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了?”太后觉得有些意外,“你姑母的身子一向甚好,一年到头就是一两次寒热伤风,可严重?”
  “已经宣了御医过府,想来再调养些日子就好了。”
  晋德帝下过死令,不许让太后知道的。
  她也不能说漏嘴。
  太后吐了口气:“明儿再宣御医去荣国府瞧瞧。”她又道:“你姑母病了,你姑父在忙甚?怎不入宫探望哀家?哀家也有些日子没见到陈蕴这孩子了,他也忙得很?”
  莫静之不敢接话。
  太后看她不说,心头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掠过:莫不是出事了?
  可,荣国府能出什么事?
  晋德帝是真对陈安好,陈安性子软弱,却不个至真仁孝之人,晋德帝甚是喜欢他。
  莫静之的性子,祖孙二人相处数月,太后也知道,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就说这次,要不是她病了,莫静之在婚事上还不会松口。
  太后道:“阿静,你回偏殿歇下,这里有宫人服侍。”
  莫静之告退而去。
  太后望着她的背影,眸子一扫,低声厉喝:“荣国府是不是出事了?”
  内侍惊了一下。
  太后猛一抬手,“敢不说实话,哀家要你的命!”
  内侍重重一跪,“太后恕罪,陛下颁下明旨,不得让任何人告诉太后,太后……”
  儿子还瞒她,定然是大事。
  “说——”
  内侍不敢说,说了会没命。
  “你想急死哀家不成?”
  内侍依旧不动。
  太后道:“你若说了,哀家保你性命无碍。”
  内侍将头贴在地上,“还请太后千万别震怒,否则,奴婢不敢说。”
  “说!”
  果真是大事,到底是什么大事,竟让陈安、莫氏都不能入宫来探她。
  她的心肝肉儿都跟着拧成一团,“说!”
  内侍道:“荣国公被陈宏买凶刺杀身亡……”
  死了?
  太后瞪大眼眸,陈安死了,这才几日,一个大好的活人就没了。
  她还记得,当年陈留太主要出征,将三岁的稚子领到她面前,陈留说:“长嫂,我家阿安就托付长嫂照看,将他留在家中,翁婆太过纵容,而后宅不甚安宁,陈留委实难安。唯长嫂一人可托……”
  陈留是为了替他们母子守江山出征的,她怎能拒绝照看陈留的儿子。
  “陈宏这贼呢?这贼在何处?”
  “禀太后,陛下震怒,已将陈宏送往西市处以凌迟三千刀之刑。”
  “荣国夫人呢?”
  “荣国夫人突失夫主,已病卧在榻,听说病得不轻……”
  “安儿……”太后不由一阵悲怆,陈安没了,怎么就没了呢?这可是她带大的孩子,虽看得不如陛下重,这也是她的孩子。
  莫氏成节妇了,莫氏的丈夫没了。
  “咳咳……”太后捧住胸口,突地一口鲜血,嘴里唤声“安儿……”身子一僵昏死过去。
  吓得内侍连呼“太后”,只片刻,太后宫一片忙乱。
  晋德帝听闻太后病危,今晚歇在德妃处,连夜赶过来时,几名御医正在给太后诊脉。
  问明原因,只见告诉太后实情的内侍吓得栗栗发抖。
  大监厉斥道:“混账!这等大事,岂能告诉太后?”
  御医轮流诊脉,每个人的面容难看。
  德妃道:“还不把人给拖下去!”又娇喝道:“回头再处置。”
  太后答应要保此人,还不能擅自处罚。
  晋德帝立在榻前,看御医施针、喂药,生怕一转眼,太后就不见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薨逝
  晋德帝立在榻前,看御医施针、喂药,生怕一转眼,太后就不见了。
  太后悠悠醒转时,看到面前的晋德帝唤了声“三郎”。
  晋德帝一声“母后”,她方才回过味,这不是先帝,是她的儿子。
  “哀家梦到先帝了,那年上元灯会,哀家与他打赌猜灯谜,哀家还梦到陈留。她跟在先帝身后,笑着告诉哀家‘你就别猜了,你猜不过我长兄’,可我就是不服输啊……
  哀家还看到了安儿,粉团团、胖乎乎的小孩子,你捧着一盘点心喂他吃,他却嫌点心太硬咬不动,你就扳一点儿,一点一点地喂他吃……”
  晋德帝垂首不语。
  德妃抹着眼泪。
  “安儿怎么就没了,多柔善仁孝的孩子,陈宏那贼怎就害了他?”
