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宫斗不如盘大佬-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后闻言点了点头:“她倒是有心了。虞儿,你帮我想着,回头再拣些年轻丫头们喜欢的零碎儿赏过去,别让那孩子白辛苦……罢了,也甭改日了,你这就去我私库里面拣上两样,这年纪大了,忘性也大,过两日怕是连那孩子在哪处当差都浑忘干净了。”
  
  宫嬷嬷笑着应好,太后带着优昙先往堂屋去了。
  
  豆蔻见状也拎着食盒,准备把里面的饽饽拿去给姐妹们分食了。还没走出去几步,身后宮嬷嬷却把她叫住。
  
  “你把那素蓉奉上来的经文先予我看看。万许里面字句有错漏,让神明们见怪反而不好。”
  
  豆蔻答了声是,暂放下食盒,又褪下布袋,露出里面一个不大的红木匣子,看样式不甚起眼,也有些年头了。
  
  宮嬷嬷眼仁瞬间一缩:“这匣子是打哪来的?”似是见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豆蔻见宮嬷嬷神色不同寻常,赶忙回她:“禀嬷嬷,这也是宫女素蓉呈上来的,说是怕经文污损就用家传的旧物盛了……这东西可是有什么忌讳?都怪奴婢粗心。”豆蔻白了一张脸,说着就要跪下去。
  
  宮嬷嬷摆手,“我只是瞧这东西眼熟,你不必慌。”说着从豆蔻手里取过那不大的木匣子。
  
  “你去忙你的吧,这东西先放我这里。”想想又道:“也不必和旁人说起。”
  
  豆蔻见宮嬷嬷语气随和,眼神却犀利,忙郑重应了声是,什么都不敢多问。
  
  宫嬷嬷见豆蔻走远,直接拿了匣子,拐进佛堂边的茶水间掩上门,这才伸手在匣子底下扣动了某处隐藏的暗榫。
  
  木匣啪嗒一声被弹开,里面平平整整摞着一叠儿手抄的经文,还不是一般的楷体,而是通篇梵文,字字如珍珠般细腻精致。
  
  真是好字!
  
  顾不上欣赏,宮嬷嬷紧着伸手掀开层层纸片,匣底霎时露出一整面镂刻的、栩栩如生的观音大士像,和底层浑然天成。
  若仔细分辨,那佛像的面容竟和堂屋里正饮茶的太后娘娘有九分像。
  
  再想到那日和烛薇形貌相似的丫头素蓉,估算下年岁,宫嬷嬷心里基本有了底,又迅速合上盖子。
  
  这旧物离宫二十载,想不到如今竟以这样的方式又辗转回来了……
  
  犹豫了一瞬,她终究还是拿着匣子往堂屋去。
  
  太后正半倚在罗汉床上,听优檀给她讲着不知从哪儿淘来的报恩故事,老半天才见宮嬷嬷拿着个木匣子进屋,起初她也没留意,还当是宮嬷嬷从库里挑出来准备赏人用的。
  
  却见宫嬷嬷打断了口若悬河的优檀:“你们且先下去,优檀在外头守着,莫让旁人进来,我有事向主子禀报。”
  
  太后见这阵仗,也不禁坐直了身,目光不由聚焦在宮嬷嬷手中的物件上。
  
  “这是?”
  
  说完,大睁双眼站起身。
  她颤着双手,把指腹触到那不起眼的木匣底。
  
  等盖子再次被开启,匣子里的经文便映入眼帘。
  
  她也无心顾及字迹的华美隽秀,只把它们胡乱拨到一边,任慈眉善目的观音大士暴露于视线之内。
  
  不过刹那,太后原本平和慈祥的脸立时老泪纵横,泪珠儿顺着布满褶皱的两颊滑落,直至晕湿了匣内的经文。
  
  “真是老天有眼啊!”太后边哭边笑,像是疯魔了一般。
  
  宫嬷嬷见状赶忙在一旁给她拭泪:“知道您这么念旧,老奴就不该呈了这东西上来……”
  
  太后强忍着平复了情绪:“我这是高兴的,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临闭眼还能再看见这旧物。”
  
