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法战争中,担负闽浙、台澎一带海防职守的福建船政水师损失最重,马江一战几近全军覆没。随着海防议的兴起,战时曾被法国势力染指,战后又因船政水师元气大伤而防御薄弱的台湾、澎湖的海防事务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为加强台澎防务出谋划策,直隶总督李鸿章从海军经费紧张等角度考虑,认为短时间内中国财政无力负担增购大型铁甲舰,而提出订购几艘“济远”式巡洋舰部署于闽台的设想。议上,随即得到回应,8月4日,清政府电告李鸿章“著照‘济远’式快船定购4艘,备台澎用,即电商英德出使大臣妥办”,电报末尾竟出人意料地捎带一句“船价户部有的款可拨”,意思是这4艘新式巡洋舰将全由****财政买单。在晚清政治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即在危机没真正发生前,众人大都熟视无睹,高唱盛世凯歌,而危机发生过后则总会做一段比较高效的补救工作,但却无法持久,随着危机带来的阵痛逐渐散去,又会渐渐睡着,归于沉寂。此时正值中法战争结束后不久,战争失败的刺激尚未过去,因而清政府在购买新式军舰上能做出如此果断干脆的决策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这种可谓不见黄泉不落泪的行政风格,以及政策始终无法持久贯彻到底的弊端,在此后很快便又体现出来,直至最终上演了威海熸师的悲剧。
“济远”级巡洋舰是李鸿章为充实创建中的铁甲舰队,而于“定远”级铁甲舰开工后不久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的军舰,属于那个时代世界上最新式的穹甲巡洋舰之一,也是德国设计建造穹甲巡洋舰的肇始。在当时,这艘尚未回国的新锐军舰是李鸿章掌心里的宝贝,曾在很多场合炫耀,例如福建船政上奏请造钢甲军舰“龙威”时,李鸿章就曾援引“济远”之例进行对比,将福建船政设计的钢甲舰批评得体无完肤。根据最初的设想,北洋原准备购买4艘“济远”级军舰,但受困于经费短绌,只订造了首舰“济远”1艘。恰逢中法战事结束,第二次海防大讨论兴起,李鸿章此时又抛出建造“济远”级穹甲巡洋舰的提案,尽管名义上是说为加强台澎海防而购买,但总不免让人想起第一次海防大讨论兴起后,李鸿章鼓动沿海各省大批购买蚊子船,最后又通过运用老辣的政治手腕,汰旧换新,将各省购买的新锐一并划入北洋名下的往事。
订购“超勇”级军舰后不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因与李鸿章关系恶化,而受到排斥,绝缘于中国的海防事务。阿姆斯特朗公司为使自己的生意不受影响,则绕过赫德,直接派出推销员到中国承揽业务,英国驻华公使也通过在中国高层官场中的关系,重新恢复中国人对英国军舰的信心,以及恢复英国对于中国海防建设的影响。可能正是因为此,虽然痛快地答应出钱购舰,但李鸿章向德国订购4艘“济远”式军舰的方案,被清廷更改为“电商英德出使大臣妥办”,朝廷中那些与英国人交往密切的大臣显然起了作用。
接到电谕的当天下午,李鸿章即分别转电中国驻德、英公使。给驻德公使许景澄的电报中,李鸿章要求新军舰完全沿用“济远”的设计,尽速订造2艘,必须保证航速达到16节。而在给驻英公使曾纪泽的电报里,虽然指令在英国船厂订造2艘军舰,但必须也完全使用德国的设计,并特别强调,大小火炮、鱼雷等兵器,乃至铁甲都将在德国订购和验收,“以归一律”。实际表明不想使用和吸取任何英国的新舰型、新设计,只不过是将2艘“济远”式舰体的建造分包给英厂,以应付朝廷中那些受英国人影响的枢臣,由此可以看出李鸿章对于将订单分给英国人实际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蚊子船、“超勇”军舰着实是让北洋大臣对英国人恼火不已。不知是出于巧合,还是刻意安排,第二天上午,以前日电报未说明白为由,驻英大臣曾纪泽又接到一封来自天津直隶总督衙门的电报,简明的电文再度强调要在英国造的是2艘“济远”式军舰。
