要钱的人就来了。
事实上会议一开完,这些高管都没有忙着回去。
第一是陈咨现在盘子大,一个板块都是以亿美元计算,这些各方诸侯以往都不认识,现在在一个体系里吃饭,自然需要联络感情,以便以后配合作战。
再一个难得被老板召见,自然要更老板要要条件和资源、资金支持。
这不,他刚刚规划到的几个板块的领导人一个不漏,龚褒霖、倪士楠、李大东和柯斌付联袂而来,反而多了几个,比如日本的东边望野和段源。
都是来要钱的,陈咨突然发现,整个集团还缺少了一个最关键的财务总监cFo。
首先开口的是和陈咨最熟悉的龚褒霖,倒是没有多要,目前明日控股投资在国内的部分,都是软妹币为主,而美元现在太坚挺,只要了1亿美元,这自然是没问题。
主要还是他猜测的陈咨目前的资金恐怕最多也就在10亿上下,这汽车开发和芯片开发可是最吃钱的活计,他也是不大敢太张嘴。
接下来是倪士楠,他拿出一张长长的清单,“陈董,这是闽博士和连博士他们统计出来的芯片设计实验室的软件、设备和仪器,部分属于禁运设备,您看……”
陈咨眼神一凝,“大概需要多少资金,禁运的设备多少?”
“预计实验室建设需要3000万美元左右,设备和仪器费用在1亿美元左右,禁运设备和仪器如果在国外买大概也就1000来万美元……“
第四百七十四章 老狐狸的算计
陈咨皱这眉头看向东方望野道:”东边,如果以海豚的名义是不是会更加便宜一些?“
东边望野对芯片行业可不大熟悉,不敢乱说,但是Boss的话却不能不回,思考了一下道:”Boss,我觉得这问题应该不大,目前日本和美国可是金融战再起哦!很多设备应该可以便宜很多。“
“一般的芯片产业的设备和仪器,除了eDa软件外,日本都有最好的,这东西细节我是不懂的,您可以安排专家们和我一起去。“
陈咨点点头,对倪士楠道:“那倪老你就带这闽博士他们几位一起去吧!资金没问题,日本那边不但有东边总裁,我们启源也有分部在那边,很方便的。”
“至于禁运设备,可以分两步,首先看看日本卖设备的厂家愿不愿意配合,否则这是有可能运进来的。“
”不行的话反正我们的芯片人才也还远远不够,很多专业人才还是空的,所以肯定需要找寻国外的人才来填补空缺,所以我们需要同步在港城设立国际实验室,万一进不来,就只能放在港城了。“
倪士楠苦笑声,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两人申请的资金都没问题,东边望野刚想张口,李大东急了,连忙笑着抢着道:“东边总裁不好意思哈,我先说个建议哈!”
东边望野连忙道:“您先!您先!”
李大东谢过东边,对陈咨道:“陈董,我先说的不是申请资金,而是问问您可不可以把刚刚这些公司的开户都放到我们广安来,这样不但我们广安银行多了很多储备资金,可以用来运作更多的资本,还可以为兄弟公司提供最高规格的服务。”
陈咨道:”难道我们目前的开户行还没变更到广安?“
龚褒霖倒是知道情况,连忙解释道:“这不能够怪专业公司啊!咱们的广安银行,目前也就在省城开了家分行,海城、京城都还没去,这样我们这些专业公司怎么办。”
陈咨闻言看向李大东,他连忙道:“陈董,各位老总,我们银行在加紧扩充分公司门店,但是由于人才和资金限制,所以多有怠慢,对不起!”
陈咨皱眉思索了会儿,对李大东道:“李总,如果在国内的主要省份都开设分公行,你需要多少资金和时间。”
李大东眼睛一亮,“Boss如果您再给我们银行注资3亿美元左右,我可以给您保证五个月内把分行开到除偏远省份的所有省会城市,当然还得包含刚刚明日投资和电子研究所的流转资金。”
“人才你怎么解决?”
“呃!这个秦戈总不是有解决方案吗?”李大东有点躲闪的道。
“我也会在港城加大招聘力度的。”
陈咨可不大放心全都是招聘的,“你们还是需要自己培训好,找来的人还不是需要培训,可以去找国内大学金融专业联合办学……”
“资金我可以划拨给你,但是,我们集团内的公司驻地的地方,你必须保证在一个内把分行开起来,所有的公司账号都转到我们自己银行。”
李大东连忙道:”没问题,一定完成。“
陈咨看向东边望野道:“东边,你看看日本有没有合适的银行,让广安直接收购一家,把日本那边的网络也建立起来。”
东边望野自然没二话答应,乐的李大东喜形于色,这次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