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主喜嫁-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桂圆凑近了些,小声问:“姑姑觉得这个王芝……会成咱们四驸马吗?”
  李尚宫摇头:“这可不敢说。不过呢,年轻男女见面,不管是喜欢也好,讨厌也好,总归得有点儿印象。倘若见一面两面连对方长什么样都记不住,那肯定没戏。”
  桂圆觉得李尚宫说的话总是特别有理,她一定得记住,这将来肯定都有用。
  “咱公主脾气好,没有那些个骄纵蛮横的脾气,要是谁做了这个驸马,那一准儿是上辈子积了德。”
  这宫里就没什么秘密,刘琰拿回来几张画像这事儿,隔壁麓景轩当晚上就知道了。
  冯尚宫就有些羡慕,又有些心酸。
  这样的待遇,也就安和宫会有了,皇上和皇后那个架势,真是恨不得把天下所有适合的青年才俊排成一排,任四公主一个个的挑。
  这可不是她夸张。京城本来就是天底下最繁华的地方,所有优秀拔尖儿的人才本来就有一多半都聚在京城。而且明年就是春闱,这会儿该赴考的也都进京了,这京城的加上外来的,全天下的好男儿就算没有十成在京城,也总得有个七八成了吧?
  只要四公主说声喜欢,只怕皇上和皇后立马就能点头给她指婚。
  自家公主可没有这份儿恩宠。
  到时候多半也就圈出两三个人选,让五公主过过目,走个过场似的挑一挑就算了。那也叫挑吗?不过是矮子里面拔将军,人家四公主这才叫挑呢。
  冯尚宫感觉自己特别心浮气燥,也许是屋里炭盆儿烧得太旺了,逼得人火气直往上窜,心怎么都静不下来。
  唉,可是自家公主这亲事且急不来,身子还没调理好呢,她再眼热四公主,五公主也变不成皇后亲生的。


第三百九十七章 挑捡
  冯尚宫心不在焉,可晴提醒了她一句:“冯姑姑,颜色错了。”
  “哦,”冯尚宫低头看了一眼,果然绕错线了,只好把刚才绕上去的再拆下来。
  可晴体贴的说:“姑姑是不是累了?我去打水来姑姑洗了脸早些歇息吧。”
  冯尚宫倒不累。
  熬过了那一年的禁足之后,日子现在一下子又优裕起来,冯尚宫反倒不习惯象以前一样事事甩手,她还保留着那一年养成的习惯,手边总要有些活计做着。
  似乎这样一来,心里会更踏实一些。
  可晴虽然不象其它几个大宫女那么机灵,但是能在宫里待到现在也不是傻子。她小声问:“姑姑是在想四公主的事吗?”
  冯尚宫手里的线缠成了一团,解不开了,只好拿剪刀都剪断:“四公主这份儿恩宠真是独一无二,羡慕也羡慕不来。”
  “是呢,我也听说了,四公主将来的驸马一定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比前头几位驸马都不会差。”
  何止不会差?那是强远了!
  孟驸马出身才学相貌都还好,可他是个病秧子啊。当初福玉公主是急着出嫁,年纪大了,前头三次定亲都不成,所以没得挑选。
  到于鲁驸马,出身不错,身板儿更好,但是才学就谈不上,相貌嘛……上次冯尚宫见他的时候就是皇上寿辰那会儿,不知道是不是天天待在军营里,脸黑的简直都找不到五官在哪儿了,真心话,二公主配他是委屈了。
  至于三公主家的那一位,大家都知道那是个不理俗务的,一心只有画画,据说新婚不到一个月的时候,他就整日的泡在自己的画室里,都不回新房睡觉。
  这三位驸马的缺陷都很明显了。
  可是四公主不一样啊,四公主那可是皇上和皇后的亲生女儿,这天下最尊贵的夫妻俩一定会挑个四角俱全,十全十美的才俊做四公主的驸马。
  而五公主和四公主年纪相近,跟在四公主后头议亲的话,那不是只能捡四公主挑剩下的吗?
