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做贵女做谋士-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贵国暗探的消息来源可准确?是有人亲眼所见,还是只限于听闻?那位将领又是谁?某当年亲身去过宁城,此地前有函阳关易守难攻,后有属城粮草支援不断,地利可谓得天独厚,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等闲绝不会被攻破。”有公孙绩亲身说法,顾小楼的心也随之安下几分。
  乌图闻言,并未立即应声或是反驳,而是略略思考了片刻才道:“函阳关被破已是事实,至于其他的。。。就传来的消息看,他们倒未亲眼所见,不过消息已在燕北周围的属城传得沸沸扬扬,说是宁城的布防图已经被北胡人拿到了手,而之前的几场攻城之战中,北胡确实显有成效、且伤亡甚少。”
  “这极有可能是对方燕北境内的探子在故意胡乱散播消息,以引起人心恐慌,战时传出的话不可尽信,布防图何等重要?若一旦泄露,战场之上第一时间就有迹象可循,即便真有人胆敢与北胡勾结,也大可先暗中揪出此人,再借其施以反间之计将敌人一网打尽!
  再不济,就算发现的晚了,也能杀了内贼然后死守在宁城,拖到对方粮绝之际!不管怎么说,万没有干坐着任由对方施为的道理,这不符合常理。”
  “先生所言有理,本王也十分认同您的分析,只是有一说法是,如今宁城内部贵朝的各方势力正在内斗,这中间一旦出现什么意外,譬如再爆出有高层或是为私利、或是为活命而私通北胡、与敌方里应外合之事,宁城怕是要乱,乱象一起,这城就更难守了。。。。。。”
  乌图的话听起来是对大魏在燕北的局势不抱希望,然而,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想法不是听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
  乌图如果是真心不看好大魏未来的形势,甚至欲因此放弃和大魏的合作,就不会把他们这些人叫在这里一起商谈,还听公孙绩讲了那许多的话。他愿意主动沟通,就说明他的想法正在变化,至于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除了局势本是的影响,还要看他们这些人如何把握。
  显然,公孙绩很懂得怎么把握机会,也很懂得怎么借势而上让乌图动心,只见在乌图的说完后,公孙绩开始摇头驳道:
  “如果通敌叛国者真的有如此强大,宁城早就该被攻破了,根本不用等到今日!因为纵观历史曾有先例,在里应外合的前提下,北境匈骑若从河城向南攻打,到攻下宁城最短仅需一月不到譬如匈奴攻打梁朝,而最慢的有三个月也都打下了,譬如北胡的前身北戎国当初攻打前朝之时。
  可如今从北胡攻下河城算起,至今已半年有余,这么久的时间还未将宁城攻下,显然不符合里应外合会出现的情况。而且这也不可能是北胡为让我朝误判使用的疑兵之计,因为这对北胡来说并不是个好兆头,毕竟北胡目前占下的两城由于不甚紧要,均无多少粮草储备,若不能快速攻下宁城这座大城,对远道而来的北胡军来说,消耗会越来越大,士气也会越来越低。”
  “那先生认为,如今宁城内的形势会是怎样的?”
  “要想了解宁城内部现下的形势,就要分析清楚这其中每支势力的诉求。宁城内部现也就大致分为三种势力,一支是太子,一支是房钲,还有一支,便是与房钲不合的燕北高层将领了。而这些人少不得会被太子笼络去一部分,所以真正的不稳定因素,只剩下最后那部分生有异心、却又不服从于太子与房钲任何一方的人了。
  太子的立场自不必说,如今便讨论一下房钲的立场,此人一向有头脑识风向。这样的人若有反心,应该在太子刚一到达宁城的时候就反!因为据我所知,太子到达宁城之时,正是北胡刚打到函阳关脚下之时,那时太子还未站稳脚跟,北胡的士气亦正高昂,选在这个节点交出的投名状不仅分量足诚意大,付出的代价还最小。
  不像现在,经过几个月的相处,房钲底下的势力未必没有被渗透的部分,房钲若反太子必会有所察觉,到那时候流的血就多了,结果也会生出变数。。。。。。
  所以房钲最多会与太子不和,若真要说反,那怎么也不会是现在这个局势的。这么看,宁城要乱的前提必是太子和房钲手中的势力,都弹压不住这部分不稳定势力。然而,房钲暂且不说,此次前去燕北相援的还有数万的西北军和禁军,尤其是悍将辛照亲率的西北军,是为我朝精锐,比起燕北军可谓只强不弱,而这两支军队,皆是太子嫡系。。。。。。”
  “哦?这我倒不曾听闻。”乌图若有所思地提问道。
  “我朝太子殿下师从前任禁军统领名将谷大红,当年成王谋反时,还未入主东宫的太子殿下就是靠着禁军,将逆王策反的殿前司亲卫军一举拿下的,而与西北军的牵扯,就更深了,且是经过了陛下授意的。。。。。。”
  顾小楼知道,这话就是公孙绩在故意半真半假地说来诱导乌图了,目的恐怕是为了让其对宁城的局势抱有一定信心,这样才能让肯在这时入局。
  因为谷大红确曾任禁军统领,但当年残余下的势力都被元庆帝剪除的所剩不多了,纳兰朝能拿下成王靠得是在侍卫亲军司并殿前司的势力,与禁军反而关系不大。至于纳兰朝和西北军的关系,她就不甚清楚了,只当年在城阳府上时听成王提起过那么一句,说辛朝似乎是纳兰朝的心腹。。。。。。
  乌图偏居西域,对大魏虽所知有限但也不是一无所知,成王谋逆后遭到纳兰朝反杀这么大的事,他一定有所耳闻,公孙绩在分析完宁城的局势后又提起这件事来,除了提振场中的己方士气,未尝不是在提醒乌图:纳兰朝绝非无能之辈,宁城现在的乱局是乱中有序,一旦等大魏军方肃清了内部,局势便会渐渐明朗,乌图要是犹犹豫豫错失了时机,等北胡军队退回老巢后才出兵抵达北胡,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即便乌图还是不敢信任宁城的危局可解,不敢相信纳兰朝有这个实力肃清燕北军,那么等北胡势如破竹攻下了宁城,彻底占了上风,乌图同样捞不到好……


