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挖出的绿石头也不少了吧,除了卖了的,其他的怎么办的?”
“三将军,如今我们找到的那个矿脉,绿宝石那多的你不可想象,可是咱现在只有这么点人,一下子挖多了,蛮夷们脸红,我们可挡不住,因此我派了最可靠的一百人守着那里,我不去谁也不准动,而先前卖掉绿石头赚得八十万两银子,我也为了堵弟兄们的嘴,私分了十万两银子,要是你要怪罪,就怪罪我吧,不干他们的事情。”
处事周全缜密,不失灵活,张世豪是越来越喜欢这真人不露相的王毅中了,他冷笑一声,道:“哼,十万两?你也真行!你知道你这么做算是什么性质么?没出息的东西,怎么才分十万两?兄弟们能满意么?恩?”
王毅中开始听着有些忐忑,可是后来听张世豪那意思,却是走了味,不由有些傻眼。
“傻了吧,告诉你吧,咱们如今的陛下,那可是千古难遇的圣君啊。”张世豪深吸口气,接着说道:“万岁早就想到你们可能遇到的这类问题,他说‘朕的臣民在海外蛮荒之地为朕开疆拓土,披荆斩棘,风餐露宿,本就苦了他们,好容易挖点金银珠宝倒卖点丝绸盐茶,也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由他们去吧’。”
“这……这是什么意思?陛下这是怪罪,还是……”王毅中究竟还是不太能理解。
“陛下的意思就是……”张世豪拖长了音,“但凡以后在海外之地,所得金银珠宝玉石珍珠玛瑙水晶等一切贵重之物,可得两成,只需把八成给朝廷。恭喜你,毅中,这些绿宝石,你已经有两成了,啧啧,转眼之间,你就富可敌国了。”
“啊……这,这……这怎么可以,我……”王毅中一时脑子有些转不过来,张世豪心中大乐,接着说道:“陛下还说,海外之地,但凡为朝廷开疆者,所得之地归于朝廷,耕种出租等所有收益,朝廷只收四成,六成归己,所以毅中,满刺加这里你圈的地,如今可以说也是你说了算了。”
“占多少都行?”王毅中有些不死心的问道。
“多少都行,陛下还说,若是地盘够大,那就直接开府设县,开疆者可以先行自领,陛下会给予追认,海外之地,财政人事完全自主,除了给陛下交税,其他的一律不管。”
“天哪,这……三将军,陛下还说了什么,你都一次告诉我吧,一惊一扎一次一点,别把老王吓出病来。”
“还有一个,悄悄告诉你,你可不能跟别人说,这是陛下专门嘱咐我的。”张世豪压低了声音,轻轻说道。
“三将军,你还信不过我么,放心吧您。”王毅中心里也痒痒的,好奇心可以害死一只猫,诚哉斯言啊。
“陛下说,台湾愿意跑南洋的商人,朝廷要全力支持,减免税捐,而且……很可能以后,陛下要给商人正名,把士农工商的规矩,重新说道说道。”
“啊?”王毅中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久久不能合上。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洋(3)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5:05 本章字数:2050
“怎么样,傻了吧,实话跟你说,当时我听陛下这么一说,我也傻了,这士农工商的规矩也这么多年了,怎么能换呢?可是毅中,你说良心话,读万卷书的和商旅行天下,究竟哪一个对朝廷,对光复有利?”张世豪一脸严肃的说道。
“这……”王毅中还有些讷,毕竟方才给他的消息实在有些太过震撼,尤其对于他来说,更是如此,王毅中其实并不是世代行伍,他父辈乃是泉州的商人,当时端宗驻烨泉州时,曾经尽捐家财,以助恢复,而父子两人还都从了军,如今王毅中的父亲已经在粤东战死,而王毅中虽然也是商人出身,却有一身好武艺,一路走来,也算有不少战功,可是,他出身商人这一点,还是引起了一些龃龉,虽然王毅中待人厚道为人豪爽,和同僚们处的也算不错,可是,就是在平日相处理,在偶尔的玩笑和眼光里,王毅中还是一阵阵的不自在,只因他们家历代都是商人!
“三将军,毅中也不怕跟你说心里话,虽然毅中也是读过书的,可是那句话也说了,百无一用是书生,毅中不是因为没有功名而嫉妒,而是因为,朝廷想要富国强兵,教化人心,没有圣贤书不行,可是最重要的,还就是两样,一是君臣民一心,二是要有钱。可是,难道教化人心就不要钱了么?衣食足而知荣如,仓廪实而知礼节……”王毅中小心的看了看周遭,确定没有人偷听后,压低声音道:“如今陛下之所以还能保据台湾,固然是因为陛下乃是华夏正统,军民们一片赤诚,可是,说句犯禁的话,若是台湾岛上的百万百姓吃不上饭,怕是陛下这正统,也不顶事吧。”
“你!”张世豪悚然而惊,他也没想到这王毅中敢说出这般话来,心中暗叹王毅中不愧是商人出身胆子太大时,其实也甚为赞同这一点,宋朝朝廷当然不能仅仅靠信仰来存在,关键是得能让追随者吃上饭,且能吃得越来越好。
“毅中,你说的虽然诛心,却也有理,不过,我们的万岁爷可不是讳疾忌医的人,这话就是你当面说,他也不会生气,你且宽心吧。”张世豪笑笑,接着道:“不过,可以想见,要是真正动真格的,怕也是有很大麻烦,如今你的身份既是将军,又是商人出身,所以……陛下很看重你,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王毅中的心陡然狂跳起来,他心里隐然有个很疯狂的想法,不过却又不敢置信,见张世豪满脸高深莫测的笑容,他试探问道:“陛下莫不是想借助我的身份和经验,然后……”
“不错。”张世豪直接肯定他的猜测,“以后,你不单是将军,也是商人,你既为自己赚钱,当然也为朝廷赚钱,也就是说,你将成为几百年来第一个官商,当然,朝廷不会亏了你的那份儿,陛下说,今后这南洋这块儿,你可以放心去闯,从这满刺加到锡兰,几万里的地儿,只要你敢去,占得地方你管,捞的东西和朝廷分,你说如何?”
