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几个士兵就过来抬,大玉儿也不阻止,而是上前两步对卜应第道:“将军,这件事不过是小事,揭过也就罢了。只是以后又怎样呢?如果这些粮食不是我亲自来,而是运回了绥中城,大家分发口粮的时候才发现,将军觉得会有怎样的后果?”
卜应第却是傲然道:“这个本将军怎么会知道!”
大玉儿微微一笑道:“是啊,将军怎么会知道呢!以我们女真人的性子多半是要反的,我知道将军的意思,将军不怕我们反,我们女真人家破人亡之后剩下丁点兵力,一旦造反更是成全了你们的战功,我看不少人巴不得我们反!”
卜应第鼻子哼了一声并不说话!
大玉儿接着道:“你们将我女真灭了之后可以将一切罪责头推到我女真头上,说我们抢粮也好,抢劫路人也好!但卜将军有没有想过,女真人被皇上招降,刚来到绥中两个月就造反,这总有个理由不是,朝廷派人查下来,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到时谁对谁错自是一目了然!招降我女真人是皇上亲力亲为的事情,若有人破坏了皇上的大事,就是我也真不知道皇上会怎么惩罚那些人!望卜将军思之!”
卜应第被大玉儿说中了心事,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好在他胡须邋遢没有太明显。卜应第对于女真人是有这种想法,平辽之战,辽东军都没有什么战功,更加不用说他们这些在后方留守的人了。现在女真人就在咫尺,便有不少人想激怒女真,让他们受不了窝囊气自己造反,这样宁远附近的汉兵汉将们就有机会立功了!至于罪责,就如大玉儿说的那般往女真人头上一推就是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他才会纵容下头的人乱来。现在大玉儿将事情撕破脸皮来说,卜应第顿时脸色挂住了:“你威胁本将军?”
大玉儿摇摇头道:“我不是威胁你,而是提醒将军罢了!不管是绥中还是宁远都是前往辽东的必经之路,且不说袁督师还在沈阳没有回京,就是辽东道的御史,你们以前的锦衣卫,过往的官员等等,他们难道就真的不明是非曲直嘛?!朝廷一旦查问起来,难道他们会为你们隐瞒嘛?!”
大玉儿侃侃而言,说得卜应第一身冷汗。袁崇焕不久回京要担任兵部尚书那是天下皆知的了,要是路过绥中的时候女真蛮子一告状,自己又非他的亲信,只怕一棍子下来自己不但革职查办,脑袋也要搬家啊!说到御史锦衣卫,卜应第陡然想起,同僚私下说辽东军的很多情报,公文都是经过秘密送来的,甚至他们的马总兵也接过类似的公文,送信的人往往神龙见首不见尾,根本就不是兵部职方司的人!卜应第也是四十几岁的人了,十几年前锦衣。。。。。。
卫跟东厂番子横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些锦衣卫的通天手段更是听老一辈的将领们口沫四溅的说过。而说到过往的官员,卜应第一回头,正看到还在人群中看热闹的倪杰,心里不由一沉。今日发生的事情若是他们嘴巴子多,到沈阳跟袁崇焕一说,那事情可就不妙了!看来自己的法子似乎不是一个好办法,差点就给自己弄出个大祸事!
卜应第正想着,大玉儿又接着道:“卜将军守卫宁远,我女真住在绥中,也就隔了几十里远而已。不瞒卜将军,就是我这小小的建州指挥使也有上奏天听的职权。只是运粮这等小事,又何必闹得天下皆知,你我两家和睦相处岂非妙事!卜将军,你说呢?”
大玉儿的话软硬并济,既表明了自己强硬的态度,也给了卜应第梯子下。果然,卜应第笑呵呵道:“还是指挥使大人见识卓越,你们两家比邻而居就是要和睦点,吵吵闹闹的给朝廷知道也不好。我卜某人是个粗人,指挥使大人别见怪,你看这。。。”卜应第指了指下头的粮食道:“这些东西怎么办才好?”
