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豁然间,他心里涌上一股怒气,前方渐渐走远的身影让他不由握紧了拳头。
他向来隐藏的极好,今日见过林家诸人,更是只留下温文尔雅的印象。
可偏偏就只有这么一个人,将所有的一切看穿,似高台上的看客,观赏着自己做戏。
这让他生出一股恼怒,感觉被林庭筠看了笑话,阴沉的眼底露出一丝的不善。
林老夫人卧床养病,林庭筠一日里总有大半日在安德堂陪着,亲自喂着喝药,小心服侍着安歇。
长公主和温氏反倒落了清闲,见着老夫人一日比一日好起来,除了每日晨昏定省时来,其余便也不来打扰。
林三爷走了四天,长京内还没有关于金州杀人案的传闻,林锡日日出去打探,生怕京兆尹会将此事栽到林家身上。
出奇的平静,林庭筠坐在安德堂的暖炕上,闭了闭眼睛,抬手揉了揉眉间,轻轻地放下手里的书。
“奴婢炖了百合燕窝,郡主尝尝?”凌香端着托盘站在暖炕下,将声音放得极轻。
“祖母睡得可还安稳?”她转而从暖炕上下来,自顾自地穿了鞋,朝着外间走去。
凌香随着过了月洞门,深深呼出一口气,说话的声音也恢复了正常:“睡着呢,今儿瞧着脸色更好了些。”
林庭筠舒了口气坐在圈椅内,眉宇间略显疲累,揉了揉手腕,才缓缓问道:“三房那里来信了么?”
第297章 不信林三爷
凌香将百合燕窝放在桌几上,沉沉地摇了摇头:“没有,方才在外面碰见五少爷,瞧他也是一脸愁眉不展的模样,想来是没什么进展的。”
林庭筠坐起身舀了舀碗里的百合燕窝,白稠的色泽本应让人胃口大开,可她着实提不起胃口来。
三房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倘若真的被有心之人利用,林家恐怕也要费心应付一阵子。
她心里放心不下,林三爷他们远在金州,不知信中对祖母说了什么,祖母便吩咐父亲不要有所动作,静等林三爷回来。
即便不用脑子想,就凭祖母晕倒他却携妻连夜回金州,一眼不曾探望,就该知道此人是多么薄情寡义。
十句话里八句真话都没有。
林庭筠想着便撂了手中的汤匙,桄榔一声吓得凌香一激灵,正要问是不是百合燕窝不合胃口,只见她已抬步往外走。
凌香忙收拾了碗,将溅出来的残余擦干净。
林庭筠压根就不信林三爷,前几日祖母身体不佳,她也没什么心情操心三房的事。
今儿不知怎么,心里沉甸甸的,说不出来的别扭,她转头朝着林锡的院子走去。
琼华刚洗了水果出来,见着她出了院门,忙将盘子放在廊下,疾步跟着出来。
春意愈发浓烈了,林庭筠刚换上的薄纱襦裙,被风吹得微微荡起,她转身进了林锡的院子。
立即就有丫鬟凑上前请安,也有进屋通报的,她盈盈一点头,见着林锡摩挲着怀中的腰带,笑吟吟的走出来。
“你不是在祖母那吗?”
他诧异地望着小妹,目光有些灼热的落在他身上,黑色的袍子更是格外的烫。
他缩了缩肩膀忙站到大树底下阴凉的地方,仰着下巴仔细瞧着的林庭筠,才觉察出她满脸的凝色。
“怎么了?”
林庭筠轻轻摇了摇头,偏过头张望了一圈四周,见无人靠近才轻声道:“你找个腿脚麻利的,赶去金州打听打听,杜家的事在金州闹得那么凶,毕竟很多人知道的。”
林锡眨巴了两下眼睛,思虑了一会儿才道:“你信不过三叔?”
他说罢才觉着多余,自己分明也是不信三叔的,何况聪慧的小妹,也不等林庭筠答话,又道:“你放心,我这就让人去一趟。”
“打探清楚了是要紧的,这事杜氏和三叔说的都不可信,找个信得过的人。”
林庭筠不想搀和三房的事,可又不得不插手,若是任由着他们折腾,迟早要把林家毁了。
事情交代清楚了,她仍原路回安德堂,见着丫鬟们正往里面端着点心吃食,便知道是祖母醒了。
提裙迈进屋内,只见林老夫人已坐在暖炕上小憩着,炕几上摆满了精致的点心。
“祖母可感觉好些了?”她倾身凑到暖炕边上坐着,端着笑意慢慢的小脸望着林老夫人。
凌香站在下方觉着有些奇怪,方才郡主走时还一脸的愁容,怎么出去一趟再回来就欢喜了不少。
林老夫人精神好了许多,睁开的双眼也添了许多神采,笑眯眯地端详了一阵面前的孙女,才心疼道:“这几日你累坏了,小脸愈发小了。”
第298章 你还想回灵静庵吗
林老夫人抬起手,黄嬷嬷忙上前扶着她坐直,又从丫鬟手中接过白粥摆在小几上。
“小点才好,不是都说弱柳之美吗?”
