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日后,刘林便收到了纳苏土司的回信,回信中纳苏怀疑新任县令刘林的保证,他们不相信一个县令能够做得了主。这增加捐税可都是知府王永与府兵总管、游骑将军陆尚私加,一个区区七品县令皆敢有违上司之意?
就是仅仅正八品的宣节校尉郑纵可都是骄狂不止,就连县令尹东也没有放在眼里过。
其实纳苏信中也盼望真能如刘林所说,让蛮民过上好日子,不过此事干系重大,纳苏需要刘林亲自前往蛮民茫部所在的茫寨,当面协商此事。
刘林准备带着几名护卫前往茫寨,县尉赵均得到消息后,连夜赶到县衙求见。
刘林穿着便服在后衙内接见了赵均,赵双儿给刘林与赵均奉了新泡的龙井茶。
赵均哪里吃过这样的极品茶水,一连夸赞着刘大人的茶好,眼睛也不时的瞟一眼刘林身后站着的赵双儿。
刘林让赵双儿下去,赵均一直目送着双儿离开并掩上门。
刘林这才问,“赵大人深夜到本官这里来,不是只为了品茶吧!”
赵均这才如梦初醒,忙笑着说:“大人,下官是个粗人,再好的茶都品不来,只要不烫可以解渴便好。下官深夜前来是劝大人三思,大人是一县之主,万不要亲自冒险前往茫部,还是等陆尚大人,请了兵部的符令,率军一举荡平茫部叛民的山寨为好。”
“不可,蛮民虽然不习教化,可他们也是大唐的子民,不可因为拒缴税赋便出兵征剿。再说,他们抗缴的这些捐,是朝廷需缴的那一部分吗?”刘林反问。
“不……不是,可是大人,不加捐开支哪里来,这秀山县虽穷,可上头还是要孝敬的!知府大人的指派,秀山县哪敢不照办?郑纵那里,大人怎么交待?”赵均试探的问。
“本官处理本县政事,为何要向府兵驻军校尉交待?不管怎样,这蛮民与普通百姓的苛捐杂税全部要逐步免除,对于上头的事,本官自有办法。”刘林斩钉截铁的说。
“那您总该向陆将军请示一下吧?”赵均眨着小眼睛问。
“军政之间有何干系,本官此去茫部也不是为了打仗,我看不必了!”
见刘林态度坚决,赵均也无话可说,只是他不理解刘林不多征百姓的钱粮,怎样才有钱来行贿上官?
刘林安排赵均第二日与捕房捕头关谅一起带着衙兵引路护卫,一同前往蛮民茫部的山寨。
赵均离开县衙后,并没有立即回家。
刘林当夜给朝廷写了任官以来的第一份奏章。
刘林在奏章中写道,西南部分府县地处偏远,农牧落后,百姓收入微薄。加上属边远地区,多民族杂居,民族之间的纠纷时常有,为了照顾民生,为了稳定各族民心,刘林肯请朝廷能够免纳秀山县三年捐税。这样便可以让边远府县百姓修养生息。只有这样,这一地区的蛮民与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稳定而不求变。天下民皆思安不求变,则民安国泰,江山才能永保……
刘林就差将西部地区开发的详细预案写完,一本奏章竟然写了四十多页,其中结合了蛮民茫部的事例,如果这件事再不及时的处理,将会引发蛮民民变,如果蛮民纷起,占据大理府及周边府县两成总人口的蛮民,会给大唐带来巨大的影响。朝廷将会在平息蛮民民变的过程中,投入比免除的税收更多粮晌。
加之北方渤海对大唐一直虎视眈眈,大唐内乱便可让其趁人之危,于国是大害。
当夜二更天,刘林整理好奏章,他不放心将这样重要的事交付给普通的衙役,便安排护卫高新星夜将奏章送往南都。这奏章上的内容与给建康王秘函的内容主旨一致,都是为了发展民生,平息民怨,巩固大唐在西南地区的统治。还有就是刘林自己不希望做一任失败的县令,自己不能被这西南的局势给吓垮。
