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干燥而发生火灾。当时零式小水侦的两边机翼下各携带了1枚76公斤重的****。每枚****里有520个小型燃烧弹,****被投下起爆后这些小型燃烧弹会向四周飞散,然后燃烧,维持1500度的高温30秒。日本人期望这样的大火能给美国人制造恐慌,迫使其改变战略,同样也是为报杜立特轰炸东京的一箭之仇。藤田在布兰科角东南50海里的一片森林茂密的地方投下了一枚****,并亲眼看见火光四溅,开始燃烧。之后,他又飞行了几公里,在另一处投下另一枚****,然后返回母艇。9月29日深夜,伊25在布兰科角西方10海里处上浮,藤田再度出击,在布兰科角以东50海里处的森林又投下两枚****。但是这次返航不是很顺利,没能找到母艇,不得不迫降在水面。人员最后由潜艇救回。这两次纵火行动虽然还算顺利,但是实际并未达成什么效果,燃烧弹只引起了小火,并且很快就熄灭了,未能引发大规模的山林大火。
经典战例(4)
1944年10月底,伊56号潜艇开赴莱特岛以西,执行战斗巡逻任务。10月23日深夜,该艇在棉兰老岛东部发现了美军实施莱特岛登陆的两栖运输船团。伊56艇长森永正彦少佐下令首先上浮至雷达使用深度,以13号对空雷达搜索。由于未发现敌情,于是上浮水面,实施拦截。24日拂晓,森永下令以3具鱼雷管发射,随即下潜。但是3条鱼雷有1条击中LST695坦克登陆舰(1625吨),并且未能将其击沉。此外还重创了美国商船“阿什塔布拉”号。25日夜,伊56号在莱特岛以东170海里处再度发现美军舰队。森永和前一次一样,先用13号雷达确定空中无敌机后上浮,进行追踪判断。他判断美军是机动部队,并选定1艘航母作为目标。22时34分,发射5条鱼雷(1具鱼雷管故障还是节约鱼雷,不详),1条命中。实际上被击中的是“桑提”号护航航母(CVE…29),经过损管的抢救,并未沉没。
根据伊56使用经验,13号防空雷达发现美机的距离大约是16公里。在这个距离上,反潜飞机需要飞行4分钟才能抵达潜艇上空,而潜艇紧急下潜只需要1分钟,因此13号雷达确实可使潜艇免受空中反潜力量的打击。
经典战例(5)
1945年7月16日,桥本以行中佐指挥伊58号潜艇搭载回天特攻多闻队出发,开赴菲律宾海海域,准备伏击美军船只。29日深夜11时05分,伊58号潜艇上浮,对水面进行观测。此时虽然是黑夜,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观察哨清晰地看见了左后方90度方位,距离10000米上的美国军舰舰影。于是潜艇开始靠近,桥本艇长下令回天艇和鱼雷都做好准备,于是回天特攻队员中井一飞曹和白木一飞曹做好了肉搏的准备。4分钟后,桥本艇长发现目标是艘大舰,因此要求6具鱼雷管均装填鱼雷,准备发射,同时要求5、6号回天艇做好攻击准备。接近美舰后,取45度角度,2000米距离。此时,出于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桥本艇长决定不使用回天艇自杀攻击,而选择普通的鱼雷攻击。11时26分,伊58号在60度方位角,1500米距离上,以2秒间隔发射6枚鱼雷。一分钟后,桥本艇长在潜望镜中看见三支水柱,并且水听器中也穿来爆轰音。于是伊58开始下潜,重新装填鱼雷。此时,回天艇上的中井和白木一再通过电话催促,要求攻击,但是当伊58再度浮起观察时,美军军舰已经沉没,地点是北纬12度02分,东经134度48分。
事后调查显示,被击沉的是美军“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CA…35),她刚负责将******组件运往塞班岛之后返航中遭到袭击。其中一雷击中舰艏后9米,第7肋骨处,造成舰艏前部12米断裂,一雷击中舰桥下部50号肋骨处,引起弹药库爆炸,在12分钟内沉没。由于救援不及,全船有883人丧生。
◆ 总结
