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一时思虑缜密、心思百转,一时又天真烂漫,正像个十几岁的女孩儿家。拓跋宏把草编的小狗放进怀中,算是答应了,接着背对着她蹲下身子,拍拍自己的肩头:“来,送你回甘织宫。”
冯妙脚腕上仍然剧痛,知道自己无论如何走不回去,也不逞强,乖乖地趴在她背上。拓跋宏就势站起,把她稳稳托在身上。
上一次有人背她,还是高清欢送她回奉仪殿。那时她初入宫闱,面对的又是自幼熟识的人,没多久就睡熟过去。可这一次,却是趴在只见过几面的陌生男子背上,她只觉得胸口像揣了只不安生的蝴蝶,不住地拍打翅膀,想要飞出来。
她凑近拓跋宏耳侧,小声说:“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从前阿娘逼着我读史记,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句了。”那是史记里称颂侠士重情重义、信守诺言的句子。
拓跋宏觉出她的天然芬芳,喷洒在自己耳后,脚步越发地稳,却不回头。真是个狡猾的小狐狸,她要道谢,又不好意思太过直白地开口,假借史记中的句子,称赞自己像个世间流传的侠客一样。先戴上这顶高帽子,再深究句子里的意思,便是催促他一定要信守承诺,答应了的事,无论如何也要做到,叫他想反悔拒绝也不好意思。
更深露重,一处处殿宇,渐渐熄灭了灯火,只剩下甬道两侧的青石座灯,发出幽幽的光亮。拓跋宏心中无限安宁,这一整天的不快、遗憾、愤懑,似乎都在夜色中化作一团朦胧雾气,远远地飘散开去。
甬道尽头,本已经应该出宫回府的李冲,默默注视着那一对渐行渐远的小小身影,许久才叹了口气:“人人都说他的面容很像先帝,但若是离得近了,仔细去看,其实更像你家小姐多些。”
在他身后的树影里,文澜姑姑的语调,跟平常一样生硬:“今天的事,是我请求大人帮忙,大人何必让皇上以身犯险。”
李冲回头,直视着文澜姑姑:“你在甘织宫里快二十年了,从来没有看过他一眼。你要我帮忙救出那个小姑娘,我并非没有别的办法。我要这么做,一来我相信他做得到,二来,你看过他一切安好,总该放心了吧。”
回到崇光宫时,拓跋宏的裤角,都已经被露水打湿了,林琅立刻上前帮他更衣。拓跋宏沉默不语,竟然没有发现今天的林琅有些异常。平常这个时候回来,她总会递上准备好的参汤,给他暖身,今天却连一句话都没说。
“皇上,”林琅犹豫再三,还是开口了,“奴婢好几年没有回家去了,正月里想跟皇上告个假,回家去祭拜一下先祖。“
拓跋宏皱起眉头,想起小丫头再三叮嘱的话,便说:“正月里事多,朕的衣冠饮食,都需要你打点,过了正月再说吧。”他一向对林琅和蔼客气,并不当她是寻常宫人,可这句话却带着点严厉口吻。她家里的情形,拓跋宏多少也知道一些。他对林琅亲厚,却不肯对她那些不争气的家人宽待。他曾私下对林琅说过,若有人因你的出身地位而喜爱你、善待你,那才是对你的羞辱。
林琅心里委屈,但她一向柔顺惯了,也不敢分辩什么,只是低头不语。家世出身,向来是林琅心中一个死结,此时恳求不被允许,她担心爹爹的情形,眼中浮起些水汽,转过身用手背抹去了。
整个正月,拓跋宏都异常繁忙,要接见别国来朝觐的使臣,还要跟太皇太后一起,一拨拨接见述职的官员。有赏有罚,年年都是如此。
轮到内秘书令上殿时,已经到了未时。内秘书令负责传递文书,原本就是个不容易有功绩也并不容易犯错的职位。现任内秘书令,因为一手好字而获得赏识,人却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按例向皇帝和太皇太后问安,垂手静静等着。
太皇太后手里拿着他一个月前呈上来的述职,忽然劈手掼在地上:“辞藻文章写得天花乱坠,人却如此不中用!”
