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勋道,“此话何解?”
李朔继续说,“臣弟的身边有了二哥的细作,是以将臣弟的行踪悉数透露给二皇兄。二皇兄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对臣弟下了杀手。只是可惜那国寺一夜之间竟付之一炬,只是二皇兄,你真的非置我于死地不可吗?”
质问的模样,惹得满堂文武议论纷纷。
兄弟相残本就是这样残酷,可是……大齐刚刚建朝没多久,是以这种事也算是头一遭。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但心里都明白,如此行径理该……
李珩忙道,“皇上莫要听信晋王胡说,臣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臣……臣的确没有下过军令,再傻也不可能让让军士去刺杀李朔。这般,不是把自己暴露在跟前吗?臣,没那么愚蠢。”
“皇上!”李朔道,“臣的府中有二皇兄的细作,昨晚连夜细查,终于揪出了那细作。”说着,李朔从袖中取出了一封书信,毕恭毕敬的呈递,“此乃是从细作的房中搜出来的证物,还望皇上明鉴。”
“呈上来!”李勋道。
是一封书信,而且是李珩嘱托凌风传递给苏娴的书信。按理说这种上旬理该当时就销毁,但苏娴当时想留个心眼,把这书信递给边关的主上。
哪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书信便被延辛派人劫走,辗转到了李朔的手里,而今却成了呈堂证供。
好在这书信上头没有署名是给谁的,只是李珩的字迹清晰,要想抵赖却是不可能了。上头清晰的写着李珩有关于此次的行刺计划,大致意思是要将李朔杀死在国寺里,如此一来即便消息传回京城也得是第二天。
等着消息一耽误,他便有足够的时间销毁所有的证据,让人查无可查。
“你还有什么脸喊冤枉!”李勋拍案而起。
底下黑漆漆的跪了一片,文武百官高声喊着,“皇上息怒!”
李珩见到那书信的刹那便认定是苏娴出卖了他,转而厉喝道,“李朔,你不让我好过,你也别想好过,那细作不就是你的侧妃苏娴吗?哼,她理该同罪。”
“这上头未指名道姓的,你说是本王的侧妃便是本王的侧妃吗?李珩,你当别人是傻子,当本王也傻吗?苏娴怀着本王的孩子,傻子才会让自己的孩子没了父亲。”李朔勾唇笑得冷戾,“这母子两个若是没了晋王府,就等于浮萍没了依靠,你觉得谁会信?”
李珩哑然。
心知,李朔怕是早就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果然,晋王府那头也行动起来,延辛进门的时候,胭脂正抱着信鸽打算往外送消息,却被延辛逮个正着。二话不说,延辛直接动了手。
胭脂本就会手脚功夫,而且武功不弱,但比起延辛倒是略逊一筹,是以终被延辛擒获。延辛直接让人堵住了胭脂的嘴,当下带走。
苏娴上前,面色惶然的捂着自己的肚子,“你们这是干什么?”
“此乃雍王府细作。”延辛面无表情,“请侧妃放心,王爷定然会保护好你们母子,绝不叫歹人伤你们母子分毫!”
“这是李朔说的?”苏娴面色苍白。
延辛颔首,“是!王爷亲口所说,卑职不敢撒谎。如今王爷和雍王殿下就在前朝对质,还望侧妃能安心待在府中,莫要离开半步。雍王殿下的军士已经在城外集结,这京城之内可能要乱,所以王爷叮嘱侧妃,仔细身子,保护好肚子里的孩子。”
苏娴只觉得一颗心砰砰乱跳,当即点头。
迎上胭脂那求助的眼神,苏娴的话到了嘴边仍是没敢吐出来,只是冲胭脂使了个眼色,示意她稍安勿躁,等到时机定会救她。
见状,胭脂微微颔首,还真的没有挣扎。
她寻思着,自己跟苏娴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自己若是被刑讯逼供,那苏娴也跑不了。何况到了现在的局面,除了苏娴,还真的没人能救她。
挣扎,也是于事无补。
信鸽被关进了笼子,延辛回头看了一眼木讷站在回廊下的苏娴,勾唇笑得凉凉的。
胭脂被抓,主院的动静自然瞒不住府中众人,晋王府内人心惶惶。
再者,京城外头也有了不少动静,晋王底下的军士开始蠢蠢欲动,开始朝着京城逐渐围拢过来,大有要将京城包围的意思。
早前有个秦家,如今换成了雍王。
京城内的百姓人心惶惶,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勋也是个果断的,当即下令五城兵马司城内戒备,并且着李朔立刻抽调兵马勤王。谁敢轻举妄动,立刻以谋反叛逆之罪论处,九族连坐。
直到李珩被打入天牢,他都没能反应过来,明明自己的兵符还在手上,是谁在外头调动军队造反???
第四百四十二章
京城内外的局势一触即发,也就意味着雍王李珩的罪责是再也洗不清了。雍王府的人全部被下了大狱,尹若雅则被送进来跟李珩关在一处。
这也算是对他这个雍王殿下的厚待了。
“王爷?”尹若雅抽泣着喊了一声。
李珩急了,“外头情形如何?”
“外头都在说,王爷想要谋反。而且……京城外头如今被您的兵士包围,都是您下的军令。”尹若雅梨花带雨,“王爷,不是说时机还未成熟吗?毕竟咱们这一次,真当不知道能否刺杀成功,怎么您就这么等不及,马上调动了军士呢?”
李珩一把推开尹若雅,直接将她推在地上,大喊一声贱人,“连你都不信我?”
尹若雅愣了,坐在地上半晌没爬起来,“王爷的意思是……外头的兵,不是您调动的?”
