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掌贵-第5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边诸大人还在劝阻不该让女子碰奏折,却被皇帝几个眼神都憋回去了。
  而程紫玉奏折在手,却是越看越心惊。
  上边种种,竟然都是她还不知道的!
  到皇帝手里的,都是第一手的消息,知道的自然要比她多,比她全,比她快!
  但她怎可能这些消息半点不知?
  那便只有一个可能。是皇帝封锁了将军府的消息。
  将军府消息的最大来源是皇帝的亲卫。
  李纯离开后,亲卫便交回了皇帝手上。但夏薇他们本属亲卫,皇帝不可能刻意去封锁他们的消息。除非,是皇帝不想让他们打听太多。
  那么只一种可能,皇帝起疑了。
  他对自己起疑了。
  难怪这几日,她总觉得将军府能打听到的消息少了那么多。
  再加上奏折上的消息都是刚发生不久,尚未传到京城,以至于她竟是一无所知。
  程紫玉深吸了好几口,反复叮嘱自己镇定再镇定。
  装也要装出镇定,万不能流露半点心虚,叫皇帝他们将怀疑深入。
  她努力顶着几十道灼灼的视线,边细细看着,边考虑着该如何自证。
  只是……
  这些奏折乍一看都事关大局,细看之下,竟然全都与她有上一些若有似无的关系。
  原来这几天,江南那里的局势已大有变化。
  先前那些事关朱常哲的谣言本以为已经消失,却不想那些谣言再次来势汹汹,大有铺天盖地之势。
  疫情还是没能完全消除。不是朱常哲和医疗队无能,而是他们每每刚治好一处,便会另有地方爆发出新的疫情。
  能治好,说明是会治的。既然会治,又如何会让疫情此起彼伏的?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朱常哲是真的如谣言所指,为了最大程度搜刮贪墨朝廷银子和在当地积累威望才一直不让疫情根除……
  当程紫玉瞧见这一奏折时,并未第一时间领会这与自己有何关系。
  “这些,都是与你有关的。”皇帝道了声。
  程紫玉很快就看明白了。
  几天前半夜丑时,有飓风登陆,江南地区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淮河水位暴涨,新建好的大坝竟然出现了缺口。
  淮河水直冲入洪泽湖。
  大坝堤岸共有百多里长,那种狂风暴雨下自然没有卫兵能第一时间发现。
  等到发现大水倾泻,已是两刻钟后……
  缺口被打开或许只需一瞬,可堵上要花的功夫却是百倍千倍的。
  结果可想而知。
  洪泽地区遭了大难。
  深深暴露了大坝的“薄弱”!
  这就是刚修好,号称千古一绝的大坝?
  分明就不堪一击!
  这是什么工程?
  不是说,花费总计百万两吗?就这水准?
  整个淮河地区都沸腾了。
  所有人口中念的讨论的,便是这缺口造成了多少伤亡,淹没了多少良田,多少人受灾受害了?
  所有人都在怒骂这工程的不靠谱,对朝廷的不满意。
  所有人都想起了先前的传言。
  所有人都或多或少信了那些传言。
  所有人都在指责朱常哲。他是主管,不管基于什么立场,不管是什么原因,他都逃不开干系!
  所有人都认定这个工程就是唬人的纸老虎。
  巨大的投入换来的却是这么个玩意儿,自然只有一个答案——朱常哲贪了银子!
  再联想到那防不住的疫情,许多人都对朱常哲的人品展开了抨击!认定朱常哲的身上已是背负了大量人命!认定朱常哲品行不堪,简直人间败类!
  连带的,当地的衙门,江南的各处衙门,甚至是朝廷都陷入了民众的质疑声中……
  还有不少当时被忽悠着投了捐了银子修坝的大家族都开始不满起来,纷纷要求当地衙门给个说法……
  朱常哲自然也递了好几封奏折:表示疫情有人为扩散迹象,可惜因找不到确实线索也没有嫌疑人,所以信的人不多。
  朱常哲还表示:大堤的缺口也是人为。他们在第一时间的彻查下便发现缺口处有火药的痕迹。是有人趁着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时给炸开的……
  然而这种说法,当地不少官员和民众都表示质疑,所谓的“人为”只是哲王一面之词,反正是没人瞧见火药的踪迹,也没有发现其他人为证据。
  于是,好几份的奏折便都是就此事对朱常哲的弹劾。
  程紫玉忍不住冷笑。
  朱常哲对大坝极为看重,自不会自毁长城,自封前路。
  三更半夜,暴雨倾盆状态下,巡视自然薄弱。对方有心动手,长达百里的大堤难免叫人钻了空子。
  而火药的残留在经过暴风骤雨和汹汹大水后,自然不可能还留存下来。朱常哲很难自证,幕后人很是阴险……
  这样的人,除了朱常珏,还能是谁?而有实力在江南小动作不断的,也只有他。他开始动手了!
  而有前世先机,知晓李纯将困于西南,知道北灾南涝,进入秋季依旧有飓风来袭的,自然是朱常安。
  他们果然是联手了……
  程紫玉在杨阁老的示意下,看向了另几份奏折。
  原来,这边大坝刚出事,那边便曝出了一个又一个印证朱常哲人品,暴露他作为的证据。
  先是有人曝出,朱常哲半个月前就在江南买了两处宅院。一个在金陵,江南的中心。另一处却是在荆溪……
  言之凿凿!
  问题来了。
  第一,银子哪来的?他人在京城活动,要投资也该在京城。为何要在江南?说明他有很多的闲钱!可最近的他既没有大产出的产业,就连他的外祖康安伯也正忙着对付倭寇,所以这银子不是他挣来的又或是康安伯给的。
  那么,这是什么银子?