林庭筠两只手捂着脸颊,露出一双闪着光的眼睛,语气嗫喏道:“前些日子三哥哥还说我在府里养胖了呢,说我圆了咕咚的,好像后厨薛大嫂养的那只大肥猫”
“胡说。”
林老夫人抬眼一笑,瞧着面前略瘦的孙女,再想想这几日她尽心的照顾,喂药端水,能做的都做了。
黄嬷嬷在林庭筠面前也摆了一碗白粥,上面撒着翠绿翠绿的蔬菜碎,比起方才的百合燕窝,好像更勾人胃口。
她笑得眉眼弯弯,在林老夫人的碗里放了只汤匙,眉眼舒展的模样如同外面发芽抽枝的青柳。
“我也说他胡说,他还不服气,等他来了,祖母要好好教训教训他,让他平日里就知道取笑我。”
林老夫人听着孙女一副娇态地状告,露出慈爱的笑容,目光却怔怔地盯着碗中的汤匙,沉吟了半响才道:“阿筠,你还想回灵静庵上去吗?”
她说着抬眸观察着对面的小姑娘,见她原本盈满的笑容微微凝了一会儿,就连手中搅着白粥的汤匙也顿了顿。
这么小的孩子,自小独自生活的山上,林老夫人心底仿若揪心一般难受,多少个日日夜夜她都是独自过来的,没人陪伴,没人疼爱,她想着目光就更柔和了些。
林庭筠垂头不语,并不是故作高深,想让祖母将她留下府中,而是在小心斟酌着如何回答。
把她放到灵静庵上养着,是当时府中诸多人说她不祥,连带着周围的邻居也闹上门来。
长公主无法,只能求得东太后出面,而送往灵静庵上养着,就是东太后的提议。
这些年相安无事的过着,虽说宁远侯和城阳长公主有过许多次让她留下来的念头,可先前因为程氏不断生事,也都不了了之。
程氏死后,二夫人温氏曾在林老夫人面前提过此事,当时林庭筠也小心地观察过。
为了免去诸多事端,林老夫人还是不敢留她在府。
人之常情,林庭筠都能理解,她早就对回不回府的事释怀了,为了清净只有两个丫鬟一个嬷嬷侍奉,为了不妨碍灵静庵的清修,她长年只穿素色的衣裳。
林庭筠淡淡一笑,呼吸稍显紊乱地抬起头,再自然不过的笑着:“等三叔的事情落定,阿筠还是要回去的。”
林老夫人皱着眉头,望着孙女那双湛蓝湛蓝的双眼,略有挣扎之色的脸上又添了几分肃色,半响才道:“那就等明年罢。”
林庭筠闻声勾了勾唇角,点点头才喝起粥来。
为了不给府里人添困扰,不论她见到什么都会佯作未见般走过去,更不会与旁人都说一句。
明熠阁内是干净的,可府中其他的地方。。。。。。她咽下温热的白粥,胃里一下温暖起来。
其他地方的那些魂魄,视而不见便也过去了。
人有人的世界,魂魄有魂魄的世界,若非不得为之,她不喜再去打扰那些游离的人。
这种相处之道,既会让自己舒服,也会让周围人舒服。
再者,活了这么久,早就司空见惯了,视线淡淡地扫过去,若非对方格外不同,她甚至不会多作停留。
第299章 大雨将至
接下来的几日,侯府里看似一切如常,实则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警惕着。
直到林三爷的信送进府内,林老夫人当着众人的面儿,长吁了一口气。
林三爷将事情处理的很好,诚如杜氏后来所说,杀人的是管家,此番他已在牢中认罪,却说自己只是推了那姑娘一下。
随后,原本一门心思要状告杜家的那对老夫妇,也反口声称自己的女儿此前身体就不大好,只是一直拖着没去看。
如此赔了些钱,杜家管家关押半年,如此结了案。
信中还说此番回京,会将杜氏的母亲杜老夫人一同带回京,烦请老夫人让人在长京城内寻一处宅子,好生安顿。
杜家的事终于从众人心下卸下了,杜贺连着几日在林老夫人跟前侍奉,每每提及此事,都要连连替母亲告错。
林庭筠故意躲着他,只要他在,即便到了院门前也要拐着离开,和他浪费口舌着实累人。
只要杜家的事不会再起波澜,宁远侯府就仍是一片祥和。
琼华打量着窗旁眉眼精致的郡主,心下揣摩着少将军迟迟不来信的缘由。
照理来说,最迟不过杜氏进门那一日就该到了。
她就不信少将军会拖上几日再回信,肯定欣喜若狂地让人连夜将回信送去了驿馆。
琼华知道,林三爷的事已让郡主放下大半个心,无论三少爷派出的人如何打探的,此事终归是告一段了。
而另外小半个不放心,就是少将军迟迟不回信。
前些日子要侍奉老夫人,成日里忙忙碌碌地也瞧不出什么来,近些日子清闲了下来,时不时就盯着一处出神。
若是此时还说郡主对少将军无情,她是不再相信的了。
林庭筠在窗边吹了会儿风,才觉着浑身清爽了许多,眼神清澈见底,望着骄阳吩咐琼华:“去三少爷那,问他前些日子萧焕的事如何解决了。”
前些日子西城兵马司副指挥闻行的事,好像没在长京内刮起半点风来。
巡城那边就是密不透风的墙,皇上的耳目手足,自然是不会轻易泄了消息去。
琼华应声退下,她望着天边那一层阴暗暗的乌云,厚重又缓缓地吞噬着大片大片的灿烂碧空。
过了一会儿,她觉着腿酸,而那黑压压的乌云已经遮了一半光芒时,王嬷嬷正在院里高声吩咐丫鬟将院子里晒太阳的数十盆花端到廊下。
年纪多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