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不是听到冯尚宫说出这事儿的内幕,她怎么能想到会有人这么有心计,将毒药下口脂里头。口脂这东西人人都要用,到了冬日里怕嘴唇干裂,涂的尤其比其他时候还要厚重。这一喝水,进食,难免要吃一些进肚子。
这世上的聪明人真多啊。
可是为什么聪明本事都用在了这上头?
朱氏一个大人都被人算计,死的这么惨,皇上皇后一定是皇子府里不太平,纹儿和琪儿两个小孩子更无力自保,所以才要把他们留在宫中的。
五公主在屋里坐不住,总觉得有什么东西憋在胸口,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索性出来走走。
以前她只觉得麓景轩地方小,恨不能换一个更大些、更华丽些的地方住。可是现在被关这里,却觉得这儿空旷得很。
可能是人变少了,也可能是因为到了冬天,万物肃杀凋零,看着格外冷清。
她不喜欢朱氏,朱氏粗鲁泼辣,说话行事一点儿不讨人喜欢。别家的嫂子都要讨好小姑子,偏朱氏觉得公主们迟早要嫁出去,会变成外人,自己才是真正的皇家人,公主们以后还要讨好她才是。
这么一个人,谁会喜欢她啊。
可是五公主也没想到朱氏会这么死了。刚听到的时候还以为是讹传,抄经抄到一半时还想着会不会有人再来传话,告诉她经不必经抄了,朱氏其实没有死。
可是现在她知道,朱氏确实是死了。
纹儿和琪儿两个以后和她一样,都是没娘的孩子了。就算还有亲爹在又怎么样呢?即使皇上皇后愿意多加照拂,那也不一样了。
没娘的孩子日子有多难过?哪怕有锦衣玉食,呼奴唤婢,可是心里头的苦楚,去和谁说呢?
这个年过得凄凄惨惨,冷冷清清,原先的许多热闹布置都派不上用场了,上元也没有象往年一样热闹的过这个节,放焰火、猜灯谜这些都省了,正月十四那日,曹皇后让人做了些花灯,刘纹、刘琪一人得了一盏花灯,东苑这边,三位公主也一人得了一盏。
芳芦殿得的是一盏桃花灯,安和宫得的是金鱼灯,禁足中的麓景轩得了一盏生肖灯。花灯是匠人精心制作,用料虽然说不上有金名贵,但是里面的灯烛燃起来之后,在夜间看着流光溢彩,确实十分喜气吉庆。
“这灯真好看。”刘琰轻轻拨了一下鱼嘴边的须子。鱼眼睛那里做的很有巧思,灯烛燃起来之后,鱼眼睛竟然会动,一眨一眨的。
银杏吓了一跳:“这是怎么回事儿,它居然会动?”
虽然刘琰自己不会做灯,但是杂书看得多,这里面的道理懂得一些。
“应该是和孔明灯一样,因为里面燃了烛火,热气催动的吧。”
“公主懂的真多,奴婢还以为是这鱼要活过来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灯
“公主,不如咱们自己也做几个小灯,挂在院子里、廊下头,就算没这金鱼好看,也是热闹啊。”
李尚宫挺替自家公主不值。
朱氏那么个人,活的时候不讨人喜欢,死的更不是个时候,好好儿的过个年,全被她搅和了。这年过不好,正月十五这样的大节也一样给耽误了。公主眼看一年比一年长大了,这赏灯节是做姑娘时难得的乐事,以后成了亲,就算公主身份尊贵,也不比未嫁时这么自在,想再好好过个上元节,哪有那么简单?
