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疚之故。
时间,一点点过去。
政治安稳,一切平顺。
五年了,朱常哲又要南巡了。
和六年前先帝那次主要目的在为太后祝寿的南巡不一样,他的这一趟,可不是来游山玩水。
一是因江南和浙闽沿海先前因大战损失严重,多处包括两河河堤在内的河工海防等基础设施重建,正是当地官员代表军民恭请皇帝检视;
二为亲自考察两江衙门重建后的当地吏治,考察民情,问民疾苦,安抚民心。
三为阅兵检查军防。康安伯入京后,现今沿海兵权分散去了两位大将手中。倭寇因那年大战元气大伤,近年来不足为惧,但朱常哲还是有心要建立一支战力强大的海防军,他必须亲临亲检。
当然,他们也想念远在江南的几个故人。
一想到这一点,朱常哲和太后都有几分迫不及待。
……
第737章 番外二
“哀家想念北了。”
太皇太后一想到那个粉团子一般香软小子,嘴角就忍不住地往上翘起。
而念北,正是李纯和程紫玉的长子。
太皇太后已有两年多未见紫玉一家。
李念北,这名字是太皇太后取的。
言简意赅。
当日程紫玉与太后一道南下时,便透露了李纯卸任后有可能会入赘程家的消息,叫当时的太后无奈之余又是一番唏嘘。
李纯便是在种种原因下跟了母姓,将来他的孩儿,还是这般吗?
所以在先帝驾崩不久,太后便找来李纯,亲问他可有认祖归宗之意。
李纯轻轻摇头。
先帝在时他没有,此刻就更不愿了。
他只求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看在他的面上,为昔日辉煌的李家平反。其他,包括他是李家后人之事,便不用传出去了。这本就是他母亲所求,他绝不敢忤逆。
为这事,太后一直心下不舒服。皇室血脉不但不能认,不但不敢曝光,还得做上门女婿,她这个做长辈的,是何其打脸?可这偏又是孩子的唯一所求……
为此,太后叹了又叹,心头对李纯更疼惜了几分。
总算,计划常常没有变化快。
局势走着走着,程家两个长子渐渐得用,也开始各自大放异彩。程子诺自不用说,真才实学考下的榜眼,是皇上看重的后起之秀,自前途无量。
而那程子鸣更是在求娶了入画了后,痴劲渐退,懂得了有所担当,渐渐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尤其在几番机缘巧合下,他颇有神韵的画作在京中竟是有了一定知名度,并得到了一些人的追捧。
程子鸣的画作和名声与程家陶结合后,更是相互促进。
而程紫玉有孕后,入画便担负起了工坊的生产,很快,整个工坊的运作便都交到入画手上。
入画两口子也渐渐开始在程家事务里挑大梁。
如此一来,程家没了后继无人之忧,也不缺男子来顶天立地,那么李纯入赘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所以,李纯与程紫玉的孩儿依旧姓李,算是一全李家血脉。
但程翾还是一早便与李纯打了招呼,若将来程家没有合适的传承人,依旧是要将技艺交到他们手上。届时,他们的孩儿里,还是必须至少有一个入程家家谱,随母姓程,继承手艺。
李纯孑然一身,早把程家当家,自然没意见。
程紫玉生产后的第二日,太皇太后便亲临了。
这孩子为皇室血脉,又是李纯长子,自己的乖重孙,太皇太后看着实在欢喜得很。她主动要求赐名,想给庇护的同时,更想与孩子更亲近些。
她抱着孩子,看着李纯。
“叫念北好不好?李念北。”
太皇太后的视线紧紧盯在了李纯身上。她只恐他一去不返,或者再见不得。只求他多念念北方还有至亲,还有老人。哪怕他回不来,也希望他能记着。
“好,自然是好的。”李纯心境早已放开,哪有不应的。“北方是我的根,不论我身处何地,都不会忘了养我育我的北方和北方的人。都会念着的!”
他说得云淡风轻,但言语诚挚还是让老太太红了眼。
尤其他终于主动第一次,亲手搀扶着她上座,让她更差点滚下了泪来。
李纯虽待她要比先帝更温和些,但从来都保持了一段永远都拉不近的距离。此刻这主动的亲近,太皇太后欣喜至极。
在接下来的近三年时间里,李纯便一心尽孝,全力弥补着过去的遗憾……
是呢,虽已五年过去,可程紫玉和李纯是两年前才回了荆溪。
原本,程紫玉打算在程子诺成婚后便回的,后来却又因着生产和月子一拖再拖。
一来局势稳固下后,程家前途明朗,原本的风险也消失一空。远无可惧,近无威胁,朱常哲这个新皇又多番照应着,京中工坊也能担下了程家近一半的生产,使得他们南下的步伐缓了下来。
二来,是那朱常哲,逢年过节或是闲暇无聊时便常会不打招呼地不请自来。久而久之,见怪不怪。
因着李纯的卸任和程家回归商户,李纯与他再无利益和站立面的纠葛后,二人的关系倒比昔日更要好了几分。既因李纯能懂他的寂寞,也因他多番缘故下的真心实意。又到底有血缘关系,在求不得亲情的皇室里,此中特别的单纯关系也让两人都带上了几分珍惜。
第三嘛,便是除了朱常哲的屡屡相留,还是因为太皇太后。老人家年纪大了就不愿分别,总不愿他们离开。
太皇太后身体康健是程紫玉今生愿望之一。所以只要老太太有所求的,她都会极力应下了。就连老太太好几次邀了紫玉带念北到慈宁宫解闷小住,她都应下了。
太后年纪大了,程紫玉实在不忍拂她老人家之意,时间一拖再拖。
紫玉是老太太喜欢的,李纯更是老太太最心疼的,那念北自是老太太的心头肉。太皇太后对这孩子几乎是一见就要抱,一抱就不舍得放。
更因念北早先怀在肚中时便跟着她一道离京,一道南下,一道遭遇过危机这点,使那祖孙情分更甚非常。拿太皇太后的话,那缘分是早就注定下的。
好吃的好用的好看的,华美的珍贵的有趣的,她总不忘给小念北留下一份来。每每念北入宫,都得大箱小箱带着走。
那份疼宠,别说阖宫艳羡,连朱常哲见了也屡屡嘴角直抽。
程紫玉刚开始还厚着脸皮,后来是实在不肯收了。
“知道你忌讳什么。后宫哀家做主,哀家说了算,而且这都是从哀家私库里出的,谁能说什么?再说了,就凭你们对哀家和皇上的救命之恩,赏什么都不为过。哀家从不遮掩,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瞧瞧哀家对念北的看重。”
“可您再这么送下去,慈宁宫都要被我们掏空了。您这般引诱着,就不怕我天天来么?”程紫玉笑。
“那你又错了!”