  太后念叨了一番,朦胧之中,依稀看到一个穿着龙袍的人从外头地来,宛如当年般的年轻,伸出手来,温柔地唤道:“阿昔,阿昔……”
  声声阿昔,依如最初。
  “舅母!”一个怯生生、软糯糯孩童唤着,孩童蹦蹦跳跳,活泼可爱,他的身后跟着一袭武将袍服的陈留,还是那样的英姿飒爽。
  “三郎!陈留、安儿……”
  太后似要望破虚空,定定地看着殿门方向。
  “母后,是我,我是你的皇儿,是你的皇儿……”
  太后握以了晋德帝的手,“你要立太子,一定要尽快立太子。哀家这一生,对不住陈留、对不住莫家,你要立太子……”
  “母后,儿子都听你的,会尽快立太子,母后……”
  然,却没了回应。
  太后握住晋德帝的手,渐渐的乏力,她的脑袋一点,德妃一声痛呼:“太后!”
  德治三十八年九月初六,太后莫氏薨于南晋宫中。
  丧钟敲响,每七声一停,每七声一停,这是太后、皇后殡天的声音。
  钟声,自宫中传向整个都城。
  陈蘅起身走到窗前,太后的死比前世提前了整整五年。
  冯娥催她早去永乐县,看似催促,何曾不是告诫。
  她取了古钱,洗手之后虔诚掷下。
  “夺嫡之乱”,她微微蹙眉,前世时,因太后多活五年,晋德帝在太后逝后一夜之间突然苍老了十岁,之后龙体大不如前。
  陈安夫妇活到晋德帝驾崩,被陈宏算计陷害获罪后才突然身亡的。
  陈葳原说要动身,因为太后的殡天,宫中宣所有内命妇入宫守灵,莫氏病了,谢氏有孕,谢皇后特下恩旨,说允她们婆媳在家中休养。
  陈蘅是郡主,袁东珠是新妇,姑嫂二人是必须要去的。
  宫中,灵堂早就预备妥当,所有朝臣、宫人都换上了素服。
  莫静之原就清瘦,穿上素袍后更显得风一吹就倒。
  谢皇后难掩疲惫之色。
  谢昭仪穿着一袭宽大的宫袍,依旧难掩她已经微突的腹部,可宫外竟没传出半点谢昭仪有孕的事。
  德淑面有悲戚之色,在人少的时候,拉了陈蘅姑嫂去灵堂外吃茶。
  “皇祖母一听说荣国公遇害身亡,就吐血了。待父皇赶到的时候,说了几句话便咽气了。”
  德淑眼里有泪,用帕子拭了两下,继续道:“皇祖母咽气时,还说对不住莫家,对不住陈留姑祖母。”
  她说对不住,是想让晋德帝念着她的心意,在她逝后,依旧能善待这两家。
  陈留太主护幼帝登基,其间的艰难可想而知,却在天下大定之时英年早逝。
  袁东珠道:“德淑公主还请节哀。”
  德淑公主呜咽着声音:“皇祖母生前,催着母后早日给我订亲,还留下话,说我们若是真孝顺的,就听从长辈安排,该嫁人的嫁人,该娶亲的娶亲,呜呜……本公主还不想嫁人,嫁人有什么好的?”
  她是哭太后之逝,还是在哭自己要嫁人?
  陈蘅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我母后要我嫁给谢家子孙,还说那个叫谢霄的如何好?谁想嫁他了?”
  陈蘅问:“已经定下了?”
