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儿办完之后,在他这次回洼后的三天后,通知单终于送达万峰的手里。
万峰当即起身去东丹,组织了一个三十辆车的车队,连装带跑路带卸到广场上。
接下来就是验货了,万峰拿着设备目录,一个箱子一个箱子的打开核实,核实一个就送进仓库一个。
这三十多个箱子验了整整两天才检验完毕。
设备对照无误后,万峰给对方开了一张三百万的转账支票,两个要钱的家伙拿着支票走人了。
设备的事情解决后,万峰就开始算计日子。
今天是一月十七号,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另三天。
趁这一个月到常春去再划拉个过年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你明天就要走了?”
栾凤对万峰的决定虽然不意外但是有点不高兴。
“趁着年前到常春再划拉点过年钱,总比吃自己的强。”
“对了,上次你的收入因为时间紧没告诉你,这回一起算给你。”
栾凤说着就拿出一个账本。
万峰一看账本头刷地就大了好几圈。
“钱你不是都存起来了吗?你就告诉我个数字得了,这一笔笔的要是算起来怕是得半夜,还有很多事儿没办呢。”
“那我就直接说数字了。”栾凤把账本翻到最后一页。
“总计半年的各种收入划拉在一起是一百四十六万,零头我就不说了,多出的钱是下半年出现的市场的分红,大概有二十多万吧。”
一百四十万加上倒腾花苗剩下的一百万,他现在有现金资产五百多万,加上固定资产总算是达到千万了。
帐算完了,栾凤想起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你今年回来过年吗?”
“今年不准备回来过年了,我已经有好两年没和父母一起过年了,今年我要留在家里。”
栾凤虽然很失望但没说什么,万峰说得没错。
“我这次回去还有点事儿,等过长图县的时候准备去拜祭祖坟,看看我奶奶。”
“这个应该的,我要不要准备点什么礼物?”
“不用,我自己会处理的。”
没事儿了,两人大眼瞪小眼。
“下面还干什么?”栾凤笑嘻嘻地问。
“干什么?干事儿呗!闭灯!”
……
一月十八号早晨,万峰告别了洼后众人带着李涌李明斗和何萧启程回返,依然是到东丹坐火车,不过这次没有直达哈宾,而是在长图站下了车。
万峰的老家在长图县一个叫前头公社七家子大队旮旯小队住。
他在没懂事的时候来过一次,现在早就没什么印象了,之所以能记住地址是在家的时候父亲念叨过无数次,他无意中记住的。
在长图县下车的时候下午两点,正好有到前头公社的客车,四人就坐了一个小时的车到了前头,到这里才发现前头公社竟然就在铁路线上,这里还有一个小站。
不过这样的小站他们不管是坐普快还是特快都不会站,也就没有什么后悔的了。
在前头一打听,七家子里前头公社还有五里地。
可是这里根本就没有出租车什么的。
五里地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如果四个人都空着手走过去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但是要是拿着礼物就难办了。
正巧有一辆四轮子突突突过来了,万峰挥手就拦住了对方。
“师傅,你的拖拉机我们雇一下行不?给我们送到七家子嘎啦小队。”
拖拉机司机摇头:“我得去拉沙子呢?”
“你拉一车沙子多少钱?”
“十块!”
“我给你三十,把我们送到七家子旮旯,你回来再拉沙子也不迟,怎么样?”
万峰认为只有白痴才不会答应。
第0862章 旮旯村
他拉到公社外的河滩上自己装一车沙子然后拉回公社需要的人家再卸下车赚十块钱,现在就拉三个人跑五里多地就赚三十,不干那就是傻瓜。
拖拉机是因那河牌,就是洼后机械厂生产的拖拉机,在这里看到自己一手缔造的拖拉机,万峰有一股亲切感。
他认为能开因那河拖拉机的人都不应该是白痴。
拖拉机司机果然不是白痴,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虽然这交通工具档次低了一点,起码好过没有,现在可以去筹备礼物了。
在前头公社的供销社,万峰几乎扫荡了供销社里的副食品柜台。
有了拖拉机就不存在拿不了的顾虑。
待万峰四人离开供销社,供销社副食品柜台几乎快被他清空了。
前头公社处于北辽和林吉两省的交界处,这里地处内陆,没有便利的商业条件,这里的人只能靠种地维持生活。
坐在拖拉机上,放眼四顾一付洼后四年前的样子。
寂寥的天空下,冬季的大地一片荒凉。
冬天坐拖拉机是一件很遭罪的事情,冷不说还特别的墩人。
万峰没去坐车头的翅膀,几乎就是墩在拖拉机的拖车里挨过了从前头到旮旯村的五里多地山路。
旮旯村之所以叫旮旯村确实名副其实,它真就坐落在一处旮旯里。
三面环山,村子就坐落在山的环抱里,和万峰在洼后选得厂址有几分相似之处。
冬季天短,虽然只是下午三点,天色却开始昏暗,旮旯村里的一些人家的烟囱上已经开始飘起渺渺炊烟。
经过打听最后来到村另一头四间土坯房前。
拖拉机把他们扔在这户人家门前就带着一溜邪风而去。
在确定是这家后,万峰在前推开了木头院门。
屋门开着,有腾腾的蒸汽冒出,一个老年妇女正在灶台前烧火。
当万峰推门而入的时候,老人显然是发现家里进来了不速之客,有点惊慌地站起来跨出门,手足略显无措地站在门口。
“你们找谁?”老人家面带疑惑地问。
“这里是万水明家吗?”