☆、69、一发而动(二)
内秘书令已经年过五十,人又生得有些肥胖,听见太皇太后质问,吓得惶恐跪倒,一时却又想不出合适的话来,替自己辩解。
“哀家问你,去年一年,你送到哀家面前的文书,缺失了多少?”太皇太后用鎏金护甲指着地上,“话倒是说得好听,上顺天威,下感时运,自己做错的事,怎么一件也不提?”
她声音不大,可是一件一件都说得清楚明白,哪一件文书送得迟了,哪一件又保存不善、导致污损,容不得人狡辩。
“宏儿,”太皇太后忽然转向坐在正中主座上的拓跋宏,“你也该学着,自己拿主意了。这样的官吏,该如何处置?”
拓跋宏心中清楚,这一任内秘书令,做了六七年了,平日有些小过错,却没有胆子当真犯什么大事。太皇太后一直没动他,不过是看他老实,这一次忽然大发雷霆,原因也并不在他身上,而是在于去年初那场风波。
冯清出疹子当晚,宫中出现了柔然刺客,拓跋宏借此装病,想要建立天子亲卫,却被太皇太后先发制人,逼得他在奉仪殿外下跪认错。拓跋宏能够抢先得知柔然刺客的动静,便是得益于从这位内秘书令手里,截留了一份文书。
明里,太皇太后要他拿主意,惩治不称职的官吏。实际上,太皇太后是在警告他,他的一举一动,都已经被看在眼里。
拓跋宏神色谦逊恭谨地起身,向太皇太后说道:“回禀祖母,孙儿以为,此人玩忽职守,疏忽懈怠,不应再任内秘书令。不知祖母觉得如何?”
太皇太后微微点头:“你是皇帝,你拿主意就好。不妨撤了他的职,由李冲改任。”
话一出口,坐在大殿两侧的拓跋宗亲一片哗然。李冲这人,素来有些脾气古怪,从来不肯圆滑处事,真正跟他亲近交好的人并不多。除此以外,众人如此反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据说李冲经常深夜乘车进入奉仪殿,独自面见守寡多年的太皇太后。虽然没有人敢明说出来,可人人心里都在猜度,这两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十几双眼睛看向拓跋宏,等着看年轻的皇帝如何反应。
拓跋宏却好像浑然不觉,略一思索便说:“李冲为人端方严谨,担任内秘书令,再合适不过了。”他对随侍在一边的学士吩咐:“就照此拟旨,今天就办。”
太皇太后提倡节俭,内殿议事向来都不准备饭食,因此过了申时便散了。崔姑姑捧上描金莲瓣小碗,请太皇太后进补药。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一整天端坐着,还要耗费脑力,太皇太后早已经有些吃不消,只不过碍着皇帝和拓跋宗亲在场,不敢显露出疲态来。
崔姑姑看着心疼,在一边说:“皇上到底还是听太皇太后的话。”
“听话?”太皇太后抬手揉着额角,“自从上次宫中出现刺客以后,他就学乖了,不敢再明里跟哀家作对,却学会了迂回交换。这些事情,他明知道自己无力影响,便干脆顺着哀家,想让哀家看在眼里,在大婚立后的事儿上如了他的意。”
太皇太后半闭着眼睛,声音里全是疲累:“冠礼不可能一直拖下去,他胜在年轻,有得是时间跟哀家耗着。但是哀家要让他明白一个道理,不是他给了别人好处,别人就一定肯同样回报他。”
奉仪殿外,参加议事的宗亲都已各自散去,只有始平王拓跋勰跟在拓跋宏身边:“换了太皇太后亲近的内秘书令,皇兄要参与政事,就更加难了。”
拓跋宏把手压在拓跋勰肩上:“太皇太后在国事上,一向分得清轻重,李冲这人,朕凑巧私下见过一次,为人耿直。这样的人做内秘书令,不是坏事,何必在这种小事上,拂逆太皇太后的意思?”
