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排量越小,相对来说每点动力都相对的珍贵。
很简单的例子30p的动力你损失十分之一还有27p,如果5。5p马力的损失十分之那就只有不足5马力了。
陈咨心下叹了口气,不由皱眉直接道:“各位前辈,现在有改进的途径吗?”
这群老技工都看向田有才,作为八级钳工,他们是金属加工老油条,也最是有发言权。
他没多做思考道:“昨晚我就和张教授和邵教授交流过,省城研究所那边提出来的解决途径是可行的,武城第二铸造厂那边的技术,我们都知道,他们对型砂和工艺的改进都对初步产品的精度有良好的把控。”
“其次就是材料选择。”
“另外,就是我们厂子里的小伙子们的技术还有改进的余地,这批日本的新设备比我们以前的好多了!“
“这样多管齐下,以后应该能够达到0。08mm甚至更高的精度……”
PS:陈秀天由书友提供
感谢“冷水洗头会变傻”的打赏,谢谢!
第二百三十七章 英雄默默
不管怎么说至少这个问题有了解决的思路,还好收购的是本来就生产航空发动机这种工业之花的军工厂。
虽然只是小型的,但是工艺要求也尽经得起考验。
难怪国内是嘉陵和建设称雄,这两家公司可都是军工厂改制来的,发动机的加工工艺可丁点马虎不得。
也只有他们这样前期有军工底蕴和技工精神的公司,才可以把摩托车造出来。
当然现在东方摩托的底蕴也不低,开始就是做航空的。
原时空的长江动力机械厂好像最后撑过了这个困难时期,不但长江750继续生产,好像后来国家的经济好转,他们的航空动机业务也不错。
只不过那时候的长江750摩托多是做怀旧古董出口的,价格非常的高昂,量却肯定不高。
既然来了陈咨就打算多呆一段时间,毕竟这是自己动力和机械事业的起点。
于是陈咨就着自己年纪小,混到了工人群众的核心里去了。
实际去观察这个年代的工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所思所想。
胡可虎和宋君忙着梳理管理问题,谢宜华带着几个选举出来的车间主任和高级技工们忙着带人安排改造和安装生产线。
就是张远航和邵在田教授,也忙着带着一群大工在测试新的发动机的各项参数。
陈咨除了深入群众和观看大工们加工配件外,一下子居然闲了下来。
这人一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的,于是陈咨想起了上次火车上碰到的卢爱军,上次自己使尽手段才知道了他的住址,本来是想和他学习内家拳的。
哪知道到上次忽悠的过头了,让对方以为他也是哪家的传承弟子,就变成带他去见师门长辈的的承诺了。
一想起那家伙威风凛凛的直接放翻了三个持刀强盗,顿时来了热血。
仿佛自己也学成厉害身手,大杀四方,大把把妹的风光未来。
顿时心痒难耐,打了个招呼拔腿就跑。
……
陈咨记得卢爱军说过,他在云阳开了家家电维修行,顺带倒腾点家电卖。
这年代有车那是太方便了,路上塞车的机会基本上没有不说,问个路对方还特别热情,如果你让别人上车带着你走,那这家伙肯定会乐坏了。
特别如果还是进口豪车的话,那足够他嘚瑟好多年了。
陈咨就碰到这么一个正游手好闲的待业青年。
当然待业青年是这个年代的时代特征,实在太好碰到了,哪个居委会总会有那么十个八个,或者几十个的。
这些年轻人精力旺盛,没个正经事儿干,每天瞎混,难免多生事端,成了社会混乱的根源。
自然他们的消息现在也是很灵通的。
陈咨带着这个自称是猛子哥的家伙,没两下就找到卢爱军。
打发了猛子,陈咨先没进去,而是远远的打量这个看起来不大起眼的店子。
主要是上次听卢爱军说起他的生意,就好似有巨大的难言之隐,再加上当时卢爱军确实穿的的寒酸,怎么样都不像这年代做家电贸易和家电维修的中产阶级。
既然来了,陈咨自然打算弄个清楚,没花多少时间,他就弄清楚了卢爱军的难处到底是啥。
心里升起浓浓的敬佩。
卢爱军确实是打越南下来的兵。
知道点历史的人自然会知道,当时和越南开打,国内正是刚刚经历了各种的运动,军队说实在话和刚刚解放时候的那只铁军相差甚远。
再说了,事实上越南军队的实力真不算弱,所以其实国内人员真是伤亡惨重。
卢爱军他们是84年打老山的那只部队,一个连队撤下来的时候,一百多号活蹦乱跳的汉子全须全尾的只剩下了个位数,加上断手断脚的也不足30个,整个连算是伤亡惨重的直接崩了。(如果书友您信了百度百科的数据,那我也没办法哈!但也别争论!你可以自己去找找资料,这没几十年,真实资料不难找)
连长、指导员啥的全都牺牲,卢爱军是副连长,算是剩下的人中军职最高的,还是运气好的全须全尾的。
看到朝夕相处的一大班子兄弟,就这么全没了,受不了打击,直接就退伍了。
退伍是退了,可惜这么一个连的壮汉子牺牲了,当时给的补偿那是真寒酸,百来块钱就交代了,一个连后面的家庭都跟着遭了殃。
这班剩下的汉子都觉得自己的命是连里别的兄弟救的,剩下的人就是给一个连的人活着,他们的担子,大家得担起来。
于是卢爱军带头,把愿意的孤寡都聚在自己家,不愿意的也每月尽量寄点钱去。
剩下的兄弟们各自找活糊口,多出来的钱都交给卢爱军来处理。
所以卢爱军现在是一大家子的人的大家长。
现在还有9到15岁未成年的孩子十来个,六十到八十的老人五六个。
赚点钱根本就不够糊口,就别说扩大生意规模了。
陈咨从卢爱军的邻居嘴里知道了整个事情,情绪激荡胸怀,未来的那个年代,只剩下了钱的关系,这样的义气和责任,却再也寻觅不着了。
自个坐车里唏嘘半响,收拾了心情和情绪,才开始去找卢爱军。
……
走这个店里,才直接感受到了卢爱军的生存状态。
这店其实就是院子的大门旁边改建的,宽不到二米,进深倒是有个五六米,货架子全都是看起来旧木架子,上面现在倒是看起来摆满了电视机。
不过陈咨打眼就看出来多是国内的黑白不值钱的电视,彩电就没怎么看到,还有其它的收录机啥的。
要知道黑白电视现在国内生产的厂家多的是,几百块钱的价格,赚不到啥钱。
赚钱的就是彩电,就是国产的长虹彩电打了价格战后现在的价格也是好几千,才是赚钱的大头。
(历史真实:89年长虹价格战宣布降价350元,当时的进口彩电14寸…25寸是8000…14000元,可直接搜索“长虹价格战”)
但是大几千的彩电,进价也肯定是好几千。
以卢爱军的情况,很可能是没那么多钱进货。
“同志,你买电视机吗?”里面传来一个怯怯的女孩声音。
这几章是台正能量了,不知道有几个书友喜欢!喜欢的冒个泡吧!