“本王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明明下令刺杀李朔,但本王没下令要放火。还有这、这兵围京城,跟本王没有半点关系。”李珩也是摸不着头脑,心中乱成一片麻,“这到底是怎么了??”
尹若雅明白了,“王爷,咱们被耍了。”
“什么?”李珩仲怔。
尹若雅跌坐在地,面色惨白如纸,薄唇止不住轻颤,“王爷,咱们中了圈套,有人将计就计,如今……咱们是板上钉钉,真的死定了。”
李珩一屁股坐在木板床上,“你的意思是李朔将计就计,和皇帝串通一气,给本王下了套,然后本王还……还傻乎乎的往里头钻。于是,只要本王这一次出手,哪怕不是为了杀死李朔,本王都难逃一劫。”
“是!”尹若雅红了眼眶,“王爷,咱们中计了。”
可现在明白又有什么用呢?事已至此,天下人都知道他李珩要谋反的“事实”,这兵临城下,可不再是一个卓太后能摆得平的事情。
李珩瞬时面如死灰,只剩下口中细弱的呢喃,“完了!完了……”
的确是完了!
御书房内,李朔将一干罪证都摆在了李勋的御案前。
有关于李珩跟大梁的二皇子等人勾结,意图打开门户,让大梁人助起谋反,还有一些则是与二皇子的书信往来,并且在上头有着某种协议,协议的内容无非就是李珩登基之后,允诺给二皇子的好处。
这些好处也包括,扶持二皇子斗倒大皇子萧录,成为大梁的国君,并且大齐以后还得给大梁年年岁贡,以彰显两国的情分。
“混账!”李勋愤然,“岁贡,那便是君臣。这李珩真是个废物,就这般还敢跟大梁的人合作?呵,卖国求荣,真是好本事!”
“皇兄息怒!”李朔道,“如今的局面还在臣弟的掌控之中,只需要平息刀戈,此事就可以任皇兄处置。也亏得大皇子来了这些消息,才让咱们能盯紧了雍王府,保全了大齐与大梁的和平局面。”
顿了顿,李朔又道,“由此可见,郡主功不可没。”
李勋眉心微挑,若有所思的望着李朔。
他这是在为卓家说情??
或者说,是在帮着太后求情!
不过李勋这样的疑窦神色也只是一闪即逝,转而快速敛了神色笑道,“有老五这样的好帮手,朕如虎添翼,自然是高枕无忧的。”
李朔行礼,“臣弟不敢邀功,臣弟只想皇兄能安稳天下,若得天下太平,臣弟死而无怨。”
“好!”李勋深吸一口气,“老五你便放心大胆的去做,接下来的事情朕会处理妥当。”
“是!”李朔疾步出门。
如今这局面还在他的掌控之中,是以只要他安排妥当,就打不起来。
李朔出去的那一瞬,李勋的面色当即冷了下来。
“皇上?”杨云锡上前行礼,“这雍王殿下与大梁的人……”
“大梁和大齐好不容易议和,保持了友邦关系,若是因为一个李珩而闹得两国不睦,给人以可趁之机,那朕岂非得不偿失?”李勋冷着脸,“所以这件事,朕得悄悄的处置,不能让人抓着把柄。”
袁成低低的开口,“那太后娘娘……”
“她如果想看到兵戈四起,那朕只好六亲不认。”李朔冷笑两声,“不过太后深明大义,想来也不会跟天下人为敌。这大梁与大齐好不容易换得太平,太后这祸国的骂名,怕是也不敢担着。何况她背后还有一个卓家,若是她不管卓家的死活,那朕便无话可说。”
卓太后哪敢在这档口上跟皇帝作对,如今谁敢当那出头鸟,谁就是与天下人为敌。
而且此事牵扯到了大梁,所有与雍王有关的事情都必须悄悄进行,决不可轻易的走漏风声。到了这会,天下太平远比一个雍王李珩要重要。
京城外的军士一脸懵逼的看着李朔领着皇命策马而来,他们是奉命前来守护京城的,而今却突然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愣是一个两个都回不过神来。
李朔领着人回宫,最后在刑部里才确定说是李珩身边的亲信应鸿带着兵符去了军营,打着保卫京城的名号,却做着谋反的事。
这可把一个个都吓得不轻,出了李珩的亲信,谁也不知道李珩与大梁勾结几欲谋反之事。
眼见着天下太平,谁不想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太平日子?
这血染黄沙,刀头舔血的日子,他们早就过够了。
于是皇帝下令,追捕应鸿。
饶是如此,搜遍了整个京城内外也没有找到应鸿的踪迹,是以这些军士便死咬着应鸿不放,尽可能的把事情推到应鸿和雍王李珩身上。
都这个时候了,但凡识时务,都不会再往上凑。
大网收拢的那一瞬,雍王身边的大鱼小鱼都被李朔和李勋一一吞吃。国寺纵火案,晋王遇刺案,雍王谋反案,三起大案并为一处,着六部和三司查察,皇上亲自殿前御审。
尹若雅眼见着李珩被带走,自然是泣不成声。
尹父是礼部尚书,此刻更被停职查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生怕稍有不慎再惹来祸端,只能私底下求人。可这会,雍王府都倒了,还有谁敢站出来掺合?
没办法,只能找到尹若兮。
好歹尹若兮边上还有个卓君御,永定侯府小侯爷!!
第四百四十三章
然而尹若兮中不是尹若雅,卓君御也不是雍王李珩,在男女之事上,卓君御一惯只当做是消遣和发泄,不曾有半点儿女情长,是以就算尹若兮跪在自己跟前大半天,他的脸上也没有半分动容之色。
云心在旁低低的抽泣着,尹若兮的脸上却是无悲无喜,那一副看透了一切的神色,叫卓君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