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黄嬷嬷适时地收回手,看着主子提不起兴致的模样,也跟着开口附和道:“老夫人尝尝吧,难得郡主有心。”
热腾腾的番薯递到嘴边,林老夫人心情再糟,看着面前离别在即的孙女,也张嘴咬了一口。
从安德堂出来时,天色已渐迟暮,晚霞通红地挂在天边,像一卷透着金黄地布匹,搀着令人醉心的余红,煞是好看。
春意渐渐浓了,哪怕此时也不至太冷,鼻尖触到空气反而暖和的很。
回明熠阁的路上她犹豫了良久,直到走到桃林时,心底才暗暗下决心写封信给温季蘅。
听三哥哥说他要在临川待上个把月,直到西川营稳定下来才会动身回西北。
屋内还没上灯,余晖金芒从门口洒进来,带着空气里细小的灰尘在微微浮动着。
王嬷嬷正忙着打包回灵静庵的行李,玉珠手里拿着鸡毛掸子,靠在多宝柜上打盹儿。
朱漆木门上雕刻的竹梅兰样式,在金灿灿地夕阳下如同活了一般,瞧着甚是逼真。
听见脚步声渐渐靠近,玉珠忙擦了擦嘴角的口水,脑筋混沌地忘了放下手中的鸡毛掸子,走到门口笑着道:“郡主回来了。”
第219章 犹豫
“早上的雪梨汤还有么?嗓子干涩,端来我润润口。”她边吩咐玉珠边朝屋内走着。
始一进门,王嬷嬷就从衣柜旁回过身,手里拿着两件颜色艳丽的衣裳问:“郡主看看,这两件衣裳可要带去?”
林庭筠淡淡地瞥了一眼,及不可察地摇了摇头:“带两身素净的就可,首饰之类的也只要简单些,不必太过繁累。”
玉珠端着热乎乎地雪梨汤,望见郡主正坐在书桌后的圈椅内,忙转身递到跟前:“早上您说有些酸,刚奴婢又添了两块冰糖。”
余晖渐渐昏黄,落在莹白的汤盅上,映衬着里面黄色的汤水发着亮。
琼华立在桌旁研着墨,抬眸看了眼圈椅内的林庭筠,见她盯着面前的信纸发愣,眸中不禁闪过一丝笑意,若是少将军收到郡主的来信,必定高兴的不行。
雪梨汤散发的香甜十分诱人,林庭筠沉眸盯着面前红格信纸,笔就在砚台那放着,她只要提起笔就好。
琼华有些忐忑地又望了一眼她,低声开口道:“郡主,一会儿雪梨汤该凉了。”
语重心长的声调倒不像是在提醒她雪梨汤,而是在提醒她执笔写字。
林庭筠心里有些空落落的,如果没有眼前的信纸和笔墨,她甚至快忘了温季蘅离开长京的事。
此前她从未关注过他,如今不过月余,一想到他已身在临川,心下就有些空荡荡的。
盯着桌上的笔墨半响,林庭筠眸光一闪,起身端着雪梨汤朝着暖炕走着。
砚台里的墨迹已有些干涸,琼华抿着唇不敢再出声,心底不由替少将军觉着遗憾。
通过这些日子的观察,郡主对少将军并非无情,若说先前有几分不肯定,可那日郡主深夜拜访,就已然分明。
郡主到底在迟疑什么?每每当他们二人关系进步些后,郡主总是停下前进的步子,警惕地朝后躲着。
琼华隐约觉着郡主心中深含忌惮,可这忌惮为何故呀?
少将军生得一表人才,长京城内再难找出第二个更好的来,而且对郡主事事上心,体贴细微。
如此难得的人,郡主不赶紧抓住,还在犹犹豫豫地往外推。
果真是难猜透。
琼华打量了一眼暖炕,林庭筠抱着玉如意靠在软垫上,一动不动地看着外面沉下的天色,深感惴惴不安。
她被派到郡主身边伺候,其实就是帮助少将军获得芳心,可眼下来看,自己似乎根本插不上手。
郡主对少将军隐晦的感情,极少泄露,她想添油加醋都无处可添。
傍晚玉珠上夜,她抱着枕头坐在暖炕边出神,肩膀佝偻着,十几岁的小姑娘却像个中年妇人一般愁眉苦脸。
林庭筠半坐在床上,腿上放着武书,双手时不时地比划着,神情已恢复如常,眉宇间噙着淡淡的愁思。
“玉珠,去给我拿根筷子来。”
话音落了半响也没应答的声音,连脚步声都不曾响起,屋里静悄悄地好像只有她自己一般。
难道玉珠出去了吗?一抬头就见着她正坐在暖炕边上发呆,似乎石化了一般,烛火下的双眼黯淡无光,没有焦距。
第220章 施以援手
林庭筠端望着玉珠半响,见她痴痴愣愣地心不在焉,不由抬高音量又问了一遍:“玉珠?给我拿根筷子来。”
玉珠似懵懵地转过头,双眼渐渐聚了焦点,半响回过神来,忙扔了枕头站起身来,连声告错道:“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昏黄的烛光闪了两下,林庭筠坐直了身子,拍了拍身旁的床榻:“你先过来坐。”
玉珠垂着头绞着手指,慢吞吞地迈动步子朝床榻走去,看模样是遇着为难的事了。
“郡主,奴婢错了,往后不敢了。”她不敢坐在床榻上,只站在一旁,嗫喏着认错。
“是不是在惦记你娘的身子?”
