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女真屠刀下保住一个大花瓶和住在花瓶里面那些自己早晚要杀地达官贵人。对这样地事情卢俊义一点兴趣没有。某个地方像抽血机一般疯狂地抽取全国其他地方地血去供养它地畸形发展。燕京如此。东京汴梁也是如此。对于这样地城市。卢俊义想起来是半点好感都欠奉。除了派特工潜入东京将自己所有文武官员地亲戚朋友地家从东京强行迁移到山东之外。卢俊义还派人在汴梁地下挖了许多大地窖。到时候就派人安置那些无辜百姓。至于那些达官贵人活该被俘到北国然后再被金兵当**肉护盾阻击齐军地炮火为国捐躯。
更何况。卢俊义地齐
宋朝廷眼中那实际上还是叛匪。如果卢俊义非要率领勤王。那只有一种可能:赵宋迅速跟女真媾和。答应对方地任何无理要求。再掉头全力对付卢俊义。“攘外必先安内”是赵宋王朝地基本国策。三百年不动摇地基本国策啊。赵宋朝廷卑躬屈膝地对外媾和对内残暴凶狠地镇压这可它立国以来十分光荣地传统。卢俊义以为他齐**队不能避免。虽然他这个齐国公是赵封地。
基于以上种种痛心疾首地考虑。卢俊义严令情报总署地特工。针对金国兵力调动地情报只准传给卢俊义、燕青、许贯忠三人。不准将情报发给其他人尤其是那些曾在赵宋朝廷服务过地如张叔夜、宗泽、李纲、赵鼎等人。违者斩。
宣和七年夏,完颜宗弼大败,从此金国调整战略方向,将磨刀霍霍向赵宋。端午节后的整个夏季,金国一直在宋金边境,秘密集结兵力。到秋季以后,尤其是九、十两个月份,金军的兵力调动与集结达到了高峰,军事力量的集结地军队人数甚至超过了当地居民的人数。
这段时间,金国将大量的女真军、渤海军、奚军、契丹军、汉军从本土调往平州与云中。金军在边境地带频繁的军事调动,可以被视为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先兆,这些异常,不可能不引起宋方的警觉。
九月,驻平州的金军在属县搜刮壮丁签军,距平州最近的清化县榷盐场,也遭到金军洗劫,大队~从平州方向越境进入清化县,劫掠居民,焚烧房舍。为防不测,燕山宣抚使蔡靖一边修缮城池,一面以银牌飞报朝廷。
十月,河东部分县上报童太尉:宗翰在云中集结大量军队,金将耶律余堵也至蔚州检阅军兵,金人在飞狐、蔚州等地筹集粮草,似有南侵之意。中山府知府詹度也报告,探听到金人调集女真军、海军、奚军、契丹军、汉军到边境附近驻扎。
山雨欲来风满楼,战争的:生总是要有征兆的。金军在边境地区调动异常的情报,汇总到汴京,但并没有引起赵宋最高当局的足够重视。
在宋朝的历上,边臣不愿意把敌人集结的消息上报朝廷,因为怕万一没有发生战争,就会被那些书生们扣上“妄启边衅”的帽子,但是这一次却是几乎所有的边境大臣们都在上报。然而即使这样严重,执政宰臣们也没有将边境州县的警报上奏赵,理由是朝中大臣正在忙着筹备郊祀,正在等着赵给大家赏银呢,岂能因为上报边境告急而丢掉了皇帝的赏赐。
主管北方军事的童贯,对金军一疑的动向置若罔闻。这位掌握着北方军事大权的统帅,没有做任何加强战备的事情,相反他却认为,有关金人即将南下的传闻,纯属无稽之谈。在其他将领的建议之下,他只是派出了马扩等使者,去云中的完颜宗翰大营,以商议金国归还蔚州、应州以及飞狐、灵两地区为名,探听金兵是否有南侵之意。
宋方要求归还金兵占领地区,宗翰却要求宋方再割让新土地,甚至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州郡都交给金人,双方肯定是不欢而散的了。童贯这才意识到金人这次是来动真格的了,但是宋朝与金国结盟,他是主使和执行者,自己也不能随便扇自己的嘴巴呀。而且他也没有及时把金人的要求汇报赵,继续派遣使节进行交涉。
宣七年十二月初,金军的东西两路军队在绵延千里的战线上,同时向北宋王朝发动了进攻,由此拉开了北宋靖康之耻的序幕。
颜宗翰率西路军一路过关斩将,进攻河东重原,在太原的城下受阻。
完颜宗望率东路军自平州、上京出发,从南北两个向对燕京发动钳形攻势。
开战后,金东路军进展神速,十二月三日完颜昌指挥的东路军南进兵团攻占燕山以北的重要关隘古北口,同日攻陷檀州。
完颜宗望指挥的东路军西进兵速通过辽东走廊越过河北玉田,于十二月七日攻占燕山以东的重镇蓟州。面对金军的凌厉攻势,北宋燕山府的部队仓促应战。