奉仪殿内,太皇太后小口小口地喝完药汁,崔姑姑立刻送上一颗冰糖。补药味道极苦,非得要浓重的甜味,才压得住,年轻时,太皇太后从不像别家的小姐那样,喜爱甜食。可是年纪越大,口中的苦涩味道就越重,每日非要传甜汤进食才行。
崔姑姑躬身禀告太皇太后:“咱们家王爷,已经在后殿等了半晌了,要不要传膳留王爷一起用?”
崔姑姑口中的王爷,自然是异姓封王的冯家家主冯熙。太皇太后摆手:“叫他进来,说几句话就叫他回去。”
珠帘打起,冯熙快步走到太皇太后身前,恭恭敬敬地叩拜。因是借着探亲之名入宫,他只穿着寻常便服,叩首之后,也不起身,就跪在原地禀告:“府中的月华凝香已经都用完了,臣……”
太皇太后摒退旁人,只留崔姑姑在一边伺候:“不要紧,哀家已经用了别的法子,确证了哀家的猜测。清儿和滢儿,就算顺利入宫、侥幸得到皇帝宠爱,也永远不可能生下皇子。万幸的是,还有一个妙儿。”
冯熙叩首恳求:“妙儿从小都不曾受过这方面的教导,若是她不愿意入宫为妃,臣恳请太皇太后不要逼迫她。”
护甲的金面在桌上轻轻一扣,太皇太后的声音冷冽不带一丝情感:“哀家从不逼迫人,肯或者不肯,哀家只叫她自己决定。”
甘织宫内,此时也飘着袅袅药香。那天晚上,冯妙一进门,就看见文澜姑姑站在雪地里,眉毛上都结了一层白白的清霜。从那天开始,文澜姑姑便病了,而且病得来势汹汹,几乎整日昏睡不醒。
正月里忌讳看病煎药,太医署里本就没有人在,更别说是给一个甘织宫里的人看病。冯妙没办法,只能自己找些草药,用水煎了给文澜姑姑服下。文澜姑姑平日几乎从不生病,这一次,不知道是病重难医、还是这些药都不对症,药汁一碗碗灌下去,却丝毫不见起色。
冯妙忧心忡忡,却不敢在文澜姑姑面前表现出来,只安慰她说,用的都是温良的药剂,难免见效慢些。她捧着空碗出屋,刚掩好门,便看见予星鬼鬼祟祟地向她招手。
她伸手在予星额头上一戳,开玩笑地说:“没人催着你做事,就越发调皮了。”
“不是不是,”予星摊开手掌,一只草编的蚂蚱,躺在她手心里,“南面宫墙底下发现的,这几天,已经是第三只了。”
枯黄草茎编成的蚂蚱,样子却有点古怪,一只大的带着一只小的。冯妙一看便知道,是有人约她子时相见。她一共送了两只草编小狗出去,不用想也知道,这只蚂蚱是那个人送过来的。
现在的冯妙,已经不是刚进宫时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了,她也听人说过,在宫中天长日久,有耐不住寂寞的太监和宫女,会私下交好。其实她不大明白,私下交好究竟是做什么,她只是隐约觉得,好人家的女孩儿不该这样做。
“你脸怎么这么红?”予星伸手来摸她的脸颊。
“我热!”冯妙羞恼地推她一把,把手里的瓷碗放进她手里,“你这么闲,就去帮我把碗洗了,快去。”
予星刚走,冯妙便听到身后有人走来,转身去看,便见到素云径直向她走过来:“奉仪殿派人来宣你,已经在门外等了。”
冯妙微微诧异,她以为太皇太后早就把自己忘记了,没想到会突然在这时来宣她觐见。冯妙点头应下:“请姐姐跟来人说一声,容我整理衣装,再去拜见太皇太后。”
一年之后,重新踏入奉仪殿,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依稀仍旧跟从前一样,却又透着股陌生。冯妙在甘织宫并没有什么东西,不过是换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