曾纪泽,字劼刚,是李鸿章的恩师曾国藩的长子,自幼即在父亲引导下接触洋务知识,因承袭一等侯爵位,又被称为曾袭侯。1878年开始曾纪泽长期担任出使欧洲的职务,在中俄边界问题谈判中,据理力争,维护了国家利益,一时名满天下。如同其名字一般刚直,接到李鸿章明确的要求订购“济远”的命令后,曾纪泽并未立刻遵照行动,而是慎重地咨询技术专家,调查确认“济远”的设计是否先进,增购“济远”式军舰的计划是否科学。很快便有了结果,1885年8月15日,避开直隶总督李鸿章,曾纪泽直接电告总理衙门,称据当事人海军军官刘步蟾讲,之前订购的“济远”号军舰上重下轻,存在设计问题,申请延缓订购“济远”式巡洋舰的计划,等正在大海上航行的“济远”号军舰回国后,“察其利弊”,再做决策。
得到消息后的李鸿章十分不快,本来只是让照样在英国订造2艘应付即可,没想到曾纪泽竟做如此措置,但是对恩师的爱子又不得不留几分情面,强压怒火,第二天一早即致电驻英、德公使,先作了一段表皮文章,让“将‘济远’图式交英海部员及有名大厂,详细考订,是否上重下轻”,之后随即话锋一转,点出了真实目的,武断地痛斥“刘步蟾语不可靠”,要求“速商订购造”,称“济远”号军舰回国路程还有2月之久,“不必待”。将曾纪泽的质疑一点不剩地予以否决,坚持原议。孰料,再出李鸿章意外,曾纪泽竟然真的就去找“英海部员及有名大厂,详细考订”了,随即称据英国设计师怀特说,“‘济远’名快船而不快,有铁甲而不能受子”,话虽直率,但确实也道中了“济远”级军舰存在的一些弊病。无可奈何,李鸿章遂电商受命在德国订购军舰的驻德公使许景澄,要求针对“济远”存在的问题,让伏尔铿造船厂修改完善,同时仍然坚持最初的想法,排斥英国设计,提出等德国的完善方案提出后,在英国照式造2艘。最初获取了难能可贵的国家购舰经费后,由于担心拖延日久,经费会被他处挤占挪用,李鸿章一直希望从速签订造舰合同,以免别生枝节,因而在购买4艘新舰的过程中显得风风火火,决策过于草率、匆忙。受曾纪泽认真的办事风格影响,中国购买新式巡洋舰的计划开始了有益的修正。
根据许景澄的要求,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很快提出了两种补充方案,一种是在“济远”级原设计基础上进行改进,将穹甲甲板的安装位置升高5英寸,以使穹甲****隆起的部位高出水线,另外针对载煤不足的缺陷,将煤舱加大,军舰也相应加长8英尺、加宽1英尺,吃水加深6英寸,而维持原航速不变,造价为300万马克,仍属于穹甲巡洋舰范畴。而另外一种方案在当时则相当之前卫,是与“济远”级完全不同的全新设计,这种军舰拥有如同“定远”级铁甲舰一般的铁甲堡,水线带装甲厚度上部为8英寸,下部6英寸,煤仓容量300吨,造价为295万马克,属于当时各国海军中罕见的新式军舰,铁甲快船——装甲巡洋舰。引人注意的是,此前德国并没有任何设计、建造装甲巡洋舰的经验,抛出这个方案,看来又想用中国的钱来做试验。