刘林带着刘腾与严显、封国、孙立,还有县尉赵均及捕头关谅带领的二十名衙兵捕卒,清晨便出了秀山南城门,前往秀山南部地区的蛮族茫部主山寨。
出南城门前,远远的可以看到南城门内府军的大营,营区的面积并不大。营房四周是黄土校场,校场的外围则树立着大碗口粗上部削尖的木桩栅栏。
以刘林的目测力,早已经看到营地里驰出四匹快马,跑在最前面的是一名身着银色铠甲腰佩长剑的年轻军官。
从营门外驰出的四人几乎同时紧急停住了前进,战马的嘶鸣声依稀能够传到刘林队伍所在的位置。那四匹马上的军士静静的看着这边,没有再前进也没有后退,一直目送着刘林与衙兵捕卒的队伍远去。
刘林领着的二十七人队伍经过近一日的跋涉,才到达茫部主山寨山脚下。
山路狭窄崎岖,骑马根本就难以通行,刘林与护卫不得不弃马徒步登山,只留下两名衙兵看守。
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他们才来到了半山腰,距离依山势建在山顶的山寨还有近一个时辰的路程。
没有月光,山里一片漆黑,远远的群山间回荡着狼鸣。
护卫与衙兵们都点亮了随身携带的火把,另一只手都按在身上的佩刀柄上,准备随时应付着这山林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大人,我觉得我们应该驻在山脚下,明日天亮再上山!”捕头关谅建议道。
“不,本官到茫寨来,是为了茫部的生存,也不是攻寨,何必等到明天。如果蛮民真的敢劫杀朝廷命官,那正座实了蛮民叛乱,纳苏土司不会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凭这西南一隅,蛮民就是四部联合,也不可能敌得过朝廷的大军。”
刘林的眼力不需借着火把的亮光便可清晰的看清路面,他边走边说,一边还在极力的利用异能听力,听着周围的丝毫动静。
可其它人,借着火把闪烁不定的亮光,想要看清脚下的路都困难,他们跟在刘林的身后,都很是吃力。
“大人,大理府境内蛮民四部是难以成大气候,可如果他们纷纷据险而守,朝廷要拿下他们,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今天我们贸然登山,要是被扣做人质,那可怎么办?大人,不如回去,待陆将军府兵一到大举围攻,那时候还用得了我们动手?”赵均说。
“赵大人说的不无道理,不过蛮民也是大唐子民,何苦逼民造反呢?本官担心的并不仅仅是蛮民们会真正的造反,还有比这更让本官难安,不将此事解决,本官在任上便不能安稳!”
第十七章蛮民部落(3)
刘林所担心的不仅仅是蛮民四部是否会叛乱,他更担心的是这些蛮民会受到其它人的挑唆或指使,这个人可能是朝廷中某个有实力的人物,也有可能会是北朝渤海国。 刘林一直坚持晚间练功打坐,虽然武功内力等级暂时还没有提升的迹象,可他一直身手敏捷于常人数倍,且感觉器官敏锐。夜行到了半山脚,衙兵和捕卒们都累的够呛,县尉赵均更早已气喘嘘嘘。捕头关谅有点武功,与三名护卫、刘腾都不显消耗多少体力。
刘林凭借着轻捷的步伐,身着常服便装,也没有带武器,比护卫他们走起山路来,倒显得更加轻松。
林间地面杂乱的灌木枝叉,没有一根能够刮到他的身上。
又行两三里,少数的衙兵和捕卒渐渐跟不上队伍,刘林已经快步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刘腾和严显紧紧的跟随在他的两侧。关谅一边催促着捕卒加速,一边问走在身边的封国,“封老弟,这刘大人也是习武之人?”
封国说:“未曾见过我家大人练武!”
