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小姐心气儿高些,也是难免的,太皇太后多提点提点也就是了。”崔姑姑在一边劝慰,眼见太皇太后日日操劳,不想她再为这些事烦心。
“她哪用哀家提点?”太皇太后话里带上了几分怒气,“你是没看出她那点小心思,她琢磨着,林琅那丫头要是生下男孩,必定要被立为太子。到时候立子杀母,太子总要交给别的妃嫔抚养。皇帝心疼这孩子,无论谁养在身边,得见天颜的机会总比旁人多些。”
太皇太后抬手理了理鬓发,端过睡前服用的汤药:“她这几天,总往奉仪宫跑,便是想探哀家的口风。今天她挑妙儿的错处,是看着妙儿位份在她之上,担心妙儿抢了这孩子去。”太皇太后抿一口药,说了声“真苦”便放下了:“且看着吧,那孩子出生,也就是这三、四个月间的事了。”
回了华音殿,冯妙才有机会摘下头上的金簪来看。仍旧是她戴去的那支金簪,只不过拢住雀尾的银丝被拿掉了,雀尾散开,远远看去,的确有些像凤簪。冯清不动手便罢,一动手便是要置她于死地的僭越大罪。
小宴过后,宫中便开始改换秋冬季节的饰物。库房里新取出的布匹,带着股陈年旧月的味道。冯妙不喜欢那股冲鼻的气味,便躲到院子里去。
此时正逢桂花飘香,她一时心血来潮,想起从前听过酿造桂花稠酒的方法,便叫忍冬照着做来。
江米隔水蒸熟,再加上酒曲、白糖和桂花,细细捣碎了封进罐中,仍旧埋在桂花树下。三五天过去,瓷罐挖出、泥封敲碎,竟然十分香甜甘醇。冯妙只喝了一小口,便觉得脸上直发热,不敢多喝,忍冬也不过比她略强一点而已。
好酒无人分享,实在叫人遗憾。可是林琅现在有孕,不能饮酒,袁缨月胆小怯懦,想必也不敢多喝,冯滢体弱,从小家里人就不准她沾酒……冯妙万分苦恼之际,忽然想起一个人来。
她叫过忍冬,让她取两坛桂花稠酒,送去飞烟殿给李弄玉。忍冬应声去了,不久便回来了,手里仍旧提着那两个酒坛,忍着笑说:“奴婢还是第一次见着这样的娘子,敲开泥封,直接对着坛口便喝了。一口气喝光了两坛酒,提笔便在素纱屏风上写了两个字——妙饮。然后一句话也不说,叫人把奴婢送出来了。”
冯妙哑然失笑,如此狂放不羁,的确很像李弄玉的作风。见她喜欢,冯妙便时常叫忍冬送酒过去。李弄玉也从不客气,总是接了酒便开怀畅饮,有时话也不多说一句。
唯独有一次,李弄玉大约是喝得兴起,提笔在酒坛上写了几行字:兀然而醉,豁然而醒;幕天席地,纵意忘情。冯妙不由得感慨,这么一个纵情潇洒的魂魄,却被锁进深宫,实在是暴殄天物。
刚要叫忍冬把酒坛洗干净放着,璎珞珠帘被人一把掀起,拓跋瑶一阵风似的冲进来,两只眼睛都是红的,像是刚刚哭过。
冯妙沾了湿帕子给她擦脸,心里奇怪,谁敢给这位公主委屈受。拓跋瑶接过帕子,抽抽嗒嗒的,眼泪仍旧流个不停,好半天才抱住冯妙呜咽着说:“我不要去柔然。”
“柔然?”冯妙更加奇怪,拓跋瑶的封地在彭城,是大魏南面极好的一个地方,并不靠近柔然。再说,在拓跋皇室中间,连亲王也并不去封地居住,更没听说过,公主也要去封地就藩。
拓跋瑶甩开帕子,用手背抹了一把脸:“柔然使节回去以后,也不知道怎么说的,那个受罗部真可汗,竟然向皇兄下聘,要娶我做大妃。他想得美!我才不去!”
