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西行事沉稳,又最是谦让。
  如此一来,莫大舅不干了,说自己才是长子,理当奉养老母,更当让自己的父母葬入自己这支的墓地。
  莫老夫人怒喝道:“你是长子不假,可这些年,在我跟前敬孝的就是莫西一房人,我早习惯与他们生活,你不想气死我这老骨头,就照我的话做。”
  莫静之将整个广陵基业给自己的两位兄长继承,这亲疏之间就分别出来。
  偌大的莫氏因为莫静之几封信,如今分崩离析,还分成了几支。
  再大的家族,经这么一分,也算不得大世家。
  莫氏吐了口气,“过几日,你三舅家的老仆会抵达永乐县,你先令人拾掇出来。”
  说让陈蕴拾掇莫府,实则邱媪已经派人去清扫、整理,差缺的东西亦得在添补上,只待莫西一家抵达就可入住。
  莫氏没有提,莫大舅去晋陵,晋陵是个好地方,追随的族人亦有二十几家一百五十多人;莫四舅去金陵,追随之人高达百户有六百多人,委实莫四舅最会行商,又最会捞钱,在这世道,有钱就会有权;就连被驱逐出去的莫二舅,亦得了七户三十多个莫氏族人携家财投奔。
  唯有莫三舅,莫氏一听说是去贫困的永乐县,个个都不乐意。此次前来的,只得莫三舅一房人与莫老夫人。
  大家都说,莫老夫人是心疼女儿莫氏,母女俩都没了夫主,正可相依一处,再加上莫三舅自小与莫氏的感情最好,莫三舅亦有与胞妹作伴的心思。
  他们兄妹好,却不能拖累其他族人。族中召会时,也说了各随心意,所有族人选择一处落脚,一旦入了分支族谱,将不得再改。
  莫老夫人做了莫氏宗妇几十年,手头多有节余,她是不忍看莫三舅太过礼让,也吃亏得厉害,这才决意跟着三儿子来永乐县。
  莫大舅、莫四舅虽有不乐,却又不敢反对,只得各自照着约定分支单挑大梁。
  陈蘅道:“为甚莫氏大房就一定要管族人?”
  莫氏轻斥道:“莫家的情形与陈氏不同,一来陈氏伤害过荣国府,二来陈氏从未对我们有过帮衬,可莫家不同,乃是百年大世家,族人们相扶相携走过这么多年,突地甩手不管,是要被凿脊梁骨的。陛下忌讳莫氏势大,只怕太子也忌讳得很,太子妃才会写信说这事。”
  莫静之不是得了晋德帝与太子的青睐,只要她一句话,还不得应付过去。
  怎就好好的要分支?
  说到底,还不是莫静之自己有了私心。
  晋德帝少年之时,就怕莫氏外戚干政,后来还是莫太后费尽唇舌将手足兄弟逼离朝堂,晋德帝方才罢休。
  而今,晋德帝连连对世家门阀下手,也有防备之意。
  陈蘅微怒,道:“本末倒置,门阀势大,自晋立朝便有,各地的匪贼不除,就想着除世家。”
  莫氏道:“皇家的事,我们休要过问。太子妃此次行事伤了你外祖母的心,亏得这些年你外祖母让你三舅每年送二十万两银子给她零使。她的嫁妆不丰厚么?倒是越来越心大,还说当年太后每年一百万两,为甚到了她只给二十万两?”
  莫静之变了!
  不再是那个单纯美好的少女,变得有心机,虽然分支有保护娘家的意思,指名让她兄长留守广陵,执掌宗主,公正、公允之心已失。
  “我交给她打理的店铺、田庄,怕是讨不回来了,去年、前年的收益,到现在都没送来,说是她手头紧,需要周转,我瞧这定是藉口。”
  莫氏没提,莫静之竟拿陈蘅说话,在信里说“蘅表妹是个能赚钱的,想来姑母不屑一点收益”,什么叫不屑,他们一家在永乐邑过得容易么?
