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有人反对,必然也有人支持,这一次,司徒不群居然旗帜鲜明的支持张世杰,并且要求亲自前往前线劳军,为将士们击鼓助威。
听到这,萧统终于烦了,他现在也终于能体会到,李世民是多么的伟大,那魏征虽然也喜欢唧唧歪歪,可是好歹,人说的有理啊,你司徒不群没人那本事,还一直像苍蝇似的嗡嗡嗡嗡到处哼,啥事情你都要发表点意见,你不是找事麽你?也难怪,那么多皇帝忍不住要杀喜欢说话的人了。
司徒不群之后,又好几个人热血沸腾的表态拍胸脯,张世杰总算找到了机会,把话头拿了回来。
“陛下,还有列位,臣所说的全线出击,其实是佯攻。目的在于给鞑子造成错觉,让其犹豫迟疑,而不是要趁此时反攻大陆。”张世杰不急不徐的说完,神色淡定。
“佯攻?”萧统来了兴趣,“你的意思是,欲盖弥彰,其实不然?”
“吾皇圣明,微臣正是此意。”张世杰看了萧统一眼,然后低头说道。
“这个。”萧统有些犹豫,张世杰的意思,他当然明白,就是既然已经惊动了元军曝露了实力,那就不如玩大点,宋军就趁机全线出击,彰显实力,让元军不敢不重视,就等于明确告诉对方,老子如今实力恢复了,就要打你,你怎么招?
可是,这样也有巨大的风险,因为这个方案,其实就是赌,赌对方会谨慎,会犹豫,会选择观望,乃至会按兵不动,说白了,就是心理战。
可是,万一弄假成真怎么办?万一对方不识逗,或者太识逗了和你较真,元军真的趁宋军精锐尽出而玩个黑虎掏心,那岂不是弄巧成拙?
国之大事,不可不慎,萧统这一次再次陷入了犹豫。
虽然政治就是赌,可是,在厓山时萧统敢赌,是因为自己本就没有可以失去的,无非说几句话喊两嗓子罢了,可如今,自己在台湾,好歹也是一方土皇帝,手下还几十万人的身家姓命呢,再说大点,那可就是承载着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呢,万一一个头脑发热做出了错误决定,那岂不是罪人?
张世杰说完后,就静静站在那里,不再发表言论,不得不承认,张世杰如今脾气,比起十年前已经好了很多,至少不会在朝堂上再发指谪天子呵斥宰相的言论了。
“陆相,你怎么看?”萧统终于还是决定,再考虑下别人的意见,这倒不是说他胆子小了,实在是不得不为之啊。
没想到陆秀夫的话却更是简洁:“打!”
一个字,却如万钧般重。
宋元之间,华夷之间,荣辱之间,生死之间,先进和落后之间,除了打,还有别选择的么?
只有铁和血,才能化解不解之仇,只有锋利的刀剑,才能换来犁锄耕种的土地,和玉帛交易的市集。
打,和平都是打出来的,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没想到一贯谨慎持重的陆秀夫,都力主要打,而其他臣子见张陆两巨头,都异口同声的喊打,自然也都改变初衷,全部喊打了。
萧统深吸一口气,霍然起身,振臂道:“既如此,明日,全线出击!”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四十三章 地下工作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4:40 本章字数:2363
这一次,宋军没有出动精锐,张世杰手下最核心的八千淮西老兵,被安排在台南一线,目的当然是要保证皇帝銮驾不能出问题,至于其他的军队,除了留下必要的驻防和维持力量外,全部登船,大刺刺的朝大陆开去。
宋军的海军呈半月形展开,南抵潮汕,北至浙东,战船千艘,旌旗招展,修整已久的宋军士卒士气高涨,誓要打出威风,打出气势。
而此时,元朝的敕令已经下来,“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折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民”,地方官则趁机驱赶百姓,收受贿赂,强抢民女,而由于太子真金心情太过操切,命令过于严苛,致使地方上的人执行起来更是丝毫不顾手段,于是,流血事件开始发生。
杀一个人,百姓会恐惧,抢一个少女,百姓会愤怒,可是,如果杀十个,百个,千个呢?如果当众**,奸尸呢?如果在蒙古人色目人后面,还有一群汉奸为非作歹呢?