十二月七日,就在金军攻占蓟州的当天,新到任的知府蔡靖命郭药师、张令徽等率领常胜军以及宋军主力步骑八万五千人在燕京以东的潮白河畔拦截金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六十七章 汉奸药师
更新时间:2009…10…24 0:21:59 本章字数:3545
军的主力从河北三河出发,到达潮白河后,涉水而过后,张令徽率作为常胜军先锋不战而遁,金军全线出击河对岸郭药师的常胜军的中军。由于常胜军早就有投降金军的想法,根本没有任何的斗志,郭药师全军覆没,大败而归,东路军向西乘胜进逼燕京。
燕京知府蔡靖得知前线兵败如山倒,急忙召集驻燕文武官商议御敌之策。不料郭药师与金人早有勾搭,借赴府议事的机会,率精兵发动兵变,劫持知府蔡靖等人投降金国。
郭药师可以说是金国灭亡北宋的第一功臣,也是北宋的千古罪人,他的临阵叛降对于战局的影响非常巨大。
在宋金交战前夕,宋军的主力是陕西军和郭药师统率的常胜军。常胜军是辽国的降兵组成的,战斗力尤其是骑兵比较强,负责燕山府的守卫,是宋朝在河北唯一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正是因为常胜军的临阵叛变,打乱了宋军的部署,使其一开战就处于很不利的处境。
宋朝君臣对于郭药师的待遇可谓不薄,自从他叛辽降宋以来,地位不断提升。赵本来想把他倚为长城,对他可谓是恩宠无比,把他升职为武太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同知燕山府,并且还赐给他很多的金钱美女。
郭药师也很会两面三刀的手段,对赵大表忠君爱国之心,对那些权臣则施展金钱开路的手段,一时间,宋廷上下对他都很满意。本来郭药师只有一万多人,在三四年的时间里就增加到十几万人,对于这支军队的费用,宋朝廷也是竭力应付。本来宋朝还有几万人的戍边军队,他们连正常的衣食都不能保证,但是常胜军却可以衣食无忧。久而久之,戍边地军队或逃或走,在河北前线只有常胜军这一支军队了。
随着常胜军的一步步壮,郭药师已经成为一个拥兵自重的军阀,常胜军差不多成为了他的私家军队。燕山府地前任知府王安中恐怕将来郭药师叛变危及自己的安稳生活,在张觉事件后要求辞职。蔡靖当上知府后也无法控制郭药师,只知道一味地姑息养奸,只要不危及自己,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中的有识之士对于这种局面很是忧虑,规劝赵想办法解除他的兵权。赵采取统治者惯常采取的手段“明升暗降”,下诏书把他召回朝廷拜为太尉,也就是宦官童贯的职位,下的本钱可真的不小。
但是郭药已经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了,再加上宋朝君臣杀掉李锐之后,已经对宋朝怀有戒心。再说目前地实力已经不小,已经尾大不掉头了,宋朝廷短时间内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于是摆出了各种理由就是不去上任。宋朝廷拿他也没有办法,在金军入侵前的几个月,派遣童贯前去巡查,想去掉这块朝廷的心病,必要时可以借机拔掉这颗钉子。
郭药师远远地在易州迎,那是荆轲刺秦王的出发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复还”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他见到童贯就下跪,估计郭药师有这个习惯,也不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的道理。童贯赶快避开了,说你也是太尉,和我是同一级别,哪里用得着行此大礼!郭药师大言不惭地说,您就是我地父亲,我这里不是拜太尉,而是拜见我的父亲。童贯一听有理,也就大模大样地接受跪拜了。
这个郭药师脸皮真是厚呀,你认人为父是你的自由,管谁叫爹都可以,但是你认一个宦官做父亲,那么你从哪里蹦出来的?人可以无耻,但是也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呀!