“刘大人走起山路来,可是比我们练过武的人还要快,而且感觉他一点也不累,甚至片叶不沾身,真是奇了!”关捕头纳闷了。
“好了,大家休息!原地休息一下,集中到一起来。”刘林停下了脚步,站在那里指挥所有人。
他突然停下,是因为他已经听到了山上与他们行走的小道两侧已经有了动静,他的异能终于捕捉到了集群潜伏者脚步的簌簌声,这证明有很多人正有组织的缓慢向他们靠近。这些人定是蛮民的族兵,刘林已经小声的通知了严显、刘腾与关谅保持警惕,并让他们遇到蛮民士兵,不要与之发生冲突。
之前,刚刚上山的时候,刘林便已知道暗中有人盯上了他们这一队人马,那时仅有两人。其中一人离开了,只留下一人远远的在侧面跟随着队伍。
在刘林看来,虽然捕头关谅只是九品小吏,比起县尉赵均要低上一级,可这个关谅要比赵县尉要有用些。赵县尉这个时候已经满头大汗的,找了一块光滑一点的石头坐下,接过了一名衙兵递上的水,猛喝一口,然后呛着咳嗽几声。
刘林站起身来,两只耳朵仔细的搜索着周围的细微动静,眼睛穿透过黑夜里树叶枝叉间的空隙,落在远远的崎岖小道上。他观察到了,前面的羊肠小道上有一片草皮有着松动过的痕迹。
“注意戒备,没有我的命令只许防御不许进攻,违者斩!”刘林一语出,满座皆惊。一个县太爷居然说话有点像军队的作风,县太爷就是要斩罪犯,也要将公文上报刑部,待刑部批复之后,秋后问斩,哪有说斩就斩的?
“刘大人,衙兵与捕卒可不是府军的军士?就我们这几个人,拿不下茫寨的!”赵均提出疑议。
“赵大人,这里现在本官做主,有违本官令者决不轻饶!我再说一遍,我们来不是攻寨,而是谈判!”刘林说罢弯腰捡起一块狗头大小的石头,猛的抡起右臂向前方小道上抛去。
石头落地,接着传来“轰隆”一声闷响,小道的中央塌陷出一个大坑来,露出了里面的陷阱。陷阱内足有数十根削尖的毛竹,根根如长矛一样垂直挺立。
封国上前查探,转身回报:“大人神机妙算,果然是一个大陷阱,真是好险!”
刘林皱了皱眉头,压了压手,身后衙兵捕卒们的小声议论声嘎然而止。
刘林这时才提高声调对着前方大喊:“茫部兄弟们,我是秀山县令,今日特来拜访纳苏土司,山下没有驿站了,我与兄弟们想在山寨借宿一晚。我们不请自来,多有得罪,还请茫部兄弟们给通传一声!”
刘林话音刚落,前方隐隐出现了数十个人影,有的从远处的树上跳跃到近前,沿树滑下。有的从灌木草丛中潜出,一杆杆长矛与短弓瞄准了刘林与护卫衙役们。
赵均见茫部蛮民突然出现且人多势众,抽出身上佩刀,正要大呼,被刘林转身快速闪到身边,轻挥一掌拍在他的腕上。赵均痛哼一声,手中刀落。刘林单手掐住赵均的脖子,将他抵在旁边的一棵树上,赵均突然被刘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制服,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珠子。空有一身蛮力的赵均,这个时候竟然无法发力。
“大人,大……”赵均挣扎着只说出几个字。
刘林凑近赵均的面前说:“本官刚才的命令你当什么?”
“大人,下官……下官不是那个意思……”赵均有脸上渗出豆大的汗珠,不知道是因为刚走山路疲累所致,还是现在受到惊吓所致。
“那你什么意思?你是想害死所有的弟兄?”刘林说着扫了一眼在场的人,衙兵们个个手按在刀柄上,捕卒则在等待着捕头关谅的吩咐。刘林压低了声音说:“左右少说也有两百支短弓,我们这几把刀能做什么?想要活命的,都必须按本官的要求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