没有大热闹,李尚宫觉得可以想点办法在安和宫里让公主高兴高兴。
桂圆明白李尚宫的意思,跟着附和:“没错儿。公主不知道,茯苓手可巧了,她还专门学过,扎花、做灯,她都会。还有李武他们几个,也都挺能干的,公主就给他们个讨赏的机会吧。”
刘琰一笑:“行啊,不过别闹太大了,简单做两个就行。另外,安和宫上下多赏一个月月例,大家都高兴高兴吧。”
这世上什么也没有真金白银更能让人高兴了,刘琰一说这话,外头的宫女太监纷纷乐不可支,在外面谢恩谢赏。
做几个灯,扎点花不费多少材料,也不费多少功夫,还额外得了赏钱,这会儿人人都卷着袖子去搭把手,没准儿做得好了,公主一高兴,还有赏钱呢。
豆羹从外头进来,笑着回禀:“公主,四皇子打发毛公公来送东西呢。”
“是吗?让他进来。”
毛德乐呵呵的进来,先行礼,然后说:“给公主请安,我们主子让我给公主送了点儿小玩意儿。”
四皇子送的也是灯。
不过不是一盏,是两盏。
“这一盏是我们主子特意让人做的,是公主的属相。”
刘琰看着那只憨态可掬的白兔子,笑了:“真好看,小哥有心了,你回去替我跟小哥说,多谢他。”
“看公主说的,只要公主喜欢,我们主子肯定也高兴哪。”
刘琰看另一盏:“这个……”这是一盏很普通的四角灯,做的很简单,就是就细竹枝拼成个四方形,糊上纸,下面安上烛底,上面系上挑绳,就成了。在乡下的时候倒是有人做这样的灯来玩儿,那时候大家可不觉得这种纸灯寒酸,纸可金贵哪,乡下一般人家哪里有纸?大家就会找别的东西做灯耍。比如用萝卜,挖掉了芯串上绳子倒上一点点灯油,捻个棉绳就可以点了。还有人用挖空了的瓜壳,实在没有别的东西,寻柴草扎个火把那也要点一点。
从进了宫,倒真没再见过这么朴素的花灯了。
但这灯虽简单,做的却很精致,最特别的是灯上绘的图画。灯有四面,每一面绘了一张不同的图画。
绽开了口的胖石榴,一嘟噜紫汪汪的大葡萄,切开来红瓤黑籽儿的墨玉西瓜,还有红艳艳十分喜人的山里红。
“这画的好,意头也好。”刘琰仔细看看那葡萄和山里红:“这画……我怎么看着有点眼熟呢。”
“公主,这是陆公子送来的灯,是他亲手做的,上头的画是赵公子画的,说是谢公主年前送他们的酒和书呢。”
“我说呢,这画看着就是有些眼熟。”刘琰很喜欢这灯笼,这些水灵丰硕的水果,可比什么龙啊凤啊花啊之类的讨人喜欢。
桂圆笑着说:“赵公子这画的真好,这上面的葡萄活灵活现跟真的一样,把奴婢都看馋了呢。”
“馋了也没葡萄给你吃,你要是馋的受不住,昨天送来的那金橘赏你两个。”
桂圆乐了:“谢公主。奴婢可舍不得吃,放着它屋子里香喷喷的多好啊。”
这金橘是贡品,一个个都有成人的拳头那么大,浑圆均匀,金灿灿的,不说吃,这卖相就很喜人了。放在屋子里头,这金橘自然有股清香,比什么别的熏香都好闻。
“嗯,我没想着送什么给小哥……”刘琰想了想,吩咐桂圆:“你去书房跟小津说,把他新做的笺纸拿一盒,让小哥用用看。”
桂圆应了一声,本来想让旁人跑这一趟腿,转念一想还是自己去了。
书房里一贯安静,静的让人有些心悸。
桂圆站在门口掠起帘子来朝里看了一眼,小津在书房一侧的矮凳上坐着正裁纸。日头照着窗纸,又映他身上脸上,这个人……坐在那儿安然从容的样子,就象在发光,他的脸上,手上,衣上,都有一层淡淡的融融的光,让他看起来象是玉雕的假人一般。
好看是好看,可是……很不真实。
她掀开帘子,小津已经看见了,不过等手上这张纸裁好,他才站起身来:“桂圆姑娘。”
这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安和宫外的人为了客气,会称大宫女们一声姑娘。安和宫里头,小宫女小太监们为了亲近讨好,都称一声桂圆姐姐。
小津平时很少与人往来,跟谁都不近乎。
“公主说,把前日做的笺纸装一盒,要送人的。”
小津就转身去取笺纸。
做笺纸的时候桂圆也看见了,这笺纸做了四种样子,分别印着翠竹,山石,兰花和梅花。小津把四样笺纸都各取了五十张,用细棉绳分别扎好装在盒子里交给桂圆。
桂圆接了盒子也不忙走,笑着说:“大家都在前头热闹呢,明儿就是上元节,晚上做灯扎花玩,你怎么不去?”