第120章 
  看着眉头紧锁一语不发,明显陷入是了纠结之中的乌图,顾小楼知道这个时候还需要最后一枚强心丸,而公孙绩已经说了太多话……
  想到这里,顾小楼和公孙绩对视了一眼,师生二人长久以来形成间的默契让她瞬时心领神会。于是她果断起身出列,待走到了大殿中央后,先是展袖朝着上首王座上的乌图一礼,道:“乌图大人,在下有一言。”
  顾小楼作为大魏使团此行中唯一的女子,不仅年纪轻轻且还容色姝丽,自然十分乍眼。乌图身上并没有女子就不能参政的陈腐观念,反而觉得这很新奇,加之他受老单于影响,对公孙绩此人的博学多智颇为欣赏,此时见顾小楼开口,他也很好奇这位公孙绩唯一的女学生能说出些什么来,便点头致意表示允了。
  顾小楼见乌图并不排斥,遂继续道:“乌图大人,请恕在下直言,西戎若有出兵的打算,现在就是最佳时机!因为以往每逢入夏,宁城的天气便会进入干热与暴雨的相替循环,而今天已入夏、酷暑马上就要到来,这样的天气极不利于作战。北胡的作为野外作战的攻城一方,战力会急速下降以致事倍功半。
  可攻城战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最多再有三月,宁城一役究竟终局如何?谁胜谁负?一切都会变得明朗。
  西戎的军队如果现在就出发,加快步程五月便可赶至北胡的王城,而北胡的军队从败退到回巢,以宁城和北胡王城的距离来算,至少也要走上两个半月,到时您正好可以潜入王城攻其不备,并与大魏形成两翼夹攻之势,令冒顿腹背受敌无处可遁;
  如果运气再好一点,西戎能在北胡退回老巢之前就赶到北胡的王城,那么只要提前设下计谋,到时便可行瓮中捉鳖之计。”
  乌图不动声色地将顾小楼的话听完后,才一边摸着下巴一边盯着顾小楼冷冷道:“瓮中捉鳖?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你们应该知道,冒顿就算落败手里的兵也依旧比我多,且不说一路畅通无阻地行至北胡并攻下王城就多难?
  就算将城攻下了,我手里的势力必定会折上一半,等冒顿回来了,到底是他捉我还是我捉他…还不一定呢……我乌图虽有野心,但不会为了这点野心就不知轻重地随意逞强,更不会让手下的兄弟们陪我冒这么大的风险!”
  “您可听说过我朝的西北王云正,以及西羌的蛮鲁大将军?”
  “这两位都是名将,本王虽未亲见但曾有所耳闻。”
  “前往北胡王城这一路,前半程会有西羌蛮鲁将的军手下大将率兵与您同行,到达玉门关后,剩下的路程会有我朝西北王手下的云家军与您结伴至北胡王城脚下,若这样您还是坚持认为无法敌过北胡,那么起码近十年内,再也不会有比这次更好的机会了…因为宁城之战,就是决定大魏和北胡这未来十年格局的一战……”
  乌图低头思索了一阵,终于认真道:“要让本王出兵也可以,本王到达玉门关后要先原地修整,确认前线的消息之后才可出发。”
  顾小楼心知,这是乌图狡猾多疑的毛病又犯了,他之所以一直拖着不出兵,不是因为他不想出兵,而是因为他想找到最合适最利于自己的时机再出兵。但他今天把众人叫到此处就说明他也明白,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再无限期的往下拖了。
  因为宁城之战一旦落下帷幕,西戎再出兵就为时过晚、失去意义了,他刚才提出的那个条件估计是叫他们来之前就想好了的。打着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算盘,等走到玉门关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宁城的局势必然比现在更清晰,如果大魏的胜算大一些,乌图自然会加快马程赶往北胡王城,可如果是北胡的胜算大些,乌图怕随时会找借口滞留不前、或者直接开溜,这很符合他以往的行事风格。
  简单来说,乌图愿意出兵,并不是因为真的相信了他们,真的被公孙绩和顾小楼彻底说服了,而是背后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在。不过,上船容易下船难,既然上了这条大船,再想下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等真的抵达了玉门关,是走是留?也就不是他乌图自己能说了算的了……
  举凡难以推进之事,多是决策层面出了问题,一旦下了决心拿定了主意,行起事来效率就高了。
  *
  这番谈话过后五日不到,乌图就筹备好了粮草军马启程出发了,然而还未及走到玉门关,前线就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有潜伏在宁城都的暗探传来密信道,纳兰朝因与房钲意见不合起了争执,已于不久前被房钲软禁在了军中,西北军和禁军内部亦分作两派、乱作了一团……
  传信的密探是负责往西北报信的大魏暗桩,在战争开始后得了元庆帝的指令,专为公孙绩等前往西域的使臣提供燕北前线的最新情报,可信度很高。
  据暗探所称,这次信息的来源正是随纳兰朝一同前往宁城的禁军,现在宁城对外的信息已经进入封锁状态,但宁城内部尤其是纳兰朝麾下的将士阵营中,多少传出一些风言风语,如今已是人心惶惶……
  在从公孙绩那里听到这一消息之初的顾小楼,说不清此刻是什么心情,那种从天而降的难以置信过后,是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