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这礼花是于今春节时在路边销售点买的,已经买了四五个月了,又被他们撕去了包装皮,源头查无可查。
其二,礼花是熄灯后偷着运进来的,只有909的人知道礼花的事,放的时候也很小心,来回路上都没人看到。
其三,要说有嫌疑,整栋楼的男生都有嫌疑。再怎么猜,也是大四的男生嫌疑大。
所以这事除了909几个人,几乎没有破绽。
909寝里,三个人参与了放礼花,陈建是小圈子成员,艾峰、杨浩和童超都不是浑人,分得清里外。
这个时候,最让边学道牵肠挂肚的是猎物有没有进入他精心布置的陷阱。
“嘀”的一声,手机进来一条短信。
发信人:王文凯
内容:搞定
黑暗里,边学道笑了。
6月13日晚上,学校到底没有屈服,硬是没给电。
当晚的“英法大战”,英格兰队1:0领先了90分钟,最后却出现了百年难见的戏剧性转折。
比赛进入补时阶段,就在人们都以为英格兰队胜定了之际,齐达内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一分钟之内,一个任意球,一个点球,法国人奇迹般地笑到了最后。
这样的阵容,这样的逆转,如果这都不算经典比赛,还有什么称得上经典?
东森大学的学生错过了英法两队一次载入足球史的经典对决。
6月14号早上醒来,互相打招呼时发现,909的男生,除了边学道,嗓子都哑了。
当大家含着草珊瑚含片出门上课时,发现楼里的男生,见面几乎都不张嘴,而是点头示意。
于今问边学道:“这算道路以目了吧?”
边学道说:“大家是昨晚把嗓子喊哑了,都含着东西养嗓子呢。怕学校拿嗓子说事,到时张嘴露馅。”
出了寝室楼,大伙儿都呆住了。
我操!
这路还能走?
满地的碎玻璃碴子。
虽然学校已经派人清扫了一遍,可依旧下不去脚。
于今看看自己脚底下的布鞋,说:“你们去吧,我不去了,老师问,就说我出门把脚扎了。”
上午的课边学道也没去,他回到红楼家里,在网上收到了王文凯发来的一段音频。
仔细听了两遍,边学道打电话给王文凯,“今天就把它发网上去,能发的地方都发,一天之内要铺开。”
中午,陈建告诉边学道,他在宿舍区的一处诚信自行车棚,被昨晚闹事的学生砸坏了。
边学道去看了,是被高处扔下来的啤酒瓶砸坏的,车棚顶被砸出四五个窟窿,需要重修,好在自行车都没什么事。
边学道觉得冥冥中似乎真有因果,他最先扔酒瓶,他的车棚被别人扔的酒瓶砸坏了。虽然他不扔,也一样会有人扔第一个酒瓶,但他还是觉得这里面蕴藏某种道理。
一整天,学校里的气氛都是怪怪的。
公共场合,学生之间很少提昨晚的事,可是私下里,小道消息已经传得满天飞了。
听说昨晚在9号楼抓住五个扔东西的男生,当时就被校领导拎走了,到现在都没回来。
听说有几个倒霉的,大喊骂人时被DV录进去了,今天一大早就被喊去教务处了。
听说11号楼有女生因为昨晚喊了“我爱你们”,被同学举报,从教务处回来,在寝室哭了一天。
听说学校领导今天接到好多电话问昨晚的事,校长早饭午饭都没吃。
听说……
6月14日,学校的大搜捕进行得如火如荼,心虚的学生们如惊弓之鸟。
就在大家议论被抓到的学生里谁的处分最严厉,谁被抓的原因最倒霉时,最倒霉的人出现了。
第153章 一段音频
6月14日下午,东森大学的学生在网上发现一段署名“东森大学6。13暴动实录”的音频,录音长达23分钟。
录音内容是这样的:
A:刚才“嘀”一下是什么声?
B:啊?碰到录音键了。
A:我还是觉得英格兰赢面大,中前场攻击力太强大了。
B:那可不一定,这支法国队也不逊色,各条线没有弱手。
……
B:哎?你们寝室怎么那么吵?
A:刚才熄灯了。
B:熄灯就吵成这样?
A:不是,学校原本说今晚通宵给电看欧洲杯的。
B:啊!对啊,今晚英国对法国。我们学校倒是通宵给电,可惜寝室没电视。
A:楼里已经开始有人喊“给电”了。
B:嗯,我听见了。你们寝的人喊的么?
A:不是,走廊里男生喊的。
B:我操,嗓门真大!
……
B:什么声这么响?
A:有人开始往楼下扔东西了,你等等,我到窗口看看。
B:你把手机举高点,我也听听,我还没经历过这么大场面呢……我操,这么火爆你有DV吗?录下来,这是历史性时刻啊!
A:我哪有那玩意,再说外面黑乎乎的。
……
C:亮子,你晚上买回来的啤酒放哪了?
A:床底下呢。
C:哪呢?你放哪了?……我操,你真能藏……
A:老陶,你拿酒干啥?
C:扔啊!
A:操,我是留着看球喝的。
C:还留个屁了……
A:亲哥,人家扔的都是空瓶子,咱这酒还没喝呢。
C:都一样,这个更响,想喝明天我再给你买。
……
A:哎,老陶,你给我留两瓶啊,别都扔了啊……
C:快,你们谁那还有带响的?都扔下去。
A:操,那是我暖壶……你疯了?
……
B:刚才你跟谁说话?
A:我们寝老大,陶庆。
B:他干啥?