乙型潜艇是日本潜水艇历史上重要的一章,总共建造了29艘,在建造数量上仅次于海大型(37艘),是日本建造数量最多的大型潜艇。由于其续航力远,水面航速快,活动范围广,武备强大,数量众多,因而成为太平洋战争期间各条战线的重要支柱力量。其击沉商船吨位占全日本潜艇部队的42%,其中伊27更是创下击沉15艘商船,击沉和击伤吨位99359吨的日本潜艇部队纪录。而日本潜艇部队中击沉和击伤吨位(包括商船和军舰)4万吨以上的12艘潜艇中,乙型有7艘之多,并且在前六名中占了五席!更可怕的是,其本身建造的目的就是作为监视和削弱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侦探和杀手,因此美军军舰所遭受的潜艇攻击,也大多来自此型潜艇。“黄蜂”号航母、“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朱诺”号轻巡(CL…52)其惨遭毒手;“萨拉托加”号航母、“桑提”号护航航母、“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里诺”号轻巡(CL…96)也曾受其荼毒,可谓威胁巨大。
尽管乙型潜艇猖獗一时,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和战术运用的失策,很快就在美军强大完备的反潜力量面前损失惨重。首先从技术上讲,日本海军自行研制的柴油机噪声巨大(这是单纯追求输出功率的结果),诚如美国海军一名声纳士官所言,“日本的潜艇航行如同敲着大鼓行进。”这样大的噪声很容易被美国驱逐舰探测并发现。而且美军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的研发能力,给军舰装备了多种对海搜索雷达、声纳设备和电子对抗设备,在技术上完全压倒了日军。其次,从战术角度讲,美军反潜力量全面完善。由于美军参与大西洋反潜战,积累了一系列经验,因此建立了从航空、水面舰只乃至潜艇全面的反潜作战体系。而日本海军按固定思维将潜艇用于进攻防守严密的美军舰队,忽视破交和攻击商船(日本人认为攻击商船不能体现其勇武精神),对攻击商船使用鱼雷横加限定,更可笑的是居然不顾实际作战需要,实行所谓定时上浮汇报制度,造成潜艇部队损失巨大而所获并不相抵。除2艘坚持到战后、1艘因事故沉没和2艘沉没原因不明之外,其余24艘均被确定击沉。其中12艘被军舰击沉(占一半!),5艘被潜艇击沉,3艘被飞机击沉,3艘被军舰和飞机共同击沉,1艘触雷沉没。这种结局对于乙型潜艇本身来说不啻是种悲剧,然而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而言则可以说是一种幸运了。
零式小水侦
1937年开始研制的九六式小水侦之换代产品,该项目由海军航空技术工厂负责,机型编号E14Y1。1940年海军军方通过验收,正式采用。由于1940年是日本皇国纪元2600年,因此被称为零式小水侦。该机为双座,下单翼,固定式双浮筒。飞机机长8。54米,翼展10。9米,高3。8米,机翼面积19平方米。空重1119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450公斤。安装一台日立天风12型空冷星形九气缸发动机,输出功率360马力(对外称300马力),最大飞行速度246公里/小时(另有资料说为230公里/小时),最大升限5420米,续航时间3小时以上(通常在潜艇上使用时,未能达到这个数字),最大航程882公里。后座安装一挺7。7毫米九二式机关枪,用于自卫。翼下还可携带两枚60公斤****。量产型飞机由九州飞机制造厂生产,1940年产量3架,1941年产量65架,1942年产量61架。总计二战中总生产量129架(另有资料说为138架)。
该机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极其活跃,除了使用在大型潜艇上充当侦察手段之外,还参与了对美国本土的袭击,成为日本二战中唯一一款袭击过美国本土的飞机。1942年9月,其携带燃烧弹,对美国俄勒冈州森林进行纵火袭击,企图以此在美国制造恐慌情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1943年以后,美国在太平洋战区开始全面反击,日本转入战略防御,加上航空兵政策的转向以及自身诸多不足,该机逐渐淡出一线。
