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做贵女做谋士-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要下定论还为时尚早,只能先顺着这条线继续查下去,才可确认,韩王在这场棋局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不过,幕后人若是另有其人,那又会是谁呢?
  另外,废太子与刘广勾结一事暴露,问题究竟是出在太子那边还是刘广那边,这二者间可是有着很大差距??????
  若是出在刘广身上,那不是刘广本就脚踏几条船,便是湖广早被对方渗透了个彻底,根本瞒不住这样的秘密。
  想做到这点,可不是一个皇子能拥有的能量,有本事背着元庆帝串联起京城、湖广、及西北这三条线的人,在朝中必有强援……
  若是出在废太子身上,则同样可怕,这得是怎样的心腹,才能接触到如此重大的机要?
  有这样高级隐蔽的细作藏在身边,太子还做什么顺利即位的春秋大梦?如今被废才是他合该有的下场。
  顾小楼对于仅拥有城阳这条消息渠道并不满足,路思明的事有了进展后,她第一时间就给周宗南去了信儿,毕竟此事或涉及顾忠年与周文昌被冤一事,但这点不方便告诉城阳,那周宗南是最好的人选了。
  *
  盛夏已至,烈日炎炎。
  废太子之事方才平息一月,庆宁长公主府上就闹出件轰动全城的大热闹,又为这京城的达官显贵圈子添了一桩新八卦。
  庆宁长公主乃是元庆帝唯一的同胞长姐,不需多言,只听这身份就知其荣宠尊贵了。
  这位长公主一向是个彪悍的,听闻当年驸马爷不知是因何事闹脾气,竟胆大包天地邀了同窗跑去醉仙楼喝花酒。
  结果,这头驸马爷前脚才进了花楼,后脚就被庆宁长公主追过去砸了场子,彼时元庆帝还未登基,庆宁长公主在远没今日这般受宠的先帝年间,就敢以公主之尊大闹青楼,可见天性有多爽辣。
  元庆帝上位后,对这个从小看顾自己的长姐很是尊敬,许是觉得亲弟弟比亲爹还靠谱,庆宁长公主从此更加胆大狂放了,除开朝政上的事儿,其它事情上,她还真称得上活得随心所欲了。
  只是近些年不知是因年纪大了,还是信佛转了心思,倒不像从前那般跋扈了。不过,老虎不出山也没人敢把它当成猫,在勋贵圈子里,这位长公主可是位没人敢轻易招惹的人物。
  谁成想,这次触了虎须的正是长公主自己的儿子呢?
  庆宁长公主生有六子,就是没有女儿,是故最喜欢办些花会茶会,招些各府的姑娘们过去做客,前头几个儿媳,还真是在这些个宴会之上挑出来的。
  前面五子俱已成婚,府中现只余一个嫡幼子尚未婚娶。
  听说庆宁长公主年初就开始张罗上了,如今正在几户看中的人家之间犹豫着。因此,明眼人都心里有数,估计再有几个月,幼子婚事儿就能定下了。
  谁知这时候出了这么个幺蛾子??????
  前几日,长公主府的六公子许沛东突然向家中提出,他欲迎娶光禄寺丞元瑞之女元奉清为妻,且还声称自己已对元奉清一见钟情,此生非她不娶,愿绝食铭志,但请双亲成全!
  元奉清这个名字,长公主可耳熟的很,不仅因为她是元淑妃的外甥女,更是因为她曾是秦王的前未婚妻,只不过由于在城阳公主的花宴上闹出了一桩丑闻,后主动提了退亲。
  有这样一桩事在前,庆宁长公主如何能够同意?当下就被气了个仰倒,后又将许沛东狠抽了一顿鞭子,关进了院子禁止出行。
  只是,消息封得再严,还是禁不住有风言风语传出来,何况庆宁长公主脾气一上来,直接跑进皇宫,到元淑妃跟前大闹了一场,最后弄得元庆帝也知晓了??????
