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忠犬将军锦绣妻-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策忍着气看她一眼:“你的嗓子好了?”
  何皎皎讪讪地笑了一下子。
  她发烧是真,至于嗓子……呃……
  多吃海鲜会诱发喉咙的伤口感染,却不会造成什么大碍,多灌几杯子水自己就好了……这种知识她是真不明白自己何时学到的!
  “我,我的烧一退,嗓子就好多了!”她解释道:“只是我喉咙的确有内伤,一直没有医治……”
  “你不必说了,立即把你的棉袄皮衣都穿好,出大事了!”徐策挥手命令道:“你可不要以为你病着,我就会亲自带你走!”
  何皎皎愣住了,嘴角微噙。
  “何小姐,流民来抢村子了,咱们要赶快逃难!”张校尉出来道:“赶紧把东西拿上吧!”
  何皎皎惊愕地看着他。
  “赶紧呀!”张校尉催道:“这可不是你耍性子的时候!你要真拖了后腿,大将军不会管你的!”说着自己也不管她了,先去套马车。
  何皎皎很快从旁人口中得知了外头的情况。她惊骇地望着远方的人潮涌动,几乎后悔自己为何要故意染上风寒!
  流民抢掠村庄……大家忙着逃难……
  若是运气不好,她很可能死在这个鬼地方!
  “徐大叔!”她强撑着裹紧了大氅和蓑衣:“咱们几日前绕路山林的时候,也看到了一股子流民,可比现在来的这一群少得多!”
  徐策目光紧锁,下一瞬,他命令道:“所有人跟我走!”
  这是答应了要护送赵员外一家人的意思。赵员外喜出望外,也不敢收拾东西了,连忙拉了全家上下的人一一分派马车。
  “徐大叔,我可是患病的人,我没有力气自己骑马!我就上你的马吧!”何皎皎大叫着,在徐策做出反应之前,就抢先跨上了徐策的马。
  徐策眼角抽搐地看着她。
  “赶紧呀!没时间了!”她伸手下去扯徐策的袖子。
  ***
  夜色掩护下,一队人马形色仓惶,浩浩荡荡地从村子的后山上绕路出逃。
  徐策策马在前,一路上将能救下的村民也一块带上了。遇到了几次小股的流民,贺荣等人架着刀上前一站,也都自行退去。等奔波了半夜、逃出去几十里路后,大家都哭着坐在地上。
  不少人嚎啕道:“家里的粮食和财物都没有了,咱们以后可怎么过呀!”
  “是啊,咱们不也成了流民吗!”
  “今年的赋税还没有交呢,等官府下来收税,我们都会被打死的!不如,咱们也北上逃难,和流民们一道算了!”
  村民们跳着脚哭嚎不止。贺荣和张校尉等人面面相觑。
  在官场混迹久了,他们对底层百姓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日子是有些陌生的。
  徐策抱着弯刀站在高地上,神色冷峻。
  “将军,您看这些……”贺荣叹一口气道:“咱们第一次发现流民,是在襄头镇那边。如今在河边上,又见流民扎推进村、抢掠村民。从襄头到大汶河,这一带的百姓都流离失所了,流民的数量,怕是不容小觑。”
  徐策回头看了看逃出来的百姓们。
  “贺荣,这件事交由你去办。”他突然命令道:“我写一封奏折,你加急送往京城,呈给圣上。大汶河一带受反贼抢掠,灾民遍地,请圣上减免今年全部的赋税。这样一来,至少可以遏制新的流民产生!”
  贺荣连忙跪地领命。
  “还有。”徐策又叫道:“张校尉。”
  张校尉站了出来:“末将在!”
  “我现在就写一封手令给你。你拿着它,疾行至山东府台,传我的命令让巡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另外,将王统领带的那一队精兵给我拉回来!”
  张校尉先领了命,却又问道:“大将军,开仓放粮也就罢了,可,您让王统领回来作甚?他手里又没有粮!”