A:这人疯了,逮什么扔什么,都不问别人有没有用。
B:哈哈,你赶紧也扔两个爽一下。
A:啥都没了,都让老陶扔下去了,我还是离窗口远点吧,别这二货把我扔下去。
B:隔着电话都听得这么清楚,你们学校快翻天了吧。
A:已经翻天了……对面楼的女生出来了……这下热闹了……
B:你们在唱《团结就是力量》
A:嗯,不知道谁起得头。
……
C:李XX,大傻逼!孙XX,大傻逼!陈XX,大傻逼!杨XX,大傻逼!杜XX,大傻逼!杨XX,大傻逼!
B:谁啊?这么彪,这是骂谁呢?
A:骂我们学校和学院领导呢!
D:老陶,老陶,别瞎喊,小心别人听见。
C:我怕他妈逼?!他们现在不敢来,靠近宿舍楼就得让瓶子砸死。
D:行了,小点儿声。
C:我骂他们能怎么地?这破地方我早待够了,当初要不是为了追我家秀秀,凭我的分,会来这个破学校?
C:傻逼学校!给电!
……
B:他咋这么兴奋?
A:晚上出去喝了点酒,撒酒疯呢!
……
A:我操!
B:又怎么了?
A:有人在10号楼楼顶放礼花!
B:放礼花?你说在寝室楼顶?
A:啊,真牛逼!还是10号楼的大哥牛逼!这玩意都有!我操,刚才黑漆漆的没注意,礼花一照看到了,学校栏杆外面全是人,车都开不过去了。
B:附近居民区的?
A:嗯,还有家属区的。我操,太帅了,这礼花太帅了。我简直崇拜死10号楼放礼花这大哥了!
B:你咋知道肯定是学生放的?
A:有没有点常识?现在闭寝呢,楼里没别人。
B:他们没事把礼花放寝室干啥?
A:谁知道呢!谁也不知道今晚会闹成这样,肯定是凑巧。
B:那也够牛逼了,太有思想了。
……
A:消防车来了,还有警车。
B:去了多少消防车?
A:我数数,1、2、3……9、10辆。
B:那估计是两个区的警力。
A:嗯,车开进来了,举着防爆盾呢,都怕挨砸。
B:你们校估计明天得上新闻。
嘀嘀……
A:手机没电了,我挂了啊。
B:嗯。
……
这是东森大学6。13事件唯一的一段音频。
可就是这一段音频把东森大学6。13事件曝光在全国网民面前,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仅用半天时间,就把东森大学推到风口浪尖。
好多东森大学学生都接到了在其他学校上学的同学打来的电话,问6月13日晚上的情况。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听了描述,很多外校学生都表示十分向往和钦佩。
涵养很好的东森大学校长,据说在办公室里摔了杯子。
的确,这事发生在职校、专科,甚至挂着学院名头的学校身上,算不得什么大事,有些学校几乎每年都要来这么几次。
可东森大学毕竟是挂着211牌子的教育部直属大学,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有好事的学生把整段音频转化为文字,发到了“三木园”。
仅仅两个小时就成了第一热帖。
大家化身推理专家,将4个出现在音频里的声音做了分析。
首先,A肯定是东森大学的学生,大几暂时不知,院系暂时不知,只知道他名字里有个“亮”字。从整段音频来看,这个A全程都在打电话,完全是个旁观者,既没跟着呼喊怒骂,也没往楼下扔东西,跟其他男生比,简直是个三好标兵。
其二,B肯定是外校学生,哪个学校的不知,大几不知,院系不知。从录音最开始时的对话可以推测出,这段音频极有可能是B放到网上的,目的不得而知,可能就是因为好玩,或者觉得会轰动。
其三,本段音频的关键人物是C。所有听过这段音频的东森大学学生都知道,这个叫“陶庆”的学生百分之百要倒霉了。往楼下扔东西、点名骂校领导还大言不惭,虽然6月13日晚上90%男生都干了相似的事,可是人家没碰巧被人录音还放到网上,这个“老陶”简直倒霉到了极点。
其四,音频中的D,以劝导者面目出现,是个正面形象。
最后,虽然在音频里能听出A学生寝室其他男生也喊过“给电”,但只要没证据表明这几个人扔了东西,喊两嗓子基本属于小过小节,没人在意。
当然,也有些人好奇录音里“老陶”口中的“秀秀”是谁,但很快就被其他人的帖子淹没了。
综合所有信息,学生们开始人肉唯一在音频中喊出姓名的陶庆。
就在这些学生还在猜测的时候,陶庆全寝8个人已经站在文法学院院长办公室了,屋子里同时还有院党委书记和陶庆班级的导员。
文法学院院长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地看着站在门口的8个男生。
他刚在校长办公室挨了顿骂,这是这么多年校长第一次撕破脸地数落他,他知道,这次的事情处理不好,自己这辈子都别想再进一步了。
在院长办公室里,首先把音频里的A、C、D筛了出来,其他5个男生被带到会议室,由院党委书记单独问话后,都放回寝室了。
D是最先被院长和书记问话的。
其实也没什么好问的,整个过程,音频里差不多一清二楚。
两个学院领导只问了两句话:
“陶庆和王德亮在寝室里关系怎么样?结过怨吗?”
“王德亮那个电话是熄灯前开始打的,还是熄灯后打的?”
第一个问题,D是这样回答的:“他两关系很正常,没发生过冲突。”
第二个问题,D的回答是:“王德亮熄灯前就开始打电话了,他跟电话里的男生讨论晚上英国和法国队比赛的明星阵容,打赌比赛结果,中间还问过寝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