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天-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说的具体一点。”杨志笑道。
“我们以为当今的欧洲已经和十年前不一样了,速射炮和自动武器的大量装备,堑壕战的产生,从军事角度上来说速战速决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同盟体系的建立,一个国家遭到重创,他的盟友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会出兵援助。这样一分析,欧战一旦爆发,结果只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蔡锷的这个分析结果,很大程度上受了《现在战争可能出现的模式》一书的影响,这本书是沈从云亲自监督并撰写了一部分稿子,由政训部出面,结合日俄战争的一些战例编写而成,然后下发到部队的各级军官手里。
沈从云凭着对历史的超前理解,对未来的战争模式可以说了如指掌。拿出来的观点自然是很有说服力的。当然了,这些观点也就是中**队的军官们能接受,在他们看来沈从云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所以沈从云亲自监督编撰的书,其中的观点对军官们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德军方面因为中**队中大量德**人的存在,这本书也是能看的到的,看到并不等于就能接受不是?普法战争将法国人踩在脚底下的德军,哪里会把法军当盘菜?心理上的巨大优势,自然对沈从云提出的观点有所保留了。
“我们在德国的时候,也和一些德**官争论过这个话题,他们一致认为,法国陆军只是二流军队,英国、俄国的陆军,只能算是三流军队,一旦遭遇德军必将遭遇惨败。所以,他们非常有信心打赢战争。”冯玉祥插了一句,李烈钧也忍不住接过话道:“德**队中存在一个普遍的观点,他们认为俄军连中**队这个德国的学生都打不过,实际上可能连三流的军队都算不上。”
杨志和沈一阳听的也来了兴趣,属下能有这种态度,心里都非常的高兴,不由的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讨论很快就变得更加热闹起来。
北京,总统官邸内。
唐绍仪皱着眉头坐在沈从云的对面,两人正在就中英、中法之间的谈判交流意见。
“大人,法国人一再强调要我们先加入协约国,然后再退出西贡,英国人也是这个意思才肯交还海关的控制权。”唐绍仪脸色阴沉的说着,最近的谈判可真的不怎么顺利。
沈从云面无表情的呜了一声,没有立刻表态。唐绍仪只好继续说道:“我的意思很明确,我国最多保持中立。俄国公使最近又在抗议,说我们北方军区的部队,又增加了一个军,这是对俄帝国的挑衅。”
“抗议?好啊!我就是要俄国人紧张。俄国人呢紧张了,法国人和英国人才会紧张。谈判条件绝对不能有任何松动,谈不拢就给他们拖着,看是他们着急还是我们着急。北方军区最近要搞一次声势浩大的演戏,就是为了配合你们在谈判桌上的讨价还价。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俄、奥两国的手都想往巴尔干地区伸,哼哼,狗咬狗一嘴毛,让他们掐去好了,我们之答应保持中立。”
“这些年欧洲局势一天紧似一天,美国人也把陆军规模增加到16万人了。您觉得美国人打的是什么算盘?”唐绍仪小心的问了一句。
沈从云不屑的笑道:“美国陆军完全可以无视,美国的国家体制,决定了他们只有在看清楚战争的走向后,才会插手欧洲战争。一旦战争爆发,战争的初期,美国人肯定是保持中立以便坐收渔利。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我们该怎么做,这一点早在年初的会议上,我已经一再阐明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第七章(手打版)
   “前些天我路过天津的时候,去看了看盛大哥。”唐绍仪话锋一转,扯到盛宣怀的身上来,微微有点紧张的看着沈从云的反应。
沈从云微微笑了笑,感慨道:“他身体怎么样?半年前就跟我唠叨,上了年纪了,打算退下回家养老去了。当年在北洋的时候,盛大哥对我恩重如山啊。”
唐绍仪也露出感慨之色道:“盛大哥说他打算退下后,到庐州呆几年。他的意思是让张佩伦来接天津市长的职务。他让我来问问你,看看行不行。”
沈从云迟疑了一下,明白盛宣怀是因为觉得欠了李鸿章的,想通过任命张佩伦这个李鸿章的女婿,来找点心理补偿。
“张佩伦也算个经世之才了,这些年他和杨士骧跟着盛大哥做事,倒也算的上是把好手。一个天津市长他倒也能胜任,就按盛大哥说的去办好了。”沈从云答应了下来,唐绍仪的脸上才算是彻底的松弛了下来。
说完正事,唐绍仪告辞离开了。沈从云拿起桌子上一份办公室整理出来的文件,看着不由的嘴角笑了笑。文件是赴欧洲的军官考察团整理上报的,主要的内容是关于欧洲军事现状的情况,并附上一些考察团的看法等等。
由于沈从云有意识的引导,全军上下都比较清醒的认识到,欧洲的局势好比一个火药桶,随时可能点燃。列强扩充军备的竞赛。日渐一日地激烈,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中**官考察团从德国上岸后。在德国和奥匈帝国考察了一个多月,其间观看了奥兄帝国与德国搞的一次联合演戏。对两军地技战术水平和装备都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了解未来可能地对手一切情况。说起来沈从云还是比较佩服德国的,意大利的临阵反水,奥匈帝国又基本不堪一战,让俄军打的一个落花流水。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上,等于德国以一国之里,对抗英法俄以及后来加入的美国。即便是这样。德国人也差点在191年赢得战争。要不是美国人横插了一杠子,结果还真的很难说啊。
想到一战的中德军显示出来地彪悍,沈从云不由笑地更得意了。中俄之战其间。俄国内部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尼古拉二世先期由于中国方面的军事压力,被迫进行了妥协。中俄和谈之后,由美国人呢牵头,中俄双方私下里进行了秘密的谈判。结果俄国花了一千万美元。把俄军地几十万战俘和一干装备悄悄的赎了回去,兵强马壮后尼古拉二世立刻翻脸。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沈从云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配合下流产。中方得到的好处虽然不算多,但是这些都是白来的,更何况这几十万战俘,还给中国做了将近一年地免费劳工。