  冯尚宫没有直白的把这话说出来,可话里隐约透出了这个意思。
  可晴却没想那么多,她一面收拾线轴一面说:“那不挺好的,咱们还沾了四公主的光呢。”
  冯尚宫被她说得一噎。
  是,可晴说的是大实话。
  四公主再挑,也只能选一个驸马,那么多青年才俊呢,五公主正好跟在后头,可以说是捡了便宜了。
  可冯尚宫心里就是有点儿委屈。
  不是她自己委屈,是替五公主委屈。
  要说以前呢,冯尚宫对五公主更多是利用攀附,指望靠着她过上好日子,后半辈子有所依靠,那时候五公主也虚荣,浮躁,刻薄寡恩,对于身边的人毫不在意。但是经过了禁足那件事之后——所谓患难见真情,那段时日她们相依为命,五公主摔了那么重的一个跟头,现在已经和从前全然不同了,她待冯尚宫和可晴她们也亲近宽厚起来。
  冯尚宫也是真心希望五公主能过得好。
  养好身子,寻一个好驸马,以后好好过日子。
  “姑姑平时还说我们,遇事要放宽心不要斤斤计较,我看姑姑是钻了牛角尖了。咱们公主本就是最小的,不管什么事儿都要排在姐姐们的后头。驸马是人家先选,府第也是人家先挑,孩子人家也会先生出来……要是想争先,那除非公主重投胎一次,变成所有公主的姐姐才行。”
  冯尚宫都让她给逗笑了。
  可晴想事情就是简单。
  这哪里只是长幼的事儿。
  世人都生着一双势力眼,见风使舵,拜高踩低还算轻的,更多的时候他们还会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尤其是这宫中,谁有宠,谁没宠,谁过得好,谁过得不好,那些人看得清楚着呢。
  同样是公主,份例明面上都是一样的。但真能一样吗?一样是樱桃,送到四公主那儿的又大又圆又水灵,一个坏处虫眼儿都挑不出来。为什么?那自然是送去之前就有人精心的挨个挑选过,能送去的都是尖儿。而麓景轩呢?虽然不至于给你坏的烂的臭的,但是凭你怎么看,也就能看出“平常”二字来。
  不出什么毛病应付得过去就行了,人家不会给你卖力气。
  因为你没有好处给人家。
  不仅是吃的,穿的戴的用的都一样。
  同样是珠钗,人家更光洁浑圆,给你的就难说了。一样是布料,人家花样颜色都是娇艳华贵,到你这儿不是素淡就是老气……
  那些都是细枝末节,选驸马可不一样。
  那可是要过一辈子的人,怎么能不好好选。
  看人家四公主这派头,必定要选个才貌双全,文武兼备的,品德要好,家世更不会差。到了他们公主这儿,肯定不可能越过四公主,大概也就是个平庸、过得去的人物就敷衍过去了。
  嗨,人活在世上真要计较,可计较的地方多了。
  “姑姑别担心了,不会的。”可晴可比她想得开:“咱们到时候托托人,给宜兰殿的几位姐姐送点东西,让她们帮着在皇后娘娘面前给说说好话。或是请大公主、四公主她们帮忙挑个人选,想来她们不会不帮忙的。”
  “你这丫头……”冯尚宫摇头:“人家凭什么帮你啊?”