  “母后与舅父们说好了,说他家人口少,我过去不会受委屈,谁敢给本公主委屈?本公主还不想嫁人啊,就这样订下来了,母后还与皇祖母跟前叨叨,说什么‘太后走好,你挂心的九公主,亲事订了,是早前与你老说过的谢霄’……”
  德淑当时在一边,听得两眼直发愣。
  皇帝也在呢,这一说,不就是说太后也同意的,皇帝还能不同意。
  以皇帝的性子,那么的事都答应太后,总不能在这件事违了太后的心愿。老母生前定的,老母才走,他就反对,皇帝也不会这么做。
  德淑很心塞,需要有朋友听得发泄一通。
  太后新逝,江南莫家很快就会来人。
  莫静之的婚事也会张罗开来,这是太后订下的,莫家不会反对。
  陈蘅道:“书画会那边,我许是去不成了。”
  德淑忙问:“为什么?”
  袁东珠微微蹙眉,她不是最笨的那个,怎的公主还问这么蠢的问题。
  “我翁父仙逝好些日子了,原是九月初九就要扶灵回乡安葬的……”
  德淑揉了一下眼睛,“这么说,永乐也要离开都城?”
  陈蘅道:“二兄二嫂要去南疆,母亲体弱,长嫂有孕,我总得跟着长兄回乡帮衬。回乡后,还得守父孝,怕是一时半会儿无法回都城,我这个社长也不能再任,得从贵女们里另挑人选。”
  袁东珠又补充道:“八公主与陈筝同日出阁,我们府办丧事,也不好来往,就连早前备好的礼物都是由下人在街上采买后直接送去陈府的。”
  有些顾忌,还得讲究。
  陈蘅戴孝,就算在都城,也得记三年,何况她是回乡。
  德淑道:“早前的人里头,也就一个李倩,剩下的全是新人,怪没意思,我索性也不当副社长。”
  相熟的贵女们,嫁人的嫁人,病逝的病逝,就是庵堂之中也有好几个,相聚时喜,分别时伤,聚聚散散,闹得人很是伤感。
  陈蘅道:“就算不做了,也得递份陈情帖,或是寻位合适的人接手。淑淑,我的陈情帖,你且接了,我往后再不去书画会了。”
  不去了!
  人,又要散了。
  陈蘅与两位长兄商议过,说她愿随长兄押送父亲灵柩归乡。
  此去一别,不知几时才能再会。
  德淑道:“书画会谁人合适担任社长?”
  这是问陈蘅,也是问袁东珠。


第四百九十三章 莫静之变了(三更)
  这是问陈蘅,也是问袁东珠。
  袁东珠摆了摆手,示意别问她。
  近来,她忙着帮着陈葳处理陈安的后事,夫妻又要去南疆,因为家里一桩接一桩的事,她根本没有事考虑其他的。
  陈蘅道:“书画会起于王氏,还是让王氏的夫人、女郎挑一个人出来做社长,这另一人或是皇族贵女,或是有才华的贵女都使得。”
  德淑眯了眯眼,灵机一动,道:“我这副社长就交给李倩做好了,这些日子她这左手官当得很是称职。”
  杨钏虽不错,但才华比起李倩还是差了许多。
  陈蘅无奈,“我写信给王氏家主夫人,让她从王氏挑一个女郎接任社长。”
  德淑一脸无所谓的表情。
  谢皇后以太后的名义,说太后也相中谢霄,根本不容她拒绝,晋德帝没反对,那就是认可了,订了亲,她也不能再去。
  八公主成善嫁往江南莫氏,嫁妆预备得丰厚,谢皇后仿佛不将德淑的嫁妆备得超过成善,就不甘心的模样。
  成善的嫁妆里头,太后可是添了一份厚礼,不为旁的,只因她所嫁的乃是太后娘家的侄孙。
  曲终人散,他朝,曾经在书画会的女郎相聚,定是遥遥无期。命运的车轮运转,载向这些如花的少女奔向不同的命运彼岸。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有如张萍那样敢于反抗,亦有像王烟一样落入他人算计,只得从一而终的,更有不乏如八公主成善、九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