  王统领,是徐策专程派出去寻找傅锦仪的队伍之一。
  京城里头新皇下了屠杀令,那些乱党的势力们如高楼坍塌,几个昼夜的时间里就消失殆尽了。也因此,徐策能够抽调多余的人手用来办私事。
  徐策派出去的人手,成千上万都不止。大的队伍,如王统领手下的,足有上万精兵,各自又分成小队驻扎在府台周边的大小城池里;小的队伍,五人、十人都有。大家分散行动,派往九州各地,几乎是要把大秦国翻个底朝天的架势。
  王统领如今专心负责搜索山东境内,为何让他回来赈济灾民?
  “流民之事不简单。”徐策不愿意多谈:“你照做就是。”
  一壁从箱笼里拿出预备的纸笔,草草写了一封纸笺,只是在落款处盖上了大司马的印。
  张校尉连忙接过来,不敢再问,跨上马疾驰而去。
  “赵大人。”徐策最后朝惊魂未定的赵员外招手。
  “大,大将军!”赵员外一众村民此前都坐在山脚下,徐策每每安排部署政事,都不会让外人知道,故而他也不知徐策方才都说了什么。只是他瞧着那位贺大人都要跪地行礼,心道:这位徐将军可不知是什么样的身份呢!
  他战战兢兢上前。
  “赵大人这官是捐的吧?不过既然是吃皇粮的,为朝廷办差也是理所应当。”徐策朝他道:“流民人多势众,这一带都是小城镇,没有任何一个县令手里的粮仓能解决问题,我也不强求他们了。不过眼下,你这一村的百姓们总要吃喝,就由你拿出存粮来救济他们!”
  赵员外的眼睛都瞪圆了。
  “大将军,这,这……下官,下官一家老小也要吃喝呀!”他摊着手,为难道。
  “你从家中逃出时,虽来不及收拾细软,至少带了三车的粮食。你一家人吃不完那么多。”徐策淡淡道:“你赈灾有功,等过了这一劫,我会向当地的县令举荐你,给你擢拔个从七品典簿。”
  赵员外不由苦笑,道:“大将军这是……给下官画饼充饥呢?”
  作为一个见过世面的人,他可不会被两句话唬住。
  “哎,你怎么说话呢!在朝堂上,可没有人敢质疑我们大将军!”一位武士当场拔了刀。
  徐策止住他,散漫地笑了一下子。
  他从怀里重新掏出了刚才用过的印鉴,递给赵员外。
  赵员外本能地要接过来看。只是他刚瞧见印鉴的形貌,手还没碰上去,就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他这员外的闲职,的确是捐的。但就算是捐的,他好歹是个官,大秦官员的体系他是仔仔细细学过的。
  故而,他一眼就认出了徐策手里的这枚印章。
  “大,大……”他喃喃叫着,“司马”两个字差点吐出来。
  “我是什么人,你知道就是了,不必说出来。”边上徐策打断他道。
  正一品大司马,徐大将军!不单是大司马这个头衔足够令他发疯,徐大将军的名号,更是大秦上下无人不知!
  新皇嫡亲的表弟,徐家的嫡长子,原本担任京城正二品指挥使的徐将军。随着新皇上位,徐将军从龙立下大功,如今擢拔了大司马,兵部、京城和各地都督都要听他调遣。
  更有甚者,徐将军可是新皇最倚重的人,徐将军说出来的话,等同于圣旨!别说向当地县令举荐他,便是答应他封个三品大员,他都不能不信!


第九章 反贼
  “另外,你既帮我办事,就管好你的嘴,不要对任何人透露!”徐策冷冷瞥他一眼,目含警告。
  赵员外磕头如捣蒜。半晌,大着胆子问道:“不知……大将军还有什么吩咐?”