  贪——所有人的第一反应!
  再联系大坝之事和防疫之事,这三件事几乎已能相互印证朱常哲的卑劣贪腐人品。
  第二,他为何还要在荆溪买宅子?
  顺其自然的,朱常哲和程紫玉的关系再次被翻出。
  连带着医疗组组建成的第一时间便去了荆溪那事也被确认了。
  于是:
  果然当日的所有传言都不是空穴来风,全都真实!
  果然哲王名不副实,不但玩忽职守,还假公济私,假仁假义,视人命如草芥……
  非但如此,哲王还与程紫玉关系匪浅,甚至有那种见不得人的关系。
  否则,哲王要买宅子买在哪儿不行,如何会买在了荆溪小地方?
  否则,如何解释前一阵医疗组的荆溪之行?
  否则,如何解释荆溪的程家,竟然有哲王和康安伯的人在帮忙守着?程家与哲王究竟是何关系,怎么还会轮得到哲王找人去守护?
  揣测纷纷,认定,要么,是锦溪郡主与哲王有见不得人的勾、搭,要么,便是两人之间有见不得人的勾当……
  传言比秋风还快,一夜之间便吹遍江南。
  就连两人南巡时的交往,哲王的几次出手和求娶都被人传得绘声绘色。甚至当日程紫玉在宁波出事,哲王毫不避讳,和李纯一道前往相救等事全都被引出来了。
  还有说,去年南巡结束李纯回京后,程紫玉便与哲王开始了多次的私会。哲王更是偷摸到程家山上的工坊住过好几次。说在程家,两人之间的关系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可惜,这事李将军还被蒙在了鼓里。
  两人的关系被“捅破”后,两人的“合作”也被爆出来了。
  说:哲王表里不一,假仁假义,锦溪郡主何尝不是?
  郡主以行善扬名,每次捐款都是大数额,但实际和哲王一样,是个名不副实之辈。
  郡主若真要行善,为何不直接将银子用之于善堂和难民,却偏偏要多此一举通过衙门?实际她哪里是为行善?这只不过是她想要为程家扬名的一个手段。只是引起皇室注意的一个方法,和哲王修坝赈灾一样,只不过是声名鹊起的一个途径罢了。
  而通过官府,一来是为了收获功名,更是便于行贿,借此谎报善堂的各种开销,有官府介入后,更是为了方便吸收民间的其他善款。
  通过这种方式,事实程家早就实现了将善款回本。他们勾结了官府,善堂的真实投入事实与公布到外界的数额有很大进出。就连朝廷都被骗了……
  又有说,当哲王一年前开始修坝工程,其实便已与锦溪郡主和当地衙门勾结到了一起。他们在江南几乎壮大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
  他们都酷爱金银,追求权利名望,根本就是狼狈为奸……
  到此,传言竟然又反了回去,程紫玉也被拖进了贪墨洪泽大坝之事中。
  有说当日程紫玉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修坝,第一个拿钱出来以实际行动支持修坝,实际就是为了逼迫当时众盐商一道倾囊“支持”,并帮朱常哲从皇上手中得到洪泽大坝的修建和主管之职——这一点,所有南巡的官员甚至皇上都能作证。
  但是事后,哲王早就把这笔银子连本带利又返还给了郡主。
  所以郡主不但分文未花,还赚了个盆满钵满……
  还有说,事实当日朱常哲忙着大坝,压根就没时间和精力来争取赈灾这个名利双收的肥差。
  当时是程紫玉在太后跟前一力美言相劝,才有了太后劝说皇上,将赈灾事宜交给朱常哲之事……
  有更夸张的,说当日圣上派了南下去防疫的两位御医其实就是死在了朱常哲手中!如此才能解释,为何那么多人,一进入江南便出了意外。
  要知道,江南很少发生山体滑坡的事故。
  那事分明人为。
  而之所以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留下,是那片区域,早就在朱常哲的控制之中。也只有他有这个能力,这个动机对御医下手!
  因为他要组建自己的医疗组!
  因为他要将防疫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手!
  以此撇开朝廷对时疫的控制,以此赚取朝廷的防疫银子和在民间的威望功绩。
  这一点,从哲王会治却不治,纵容时疫扩散,草菅人命已经能够印证……
  又说,御医一行人遇难那事本就是程紫玉与朱常哲打的一个配合。
  是程紫玉知道将有疫情,故意在皇上跟前卖好,打听到了御医南下的时间人数等,悄悄报给了哲王,后者这才能将灭口计划做到天衣无缝……


第671章 小人之心
  程紫玉看着面前那被于公公上来小心整理成摞的奏折,手抖连连,可她,才翻看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奏折上提到:短短几日功夫,整个江南上下对朱常哲,当地衙门和朝廷怨声载道。流言迅猛,已如当晚那倾泻而出的淮河水一般,几乎是一发不可收拾。
  尤其在很多疫情严重处,很快有人发现,这哲王久治不根除的传染病,其实很容易就能治愈后……很多人都愤怒了。
  这几乎又等同于一个哲王故意延治病疫的实据。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指向哲王的无道。
  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品别说不配称王称帝,就是连主持赈灾都不够格!连带的,许多人对朝廷和官府的不满也开始越来越大。
  尤其不断有一个个所谓的“实据”报出后:
  比如,两江衙门竟然有官员主动出来指控,说哲王借着职务之便,多次干涉各路赈灾款,并主动要求揽下好几样物资的采购,指定了善堂的采购铺子……
  比如,有人发现,好几个善堂里都库存了霉变的大米和变质的食材,可见程紫玉主持的善堂中,先前流传的高价好米好菜等保证都是骗人的鬼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