老奸巨猾地童贯也不是那么容易欺骗地。心里也知道郭药师这样是权宜之计。郭;邀请童贯阅兵。到了旷野之上没有一兵一卒。童贯正在纳闷。郭药师把手中令旗一挥。只见四下里伏兵骤出。刹那间就杀到了童贯大人地面前。童贯大惊失色。连连称郭药师治军有方。郭药师又不失时机地给童贯狠狠地送了一份厚礼。童贯更高兴了。把本来要捉拿郭药师地想法忘得一干二净。估计在那个时候。他也没有这个胆量捉拿。反倒怕自己被捉拿了去。
童贯在燕山府检阅完了以后给赵上奏折。大大夸奖了郭药师一番。收了郭药师礼物地人不敢慢。也随声附和。这样。赵就“谕以药师忠义。必不负国”。放弃了撤换师地想并且黄河以北河北地带只有郭药师率领地常胜军。其余州县只有地地方军队驻扎。可见赵对郭药师地忠诚度还是认可地。
北宋政权在如此关键地时刻。在如此关键地防御地段。只把希望寄托在郭药师不会
。对于这样一个无能地政权来说。这似乎已经是唯选择。
这个郭药师,别看打仗不是很在行,见风使舵的本事却是不错。看到大敌当前,抵抗到底肯定只能是烈士了,并且这样的烈士还不一定被政府承认。因为北宋军队的光荣传统,就是打仗如果胜利了就互相争夺功劳,但是如果失败了就把责任都推到死去的将领身上。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宋太宗伐辽,西路军作战失败,主帅潘美就把失败的责任一古脑儿全推给了以身殉国的杨老令公。如果不是因为杨业功劳很大,并且还有很高的威望,估计也很难昭雪。
郭药师本来就不是忠义之人,加上金兵确实来势凶猛,立即反戈一击,阵前起义,整个燕山府文武官员都让这个宋朝叛徒给一窝端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既然决定了投降,就不要再遮遮掩掩的了。郭药师于是大模大样地开城投降,见了完颜宗望之后颇有“认爹恨晚”之感,立即跪拜了下去。
燕山所属各州郡见大势已去,并且守军大多数都是常胜军的各部属,主帅都投降了,自己也扛不住呀,无不望风而降。到了十二月十日,金军兵不血刃占领燕山所属全部六州二十四县。燕山府的十万宋军或被收编,或被缴械,被缴获的甲胄有五万副,战马有一万多匹。这在当时可是能装备将近十万人的正规军的,却都成了宋朝送给金人的第一批战利品。
燕山府回归宋,仅仅三年的时间。为了得到燕京地区,宋朝可谓是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又是联盟金国出兵攻打,又是贡献岁币,还有赎买燕京的一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最后只是得到了金兵洗劫后的空城。
三年以后,金军又得意扬地打回燕京来了,并且没有花费什么力气,还得到了很多的战利品。燕京没有组建起任何像样的抵抗,就这样窝窝囊囊地丢失了!只有那块赵命令建造的“复燕云碑”还在风雪之中傲然肃立,仿佛在嘲讽人世间的可笑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