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娘,你又何必将微臣往死里bi,微臣不过是区区一个微不足道的太医罢了。”柳华满嘴苦涩。
“你错了,本宫不是要往死路上bi你,恰恰相反,本宫是要救你。”凌若的话在柳太医听得无比荒唐,然接下来的话,却令柳太医神色渐渐凝重了起来,“你以为皇后如今信任倚重你,今后就会一直厚待于你吗?错了,那不过是与虎谋皮,猛虎此刻因为还需要你,所以答应借那张虎皮给你,等到你无用之时,猛虎就会毫不犹豫的将你吞入腹中,永绝后患。”
“如果皇后是猛虎,那么娘娘何尝不是恶狼!”柳华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他竟会当着熹妃的面说她是恶狼。
“大胆,竟敢对娘娘如此不敬!”凌若没说什么,倒是水秀忍不住喝斥了一句,随后又道:“娘娘菩萨心肠,向来与人为善,你却拿恶狼来比喻娘娘,简直是大逆不道!”
“不碍事。”凌若摆手,含了一缕淡然的笑意道:“本宫从不认为自己是菩萨心肠,因为这样的人注定不能在宫中生存下去;可同样,本宫也从不认为自己是穷凶极恶之辈,凡是忠于本宫的,本宫一定会竭力护其周全。”
柳华很想反驳她的话,然想到莫儿与南秋,声音却是淹没在口舌之中,这两个人原本是活不下来的,可是却都奇迹般的逃脱了性命,毫无疑问,是熹妃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说完这些话后,凌若拍了拍手掌道:“好了,该说的不该说的,本宫都已经说了,至于究竟要怎么选择,就看柳太医自己了,本宫希望你的决定不会让自己后悔。”
柳太医在站在门口,因为殿门刚才被他拉开,所以热浪一波接一波的涌来,在吞噬着身上那点凉意的同时,也令他备受煎熬。
凌若知道柳太医此刻必然是天人交战,所以并不催促,抿着茶慢慢等。她相信,只要是稍微有些脑子的人,就该知道什么样的决定才是最好的。柳太医之所以这么难决定,是因为他害怕踏出那未知的一步。
不过,既然柳太医那么重视他那个妹妹,相信不会希望刚刚才团聚的家人因他而受到牵连。
如此,足足过了一盏茶多的功夫,连地上的树影都有了些许转移,柳太医方才无力地跪在地上,磕头麻木地道:“微臣愿意为娘娘效犬马之劳。”
凌若起着,带着盈盈笑意亲自扶起柳太医,“很好,总算本宫没有白与你说这么多。”
柳太医刚直起身,便又跪了下去,沉声道:“求娘娘庇护微臣周全。”他选择投靠凌若,那么得罪皇后就是铁板钉钉的事了,皇后若存心要报复,就算有十个柳华也不够死的,唯有凌若才可以庇佑他逃过这个凶险的劫数。
☆、第六百七十一章 异姓王
“放心,你既然是本宫的人,本宫就一定会保你无事。不过你也不必这么快担心,因为本宫并没有想让你现在就与皇后翻脸。”
柳华蓦然抬起头,带着些许惊意道:“娘娘的意思是……”
凌若淡淡地道:“本宫要你在表面上继续忠于皇后,她让你做什么,你也照吩咐去做,只是所有事情都要先让本宫知道。”
柳华明白了,熹妃这是要让他做眼线,监视着皇后在暗地里的举动,这样做无疑是有风险的,一旦被发现,皇后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而到时,熹妃会不会救他,谁也不晓得。
只是,如今这个情况,他还有的选择吗?柳华无奈地道:“微臣明白,微臣会照娘娘的话去做。”
凌若知道他如今对自己并没有什么信心,所谓的效忠,只是被bi无奈;不过不要紧了,只要现在能控制住他就好,至于往后,只要柳华足够忠心,她自不会亏待。至少,不会像那拉氏那样过河拆桥。
凌若挥手道:“好了,水秀,送柳太医出去吧,若有人问起,就说本宫身子不适,招柳太医看诊。”
“是。”水秀清脆的答应一声,又转向柳华道:“柳太医请。”
“微臣告退。”在随水秀踏出偏殿时,柳华竟有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然还来不及庆祝生的喜悦,已经因为身上被迫套上了一层枷锁而痛苦不堪。
在送至承乾宫门口时,水秀突然瞅着柳华道:“柳太医,你应该庆幸主子对你另眼相看。”
“是吗?”柳华只觉得无比讽刺,熹妃利用小妹的事来算计自己,令得自己不得不背叛皇后,却还要感谢熹妃?这真是他听过最可笑的笑话。
水秀跟在凌若身边多年,早已学会了察言观色的本领,一听柳华的话就知道他心中不满,轻声道:“良禽择木而栖,柳太医,你相信奴婢,皇后……绝对不是那棵梧桐树。至于我家主子是什么样的人,以后你一定会知道的。”
柳华咀嚼着她的话,忽地心中一动,脱口道:“你有后悔过跟在熹妃身边吗?”