第二百三十八章 希望
里面光线不大好,刚刚陈咨只隐隐约约的看到一个人,看身架子就知道不会是卢爱军,也就没先打招呼。
“你们店里没彩电吗?”陈咨问道。
“有的!有的!彩电在后头。”一个十三四岁和陈咨同龄的瘦弱女孩从里面走了出来,语气中有高兴和急迫。
“你等一下哈,我去叫我我二爸。”未等陈咨搭话,这娃似乎就好似见到了对方真来买彩电的。
“蹬蹬蹬”的从陈咨身边绕了出去,“二爸!二爸!有人买彩电……,有人买彩电……!”
这声喊,好似激活了后头的这个大院。
蹬蹬的各种脚步声中,一个浑厚的声音道:“妮娃子!真有人买彩电吗?那你让别人进这边来吧!”
妮娃响亮的答了声“诶”,又绕回来和陈咨说,后头却跟了好几个窜出来的小萝卜头。
陈咨绕过这个露出土砖的院子门口,发现里面居然是个废品收敛站。
卢爱军正从一堆废品中站起来,往这边看过来,还是姜黄的脸,旧军装、解放鞋。
看到陈咨的时候眼神愣了愣,一会儿才露出笑容道:“你…是……?陈咨小兄弟吧!想不到你还真记得来看我,难怪早上听到喜鹊叫,却是贵客登门。“
“妮娃!你去市场买两斤肉买只鸡回来,航仔!你进去叫你二妈回来,说有贵客来了!”卢爱军一边迎上了一边吩咐这两个最大的娃子。
旁边的几个十岁左右的萝卜头这会儿闻言高兴坏了,“哦!今天有肉吃了!有肉……”
可以看出来几个孩子应该是好久没见过荤腥,可馋坏了,看到卢爱军看过来才缩缩脖子,一个二个的回去干活。
“别客气哈!卢大哥!不用做了,过会儿我请大家去旁边那饭店吃吧!太麻烦了!”陈咨却是不大想给别人加负担。
他自己出身农村,知道这会儿两斤肉和一只鸡,很可能是一个普通家庭好几个月的荤腥。(这真不夸张的,90年代初,我们家乡就是的,很少有人每周都可以吃肉吃鸡的,买也多是半斤一斤的买点解解馋,还多是肥肉,客人来了多点,但就是客人走了后,吃荤腥的这个周期就得延长了。)
更别说卢爱军的情况搞不好不一定比普通的家庭强。
“这是什么话!来我这里你就是客,客随主便嘛!来来来!这些先别说,你怎么会有空来我这里了,你不上学吗?“卢爱军有点大家长的习惯。
陈咨看起来就和妮娃和航仔差不多年纪,这时候应该是正上学的年纪。
上次在火车上遇见那是寒假期间,他也知道陈咨是在上初中。
“诶!”陈咨尴尬了,停顿了一下才道:“上学当然是要上的,不过我家里和我自己情况有点特殊,不用老呆学校里。”
卢爱军闻言有点狐疑,但是他想起上次和陈咨一起的夏博涵和宋君,看起来了也不是讨普通生活的人,还是港城人,也就没深究。
这院子有点接近北方的四合院,占地倒是颇大,就是只有底面的一面是两层的水泥房,其它的三面都是土砖房,就是这遍地土砖房的时代,看起来也很是陈旧寒酸破烂。
陈咨看到里面立着满满的架子床,看起来塞得满满当当的。
这里份数云阳的市郊,倒是可以理解有这么占地的大院子。
“这院子是你自己的吗?“陈咨连忙转移话题。
“是啊!当初辛亏有这个院子,否则我们还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接着主动解释了一下情况!毕竟谁看到这情况也是很不解不。
“现在就还有这十来个孩子,最多的时候有三十几个,现在大的都自己糊口生活了,还能够接济一下他们的这些弟弟妹妹,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
卢爱军说这话的时候,满脸的希望之光。
这话陈咨不知道怎么接,主要是苍白的安慰对于卢爱军这样的人来说没用不说,也表达不出自己的意思。
倒是有些可以帮助到他的办法,只是现在也不大合适搭上这个话头。
只好再次转移话题道:“你收废品这活儿应该利润不错啊!怎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