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5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兵袭之”,明显是高仙芝为了麻痹石国而用的谋略。然后是说高仙芝搞屠杀,
其实这是当时战争的常用手段,比如说开元3年之役,“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
传,自已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
威震西域,大食、康居、大宛、、、等八国皆遣使请降。”为何这个时候没有
“诸胡怒,连兵攻四镇”呢?其实所谓的“诸胡怒,连兵攻四镇”只不过是中亚
河中地区的西域国家在阿拉伯的控制之下联合进行的一次反攻活动,和高仙芝是
不是屠城关系并不大。最后是说高仙芝贪财,这一点最为冤枉,兵法有云:“使
贪使愚”高仙芝正是完美的应用了这条兵法,所以他的军队才可以保持如此高的
战斗力。大唐名将李靖击灭突厥之后,被人弹劾说“治军无法,突厥珍物,掳掠
俱尽”,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史****载高仙芝“颇能散施,人有所求,言无不
应”可以明显的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很贪财的人。
高仙芝旨在恢复唐朝在河中地区势力的行动自然会遭到阿拉伯帝国的反击,
怛罗斯(今哈萨克江布尔城附近)战役终于在天宝10年(公元751年)爆发。这
是一场迟早要打的战役,唐朝要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
唐朝方面,主将是高仙芝,副将为李嗣业,别将为段秀实,兵力为安西都护
府二万汉军,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高仙芝时代“凡镇兵四十九万,
安西节度兵二万四千”怛罗斯之战居然出动安西都护府八成以上的兵马,说明这
次高仙芝是下了血本的,也是对即将和阿拉伯的大战有心里准备的。唐军虽说是
马步混合部队,但是唐军的步兵均有马匹,平时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作
战,战斗力极为强大。阿拉伯方面的主将是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
(AbuMuslim),手下大将为齐雅德。伊本。萨里(ZiyadibnSalih),兵力
为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ghazi)四万人,加上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与锡
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总兵力当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在兵
力方面,阿拉伯联军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的。在素质方面,呼罗珊是是阿拉伯历
代经营的军事重镇,又是阿拔斯王朝起家的地方,呼罗珊骑兵的素质在阿拉伯帝
国中当属翘楚,都是精锐。
地理方面,观察地图以及结合史书我们可以看出。高仙芝翻越葱岭(帕米尔
高原),“深入七百馀里”,其实已经在阿拉伯的地盘上作战,阿拉伯在补给,
情报等方面占了绝对的优势。
兵器方面,唐军步兵均用陌刀,威力极大,列阵而出则“如墙而进”,肉搏
时候威力不减,史载李嗣业用陌刀肉搏“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骑兵方面则
是轻重骑兵结合,一般使用马槊,在近身肉搏时候则是用横刀,也就是现在所称
的“唐样大刀”。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
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
声名。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重
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的提升。唐朝军队在武器上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成熟
的弩,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
十步(345米),角射程二百步(300米),单射程百六十步(240米)
在不同范围均可以形成威胁。阿拉伯军队在这方面显然逊色不少。由于高仙芝在
与阿拉伯大军对战之前曾经围攻怛逻斯城,我们有理由推测高仙芝还使用了车弩,
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床弩。史载车弩“十二石”强弩,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
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
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起,“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
阿拉伯步兵列阵之时用长矛配盾牌,是传统的装备。阿拉伯的大马士革刀在
世界上享有盛誉,步骑两用的阿拉伯弯刀锋锐无比,在唐代就享有盛名,唐杜甫
就在《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里面称赞阿拉伯刀“吁嗟光禄英雄弭,
大食宝刀聊可比。”阿拉伯骑兵的装备也是长矛加盾牌,并且装备弓箭。关于阿
拉伯人的盔甲由于资料不足,没有详细的资料。但是本人搜集的阿拉伯骑兵一般
是不穿什么盔甲的,有的甚至是赤膊作战,想来不会强过唐军的明光铠。如果有
高人能够提供更为详尽的阿拉伯军队的装备资料的话,本人感激不尽。
马匹方面阿拉伯人占了绝对的优势,阿拉伯马是世界上最好的马种,这是唐
军所不能相比的。
接下来则是战斗的具体过程,由于这方面中国文献具体资料比较少,所以大
多参考国外的资料进行描述。高仙芝消灭石国之后,中国在中亚的势力有所恢复,
为了对抗高仙芝的进攻活动,阿拉伯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进行反击,高仙芝得
到这个情报之后于天宝10年四月(公元751年),从安西出发,准备先发制人。
在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
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逻斯,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由于阿拉伯
人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
万的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今天的奥李…阿塔(Aulie…Ata
今江布尔)附近展开了决战。在高仙芝的指挥之下中国人是极其善战的,靠着步