  其实她并不是一个思想多古板多不开明的女人,反之,她对于少男少女间暗生情愫、甚至私定终身的戏码,是很能够理解的,因为她自己当年就是如此。
  但,元奉清不可以。
  庆宁长公主虽然跋扈,却并非那等眼高于顶的势利眼。
  从前开花会时,邀请的姑娘们只要出身家世清白的官宦人家,不拘官位品级,也不拘文官武官,她都邀过,包括元奉清,她早先也是请过两回的。
  只不过她对元奉清的印象不怎么好,在她的记忆中,元奉清是个有些假清高又端着放不开的女子。
  说话做事虽算知礼有度,却拿捏得很,给人一种不能深交的感觉,总之,不大对她的胃口,所以之后就没怎么请过了。
  因而她万万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不入她眼,又没来过公主府几回的女子,竟与他的儿子暗通款曲私定了终身!
  何况,她还有过那样的名声?秦王退了亲不要的,他的儿子却当个宝非要娶回家,她不气才怪了……
  但许沛东无疑是真心的,不然他不可能明知父母会不同意还要说出口,甚至以绝食相要挟。
  这件事,元庆帝不便插手,只能交由公主府自己解决,但心里难免对元淑妃生出几丝迁怒。
  毕竟许沛东能这么死心塌地,定是早在元奉清出事前,二人就有什么了??????
  这样一来,一想到自己曾经还将元奉清指婚给过秦王,元庆帝就觉得很不爽,因为要不是出了那桩意外,自己儿子这顶带颜色的帽子如今可就戴在头上了!
  这一点,少年意气的许沛东可没想过,他从小长在五个哥哥下面,备受父母兄长呵护,庆宁长公主又尊贵护短,这京城的公子哥儿们,除了皇子,哪个不让着他?
  是故,他从小就养成了一副我行我素的张扬性子,要说纨绔也算不上,但也不是那等志大才高的人,就是最典型的勋贵子弟样子。
  说起他和元奉清的相识,确是起源于一次宴会。
  当时,元奉清受邀到了长公主府上做客,只是不知怎的,竟被几位同来的闺阁小姐们堵在了一处小花园奚落,此事恰好叫正遛着家中大狗的许沛东听了个正着。
  原来是那些女的看不惯元奉清出身低微,却靠着元淑妃的关系,到处到此类老牌贵胄们的宴会上露脸。
  在场的几人俱是出身高贵,打头的便是一向与安仪公主不对付的曦和郡主。
  元奉清性情清冷,不卑不亢地回了几句,对方却仍旧不饶人。
  那一刻,平时也没少混账过的许沛东,突然就正义感爆发,觉着有些看不过眼,于是便放狗吓跑了那几个欺负元奉清的人。
  大狗跑过来时,元奉清面上虽也有几分慌乱,但并未乱跑乱动,所以没一会儿功夫,院中就只剩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角落。
  许沛东这才拍拍手,缓步从林后走了出来。
  元奉清见到搭救自己的男子,也并未表现出一副楚楚可怜模样,只简单道了声谢便转头要走。
  许沛东本来也不是为了听她一声谢谢才帮的她,但不知怎的,在看到元奉清那副‘不诚挚不热情’的敷衍谢法时,当下就有几分动气,竟直接一把抓过了元奉清的手腕,把她拽了回来。
  元奉清被他一个大力甩的有些发愣,退了两步没站稳,被地上石子儿绊了个趔趄差点儿摔倒。
  许沛东回过神儿后,也觉得自己放才力气使得有些大了,正不知怎么开口,就见对面的女子脸上忽有泪珠滚落,只是刚一落下就被女子伸手拭去了,莹白的一张小脸上,写满了倔强与自尊。
  那一瞬间,许沛东的心突然有点乱了,平日里伶牙俐齿的他,当时竟是连句安慰的话也没能说出口,只定在原地,望着元奉清远去的背影呆了许久,直到回去时,还晕晕乎乎的??????