小津轻声说:“我手笨,就不去添乱了。”
桂圆的目光落在他相比旁人而言修长白皙的一双手上——这双手会研磨,会裁纸,会制笺,还能写字,哪里笨了?
不过是托辞,他一贯不合群。
这个人心里藏着事,藏的还很深,桂圆越是琢磨,就越是纳闷。
“公主给宫里上上下下都多发了一个月的月钱,你那份儿别忘了去领。”
“好,多谢桂圆姑娘。”
桂圆捧着笺纸回去交差,一忙了起来,就顾不上再琢磨这件事了。
李武他们得了赏钱,又为着过节高兴,不光扎了花了,做了灯笼,还用一些零碎材料做了不少应节的东西,然后纷纷张挂起来。
刘芳扶着宫女的手进来,一进了门就让这满眼的缤纷颜色给看住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花
“三公主来了?我们公主还说明天去请您一块儿来过节呢。”
“你们这……这是自己过灯节啊?这些灯哪来的?”
“自己做的呗。”银杏在一旁说:“我们大家伙儿一块儿动手,也就图个乐呵,毕竟是过节嘛。三公主看看,奴婢的手都让铜丝给扎了好几个眼儿。”
刘芳真看了,确实有扎伤的地方。
“疼不疼啊?也不小心着些。”刘芳说:“这过节吃元宵,回头你多吃一碗,也算补一补了。”
桂圆就乐了:“那赶情好,她平时就爱吃这些黏乎乎,甜乎乎的东西。”
这些宫人和太监做的灯,扎的花正一一张挂起来。他们不是匠作坊的,当然也没有学过宫中制作这些物件儿该有的规制,那可不就想怎么作就怎么作嘛。
比如有人扎了朵大绢花,花瓣是五颜六色的,那花快有个小盆子大了,真个儿吉庆鲜艳。
刘芳再低下头,箩筐里扎好的花大的大小的小,不光有用绢花,还有用彩纸扎的花,纸比绢要硬挺,扎出来的花都支棱着,看起来……很不象花。
可刘芳不觉得丑。
她觉得红红紫紫绿绿的就是好看,可是平时陈尚宫帮她挑的衣裳看起来都暗沉沉的不起眼。就拿重阳节那会儿来说吧,她自己想穿新做的撒金百褶洋红裙子,戴曹皇后新赏的珍珠项圈。可陈尚宫说重阳是秋节,穿这个颜色不相宜,接着就是又长又琐碎的训诫。
那天刘芳穿的是秋香色的宫装,象牙色荷叶裙,那个珍珠项圈她最后也没戴,戴了一个赤金镶红宝的如意扣。
是,照陈尚宫说的穿戴打扮起来,人人都说这是大方得体,即使不夸,也挑不出错儿来。
可刘芳心里真的想……照自己的意思穿,穿自己喜欢的颜色,戴自己喜欢的首饰。
眼这些做的奇形怪状的花朵,换别人来看可能觉得太不成体统,大的大,小的小,颜色也忒艳俗刺眼。
可刘芳觉得这花儿做的很不错。
“这就都张挂起来吧,到明天晚上一点亮了灯,安和宫一定好看得很。”刘芳转头吩咐:“把我今天得的那盏灯也拿过来,放在一处才好看呢。”
孤零零一盏灯算什么花灯节?花灯就要多,那才好看呐。
刘琰正拿着把小银剪,跟李尚宫学剪窗花。李尚宫的手巧,那剪子在她手里象活的一样,纸卡嚓卡嚓响着,碎屑纷纷落下,露出来的是精巧美丽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