  永乐邑现在的一切,都是他们自家攒来的。
  莫氏看过莫静之的信,又气了一场。
  她真是白疼这个侄女,不,莫静之的骨子里到底随了莫南多一些,莫南就是这等自私的性子。以前养在莫老夫人膝前,她还能顾忌体面,而今倒是摆起阔气,三天两头在太子府宴请幕僚、名士,又以一副大才女自居。
  原就是成亲做了母亲的人,还担了书画会、诗文会、棋会的女郎社社长。
  莫静之以天下第一才女的身份,着实替太子拉拢不少文臣。都城的文官现在八成站在太子府这边,剩下两成,也是陛下的老臣,他们不是支持太子,而是年纪太大,与年轻的太子说不到一块儿,而太子妃也喜年轻爱奉承的贵妇。
  太子因着莫静之拉拢满朝文臣,对莫静之视若珠宝,没少夸她贤惠能干。
  皇贵妃在人前也是与莫静之长敬子孝,真真整个都城第一的好婆媳。
  陈蘅回到珠蕊阁时,想到听来的关于太子妃的种种流言:“以前的静表姐不是这样的。”
  “郡主,世间事,时变事变,况是人。”
  “何况是人……”陈蘅沉吟着。
  现实,让多少人撞得头破血流,又让多少人迷陷其间。
  年少时,那些美好的向往、追求,最终化成云烟。
  她在变,莫静之在变,其实大家都在变,只是变得明显与否罢了。
  *
  三月十八,祭台建成。
  玉司工来禀,说钱县丞已经发出文书,让十一镇的里正预备祭品,召集各镇各村的代表前来奉祭天地,求上苍降下甘霖。
  而陈蘅早早从女学堂里挑了八个十二至十四岁的少女习练祈祷舞,只待三月二十一早就去祭台求雨。
  八个人,最终入选的只得四人,代表着四方,也代表着四季的风调雨顺。
  荣国府舞蹈师看着几人:“这是你们造福永乐邑的机会,所有入选者,得一套纱绡漂亮舞衣与一套头面首饰,这些是郡主赏你们。”
  雪白的纱绡衣裙,纯银珍珠首饰全套,少女们的眼睛直直落到托盘上。


第五百一十七章 祭台求雨
  (续上章)雪白的纱绡衣裙,纯银珍珠首饰全套,少女们的眼睛直直落到托盘上。
  钱县丞家钱女郎扬了扬下颌,家里正给她议亲,只要她表现好,就能得到这难得一见的机会。
  其次是陈薇,这几年她在女学堂里读书,上的是高班,学女红、书画更学账簿、打理店铺田庄等。
  三月二十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城中祭台周围的空地上便围聚了十一镇的里长、村民,祭品摆满了祭台周围,从瓜果点心到馒头、包子,三牲、鸡鸭鱼六畜俱全。
  钱县丞走到台前,高呼道:“这些祭品,官府与郡主府不要你们的,待祭祀之后,各镇各村的人将自己的祭品吃掉。”
  “钱县丞,这样祭祀当真能天降甘霖?”
  立有老者喝道:“神灵在上,尔等无知小儿休得胡言,没见幽兰寺的大德高僧都派了佛门弟子帮忙建造祭台。”
  “再有人胡言,立马赶出祭台。”
  问话的壮汉被村长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原本就壮着胆子一问,唬得其他心有疑惑之人再不敢多说,生怕招来怨狠。
  巳正一到,四位衣着粉色纱绡,以粉纱蒙面的少女登上祭台,钱县丞率先跪下,各镇的里长、村长相继再跪,整个祭台周围一片静寂,呼吸声此起彼伏。
  在一串悦耳的铃声下,一辆用鲜花扎制六人纱轿进入,前面是四名半大的女童抛撒花瓣,后面又是由六人组成的女童乐队,所有的女童一样的身量,一样的高矮,一样的服饰,就连头上的双髻也用一样的粉条丝绦裹发,而鲜花纱轿之内,端坐着一个白色纱绡裳的少女,脸上戴着一张雪白的面具,发髻高挽。
  钱县丞高呼一声:“请神女祈天!”
