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举之首辅-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思邦大笑道:“翰林院内传宁兄爱妻,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啊。”
  “不是都传我惧妻吗?”宁砚笑道。
  “在我看来,你是珍之,惜之,敬之,爱之,何来惧之?我见过尊夫人一次,一看就是出身大家,温婉淑德,不像我家那个,尖酸刻薄,言谈举止处处透着商贾之气!”
  “孙兄过奖了。”
  说实话,对孙思邦的人品,宁砚是有些看不上的。当初榜下捉婿,孙思邦就是被“捉”的一个。改糟糠之妻为妾,迎娶了上元府有名的商贾之女为妻。
  娶了之后又嫌弃对方商人之女的身份,用着对方的钱隔三差五去喝酒狎妓。在外更是动辄就贬低鄙视家中妻子。
  这样的人,宁砚实在是看不上。要不是同在翰林院,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他连理都不会理这样的人。
  与孙思邦寒暄了几句后,宁砚便离开了翰林院后出宫。之后他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来到了离家里比较近的一个书坊。
  书房的刘掌柜一看到宁砚就笑呵呵的迎了上去。“哎呦,宁大人,您这是放衙了?”
  “嗯。”宁砚微微颔首。“刘掌柜,你上次说的书到了吗?”
  “到了,今天刚到了。”刘掌柜立刻回道。“今天大人您要是不来,我就差人给你送去了。大人您稍等,我这就给你取去。”
  说着,刘掌柜便掀开帘子走到了后屋,每一会儿出来时手里多了一本用布包裹着的书。
  “大人,您拿好,书一共四册,这是最后两册了。”刘掌柜双手递给了宁砚。宁砚接过后打开布,翻开里面的书看了两眼。
  书名是《霍杨记》,是一本情节类似于《西厢记》的书,男主姓霍,女主姓杨,因而命名为《霍杨记》。
  宁砚总是觉得陆秋歌和白淑兰两人待在家里会无聊,所以经常会来书坊买些话本给带回去,这本《霍杨记》就是其中的一本。
  陆秋歌识字可以看,完了还可以讲给白淑兰听。有时候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陆秋歌还会等宁砚放衙回来后去问,宁砚也乐意回答。
  他也会花时间去把书看一遍,让自己能更好的和她们交谈。宁砚向来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不做正事,而是乐在其中。有时候那些书他也看的津津有味的。
  “多谢掌柜了,这是书钱。”宁砚将书收好,然后取了三两银子递上。
  “不敢,不敢。宁大人您能来小人的书坊,就是小人莫大的荣幸了。”
  临走前,宁砚对刘掌柜说到:“你再帮我留意着,如果有什么新的书出来了就差人去通知我一声。尤其是那位逍遥散人的书。”
  刘掌柜保证道:“大人放心,小的一定牢记在心。”
  “多谢。”
  宁砚离开书房后,刘掌柜提笔将刚才的那次交易给记在账簿上,然后摇着头叹了口气。
  “可惜我那女儿长的不行,不然我求爷爷告奶奶都要把她送去给宁大人做妾,这多会疼人啊……”
  **
  皇宫,紫宸殿。
  纪良和和柳徽两人立于御案之前,看着正在翻阅辞书的皇帝萧旻。在御案的下首左右两侧放置着六把椅子。
  内阁的两名首辅和四名次辅坐于其上。数名内阁侍读学士站在一旁。紫宸殿既是皇帝起居的地方,又是皇帝接见群臣处理政务的地方。
  在这里,皇帝经常会聚集内阁的众官员一同商议朝政。
  萧旻将辞书的第一卷开篇看完后,笑着说到:“纪卿,你真给了朕一个大大的意外啊。朕本以为三年的时间能完成一部比肩《说文解字》的辞书就已经是为难翰林院了。” 
  “没想到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你们就完成了,而且完成的如此之好。朕敢断定,此书一出,定为‘天下第一辞书’!”