当一些同族同宗甚是是昔日邻里好友,如今却当着鞑子的狗腿子,对自己的同胞们指手画脚,索要财物,霸占民女还趾高气扬,那么其中的怒火,是不是比鞑子亲自来看,还要大呢?
虽然由于畏惧蒙古铁骑,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反抗,可是民情的骚动,却是必然,而早先被广布江南的宋军细作,如今敏锐的嗅到了一丝不寻常,而上面及时的指示,很快就让他们开始行动。
临安酒肆中。
“哎你听说了吗,鞑子皇帝不行了。”一个尖嘴猴腮的瘦子凑到一个短衣老者的耳边,小声说道。
“嘘……人多嘴杂,你可别乱说。”老者显然有些恐惧,指了指酒肆墙上的“莫谈国事”的纸。
“真的,这事我也听说了,我小侄子的同班儿,就是西村那狗剩,上次给县太爷刷马时不小心听见了,听说朝廷派了刺客呢。”另一个看起来比较憨厚的汉子听了,也端起茶盏凑了过来。
”刺客?那鞑子皇帝周围,怕是高手很多吧。”老者有些不信。
“哼,鞑子高手多,,我们汉人就没高手了吗?我们汉家的功夫,飞檐走壁,千里取人首级,岂是鞑子蛮荒之人能抗拒的了的。”一个戴着草帽,前沿压得很低的白脸清秀汉子端坐对面,头也不抬的说道。
“真的?不会吧,朝廷不是跑到那个台……台什么的岛上去了嘛,还能派刺客?”
“台湾。”瘦子指正道。
“对,就是那鬼地方,听说那里鸟过不拉屎,到处都是毒蛇猛兽,皇上那细皮嫩肉的,能受得了吗?”老者似乎对这有了兴趣。
“嘿,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如今那台湾岛,已经被皇上治理的那是人间乐土啊,这会子听说就有一百多万人啦。”憨厚的汉子笑呵呵说道。
“乖乖,这可怎么得了啊。”这时“恰巧”又凑过来一人,长得结结实实的,他接过了话茬。
“对,他大爷,这我也听说了,我们家驴蛋子还一直让我过去呢,说是皇上在那里,去了都给银子土地屋子呢。”
“真的?”老者似乎心动。
“王三他们一家子上月就去了,如今可有十好几亩地呢,对了,您要是去,可得抓紧了,听说鞑子就得禁海了,以后,可是片板不许下海呢,抓住了,一律杀头。”
“天哪”
几人又胡扯了许久,最后达成“入你之耳,再无他人”的保密协定,然后散去,只是像吃了蜜似的老头,哪里顾得了这些,碰上些交好的,就开始吹嘘听来的“乐土台湾”,,还强调趁现在海禁还没有落听,赶紧走人。
他却不知道,分头出去的那几人,很快又凑到了一起,当然,他们不止这么点人。
密室中,“老大,还有几处?”瘦子大口的喝着水,望着那个憨厚的胖子。
胖子此时哪里还像刚才那般笑弥勒模样,如今小眼睛神光烁烁,一副很精明的样子,他拿起狼毫,,轻轻在一张图上点了点,道:“还有十四家,好了,今天必须完成六家,瘦猴,秀才,铁柱,你们几个先歇着。豹子,老七,跟我走。”
说罢,胖子洗了把脸,换上一套儒衫,摇着折扇,踱着方步,大摇大摆的出去了,而唤作豹子的像护卫,唤作老七的似书童,三人再次迈向了临安最大的酒楼——临江仙。
剩下的几人里,瘦子却怎么也睡不着,忍不住对秀才道:“穷酸,你说咱们几个就整天跟人胡说八道的,累也累死了,这光复大宋,就靠这个?”