水秀一怔,旋即已是化为欢畅的笑意,翩然转了个身往回走去,临走前她道:“这个问题还是留待柳太医自己去慢慢发现吧。”
柳太医离去了,并没有人知道在这一日之间发生在他身上的事,而他也永远不会与人提及,一切皆被刻意掩了下来。
六月末,西北正式有奏折送至京城,年羹尧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叛乱平定不说,更将发起这场叛乱的罗布藏丹津,正在押送回京的途中,预计凯旋大军七月可抵达京城。
这是胤禛听到最好的消息,在年羹尧随后递上的折子中,注了许多朱批,皆是赞赏之词,之后更发上谕,命各省地方大员赴京集会,迎年羹尧得胜还京。
“皇上对年大将军很是信任倚重呢!”胤禛批折子的时候,凌若就在一旁侍候着,将胤禛注在朱批上的话一字不漏看在眼中。说实话,她觉得很惊奇,没想到向来对官员严谨的胤禛,会毫不吝啬地将这么多赞美之词慷慨的给予一个人。
胤禛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朱笔道:“年羹尧确实是一个有才之人,尤其在带兵打仗方面,就是朕与他交战,也不见得能胜。”说到这里,他又好一阵感叹,“当年朕提拔年羹尧时,根本不曾想到会有今日,不过这是好事,他出息,朕脸上也有光。朕希望可与他做一个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也好让后来人瞧瞧。”
胤禛的话令凌若再一次确信,只要年羹尧一日不倒,年素言就一日不会受到应得的处罚。
“在想什么?”见凌若不说话,胤禛握一握她的手问道。
凌若回过神来,微微一笑道:“没什么,臣妾只是在想,年大将军如今已是四川陕西总督兼管理西路军务,又是抚远大将军,位极人臣。这一次他得胜归来,皇上又该如何奖赏呢?”
胤禛眉毛微微一皱,复又展开,说出令凌若意想不到的话来,“朕想封他一个异姓王。”
所谓异姓王,是指皇族以外,因功而受封王爵的人,自大清立国以来,只在初时封过四位异姓王,分别是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至于追封的则不在此中。
这四位异姓王中,孔有德在顺治九年,因被李定国围困在桂林,兵败自杀;至于后三位,就是发动三蕃之乱的三位蕃王,被年轻时的康熙帝平定,而自此之后,许是因为前车之鉴的关系,在其几十年统治下,康熙再不曾封过异姓王,想不到今日胤禛竟会想破这个例,看来他对年羹尧的宠信真是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连昔日年羹尧曾经向允禩一伙人示好的事都既往不咎。
有这样一个哥哥,实在是年素言几世修来的福气,这样想着,凌若心中的警惕更深了几分。果然,隐忍是对的,如今的她或许可以将年氏踩在脚下,但还不足以与整个年家相抗衡,需得择机而动,慢慢削弱年家的势力。
“若儿,你向来才思敏捷,倒不如趁此机会帮朕想想,该封年羹尧为何王才好。”胤禛兴致勃勃的说着。
凌若一边替胤禛打着扇一边道:“此事皇上该与礼部商讨才是,怎得来问臣妾这个妇道人家,说出去可是要让人笑话。”
“朕不说你不说便行了。”胤禛话音刚落,就见得凌若朝站在下面的四喜努了努嘴,不由得微微一笑扬声道:“四喜,你听到什么了吗?”