太皇太后素指点了程紫玉的额。“果然一孕傻三年。自打你有了孩子,哀家何时给过你赏了?”
老太太作势白了她一眼。“哀家的礼只给重孙小辈。你想要掏空哀家,光有一个念北可不行。有本事的,你再生上几个出来一起掏。哀家保证甘之如饴。
你知道的吧?哀家这里最多的,还是姑娘家喜欢的珠宝玉石。从哀家云英未嫁时的积累到嫁妆再到封妃立后生子长辈们的赏赐,和皇室这四代的传承积累,大多数都是女孩子喜好的宝贝。
哀家等着呢。你可和李纯赶紧努力。趁着哀家这身子骨还能撑几年,抓紧时间给李纯生个女娃娃凑个‘好’字,也好让哀家的宝物顺利传承。”
当时的程紫玉头大无比。她还以为催生只在得子前,她还以为生下孩子能轻松个几年,怎么孩子还不会说话走路呢,这便又催上了?
太皇太后绝对真心,当即便传了御医,又让帮着调养……
而除了这三条,还有久久没能南下的一缘故便在红玉身上了。
这边程紫玉刚刚坐月子满两个月,那边红玉便提前半个多月生产了。
也不知怎的,红玉不但先前怀孕不易,后来孕期依旧辛苦。
那孩子在肚中便极难伺候,使得她整个孕后期便没睡过一个好觉。
生产的时候正是天气最热的几天,胎位又不正,提前发动着实吓
人。幸得御医稳婆和宫中老嬷嬷们齐心相帮,总算有惊无险生下了孩子。
也是个儿子。
何思敬略微可惜。他想要女儿。原因么,主要是儿子一出世,他那盼孙子已久的爹娘一定坐不住,要么会入京,要么会要求他们回荆溪。可他既怕红玉因着与公婆的相处会不自在,又觉他在京城刚站稳脚跟,还想再奋斗几年……
程红玉倒是很庆幸。生了儿子,任务也算完成了一半。以后谁也别想逼着她,又或是说她生不出蛋来。她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然而,这孩子生下后,便整宿整宿不是闹腾便是哭,关键是挑剔非常,只跟亲人不要下人。除了奶他的婆子,其余人连碰都碰不得一下,奶娘不乐意,他夫妻俩也苦不堪言,连留京照顾两个产妇的何氏和帮忙的蒋雨萱也跟着瘦了一大圈。
当时整个工坊的生产和管理全都压在了入画身上。她实在照应不上红玉那里。而在程子诺入职后,蒋雨萱也有自己的小家要忙着,何氏命其专心备孕,导致红玉这里更累了……
程紫玉见她辛苦,只能每日带着孩子去看她。总算孩子们投缘,何家小子每每一见念北,便乖巧无比,不哭也不闹,只巴巴睁大眼睛盯着小哥哥瞧啊笑。
众人啧啧称奇。
拿李纯的话:“大哥的威信在那儿摆着,做小弟的岂敢嚣张蹦跶?他就不怕将来挨收拾吗?”
念北是同辈孩子里年纪最大的,是当之无愧的大哥。但李纯这话多少有映射他和何思敬,逗趣红玉之意,本以为红玉会一蹦而起或是白眼频飞,哪知红玉却厚着脸皮顺杆子就下。
“正是如此。做大哥的,自当好好尽职,万不能抛下弟弟一人逍遥去。如此才是真兄弟,才是真义气。紫玉,你说是不是?”
程紫玉哈哈捧腹。
她与李纯能等,可何氏却等不下去了。
老爷子离家已有一年半时间,他心急遭了一难的荆溪和程家,也担心重新步入正轨的生产,所以在五月程紫玉生产后便回了荆溪。
按理何氏该伺候老人跟着回去的,但还是为红玉考虑留了下来。这会儿没有理由再留,何氏已开始打算要回去了。
程红玉在何氏和程紫玉跟前软磨硬泡,使尽了手段,只求他们多待一阵。
何家小子实在折腾,黑眼圈的红玉又实在可怜,如此,他们的行程再次拖下。
七月改到了九月,又从九月拖到了十一月。
本想着回荆溪过年,可红玉那里孩子又病上了。
这么一拖,又是一年春。
哪知……
他们这边刚刚开始打包行李,红玉那里来了消息——又怀上了。
“……”
众人皆是无语。
典型的三年抱俩啊!大的才几个月,小的又来了。
这下,红玉更卯足了劲要留人。
“我上次就难产了……你们在我心安……算我求求你们……我一个人,想想都害怕……”
程紫玉本还在犹豫,看要不要她和何氏二留一。
哪知又传来消息,成婚一年多的入画也怀上了。
这下么,自然谁都走不了了。
何氏因着媳妇女儿都有孕,走不了。程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