  陈蘅顶着面具,除了身边亲近之人,没人认出她是谁,她一走动,由有银铃传出声响,她步步迈上石阶,走到祭台正中,双臂微抬,快带地掐着指诀,身姿曼妙间翩然起舞。
  杜鹃怀抱着周岁的儿子跪在地上,抬头时看到那熟悉的动作,整个人怔在原地,这不会是郡主吧?
  郡主真当神婆了?
  这回扮成神女了。
  没看到,她没认出来。
  如果求不来甘霖,会不会惹来大麻烦。
  人群中,张萍埋头问冯娥:“真能求来雨?”
  郑夕儿低声道:“听说西北、陈郡、秦郡、洛阳、都城都旱了大半年,我们这里还是好的,西北那边好些地方都没水吃了。”
  有老人轻斥一声:“这是祭天,你们却闲话,着实不像话。”
  几人立时止话,生怕被他拿住话柄,回头闹出去,说他们是官衙的官吏,若官吏如此,百姓们还不得效之。
  四位粉裳祈舞女停下了舞蹈,退到四方静立,祭台的中央,陈蘅跳得越来越快,在那铃声之中,还有低唱之音传来,早前原是艳阳高照,竟有春风拂面之感,山边亦有乌云汇聚。
  风,从微风到中风,最后更能感到一阵春寒料峭之意。
  虽至三月,桃树花蕾早绽,至今未开。世人都说,今年的桃花迟迟不开,乃是大旱、太热,桃花开时必有倒春寒,一冻再一暖,方得盛放。
  陈蘅还在倾情地跳舞,手掐、浅唱、步法、姿式不能错了半分,她虽练习无数遍,可真正用上还是第一次。
  有人感觉到冰凉的东西落到脸颊,大叫一声:“下雨了!真的下雨了!”
  一滴,又一滴,豆大的雨滴从天而降。
  一声春雷划过天际,所有祭台的百姓仰头望天。
  雨滴越来越密,越来越大,有百姓欢叫起来。
  陈蘅变了嗓子,高声道:“大家都散了吧。这场雨会下一天一夜,明天之后,会进入倒春寒,百姓们多穿衣,雨后可以下地耕种。”
  有老者高呼:“谢神女为永乐邑求来甘霖!”
  “谢神女!”
  百姓齐声高呼。
  陈蘅依是变着嗓子,“都回去吧,七日之后我会再上祭台求雨。”
  钱县丞向前几步,高声道:“往后不必各镇备祭口,下次长河镇,再下次是河滩镇、再下次双坪镇,以此类推,所有祭品,祭祀完毕,由各镇带回,由各镇百姓处理。我们官府和县衙不会得百姓任何贿赂,即便是祭品也不行。”
  百姓们纷纷赞着“好官”,又有夸神女好本事的。
  此刻,莫氏与谢氏坐在瑞华堂,看着从天而降的雨,“还真下雨了。”
  谢氏问:“母亲可知求月的神女是谁?”
  莫氏自是知道是陈蘅,但这事她不能说,一旦说出去,必生风波。
  “听说是幽兰寺悟缘大师引荐来的,他引荐何人,大师不说,旁人又如何知道?”
  莫氏恐谢氏再追问,又加了一句,“永乐县此次到底是受惠于幽兰寺了。”
  有了雨,百姓们就能耕种,粮食到了地里,天气暖和,很快会发芽生根。
  晰沥沥的豆大雨滴下了一个时辰,之后化成了牛毛细雨,又下了一天一夜,待次日天明,又转马浓密的大雨,屋檐有如线的雨水落下,天地间织成一张雨幕。
  韩姬将信将疑,明明早前没有半点下雨的样子,可陈蘅跳了那奇怪的舞蹈之后,真的就下了,难道这就是真正的帝凰女,是承天命之人,连上天也会护佑。
  “郡主,天气转寒,小心着寒。”
  韩姬将一件素白的袍子披在陈蘅身上。
  “小银去哪儿了?”
  燕儿正捧着点心上来,“这貂儿近来爱吃鱼,郡主花园荷花池的锦鲤被它偷吃不少,那边的管事婆子恨不得将它的皮剥了。”
  水中央的,银貂却不愿下河抓。
  真的下雨了。
  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