  萧旻的一句“天下第一”就彻底奠定了这本辞书的地位,也肯定了翰林院参与编撰辞书的人的功绩。
  “还请圣上为此书赐名。”纪良和躬身说到。
  萧旻沉吟了片刻后,道:“此书汇集了我大凉三万余字,可谓古今之最,那么就叫‘大凉字汇’!”
  “谢圣上御赐!”
  纪良和与柳徽两人齐声谢恩。
  萧旻抬手示意两人免礼,而后道:“纪爱卿,你们想要什么赏赐尽管与朕提,今日内阁的诸位辅臣都在,当下就能起草诏书。”
  “陛下,臣想先向陛下举荐一个人。《大凉字汇》的编撰过程此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辞书编排之法均是由他提出的。”
  萧旻兴味十足的问道:“哦?是谁?”
  “太初四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宁砚。”纪良和回到。说完,纪良和还朝章严维看了一眼。
  你不是总说我不照拂故人之后吗?今日之后,看你怎么说出这话!
  章严维的眼神闪了一下,心里似乎做了某种决定。
  ※※※※※※※※※※※※※※※※※※※※
  这章有一半是在长江上完成的,哈哈。


第33章 双喜临门
  “宁砚……”萧旻将这个名字念了一遍,发现脑海中并没有这个人。他的随侍大太监适时的提醒道:
  “陛下; 好像是太初四年的传胪; 您当年还赞过一句‘年少英才’。”
  当时传胪之时,他就站在宁砚的旁边; 所以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经大太监这么一提醒; 萧旻才回忆起了一点。“就是那个刚过弱冠的少年郎?”
  “正是。”
  “纪爱卿; 你说这辞书文字的排列之法是他提出来的?”
  “回陛下,正是此子先提出按笔画多寡的排列之法; 而后我们才开始收录编排文字。在收录文字,标音,解释的过程中; 他同样有很大的功劳。”
  纪良和身后; 柳徽开始羡慕起宁砚来。如果有一个人能这样帮助自己的话,自己怎么会到现在都只是一个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
  萧旻听后; 手在膝盖上拍了两下。“那这个人的确该赏; 该重赏。章爱卿; 韩爱卿,你们觉得朕该如何赏赐这个宁砚?”
  韩哲松悠悠说到:“此子既有能力,可以调往六部就职,好玉更需要雕琢。”
  “六部的确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萧旻点头道。
  眼看着萧旻就要下定旨意; 章严维在这个时候开口道:“陛下; 内阁侍读学士目前尚有一个空缺。”
  内阁侍读学士; 正六品; 比翰林侍读学士还低了一品; 但两者完全不可相提并论。因为内阁,是整个大凉朝权利的核心。
  “你……”韩哲松左手旁第一个人一听,当下就准备说章严维这是任人唯亲,只是他一个“你”字刚出口就被韩哲松用手势给制止了。
  萧旻思忖了一会儿后,说到:“那就内阁侍读学士吧,希望他不要辜负章爱卿、纪爱卿和朕的期望才是。”
  “纪爱卿,你回翰林后便着手起草诏书然后交由内阁审核。”
  “是。”
  而已经走在回家路上的宁砚浑然不知,在他的这个两个长辈一唱一和之下,将他推向了一个人人艳羡的官职。
  **
  推开家门,宁砚看到陆秋歌正在院子里打井水。宁砚连忙就走了上去。
  “秋歌,你放着我来。”
  陆秋歌转着辘轳的手顿住,讶然道:“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辞书的编撰已经完成了,学士大人所幸就提前放我们回来了。”
  说着,将怀里的书和大氅一并递给陆秋歌,然后接过陆秋歌手中的辘轳一点点转动着将水打出来。
  等宁砚将水送进厨房后,陆秋歌将一个手炉塞进了他的手中。