大玉儿微微笑道:“卜将军能这么说,那是我绥中百姓的福气,这些粮食自然是由我们运回去,不劳烦将军了!”
“好,好!”既然女真人肯低头,卜应第也乐得顺水推舟。
大玉儿微微行礼道:“那我们就不打搅大人了,告辞!”
“慢走,不送!”
说着完之后,大玉儿转身上马带人走了!站在大路边的倪杰也顿时松了口气。
第八卷 第二百八十五章 构建平衡
更新时间:2009…2…12 2:01:28 本章字数:3860
倪杰见那个女头领走了,他顿时松了口气,一下子将军府前的人群也跟着散了,倪杰看没有了什么事就拉着小蔡他们回去。方才他们看到的那几包干草加土石,不用说就是老王他们几个干的。宁远的将士虽然更换了袋子里的小麦,但也不敢做得太过分,只是用自己的粗粮换了小麦。而纯属路过的老王他们几个哪有什么替换的东西,顺手就将干草填了进去。最终才导致出将军府门前的事!要不是那个女头领放弃了追究,后果怎样还真是难说!
倪杰回到驿站后,关上正门才跟大伙一说,几个人才觉得后怕。真要是闹僵起来,肯定是会大搜驿馆的,而他们那五袋小麦无处可躲,人赃俱获的话只怕他们还没有到沈阳就要回京认罪了。老王他们几个更是被吓得浑身颤抖,一个军士到正门瞧了瞧,发现没有什么人注意他们就回来道:“要不要将袋子埋了?要是给他们发现就不得了!”
埋掉也算是一个办法!
“不好!”老到点的范志完想了下后就否决了这个办法,他解释道:“虽然这样也许短时间发现不了,但是却给我们留了一个后患。若是运气不好,下个住的人,又或者打扫的人发现了呢?他们一查这段时间住的人不就很容易查到我们头上了!”
老王颤巍着道:“那范大人。。。我们该怎么办?”
范志完微皱了下眉头,心里有点不爽!原来军士偷粮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只因为自己一时心软,结果把自己也绕了进去。现在还能说什么,一旦事发自己除了要担一个管教不严的责任,还有一个包庇罪!他挥了挥手道:
“还能怎么办?待会人散了之后咱们就出发了!出了宁远城自然好办,你们待会将袋子捆严实点,要是大街上掉了下来,我也保你们不住!”
“是,是,小人知道了!”老王连声应道。
过来一炷香的时间,老王他们几个把马匹都收拾好了。那五个载了麦子的马匹给绑的结结实实,范志完暗叹这些家伙真是不开窍,绑这么多还不是欲盖弥彰!只好嘱咐他们不要慌张,然后才去跟驿馆的哨官说了一声他们要走了!
几个人强自镇定,因为他们是朝廷命官,虽然守门的士兵打量了几眼,但都没有盘查他们。待出得宁远城,众人都松了口气。那五袋麦子最终也没有换成银两,范志完可不想留什么漏洞,结果是一路上他们跟马匹解决了,反正是不想留到下一个城镇。
经过一场虚惊之后,后面的行程倒没有遇到什么事。他们在六月底的时候到了沈阳,不过让他们困惑的是,辽东有了巡抚衙门,又有督师府,自己该去哪报到呢?事实上困惑的不仅是他们,就是辽东的将官跟地方官也是困惑不已。袁崇焕跟邱嘉禾都没有说,但双方默契的划分了职责,军事归督师府,民生则归巡抚衙门管理。
范志完他们想了想最终还是去了督师府报到,他之所以这样选择当然不是知道了两家的分工,而是在范志完看来,袁崇焕已经是六部的尚书,自己也是京官,要亲近当然亲近跟自己一处的。
袁崇焕也知道皇上派人划分牧场的事,利用蒙古人守卫边疆是有前例可考,昔年的朵颜三卫便是如此。对此,作为辽东最高的军事官员他当然大力支持。会见范志完他们后,便召集了残存的蒙古王公们。这些蒙古人都是平辽之后投降的,部族仍旧还在沈阳周边,由沈阳的驻军看管。现在听说可以划分牧场,放他们回原来的地方哪有不来的。经过几十年的打战,蒙古部落的联合分裂不知几许,要怎么分。。。。。。
也没有一个章程,袁崇焕也由得他们自己争,结果吵了几天,终于推举出二十三个头领,原本人数就不多的辽东蒙古分成了二十三个部落,人数最多的才两三千人,最少的才几百人!