目前欧洲局势地紧张,直接导致了中国政府成了香饽饽。德国当然希望把一向关系良好的中国绑上德国地战车,从俄国人的背后捅刀子。英法两国,自然不愿意看见这么一个结果的出现,各方都加强了与中国的外交联系,目的只有一个,把中国拽上自家的贼船。
由于德国在中国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与中国的军事合作上,远远不像英法两国,比较早的在中国捞足了好处。所以,沈从云在最近的做派上,显示出严重的倾向德国的意思,这使得英法两国的神经绷紧了。这才促成了最近中、英、法之间的秘密谈判。
中俄战争中,见识了中**队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后,四万万中国人一旦倒向德国,开战之后进行总动员,以中国目前的经济能力,拉起个五百万军队也是半年的事情。五百万啊,这才占中国人口多少比例?单就人口资源而言,中国的潜力实在太惊人了。所以,英法两**队不允许出现中国倒向德国的事情发生,英国人抛出海关的控制权,法国人抛出越南的西贡,目的就是要诱使中国上他们的船。
了解历史的沈从云,怎么可能被这点蝇头小利所引诱,咬死了最多保持中立,别的一律不谈。
中国的态度自然不能令英法满意,所以双方继续扯皮,沈从云自然是一点都不着急。欧洲列强之间的战争危机,在沈从云看来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也是一个老账新帐一块算的时候。
回想中俄战争后的这些年,沈从云一直在利用自己对历史的先知,利用联合基金这个载体,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谓捞足了好处。
1905至1907年,美国最后一个摆脱第十五次经济危机后,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联合基金在沈从云的授意下,在期货市场上赚足了油水。这一期间铁的最低价上涨了39。2%,铜价上涨了一倍,铅价上涨了92%。联合基金捞足了油水后,原材料如此高的被有限的需求限制的因素发挥作用了,联合基金反手做空,又狠狠的捞了一票。随着军备竞赛的开始,欧美经济才算是从第十六次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结果沈从云又一次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觉,这两年在期货市场狠狠的又赚了一笔。
联合基金的股份属于沈从云个人,沈从云把赚来的钱,在美国陷入经济危机的时候,用收废铁的价钱收购了大量的工业设备运回国内。大量减少了对美国的贸易逆差的同时,也为国内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设备。当然,沈从云的购买的设备,主要还是以钢铁、造船以及军事工业方面的设备为主,因为这些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其他行业的工业设备,国内地地主老财们。还是要掏腰包买回去的,只不过价钱比他们从国外进口。要便宜地太多了。
沈从云的这些得意之作,都是秘密进行地。狗腿子自然是斯蒂芬。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沈从云曾从穿越前的《货币战争》一书中,看到另一个观点。认为没有美联储,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书中引用了曾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句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令人惊讶之处,并不是其爆发的原因仅仅是一件以前其他危机相比显得无足轻重的事件,而是因为它拖了那么久才爆发。”
《货币战争》一书认为,由罗斯柴尔德家族发展并建立起来的欧洲银行体系向对立地各方提供信贷。全力促成了这种军事对峙。不断地扩军备战。保持着大规模的常备军,各国政府因此深陷债务泥潭。一项详细的欧洲公共债务收入报告显示,各种债券地利息支出和本金偿付每年高达53。43亿美元。如果这个数字放在二十一世纪。实在不算是什么大钱,可是在如今就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数字。
各国政府不禁要问,尽管战争有各种可怕的可能,但比起如此昂贵的不稳定的和平而言,战争或许是一种更值得考虑地选择。如果欧洲地军事准备最终不是以战争来结束的话。那就必然是以各国政府地破产而告终。
这个观点的核心论据。是1913年12月23日,《美联储法案》通过。爆发世界级别的战争条件终于成熟了。基辛格博士说的拖了许久的战争机器终于可以启动了。
这个观点沈从云持不敢苟同的怀疑态度,银行家大发战争财不假,这一点是由于欧美列强的国家没有货币发行权造成的。(注:美联储是私人性质的机构,恐怕中国没有多少人知道吧。)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美国在一战中向协约国提供了30亿美元的贷款和60亿美元的出口物资,如果战争的结局是德国获胜,银行家们手上的协约国债券便会和废纸一样,正是基于这一点,美联储的几个股东摩根、洛克菲勒、保罗…沃伯格和希夫,才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口袋,竭尽全力将美国推进战争。
沈从云感兴趣的是,战争必将带来恐怖的物质消耗,那么作为一个中立国,不在这上面做点文章,那实在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现在沈从云面前的抽屉里就放着一份报表,里头记载了自打欧洲军事竞赛开始以来,沈从云从其中到底赚了多少。多了不敢说,这些年从列强手里借来的贷款,已经全部捞回来还多了两倍。
有一个问题是沈从云一直在考虑的,那就是如果可能,是否考虑一下,在1917年英、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