“太好了,太好了……”王毅中已经有些激动的语无伦次了,也曾经跑海的他,自然知道里面的利润有多大了。
“当然,记着一条,你永远还是大宋的人,陛下也特别给了几句诛心之言:可以自主不能自立,可以独断不能专行,陛下希望你能做的比蒲寿庚好,但是决不能比蒲寿庚还过,你明白么?”
王毅中一听,犹豫了一会,道:“我……明白。”
当然,等到不久的后来,萧统看见如实记录王毅中那番有些大逆不道的话的密报时,也只是付之一笑,并没有深究。萧统的思路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台岛等地生产关系不变,也就是存量不变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海外,也就是增量,而他认为,当然也是中世纪欧洲的那些圣贤们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那么,就必须由朝廷来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而这,就必然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殖民地。
可是,等到萧统正式在朝堂上提出这个问题时,却遇到了不少阻力,因为台岛本就只有百二十万人口,而真正的壮劳力和兵员,加起来也就是不到七十万,在这个有了人口就有钱有兵的时代,百官怎么可能会让大量的人口前往海外?
司徒不群等人,更是反复强调土地才是一切财富来源的根本,且地租收入较稳定,是迅速让府库充盈的最好手段;而陆秀夫则隐晦指出,对于朝廷而言,大力发展农业可使百姓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使台湾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鞑子侵扰之虑。至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必然导致的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乃至激发民变等现象,柳风一提出,则迅速遭到了群臣的围攻,吵炒了很久也没得出什么结论来。
好在如今,萧统也不会再在这些具体政策上和朝臣争执太多,如今司徒不群等人,似乎已经喜欢上了当庭和皇帝顶牛,似乎有“拂君之意,即为忠贞”的苗头,虽然在后世的民主社会,为反对而反对,还是很有必要,可是在如今的年代,在信息完全不对称的时代,就需要集权,需要效率。
很快,萧统绕开朝廷,直接颁旨天下,他要号召天下臣民,朝海洋进军!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莲教(1)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5:05 本章字数:2083
大陆上,阿里海牙在迅速歼灭三旗军后,本欲一鼓作气,撒下大网,尽快平定民变,不料,剩下四路却绕开名城大邑,专走山寨村庄,而且一路之上对于汉人百姓一概秋毫无犯,对于其他人种则是斩尽杀绝,至于当地的恶霸之类,若是有高墙大院护院兵丁的还好,那些规模小点的,面对呼啸而来的流民义军,往往只好乖乖束手就缚。
成功最大的,无疑是白普亲自率领的赤旗军,自打有了马匹,白普军的行军速度打打加强,而白普指挥军队更是妙手迭出,不拘一格,由于三晋之地多山,不利于骑兵行走,可是眼下手中马匹不少,因此白普选择了在河南和三晋之间来回拉锯,让尾随其后的数千元军疲于奔命,而往往,逗引他们的,其实只是小股部队罢了。只因白普笃定元军断然不可能因为自己的部队而四面封锁。
更为严重的,还是破坏,白普军沿路毁坏田地,焚烧存粮,鼓动百姓加入,同时,不愿意加入的百姓自然也会逃亡他地,成为流民,流窜各地的流民,可以预见一定会给元廷带来巨大的麻烦。
而流民本就是后加入的,自然不可能分到马匹,偏生白普等有马的人,自然是在前面,而流民等新入伙的,是在后面,因此就算被元军咬住,白普也一点不慌,反正那些都是流民,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流民。元军的将士们就算把流民们全部包围起来,又能怎样?全杀了么?如果杀了,嘿嘿,这又是鞑子的一笔血债,如果不杀,安置起来,就足够鞑子们费心的了。
可是,这仅仅是白普等人的第一个目的,而第二个目的,看起来也要达到了。
五月,河南山东淮泗一代,一首温庭筠的《寄清源寺僧》突然流传乡野,人人都会跟着念上几句,很多地方更是猜测纷纷,谣言四起,而这一消息,却迅速让各方势力紧张起来。
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颙来。
窗间半偈闻钟后,松下残棋送客回。
帘向玉峰藏夜雪,砌因蓝水长秋苔。
白莲社里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
不消说,这首诗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不通文墨的人也能明白,它说的,就是那个注定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白莲教!
原本得到元廷承认,并且还大力发展的白莲教的许多堂庵,却突然间全部宣布关闭,庐山东林寺和淀山湖白莲堂是当时白莲教的两个中心。,如今却是人声鼎沸,***通明,只是,却容不得外人进入,也不知道他们在搞些什么。
说起来,这白莲教可是历史悠久,只是白莲教的教义源于净土宗,崇奉阿弥陀佛(信徒因“谨葱乳,不杀不饮酒”,被称为白莲菜,近几年,据报该教渗入了其他宗教观念,主要是弥勒下生说,逐渐转为崇奉弥勒佛,后来一代名僧茅子元采用天台宗教理,绘制《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用佛像、图形和比喻来解说佛土的高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