  可是东西的主人却再见不着了。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抚摸着匣子上被光阴蚀刻的纹理:“那孩子用这样的险招把东西送到咱们眼前,怕是有了什么过不去的坎。”
  
  宮嬷嬷顺着她的话安慰:“能有您眷顾,便是再大的磨难,也都会过去……”
  
  太后却没再留意宫嬷嬷说了些什么,她看着手中木匣,一缕思绪已飘远。
  
  距离烛薇那孩子到自己身边服侍,已经有三十余年了吧?便是回想她最后一次入宫谢恩,也是十多年前的旧事了。
  
  说起来,这匣子并不贵重,材质和制式均中规中矩。装首饰嫌它小,装胭脂瓶又不够深。
  只因匠人讨好,把底层的观音像故意照着彼时自己的画像雕绘,才被内务府奉上来。
  
  烛薇幼时便跟着自己抄经,见了这匣子竟爱不释手,后来干脆把每日誊写的经文都置于匣内。
  直到她26岁离宮,也只独独讨了这一件东西带走。
  她那日一边叩头一边流着泪:见了这匣底的观音,便是见着了主子……
  
  太后抹了把泪,怎能不惋惜。
  
  烛薇打小身世坎坷,入宫时才12岁,却早早失去了父母和家人庇护。
  
  她一个孤女,外表看着怯弱,骨子里却是个要强的,初来时年纪小腕上没有什么力道,便每日夜里悬了沙袋练字。后来大一些,换了个近身伺候的职司,仍没日没夜的替自己抄经祈福。
  
  说她是个仆从,但自己一辈子没有诞育亲生子女,唯一带大的那一个,还不能当做寻常孩子来看。
  
  日久年深,除了名分上差一层,两人和亲母女又有什么两样。
  只要不出大框,能给那孩子的一切荣宠,她从不吝啬,甚至连已经去了的大格格,她名义上的嫡孙女都曾嫉妒说老祖宗偏心。
  
  再往后,自己千挑万选,给她寻了个彼时认为最好的归宿…太傅费家,想着他家家风清明,虽费仲淘前头有过一房妻室,但烛薇身份上终究吃着亏,难做原配嫡妻。所幸费状元一介文人,想来总惹不出大错,保她一世富贵总不难。
  
  先头几年她还经常召烛薇进宫见驾,后来朝堂上党争愈演愈烈,有人讹传太后娘娘看重二阿哥甚于皇储。
  为了避嫌,她便狠心不再召见。
  后来费家突遭大难,烛薇那孩子也没能幸免于难,就连她七岁的独生女儿都陨在了外头。
  
  一番倾覆,她大病一场,痊愈后第一件事,便是把当朝储君当着皇帝的面斥责了一顿。
  
  那是她唯一一次和皇帝红眼。
  
  可是事关国祚,总不能因她私怨而把手伸向朝堂。
  退一步讲,儿子尚且不是亲生,这孙子又能当了几分真?
  
  她索性从此偏安一隅甚少露面,是真恼了这些污糟事。
  
  前几日,头回见素蓉丫头,她还当是因为思念过甚才恍惚如此。
  
  今日再见这旧物,起初是不敢置信,现在细想,无论从容貌、年纪和脾性上都对了个严丝合缝,更别说有这匣子为证。
  
  烛薇是什么人?那是素来以自己安危为重的一等妥帖孩子。如果不是她的亲生女儿,她也不会把这物件的来历传出去。
  
  再往深想,素蓉如今在长春宫当差,这事恐怕也并不简单。
  她一个犯官之后,是怎么苟活下来的?又是怎么偷龙转凤进得宮门?
  难不成,是受了什么人的胁迫?被逼无奈沦为了她们争权夺势的棋子?
  