装甲巡洋舰(armored cruiser),是19世纪中期以后,世界舰船领域绽开的一朵奇葩。蒸汽战舰时代开始初期,只要装有水线带装甲的军舰一般都被统称为铁甲舰,只是根据吨位大小不等,而区分成一等、二等铁甲舰,因而日本早期的“比睿”、“金刚”、“扶桑”等军舰虽然吨位较小,仍因拥有水线带装甲而被归入铁甲舰一类。同时期的巡洋舰,起初并没有装甲,后随着设计的不断演变,逐渐开始增加防护,在用装甲甲板提高巡洋舰生存力的同时,英国海军率先提出在巡洋舰上使用水线带装甲的设想,但这种设计被认为对于当时只用于侦察、巡逻等辅助任务的巡洋舰过于奢侈,全无必要,而且还会加大军舰的重量,影响航速,因此遭到英国海军部否定。
对于拥有大量一等铁甲舰的海上霸主英国来说,增加一种带有水线装甲防护的巡洋舰确实没有过多吸引力。然而对海军实力单薄的国家而言,则意味着可以让造价较低的装甲巡洋舰来充当铁甲舰的角色,以较低的成本扩充海军实力。对海洋充满野心,但苦于国力不充,无法大量建造铁甲舰的俄国人最早领会到这一点,1870年,俄国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线带装甲巡洋舰“General Admiral”,这级军舰和早期的巡海快船十分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沿水线带装备了铁甲。在用以摸索技术的水线带装甲巡洋舰问世后不久,俄国人在后续的军舰上引入了铁甲堡设计,一时间,世界舰船设计领域发生了不小的震动,原本巡洋舰只是辅助舰种,现在居然装上了类似铁甲舰的装甲,对比穹甲巡洋舰,装甲巡洋舰虽然成本较高、航速不快,但是却有强大的生存力,可以胜任海战主力舰的角色,其实用价值不言而喻。自装甲巡洋舰诞生始,与其设计原理相近的二等铁甲舰的分类逐渐不再被使用,2种舰型归于一流。
可能因为对这类刚问世的军舰不了解,或者是为了急于定议,李鸿章并没有过多留意这种与“济远”级军舰完全不同的装甲巡洋舰,而是选择了提高装甲甲板安装位置、加大煤仓容量的“济远”改进型,随后立刻指示驻德公使许景澄与伏尔铿船厂签订订造2艘巡洋舰的合同,并与福州船政函商,由船政派匠首陈和庆,以及艺徒裘国安、曾宗瀛前往德国,分别担任即将建造的新式巡洋舰的验料和监工。同时,将选定的方案告知曾纪泽,要求在英国照式建造2艘。1885年9月18日,经过谈判,许景澄与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草签了2艘“济远”改进型军舰的订造合同,第一艘造价300万马克,约定1887年1月20日前完工,第二艘经过讨价还价,降低了6万马克,约定在1887年4月20日前完工。2舰所有价款分3次支付,首批于9月26日通过汇丰银行汇至德国。另外连同在英国的2艘巡洋舰所需的火炮也一并在德国订购,价格4万4千英镑。不久在英国的2艘巡洋舰的合同也签订。
然而就在4艘“济远”改进型巡洋舰即将开工之时,10月15日,主持海防建设的醇亲王奕譞收到2封来自海外的书信,内容均是批评“济远”号巡洋舰的设计,认为该型军舰存在诸多问题,而且当时国内对经手订造“济远”号巡洋舰的原驻德公使李凤苞的批评之声,也逐日高涨。此时醇亲王奕譞刚刚主持海防工作不到3天,对于这个技术性很强的问题一时手足无措,索性小心为上,致函军机处,通报“济远”号设计问题过多,要求4艘新式巡洋舰绝不能仿照其建造。
当时一直较为关注新式海军建设的慈禧太后很快也得到了消息,认为这拿不准的技术争论,应谨慎从事,主张对李鸿章一力推荐的“济远”式军舰予以否决,毕竟这4艘军舰是由****出资建造的。10月16日,慈禧太后下懿旨:“闻‘济远’快船不甚合式,应暂缓照式建造。著曾纪泽、许景澄于著名各大厂详加考察,何式最善,电奏候旨遵行”。随后光绪皇帝又颁布谕旨进行补充,严令曾、许二人,“必须亲历大厂,详加考察,仿照西国通行有效船式建造”,“将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