“是呀,你们是谁?”
如果不出意料,面前这个身材略显高大,穿着一身旧衣服模样和父亲有三四分相似的老妇人一定是自己的奶奶了。
奶奶家在解放前在本地属于中农,奶奶小时候虽然算不上大家闺秀,但也算是识文断字的小家碧玉,要不然也不会在当时的农村给自己的三个儿子起出万水远,万水长,万水明这样的一点不符合农村形式的名字。
“万水长是您老什么人?”为了准确无误,万峰做了最后的核实。
“万水长?那是我二儿子,你是?”
万峰热泪盈眶,上前握住老人的手语调哽咽:“奶奶!万水长是我父亲,我是您孙子!”
奶奶似乎有点茫然,万峰今年十八了,他只在三四岁的时候来随父母来过一次,现在他身高一米七六,模样早已千变万化她哪里认识。
“你真的是我孙子。”
“我父亲万水长,母亲诸敏,我父亲出生于一九四零年x年x月x日x时。”
万峰准确地报出父亲的生日时辰,老妇人终于信了。
“真是我孙子,都长这么大了?我记得小时候你来的时候还不懂事,这一转眼……快进屋外面冷。”
在万峰认亲期间,两个小孩从里屋出来怯生生地站在屋门口看着他们,两个孩子都在十多岁左右。
“这是我老叔的孩子吗?”
奶奶和老叔万水明住在一起,不用问这两个孩子一定是自己的堂妹堂弟了。
“嗯是的,你老叔和你老婶在大队草帘子厂干活,要四点左右才回来,也快回来了。”
万峰俯身看着堂妹和堂弟。
老叔家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十一二岁的样子,男孩在八九岁的年纪,穿着还有补丁的衣服,惊慌地躲在姐姐身后。
在八五年还穿有补丁的衣服这让万峰一阵心酸。
“知道我是谁吗?”万峰柔声问。
小姑娘长相很清秀,两个眼睛非常的明亮。
“我是你二大爷家大哥,叫大哥。”
小姑娘眼睛眨了半天才小声地说道:“大哥!”
万峰伸手摸了一下小姑娘的头,然后转向男孩:“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把脑袋缩在姐姐身后,偷偷地探出眼睛。
“叫大哥!”
男孩不叫。
万峰随后从兜里摸出几张五颜六色的的票子:“叫大哥有钱,叫一声给一张。”
男孩看看万峰手里那一把花花绿绿的票子又看看万峰,似乎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
斗争了半天才弱弱地说道:“大哥!”
万峰把一张票子塞到他衣服兜里:“再叫一声!”
“大哥!”
万峰就又往他兜里塞了一张:“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万延!”
万峰伸手在男孩的头上拍拍,转头又问女孩叫什么名字。
“万红霞。”女孩报出了自己的名字。
万峰把手里剩下的两张票子塞到女孩的手里直起腰招呼李涌等人进了屋。
进到屋里,李涌他们把手里的礼物直接放到了炕上,几乎占了半面炕。
万峰从一个方便袋里抓出一把糖每个孩子分了一把。
两个孩子欢天喜地了,这让万峰有点郁闷,给他们钱他们好像都没有看到糖高兴。
长图地区家家户户都是南北炕,两铺炕面对面的布局导致屋里几乎不需要什么家具,也没地方摆,总不能摆地中间吧。
因此老叔家的屋里空空荡荡的,只在连通的里屋山墙位置有一口柜,柜上有两面圆镜和一些雪花膏什么的抵挡化妆品。
柜子左右堆着一地的土豆和白菜。
对辽北地区这种布局万峰相当的无语,一家人住南北炕,这有多不方便呀。
“你们三个在屋里坐会儿,我帮我奶奶烧火。”
万峰吩咐完就来到外屋,坐在灶坑旁烧火。
这里烧火倒是和洼后一样,也是烧草。
万峰一边烧火一边和奶奶说着家长里短,主要就是介绍自己家在龙江时的情况。
奶奶听得很仔细,听到高兴出还发出爽朗的笑声。
第0863章 故土难离
“奶奶,再过两年我们全家就从龙江回北辽了,到时候我把您和我老叔老婶他们都弄到红崖去享福好不好?”
当看到奶奶家的生活如此清贫,万峰下了把老叔一家全弄到红崖去的想法。
跨省搬迁比较困难他没那么大的能量,但是本省的搬迁就容易多了,而且同为农业社,他认为这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傻孩子,奶奶眼望奔七十的人了,也没几天活头了,老话说得好:故土难离,奶奶生于这里当然将来也要葬在这里,哪里也不想去了。”
“说啥呀!奶奶你最少还能活三十年,还有很多福没享过呢,红崖那里发展的可好了,明年夏天我放暑假的时候先带你过去看看。”
上一世奶奶卒于八十五岁那一年,万峰说奶奶能活三十年那是胡说八道,但再活二十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奶奶这把老骨头已经禁不起折腾了,只要你们过好了奶奶也就安心了。”说到此处奶奶擦了一下眼角。
奶奶有男女子女六人,三男三女。
三个儿子两个在龙江眼前就剩一个小儿子。
三个女儿更是天南海北,一个在齐齐哈尔,一个在内门省还有一个即便留在北辽也是遥远的辽西。
万峰的大爷和大姑同在齐齐哈尔,也是多少年才能回来一趟。
奶奶这一辈子吃过的苦重生后的万峰非常的理解。
对多少年都见不到一面子女的思念就足以让她生出一头白发。
万峰不可能把她的所有子女都收拢在她老人家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