“啊?皇上是在叫奴才吗?奴才最近耳朵进了水不太好使。”四喜将手放在耳边,故意装出一脸迷茫的样子,不过眼底那丝狡黠的笑意却是怎么也掩不住。
凌若被他们逗得忍不住笑出声来,随后无奈地道:“那好吧,臣妾就想一个,只是若想得不好,皇上可是不许笑话臣妾。”
胤禛笑道:“尽管想就是,朕相信朕的熹妃一定能想出最贴合年羹尧的封号来。”
☆、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宜
凌若放缓了摇扇的动作,凝思片刻,脱口道:“不如封为川西王如何?”
川西王……胤禛在心里念了几遍,倒不觉得拗口,只是一时不解这川西二字的意思,直到凌若道:“臣妾观之前的异姓王,封号皆与其战功息息相关,譬如平南王、定南王等等。原本年将军这一次平定西北叛乱,封为平西王是最恰当的,只是这一封号,顺治朝时已经用过,再用显然不恰当,平北王又听着不太顺耳。皇上之前已经封了年大将军为四川陕西总督,所以臣妾便想着从这里拟一个封号出来。皇上觉得可还能用?”
“甚好,川西王!”胤禛越听越觉得顺耳,唤过四喜道:“记下了吗?待朕正式下旨时,就用这个封号。”
“奴才记下了。”刚才还装聋作哑的四喜这一回倒是不聋了,回答得极是快溜。
定下了封号,胤禛心情大好,又觉得腹中有些饥饿,逐对凌若道:“想吃什么,朕让他们传点心进来,若儿?若儿?”
胤禛连着叫了好几声,凌若才骤然回过神来,茫然地道:“啊,皇上在叫臣妾吗?”
“是啊,朕问你想用些什么点心,朕让他们送进来。倒是你想什么想得这么入神,连朕叫你都没听到。”
“臣妾……”凌若咬着嘴唇欲言又止,好一会儿才鼓起勇气道:“皇上,臣妾以为,川西王这个封号并不妥,还请皇上允许臣妾收回之后再另起一个。”
“这是为何?”胤禛满脸奇怪,这名号他听着极好,何来不妥。
凌若突然走下台阶,跪地道:“还请皇上先恕了臣妾的罪,否则臣妾万万不敢说下去。”
“若儿,你究竟是何意?”胤禛越发觉得奇怪,见凌若咬着嘴唇不说话,只得道:“朕恕你无罪,可以说了吗?”
“谢皇上。”凌若磕了个头,依然跪在地上,带着些许颤抖道:“川西王,换而言就是四川与陕西的王,若皇上真这样封了,只怕十几二十年后,来四川与陕西的百姓,只知年将军而不知皇上。”
这一点倒是提醒了胤禛,确实,一旦封了川西王,感觉上就仿佛将四川与陕西也一并封给了年羹尧,实在不太妥当。
他刚才只顾着高兴,并未想到这一点,亏得凌若细心,否则虽说闹不出什么事来,终归是不好,“起来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事,重新再拟一个封号就是了。”
凌若听到了胤禛的话,却没有站起来,犹跪在地上道:“臣妾还有一句话要说。”
“有什么话,起来说就是了。”胤禛话音刚落,四喜已经识趣地过来扶凌若,“熹娘娘快起来吧。”
凌若摇摇头,拒绝了他的好意,反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