对于这个结果是袁崇焕乐于看到的,因为大明现在不是要一个大部落去抗衡什么,而是要让蒙古草原分成一小块一小块,使得他们无力背叛大明。连着二十三个头领等一干随从跟范志完他们一行人送到了满桂那里。
到了满桂那里也没有范志完他们的什么事,因为接下来还是吵!原来的部落早已经打乱,现在要划分回原来的牧区有点难,有的还是同一个大部落分出来的。根据某条河或者某座山来划分不是很精确,而且划分的牧场将作为永久的传承下去,因此每一个部落不管人数多少都要划分出差不多面积的牧场。
争吵同样又是持续了几天,等尘埃落定后,地理七子终于拿到了蒙古头领们画出来的牧区简图。即使是水平最高的柯老大也是一阵头疼,因为按照蒙古人的传统,他们是根据马跑多少天来划分的,由赤峰往东北这一大片土地给分成了二十三个点,但是具体的面积划分是完全没有,这就需要他们进行细细划分了!
且不说范志完他们头疼牧场的事,就是辽东督师袁崇焕也正在头疼。辽东的士兵基本已经分流完毕,除了驻兵,卫所,调走的,还有京军征集的四万兵卒,剩下的都分流成平民。但是他手下还有些人没有安排,比如裴国珍可以安置驻守锦州,朱梅,左辅已经要致休了,但如郭广却还没有安排,另外一个何可纲也同样如此。皇上似乎有意将这些安排留给他袁崇焕,但他现在却想不出合适的位置。
郭广还是在锦州,何可纲则帮助镇江一带的卫所设置,等那边的事情一了也是回来的。袁崇焕原来属意何可纲担任辽东都指挥使的,但皇上直接任命了谷刚,所以袁崇焕只能是另想办法。但是他在辽东的时间并不多了,邱嘉禾的辽东巡抚衙门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他这个辽东巡抚仍旧颇为尴尬。手下的都指挥使,布政使都是袁崇焕手下用开的人,所用的兵丁更是袁崇焕手下的将士,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去征询督师府的意见。
甚至发生过一件事让邱嘉禾颜面尽失。按照皇上给邱嘉禾的辽东规划,锦州到沈阳的路线不再走广宁,而是从大小凌河城经过盘山再到辽中再到沈阳。这样的路线安排可以使得之前建的城池不至于浪费掉,而广宁那边已经废弃了许久,可以再后续的时间再恢复成一个州县,而不是作为官路主干道。邱嘉禾为了快点打通官道,不仅让沿路的州县出民筑路,他还让卫所,退役为民的士兵都去筑路。那些退役的辽东军当下就不干了,他们不去巡抚衙门,而是闹到了督师府,说巡抚衙门欺负他们辽东军,要袁崇焕为他们撑腰!
事情闹得整个辽东都知道了,这让邱嘉禾这个巡抚如何御下!虽然最后袁崇焕出面训斥了闹事的军士,又捉了为首的十个军士杖责一百军棍,但这还是抵消不了事件的负面影响。这件事的发生让袁崇焕意识到自己更加不适宜在辽东呆的太久,这既是邱嘉禾希望的,也同样是皇上乐于看到的。在定下了辽东六卫所的驻地后,袁崇焕又提议锦州跟宁远单独设立卫所,这样整个辽东行省下有八个卫所。
得到皇上肯定的批复后,袁崇焕就收拾行装回京复命了。他所带的人员中除了之前的清客幕僚,能够带回去的只有郭广一个人,因为袁崇焕实在看不到郭广留在辽东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