冯妙想起宫宴那天柔然使节的奇怪举动,试探着问:“也许受罗部真可汗果真像他们说的那样勇武非凡,再说,柔然也并非人人都生得粗黑不堪,那天跟你比箭的予成,眉目就很俊朗,跟鲜卑男儿不相上下。”
听了这话,拓跋瑶却哭得更凶了,眼泪把衣裳前襟都打湿了:“是不是因为我把想嫁如意郎的心愿说出来,就真的不灵了?若不能嫁他……除了他,就是天神下凡,我也不稀罕!”
冯妙听得心惊,揉着她的头发轻声问:“公主是不是已经有了中意的驸马人选?”
拓跋瑶抬起迷离的泪眼:“我从前觉得,他未必瞧得上我,所以从来没有跟人说起过。可是……可是,一想到要嫁给别人,这一辈子再不能见他,我心里……我心里就像刀割一样,宁愿现在立刻死了,也好过日复一日痛苦折磨。”
什么样的人物,能让大魏皇宫里最受宠爱的公主,都生出自轻自贱的心思?冯妙心中一动,忽然想起一个人来。可如果真是那个人,恐怕拓跋瑶的心思真要落空了。放眼平城,再好的男儿,只要拓跋瑶点一点头,都绝不会有什么问题,唯独那人是个例外。
☆、98、难遂人愿(一)
“公主,你该知道,”冯妙搂住拓跋瑶,“并不是所有事都能随心所欲的,连你皇兄也不行……”
拓跋瑶从仰头看她,仍然抽噎不止,语气却万分坚定:“我不求别的,只求现在不要让我远嫁柔然。将来无论嫁给什么人,我都认了。”说着说着,她眼中的泪又涌上来:“远嫁柔然,车马一路向北,要从云泉寺门前经过。这让我……情何以堪?”
虽然早已经猜到,可听到拓跋瑶亲口说出云泉寺三个字,冯妙仍然觉得世事弄人。那样风姿翩然的士族公子,也难怪拓跋瑶会一见倾心。可惜,琅琊王氏是南朝重臣,她以大魏公主之尊,无论如何没有可能下嫁。
“六公主,皇上答应柔然求亲的使节了没有?”冯妙抚着她的背问。
拓跋瑶听出她话中大有深意,怔怔地说:“还没有……可是,柔然以国礼下聘,没有合适的理由,皇兄也不能够断然拒绝啊。”
冯妙见她神情哀恸,大为不忍:“六公主为何不去恳求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一向最疼爱你。”原本是劝解的话,不料又惹得拓跋瑶泪水涟涟:“我一早就去奉仪殿求过了,皇祖母说,公主的婚姻从来不是家事,是国事,她要跟皇兄议定。这分明就是敷衍我,他们都想跟柔然交好,便要把我当牛羊礼物一样送人了。”
“那也未必,”冯妙咬咬唇,还是把后半句话说了出来,“也许是公主恳求的方法不对。”此时为拓跋瑶谋划,实在是不智之举,一个公主远嫁,无论当时再怎么惊天动地,过后也不过是宫中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而已。可她忽然生出一种怪异的冲动,想要留住拓跋瑶最后一点自由自在,就像留住一个不切实际的梦境一样。
冯妙附耳对拓跋瑶说了几句话,拓跋瑶惊得瞪大眼睛:“这……这能行么?”