  “早上我少说了一句你就忘带了。”
  “下不为例,下不为例。来,一起暖。”宁砚笑着说到,然后拉过陆秋歌的一只手按在暖炉上,两人一同走向寝房。
  “明天我就和你一起去清灵寺上香,免得娘再成天催促了。”
  陆秋歌失笑的说到:“娘也是为我们两个好啊。”
  宁砚无辜道:“我知道啊,所以我这不就听她老人家的,一休沐就准备和你去上香了嘛。”
  “对了?娘呢?刚才那话你可别和娘说啊。”
  陆秋歌笑着摇了摇头。“娘去坊市买菜了。”
  “娘要是还给你煎药,你就趁她不注意偷偷的倒掉。看到那盆盆景了没?我专门找来让你倒药的。”
  宁砚有时候都有些怀疑,是不是因为他取代了原来的宁砚的缘故让这具身体有了什么变化,所以导致他和陆秋歌一直没有孩子。
  如果真的是这样,他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陆秋歌和白淑兰了。他知道两个女人对孩子有多渴望。
  “你呀,就别出馊主意了。”陆秋歌说着说着,神色有些黯然了。她与宁砚成亲近五年,膝下却一儿半女都没有。
  白淑兰待她好,不怪她,宁砚也总说是他的问题,但她怎么可能不怪自己。她已经二十四了,真的不年轻了。
  宁砚一看陆秋歌的这神情就知道她在想什么了,当下故作心痛的说到:“秋歌,你居然说我出馊主意,太让我伤心了。”
  陆秋歌好笑道:“难不成我还得夸你两句?”
  宁砚一本正经的说:“我觉得这个是可以的。”
  陆秋歌弯起眉眼笑了片刻,收敛后认真的说到:“砚哥儿,真的谢谢你。”
  成亲之时她也曾忐忑过,她怕换了一个身份后一切都变了。她甚至想就一直以半丫鬟半童养媳的身份一直在宁家生活下去。
  但成亲后才知道一切都是自己多想了。邻里几位相识的妇人都羡慕她,说她的砚哥儿就跟话本里写出来的人一样,她自己又何尝不这么觉得的。
  她何其庆幸,有一个这个的丈夫,一个这样的家。
  “夫妻之间怎么还用‘谢’字呢。好哇,秋歌,你是不是还拿为夫当外人呢!”
  陆秋歌“噗嗤”笑了一声,压下宁砚指着她的手。“嗯,我不说了,不说了。”
  “砚哥儿,你和秋歌说什么呢?我刚进门就听到她的笑了。”白淑兰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宁砚的寝房在堂屋的左侧,正对着院子和大门,两人向外看去,白淑兰挎着一个篮子走进了院子。
  “我给秋歌说我今天在翰林院碰到的一件趣事呢,娘你要听吗?”宁砚扯起胡话来愣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
  白淑兰笑着道:“我就算了,秋歌高兴就行。”
  “娘,你惦记着的《霍杨记》后面两册我给买回来了,等会儿我给你们读。”
  “你一个堂堂翰林院的从七品官儿,成天跟着我们妇道人家看话本像什么回事。”白淑兰嗔到。
  宁砚回到:“老莱子还彩衣娱亲呢,我这算什么。况且,我也觉得这话本写的挺好的。”
  “娘说不过你,不说了。”
  “娘是觉得我说的有道理。”说完,宁砚自己都笑了起来。
  **
  次日一早,宁砚和陆秋歌起了个大早,在白淑兰的叮咛下,两人雇了辆马车就往郊外的清灵寺而去。
  清灵寺在青秀山上,是上元府地界内有名的佛教圣地,每天来许愿还愿的人不计其数。
  清灵寺的上任主持曾经还被大凉的一位先帝请到皇宫讲授佛法。现在的皇帝萧旻也曾两次驾临清灵寺聆听佛音,大大的提升了清灵寺的名头。
  两人在山脚下车,开始徒步登山。一路上碰到了不少同来上香的信徒。其中不乏有拖家带口的男人,只是大多数还是女人。
  山路不陡,宁砚走起来闲庭信步的。每日经过诺大的皇宫去往翰林院,他的脚力早就锻炼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