该机曾经在基本型的基础上推出改进方案,称为E14Y2。安装一台天风21型气冷发动机,输出功率480马力。实际情况不详,估计只是一种纸面计划。
第254章蛇鲨和纳瓦霍
   在美国早期研制的巡航导弹中,诺思罗普SM…62蛇鲨和北美纳瓦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异 
类,前者发射重量空前巨大,后者则具有超音速飞行能力,在军事装备发展史上,这两型导弹因为前所未有的尝试同样值得被铭记。
SM…62是美国诺思罗普公司早期研制的一种大型地对地洲际巡航导弹,其主要作战使命是在大规模空袭中,先期摧毁敌军的以防空雷达为首的具有严重威胁效应的防空系统,确保后续轰炸机的有效渗透。蛇鲨的研制历经数十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在弹道导弹研制成功后,蛇鲨即告退役,其在美国空军中服役的时间相当的短暂,很少有人知道该型导弹的存在。
◎ 蛇鲨起源 
1945年8月,美国陆军航空队(空军的前身)雄心勃勃地开展了研发一系列地对地巡航导弹的计划,其中有个计划是研制一种巡航速度在1000公里/小时,航程超过8000公里,弹头重量800公斤左右的大型地对地巡航导弹。1946年1月,诺思罗普公司推出了一种射程5000公里左右,由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推进的亚音速巡航导弹。不久,诺思罗普就收到了发展这种军方代号为MX…775导弹的合同,合同规定公司必须在一年内开发出这种导弹的两种型号,诺思罗普公司负责人杰克&;#183;诺思罗普用19世纪英国作家刘易斯&;#183;卡洛尔的小说《猎蛇鲨记》中的怪物来命名这两种导弹,其中亚音速导弹编号为MX…755A被命名为蛇鲨。
1946年圣诞节的军费大裁减刷掉了亚音速的蛇鲨却保留了超音速型号,诺思罗普公司负责人杰克&;#183;诺思罗普凭个人关系和空军司令卡尔&;#183;斯贝特茨以及空军的其他重要官员进行了接触,诺思罗普向他们许诺在两年半内可以使导弹的年产量达到5000枚,而且每枚单价将会控制在8万美元以下。对一种可以做洲际飞行的导弹来说,这是个很诱人的条件,在杰克&;#183;诺思罗普的极力劝说下,美国空军终于同意继续发展N…25,不过要求诺思罗普公司修改原来的设计细节。1947年后期,蛇鲨的编号改为SSM…A…3,导弹正式进入工程发展阶段。
蛇鲨原型弹空军编号XSSM…A…3,公司内部的代号N…25。XSSM…A…3是空前的巨大,导弹全长达到了15。82米,弹体两侧有类似喷气式飞机的大型后掠翼,翼展12。95米,导弹采用细长圆柱形弹体,截锥体尾部,导弹弹翼为45度后掠角的上单翼,尾部有垂直尾翼,弹体内有三个主燃料箱和一个辅助燃料箱,从外形上来看完全是一架无人的战斗机。发射重量达到了12700公斤,装备一台艾利逊公司的J33…A…31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20。4千牛,用火箭助推器从滑轨上助推起飞,弹头内装有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巡航速度0。85马赫,射程在2500公里以上。为了能够有效制导蛇鲨,诺思罗普特地改装了一架DB…45喷气式轰炸机用来中继制导。
空军装备司令部要求蛇鲨在1949年3月就能首发,并在年内能进行10次以上的发射试验,但技术上的一系列问题使导弹无法按时上天。虽然当时的装备司令部司令琼斯上将称蛇鲨是美国在发展的地对地导弹中最好的项目之一,但美国陆军和海军的官员却对蛇鲨的发展很不满,认为空军花这么多钱研制这种不切实际的导弹武器纯粹是浪费,而空军由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