  不行!这事耽搁不得。
  
  “虞儿,你现在马上替我到长春宫走一趟,无论如何把那孩子囫囵个给我领回来,若是贤妃不放人,便说是我的懿旨……”
  
  想想又觉得不妥:“不,还是低调一些,那孩子身世特殊,不能弄出太大动静。”
  
  两个人关起门又商量了一番终于定下章程。
  
  宫嬷嬷将前事安排妥当,郑重一拜:“主子放心,老奴必不负您所托。”
  
  002
  
  贤妃今日身上乏累,又难得没有大事沾手,便多歇了会晌。
  
  等她起身已是未时三刻,春分和芙蓉在帐外听见动静赶忙上前服侍。
  
  “今日怎的如此燥气?”贤妃一边抱怨,一边接过芙蓉呈上来的簌口茶汤。
  
  “想来是几日没下雨积了潮热,要不奴婢去内务府要些冰来镇在外间?”芙蓉接过茶碗请示。
  
  “那倒也不必,还没入夏就用起冰,怕是生受不住,我如今不比你们年轻姑娘,哪里敢贪凉。”
  
  贤妃说着起身下地,心里念着,也该把老四和小九的屋里人定下,这两日就送过去。
  
  小九那儿好说,就拣了新来的宫女云若,老四那里,要是他没有特殊打算,便把素蓉送去,左右这些天素兰已经把她教出些样子了。
  
  这工夫,外间的绿乔来报:“主子,寿康宫的宫嬷嬷求见。”
  
  贤妃显然想不通候宫嬷嬷这时候来做什么?
  
  自从自己十年前代掌凤印,太后便鲜少过问后宫的事。便是有事,一般也就遣了优檀或是豆蔻过来。除了上次选抄经侍女劳动了宮嬷嬷出面,年后两宮还没有什么交涉。
  
  “宮嬷嬷可是带了明旨来的?”贤妃下意识地问道。
  
  “奴婢见宮嬷嬷空着手,她身边伺候的小宫女也只拿了个巴掌大的盒子,倒不像是传旨。”
  
  “我知道了,你且去正堂伺候,说我在更衣,让嬷嬷稍待。”
  
  贤妃一边由着宫女们伺候穿衣绾发,一边猜测寿康宫那位的用意。
  
  而候在堂屋里的宫嬷嬷,心里其实比贤妃还没底。
  
  她从进门便四处打量观望,却没瞧见素蓉丫头,心想万一她是在贤妃身边近身伺候的便有些为难了。
  
  一盏茶后,贤妃由春分和芙蓉扶着来到堂屋。
  
  两边互相厮见,宫嬷嬷心下更加拿不准,只因素蓉也并不在贤妃身边。
  
  “嬷嬷今日怎么得空过来,是皇额娘她老人家有什么吩咐?”
  
  细论起来,宫嬷嬷是仆,贤妃是主。但宫嬷嬷作为太后身边的老人,纵使贤妃位份再高也要带着三分礼敬。
  
  “回贤主子的话,也无甚紧要事,缘是太后娘娘风闻您风寒痊愈后落下了夜咳的毛病,正赶上今日寿康宮整理内库,找出了碗口大的一株灵芝,她老人家念着您替圣上的后宫操劳,实属不易,便嘱咐老奴将这灵药给您送来补身。”
  
  贤妃风寒咳嗽已好得差不离,况且也没有长辈无端给小辈送礼的道理,她顿时更摸不清头脑,“亏她老人家如此惦记着我,让我这做媳妇儿的简直无地自容了。”说着示意身边的春分去接过小宫女手中的木盒。
  
  宮嬷嬷接着话头继续铺排:“贤主子一向最是恭孝,太后娘娘这也是投桃报李。”
  
  贤妃似乎从这话里捕了个影儿,继儿试探:“嬷嬷这话便是折煞我了,便是寻常人家,也最是讲究一个孝字。莫说皇额娘惯常慈爱万里挑一,便是冲着今日这般体恤,我也要日日敬着她老人家,只是空有那孝心,也没机会使。”
  
  贤妃心里明镜似的,眼下太子的储君之位岌岌可危,余下在世的几个成年阿哥又都蠢蠢欲动。
  圣上那边今日扶起了这个,又按下那个,倒像是玩着猫捉耗子的游戏,可见心中的人选未定。
  
  这个时候,太后的意思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