  之后,他开始打听元奉清会在哪家的宴会上出现。
  如果是自己相熟的人家,他就提前招呼一声;如果是自己不熟的,他就想方设法找自己认识的狐朋狗友问,看哪个认识,就叫对方带他一起去。
  这样半年下来,元奉清终于不排斥他,肯跟他多说几句话了。
  当初元奉清被指婚给秦王时,二人已互通过心意,许沛东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想冲进宫和元庆帝说清楚,但被元奉清拦下了。
  她担心,这样会让许沛东在元庆帝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一直叫许沛东多点耐心,想个周全的法子再行动。
  谁知,这一等,就等出了事!
  幸而,元奉清这次没有看错人,即便她的名声受了这么大损害,连元家都放弃她了,许沛东对她却依然初心不改。
  庆宁长公主这一关,不好过,可一旦过了,一切就是柳暗花明??????


第66章 
  转眼已到九月,大魏朝是在马上打下的江山,历代君王都有围猎的习惯,元庆帝虽好文治,但也不会背了祖宗的遗训,今年的行围定在了塞北。
  三皇子晋王被命留京监国,其它成年皇子除了尚在禁足中的成王,皆奉旨伴驾。
  这个人选,也是元庆帝用心良苦的做出的抉择,大皇子早夭,如今大魏皇族成年的皇子仅有六人。
  行二的废太子纳兰箴不仅为嫡,更是居长,所以才能在东宫做了十六年的储君。
  按理说,监国的重任是应交由太子的,但如今太子被废,东宫无人,正是众皇子虎视眈眈争权夺位之时,不管选哪个,都难免令其生出些不合宜的念头。最重要的是,元庆帝心里还未拿定主意,他不想在这个时候让朝臣们多想,是故,才选了太子之下居长的晋王。
  说起晋王此人,倒也是个妙人。其母妃乃是宫女出身,与元庆帝一夜春风后仍是个无名氏,还是靠着怀了皇嗣,才捞着一个常在的位份。可惜福薄,在生下晋王后不久就撒手人寰了,晋王又天资平平,在众皇子中算是不大起眼的一个。
  许是因其幼时,曾在崔贵妃宫里养过一阵儿的原因,他一向与成王走的还算近,但有意思的是,他并非成王一|党,也从来不会开罪太子及其他立场不同的皇子,与每位兄弟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成王出事后,他去探望过几回,不过也仅止于此了,仿佛他与成王仅仅是私交不错而已,在政事上从无如何什么瓜葛。
  将京城交由这样一位没什么背景靠山的皇子暂守,元庆帝倒也放心,朝廷那头有他信任的心腹看着,想必出不了什么大乱子。
  加上塞北之地离京城仅半月多的路程,有什么重要的奏报,快马加鞭也能送来,上次出赛行围还是三年前,元庆帝自己也想出来散散了,总待在京城那座高墙深宫之内,即便是皇帝也有觉得憋闷的时候。
  这次跟来的,除了几位皇子与宫妃,还有不少文武大臣,一眼看去,俨然有不少都是深得皇帝信众的,毕竟好不容易出趟门,谁愿意带些自己瞧不顺眼的人?
  在这样倒场合,当然都是能叫元庆帝数得上名儿又看得上眼的近臣。另外皇帝的安危也很重要,所以禁军、骁骑营、甚至锦衣卫中都有随同而来的。
  城阳公主听闻这一消息后,当即进宫请旨、以求同行,至于这其中一番声泪俱下、动之以情的倾诉就暂且不表了。
  元庆帝对成王虽没个好脸,但对这个自小性格开朗爽利的女儿倒是喜爱的,最后便应下了,因此顾小楼这次也奉城阳之命一同跟了来。
  城阳此举,自然是为了胞兄,塞外一行,光来回就要月余,全部算下来怎么也得数月。伴驾的皇子中,可是既有谜团重重的韩王,又有前太子|党秦王与雍王。
  几个月的时间太长,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成王被限制了自由,她就必须代兄长看着,身为这场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