“是啊是啊。”铁柱也插话了,“我那兄弟这会子在苏州,他可是五个人七天跑完苏州呢。”
“就是。”瘦猴狠狠的挥舞了下拳头,“整天在茶馆酒肆里和那群下人扯淡,还不如真刀真枪的打一仗来的痛快呢。”
“不远了。”秀才轻轻说道。
“你说什么?”瘦猴和铁柱异口同声问道,神色很是激动,如今这日子,让他们都淡出鸟了。
“我是说,想打仗,就快了。”秀才不紧不慢说道。
“你……你说清楚点,你得到消息了?为什么我没得到?打仗?打哪里?谁带人打?上头给你消息了?”瘦子的话像连珠炮一样问个不停。
“先睡觉,明天换班再跟你俩说。”秀才却不管那俩人的眼神,一个哈欠便倒过身去,鼾声大起。
瘦子和铁柱对视一眼,瘦子骂了两句,便也睡了,毕竟地下工作,着实很累人的。
只有秀才心中暗暗笑道:“妈的,老子都刚刚接到消息,咱头都还不知道呢,你们要都知道风声了,还了得?”
说罢嘴角一弯,放松原本绷紧的身子,这次,是真的睡着了。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四十四章 文攻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4:40 本章字数:2205
信息时代以前,消息的传播虽不能一瞬天下知,可是在正确而巧妙的操盘下,依然可以达到惊人的效果,如果再有人的煽动,蛊惑,引导,那么这时舆论的威力甚至比后世还要强大,毕竟那时面对愤怒的人群,统治者可没有坦克机关枪,也很难封锁消息。
不消说,那些在茶馆酒肆里散布消息的,当然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反元反民族压迫的活动,而他们的后台,当然是如今避居台湾的宋朝小朝廷。
虽然说没有先进的通讯工具,可是萧统却能粗浅的把握人的心理,也学过一点子新闻传播理论,虽然并不甚精通,可是应付那群古人,却也足够,尤其是大多数还在茹毛饮血行野兽之行的鞑子了。于是稍微给宋朝的情报部门说个大概,这群人精马上就对萧统奉为天人了。
很快,临安,苏州,金陵,泉州,漳州,扬州,甚至鄂州,襄阳等地,俱都谣言四起,,均口口声声说忽必烈已经遇刺,如今元廷秘不发丧,有些人还发挥说如今元廷内部再次爆发夺嫡之争,眼看就要内战。
开始根本不当回事的元朝地方官,也只是派人捉拿谣言者,没抓到也就算了,可是毕竟,鞑子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很快谣言四起,人心浮动的情报,就被飞速送往大都和上都,当然,各地行省的长官们自然也知晓了。
这一来,才引起了足够的注意,很快,元军的士卒们开始日夜巡视,而茶馆酒肆里,也出现了便装的探子来盯梢,别说,还真抓住几个传播的,可是大喜过望的元军把这些人缉拿回去,大刑伺候一顿,却发现他们并没什么神秘背景,家世清白的很,也有保人,而且那些怪话,他们还真是听别人说的,不少还能准确记得具体是谁谁说的。
那自然就顺藤摸瓜了,可是,找到一个传话的,马上就能扯出另外一个,如此一路扯下来,经常一个地方相当比例的人都扯进去了。可是,依然和谣言的源头差的很远。
这时,上都的消息还没来,可是在大都监国的真金的批示,却已经到了。
所有接到太子手书的人,都能很清楚的感受到,真金的愤怒仿佛扑面而来,他不仅严厉申斥了地方官们办事不利,威胁要从重处理,还严令必须立即抓到主事者,明正典刑。
没法子,各地地方官只好出动大量人手开始搜捕,这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