  徐策满意笑道:“你倒是个聪明人。”
  他方才命令赵员外献出自家的存量,只是抛转罢了。
  既然将自己大司马的身份透露给他,自然有更要紧的事儿要他办。
  “不是什么难事。”徐策低了声色道:“你家中的两个儿子,年轻力壮,我瞧着还能一用。你叫上他们,随我身边的人一道,回村里瞧瞧那些流民。”
  比起捐出存粮,这回赵员外吓得瘫坐在地。
  “大人,使不得呀!我只有两个儿子……”
  “他们不会有事的。”徐策有些不耐烦:“我身后这两名下属,武艺高强,以一当十。带上你的儿子,是因你们是本地人,能够找由头与流民搭话,又不会惹人疑心。你们只需装作缺衣少食,想回村子里搬粮食,至于如何与流民搭话,我的下属们自有办法。”
  赵员外愣愣寻思了半晌,才艰难地点了点头。
  他不答应也没法子……以徐策的身份,真的能碾死他!
  徐策安顿好一切,留下来的两位武士径自换了一身不显眼的常服,拉了赵员外的儿子们一道走了。
  何皎皎低眉顺眼地端着一碗稀粥凑上来。
  “徐大叔,天都亮了。您吃点东西吧。”她坐下道。
  徐策摆摆手:“你吃吧,我不饿。”
  何皎皎搅着手绢儿,道:“人吃了饭才有精神。没精神,什么事也办不好!”
  徐策听着微微一愣,终是把粥接过来了:“你也是个聪明的孩子。”
  何皎皎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看着您脸色犯愁,似乎是遇上了什么大事。”她说到一半不敢再说下去了。
  如果只是为着眼下这一群逃窜的流民,徐大叔不可能露出焦急的神色。他救下这一个村子的人,找个地方避难,等过个三五天流民就会继续北上,就不会有什么事了——灾民们逃窜就是为了找个能吃饱饭的地方,通常北方的几个大城会是他们的目标,所以他们一定会很快离开。
  可是徐策的精神不太好,还将自己身边的四个干将全部派出去了!
  一定出了事!
  何皎皎不敢追问,是因为发生的事情,很可能是徐策不愿意说、她也没有资格知道的。
  徐策派出去“回村子里搬粮食”的下属和赵员外的儿子们,是在当天下午回来的。
  几个人都形容狼狈。赵员外的两个儿子虽然没有受伤,身上的棉衣却都被抢走了,瑟瑟发抖地被托在马背上,手里攥着几袋子黄豆。
  那两个武士更凄惨,脸上都挂了彩。而与之相对的是,两人的神色却有些兴奋。
  “大将军!”他们大声嚷嚷道:“还是抢回了一些吃的!”
  他们高兴地将粮食分发给村民们,大家都喜笑颜开。
  一直等到了人们凑在一处煮粥吃晚饭时,两个亲兵寻了僻静处和徐策禀道:“……果真如大将军所料!”
  徐策冷哼一声:“你们查到了混进来的人?”
  “岂止是查到了!”亲兵们道:“流民里头……十之五六都是反贼!”
  徐策的目光顿时冷了下来。
  “看起来,根本不是反贼抢掠了百姓。”他冷笑:“是反贼煽动了百姓造反。数目大概有多少?”
  “这个……我们难以估量。”亲兵道:“从在襄头镇遇到流民算起,到大汶河这一带,流民浩浩荡荡如蝗虫过境,少说也有二、三万人。”
  徐策点点头。
  这么多的反贼……虽然里头有一半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但这些百姓们能被反贼哄骗,这说明反贼要么给了他们天大的好处,要么改变了他们的观念。
  哦不,应该是双管齐下。
  如今甚嚣尘上的,当属“新皇名不正言不顺”的流言了。反对新皇的势力虽然被杀了,但杀是杀不干净的,总会有人不肯承认新皇;再则,先帝废黜新皇的旨意可是当众宣读的,大家难免对新皇颇有微词。
  反贼们一定是举起了这支大旗,来煽动百姓。
  不过历代农民起义,都不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