兵的强弓硬弩,高仙芝曾经占有很大的优势,中国骑兵一度完全压制了阿拉伯骑
兵,但是由于阿拉伯联军数量极多,高仙芝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战斗进行到第
五天,形势突变,中国军队战斗到傍晚之后,葛逻禄(Qarluq)雇佣兵突然叛变,
他们从背后包围了中国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而阿拉伯联军乘中国
军队由于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而暂时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突击中国军队的
中心,于是高仙芝终于溃败,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出生天。
在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但是在副将李嗣
业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由于对中国军队在怛罗斯战役中表现的惊人的战斗力印
象深刻,阿拉伯人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的霸权而已。再后来
因为阿拉伯军的主将阿布。穆斯林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
萨里也被处死,其余部于是叛乱,呼罗珊陷入混乱,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于遥远
的中国已经是有心无力了。而中国方面由于安史之乱,国力大损,也只能放弃在
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怛罗斯中葛逻禄部族是极其关键的角色,他们的叛变成为了怛罗斯之战的转
折点,关于葛逻禄部反叛的原因,我认为这是和阿拉伯人交易的后果,葛逻禄人
帮助阿拉伯人打败唐朝军队,而阿拉伯则默许葛逻禄人在两河流域附近的扩张。
这一点从葛逻禄部原本的领地是塔尔巴哈台和乌陇古河畔,从巴尔喀什湖东端一
直延伸到额尔齐斯河。而怛罗斯之战获胜之后其领土已经扩展到巴尔喀什湖以南
和伊塞克湖以北的整个伊犁河流域。原西突厥汗庭几处驻地都处于葛逻禄人的统
治之下。这样在阿拉伯人鼻子底下的大规模扩张阿拉伯人却不闻不问,显然是怛
罗斯之战交易的结果。
安西都护府在怛罗斯之战后损失惨重,精锐损失殆尽,但是盛唐时期的恢复
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
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
还。”这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
是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的。
怛罗斯之战的后果是阿拉伯帝国完全控制了中亚,中亚开始了整体伊斯兰化
的过程。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造纸术由是西传,撒马尔罕成为了
阿拉伯帝国的造纸中心,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关于唐朝最后退出
中亚的争夺,个人比较同意白寿彝先生的看法,即是唐朝的退出不是因为怛罗斯
之战,而是因为安史之乱,因为安史之乱,即使是怛罗斯之战获胜,唐朝依然会
退出中亚,这是必然的结果。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叛反于范阳,天下大乱,唐朝在西域
的辉煌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只留下那些不朽的诗篇还在被后人传唱…

第375章怡亲王允祥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塑造了一位侠肝义胆的“十三爷”,留给观众的印象比较深刻,那么,历史上的允祥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现在我们就来简单的谈谈。
允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序齿后),也是雍正一生最为亲任的兄弟兼实际意义上的首辅。允祥目前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生辰,一个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另一个是清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初一。由清史编撰委员会编写的《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由中华书局出版)上编第九卷中允祥的词条中明确写到“生于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初一”,而南开大学教授冯尔康的《雍正传》(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则说是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迄今为止史学界也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
允祥的生母是章佳氏,籍隶镶黄旗满洲,根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育和硕温恪公主,而这位公主的生辰目前没有什么分歧,按照公主诞生的日期看,康熙应该在允祥出生不久(按照十月初一的记载)最多相隔两个月就又临幸了章佳氏。从这里看似乎是应该选取二月初一的说法,然而,根据雍正自己的说法则是指出允祥生于十月初一,具体可以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世宗朱谕第16函》,上边有雍正给允祥生日的贺联,允祥是雍正最为看重的弟弟,所以,他的生日雍正应该不会记错,再者,雍正的生日是十月三十日,和允祥的生日比较巧合(一个初一,一个三十),相信出入不大。再有康熙朝的起居注中也点明康熙皇帝在康熙二十五年年底去过章佳氏的住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允祥生母章佳氏病故时,康熙的爱子第三子多罗诚郡王允祉居然因为剃头被康熙出乎意料的大加斥责,丢了郡王的爵位,降为贝勒。而皇三子是在章佳氏去世前一年才新封的郡王(清康熙三十七年),恩眷正隆,康熙这么严厉处理皇子起因不过是礼节这在康熙在位的六十一年中也是唯一的一次,于此可见康熙对章佳氏的喜欢程度。
“子以母贵”,允祥自幼就受到乃父的重视,经常追随康熙出巡四方,允祥其人大抵比较沉稳、持重,康熙晚年皇子争位不休,允祥积极配合他的异母哥哥也就是后来的清世宗,因此受到责罚,终康熙最后十年,允祥都没有起色,而且,允祥的身体本来也是十分强健的,宗人府的圈禁让允祥的健康损害很大,这也是他后来英年早逝的因素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