玉珠一激灵地抬起眼看着林庭筠,如此反应可见是猜中了的。
先前她让王嬷嬷送钱过去的时候,王嬷嬷特地探了探玉珠他娘的病情,据说是不大好,面黄枯瘦,躺在床上连句话都说不清了。
眼下就要回灵静庵了,不比在府里,还能找个机会出门探望探望,回了山上。。。。。。说句不好听的,若是那天她娘咽了气,她都未必赶回去看最后一眼。
这点事在林庭筠心底一琢磨,不免心疼起玉珠来,拉着她的手让她坐在床边,柔声道:“明儿准你回去看看,听说回春堂的大夫不错,你顺便请他过去瞧病,也省得你担心的吃不好也睡不下。”
玉珠瘪了瘪嘴,委屈地皱着眉,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身子不住的轻颤着,抽泣道:“我哥哥他。。。。。。最近闹着要娶媳妇,我娘她就不肯吃药了,说要省下钱给他娶媳妇。”
说到最后,忍不住低声抽噎着,不停地用衣袖擦着眼泪,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怎么擦都擦不干净。
林庭筠蹙眉望着玉珠痛苦的模样,她早就听说玉珠他娘甚是惯纵儿子,只是没想到竟到了这个份上。
且不说她娘生病用钱,单说他哥哥嗜赌成性,好吃懒做,这样的人,谁会嫁进去,难不成要自己往火坑里跳吗?
“明儿你直接带回春堂的大夫去瞧,当着大夫的面儿,量你哥哥也说不出大逆不道的话来。”
玉珠垂泪点点头,目不斜视地盯着衣袖上的泪渍,心情沉重的仿若被雷击中一般,如此阴沉沉的日子,她要过得什么时候才能解脱。
“去我梳妆镜下把檀木盒拿来。”林庭筠将腿上的书纸放到一边,抚了抚锦被上的褶皱,垂头思量着该如何帮她。
玉珠拿着盒子,仍站在原地,递给林庭筠时,一副头欲言又止地模样。
她知道里面装的什么,随身侍奉郡主多年,这盒子里装得是她平日里存下的银钱。
果然,林庭筠拿出一叠银票,从誊写的草纸上撕了一张,包好送到玉珠的手中:“拿着钱去请回春堂的大夫,我想了想,明儿去回了祖母,允你告假,回去伺候你娘罢。”
玉珠以为郡主只要给自己钱,不曾想竟允许她回家伺候母亲。
要知道进了府里伺候的下人,是不准轻易告假的,特别是在主子有需要的时候,侯府虽对待下人宽厚,可有些该立的规矩,也是分外严格的。
眼下郡主要回灵静庵,正是用人的时候,而且郡主本身伺候的人就不多,走了自己,只能依靠琼华和王嬷嬷。
玉珠心头一软,心里充满了感激,泪水涟涟,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郡主。。。。。。郡主。。。。。。”
第221章 风言风语
她手里握着厚厚的一叠银票,心里难受的紧,攥着林庭筠的手,只一个劲儿的哭,半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一时也顾不得身为下人该有的恭谨,伏在床边嚎啕大哭。
半响,哭声才渐渐和缓了些,玉珠抬起红肿的双眼,擦干了泪水,平静地退了两步,扑通一下跪在地上:“郡主的大恩大德,奴婢这辈子都不会忘,待我娘所有好转,奴婢定一刻都不耽误,马上回灵静庵伺候您。”
“你只管放心回去,若是有困难尽管来找我,我会与祖母说明的。”
玉珠感恩戴德地磕了好几个头,才站起身把银票仔细地揣在怀中。
她刚擦干了眼泪,王嬷嬷就提着灯推开了门,大步走进屋内,等不及放下手里的灯,匆匆道:“郡主,您知道吗?安德堂传出消息,说是要给三爷娶妻,是位姓杜的姑娘。”
祖母这么快就定下了?
王嬷嬷见主子并不意外,也无暇想些其他的,满脑子都是那位姓杜的女人,还有三房传出来的风言风语。
三房的事还真是源源不断,啧啧叹道:“听说那姑娘已经给三爷生了个儿子,如今就要进府了。”
“生了孩子了?那是多久的事了?还能瞒到现在?”
玉珠边说边看向林庭筠,沉思了半响才又道:“原来三爷也不是个好东西。”
许是方才哭得太厉害,浑身乏力,叹气时显得有些中气不足。
“不准胡说。”王嬷嬷斜眼斥了她一声,转而走到床边低声道:“奴婢还听说一件事,据说三房那头的一个姨娘闹了起来,伺候的丫鬟不小心听见她说,程氏是被三爷杀死的。”
“一个姨娘?”林庭筠随即蹙了蹙眉,灼亮的目光看向王嬷嬷,冷静道:“嬷嬷听谁说的?”
府里的风言风语时而有之,可不是哪一件都是确真的,下人们疯传一通,到头来未必就是真的。
“也不知谁说传起的,总之都传开了,眼下三房那头静悄悄的,倒看不出真假来。”
王嬷嬷在府里伺候多年,若不是此事关系着人命,是不会在主子们面前胡说的,本来程氏死的就有些蹊跷,其实大家心底都是有所怀疑的。
眼下传来消息,因着先前的猜测,不由多了几分可信度。
林庭筠身子朝后一靠,浅浅地笑着:“听听就罢了,吩咐下去不准私下里讨论这件事,来日若是新三夫人进了门,祖母必定会抓几个现行以儆效尤的。”
毕竟这等枉顾人命的传闻非同小可,新夫人进了门,虽然算不得正经娶进来的,可也不能让人家觉着林家一团乌遭事。
王嬷嬷应声称是,见林庭筠连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