  “可是这事儿对她们来说又不是大事儿,动动嘴而已,又不费力气也不花什么本钱啊。”可晴认真的说:“而且奴婢觉得,大公主为人公道也厚道,四公主对人也从来没有什么歪心眼儿,她们就算不出力帮忙,也不会故意使坏……”
  “快别说了,你这张嘴啊。”冯尚宫赶紧拦她:“当心让人听见。”
  麓景轩现在新补的人手,冯尚宫可不敢担保个个都老实听话。
  经过上次的事情,说不定这些人里就有皇上,皇后,或是旁的什么人安插的耳目。平心而论,冯尚宫也明白。五公主上回做的事情确实出格,安插人看着她,也是防患于未然。但是平时说话行事,冯尚宫都格外当心,生怕出个错处被人抓住。


第三百九十八章 满月
  进了腊月,刘琰发现大家话里话外不离过年。
  过年好啊,过年这个月都会加恩赏,全宫上下都能多领一套冬衣,一份赏钱。这钱当然根据地位不同而有多有少,各宫各处的主子还会额外发赏。比如安和宫,惯例多发一个月的月例。
  就算不为了赏,过年也是件让大家高兴的事儿,过年的时候能吃平时吃不上的东西,比如饺子,这样儿东西宫人太监们平时是吃不着的。还有过年主子会赏的糖糕和肉饼,宫女们破例可以用脂粉,戴绒花,戴耳坠子。
  虽然还没到年下,但是已经有人悄悄的把头绳换成了新的,耳坠也已经戴上了。掌事的尚宫和大太监们看见了也只当没看见,并没有要喝斥责罚的意思。
  一年里也就这几天能松快,再说主子们在这时候尚且很宽容,他们何必夹在中间作恶人呢。
  宜兰殿的大太监闵宏闵公公也换了一身儿新行头,平时石青的袍子换成了枣红缎子的,靴子也换了一双新的,头上的帽冠也换了顶新的,整个人看着喜气洋洋,再加上他那满脸的笑容,让人看着也觉得喜庆。
  刘琰笑着说:“要是天天这么高兴就好了。”
  李尚宫说:“哪能天天跟过年似的呢,一年里能有这么些天就该知足啦。”
  要是天天过的都是这样的日子,那就不觉得快活了,人嘛,总是贪心不足的。
  李尚宫给刘琰系好斗篷上的带子,递给她手炉,又吩咐桂圆:“一定要当心伺候,别让公主吹了风,觉得热也别轻易脱衣裳。”
  桂圆一一都应下了。
  刘琰坐上了车,桂圆赶紧把脚炉也给她摆上。
  “还没下雪呢,没那么冷。”
  桂圆想了想也是,在车里捂得太暖和,下车的时候反而更觉得冷,就把脚炉摆到车厢的角落里。
  刘琰的指尖一圈一圈的描绘着手炉上莲花的纹路,轻声问:“核桃这两天是怎么了?病了吗?”
  因为快到年下,宫人即使生病也不敢说,往往就是弄点姜和红糖煮水喝,硬扛过去。
  “那倒不是。”桂圆想到这事也有些替核桃难受:“她娘过世了,家里托人给她捎来了信儿,这些日子她都没睡好,她同屋的菱角还听见她梦里哭着喊娘。”
  “是这样啊……我居然一点儿都不知道。”
  “她哪敢把这样的事情说给公主听。”
  想想也难怪核桃这么难过,自小离家,进宫之后与家中就难通音讯了。亲娘去世,她最后一面也见不着,更无法送终、祭拜。
  “你替我记着,回头放赏的时候,多给核桃一份儿,这事儿你经手就行,不必让旁人知道了。”
  桂圆连忙说:“奴婢替核桃多谢公主恩赏。”
  这算什么恩赏呢?一点儿财物,既弥补不了她缺憾,也安慰不了她的丧母之痛。
  就算是赏,也不能多给,多给反而是祸了。
  刘琰记得她才刚搬进宫里住的时候,常待在宜兰殿。那时候她听父皇和母后常常在一起说话,不过大多数她都听不明白,也记不住。
  但有一件事她记得。
  父皇和母后说起选宫女的事,因为宫中曾经战乱,据说前朝末帝时宫中的女子多达万余,但是等到皇上登基的时候,简直十不存一了,所以有人奏请宫中应多召选一些宫人,充实后宫,洒扫执役。
  当时父皇说,他们一家统共没有几口人,用不着那么些人伺候,现在国库空虚,没那么多银钱可挥霍糟蹋。再说,人家好好的姑娘给弄进宫来,致使骨肉分离,也有伤天和。
  那些话她记得相囫囵大概,但是直到现在她才明白当时父皇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