“试试看吧,”冯妙握住她的手,“行或者不行,都在太皇太后一念之间了。”太皇太后骄纵拓跋瑶,固然因为她是个与世无争的公主,却也同时是一种向拓跋宗亲示好的方法。如果拓跋瑶为了柔然求娶的事而寻死,太皇太后就不得不慎重考虑了。
冯妙替拓跋瑶准备好了一切用具,甚至还帮她想好了要对太皇太后说的话,最后叮嘱她,一定记牢每一个步骤,不可慌乱。分寸要拿捏得恰到好处,下手不能太轻,免得被太皇太后看出破绽,可也不能太重,免得弄假成真伤了自己。
拓跋瑶哭了一整天,眼睛早已红肿不堪,看上去先多了几分真实。冯妙特意叮嘱拓跋瑶,等快到子时再闹起来,自己起身去了长安殿。
林琅斜倚在床榻上,跟冯妙说话,手臂搭在圆润的肚腹上,形成一个保护的姿势。有经验的御医已经看过,虽然不能十分肯定,却也隐约透露,林琅腹中怀的,应该是个皇子。
越是靠近孩子将要出生的日子,冯妙就越有一种怪异的感觉。她在林琅身上,看不到丝毫将要跟腹中孩子见面的喜悦,只觉得她安详宁静得让人害怕,似乎只要把孩子生下来,她连性命都可以舍下不要了。
冯妙怕她一直闷着,对孩子不好,便拿丝绦编成各色小玩意,给她取乐。刚编出一个巴掌大的小花篮,便看见心碧走进来,在林琅面前屈身说:“崇光宫刚才传信过来,皇上要去看望彭城公主,今晚不过来陪娘娘说话了。”
林琅倒也没什么失望神色,只点头说她知道了。冯妙手上一抖,结好的花篮险些散了。她匆匆收了个口,便向林琅告辞,说她头晕无力,想早点休息。
出了长安殿,冷风扑在身上,冯妙抱着胳膊打了个哆嗦。八、九月间,夜晚的风已经有些冻人,凉意反倒让她越发清醒了几分。也许对拓跋宏来说,同样舍不得妹妹远嫁柔然,可对大魏皇帝来说,安抚柔然可汗却是眼下最有利的做法。如果皇帝这时去了流云阁,拓跋瑶的计划就没法顺利实现了。
冯妙转了个身,往流云阁方向走去。拓跋瑶当初选中的这处宫室,檐角高挑,斜飞入云,是整个王宫中最高的一处阁楼。绕过墙角,冯妙听见流云阁中仍旧一片寂静,便知道拓跋瑶的动作还没开始。
正要绕到正门,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彩绘祥云宫灯里散发出的昏黄光亮,已经隐约照到冯妙脚下。她没有回头,却清楚知道是拓跋宏正走过来。并非赴宴或召幸宫嫔,没有宣告帝王仪仗的钟声,直到他已经如此近,冯妙才察觉。
她不敢回头看,只能低着头贴着墙角走,风卷着她的衣角,衬得她整个人都像要飘然飞起。冯妙缩着肩膀,没走几步,身上便被什么东西罩住了。拓跋宏已经大步追上来,解下自己的锦缎披风,裹在她身上。
伸手在她手上一握,果然指尖冰凉,拓跋宏用手压住她微凉的耳尖儿问:“怎么一个人走到这儿来了,身边连个侍奉的人都没有?”
冯妙被他握住,一动也不敢动,垂头看着他身上的龙纹,小声说:“今天早上看见彭城公主了,似乎受了什么委屈,刚从长安殿出来,想去看看她。”
拓跋宏神色一滞,他自然知道拓跋瑶是为了什么事,却不愿对冯妙说起,不动声色地把话题一转:“她从小被宠坏了,闹个脾气,没几天就过去了。你现在去,反倒被她闹得不能安心。”
冯妙心头渐凉,做皇帝的人,果然要有几分常人没有的狠绝才行,拓跋瑶的终身大事,就这么被他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带过。她装作毫不知情地反问:“皇上到这边来,也是要去看彭城公主么?要是皇上想去,嫔妾就陪皇上一起进去。”
拓跋宏拥着她的肩:“原本是要去看看,现在改主意了,看你冻得手脚都冰凉,朕先带你去崇光宫暖暖吧。”见她没有拒绝,便握住她的手,转身折回去了。
宫灯灯罩上的祥云纹,被拉长了投映在地上。冯妙尽力把步子迈得大些,好跟上拓跋宏的脚步。人靠在他怀中,心里却飞快地想着,今晚要如何拖住他。
第二次迈进崇光宫,冯妙在进门时明显地身子一缩。拓跋宏觉察出她的紧张害怕,转头叫太监宫女全都等在外面,自己拉着冯妙手,进入前厅。
殿门合拢,空旷静谧的宫室内,就只剩下他们两人。冯妙紧张得手心微汗,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在紧张些什么。她勉力定定心神,对拓跋宏福身说:“没有旁人,就让奴家去泡茶吧。”她知道拓跋宏喜爱汉家文化,故意用了汉家小儿女的称谓。拓跋宏果然微微震动,向她含笑点头,自己拂开衣袍,坐在几案前。
红泥小炉上放置一把精巧的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