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皇商_涓石-第9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崔鸣不做声,先生还是在追问。王爷赶紧劝慰道:“先生何苦生这么大的气?气大伤身就不好了。本王就是请您辨认一下这个人是不是您的学生。纳兰,你赶紧送先生回去歇息。”
    先生气呼呼地走了,王爷笑着对“崔鸣”说,本王最后称呼你一声崔先生,看样子也是个读书人,大清例律应该也看过,冒名顶替,骗人钱财也是要论罪的。假如你在府门口对站岗的兵士说你是寒门学子,实在是囊中羞涩,府上会帮你解决燃眉之急。你却采取诈骗的方法,想不劳而获,而且谎话连篇,不打自招,你自己说领个什么罚?”
    “王爷开恩、王爷饶命!”
    “不至于吓成这个德行吧?你的意思是想活命?”
    崔鸣磕头如捣蒜:“是的是的,晚生不想死,请王爷开恩。”
    “那好吧,本王请人把你送到一处山明水秀的地方,自食其力可好?”
    “多谢王爷宅心仁厚!”
    “那就这样决定了?”
    “多谢王爷不杀之恩!”
    纳兰提议:“王爷,这人有点脑残,属下让他凉快凉快?”
    “行,本王去吩咐人做准备送崔先生上路。”
    纳兰只是把崔鸣放在小冰窖的外间,给白冰们做了一个时辰的伴儿,崔鸣就告饶了:“侍卫大人学生招供了!”
    “好啊,现在就看你的态度了。说吧。”
    “学生是进京赶考的学子,盘缠花光了,在客栈曾经跟一位河南开封来的举子同住一间,听他说考试结束要来府上串门,就……”
    “就打我们的主意?想弄几个钱儿花也不是绝对不可能,实在是太困难了,我家王爷可能会帮。但是要人品好的人才帮,不能猫儿啊狗儿啊的全都同情吧?你这样的人就是考中了进士、当了官儿也不是什么好鸟,一定是贪官污吏。离考试还有好几天,就在府上好好玩几天。”
    王爷到云儿房里的时候问她:“这个崔鸣着实可恶,告诉纳兰说他是进京赶考的学子,就这种人品考上进士,到哪儿为官都是个祸害。还是把他送走,送得远远的,去到一个地方开荒种地吧。”
    崔鸣就觉得头晕了一下,睁开眼睛吓了好大的一跳:“这是什么地方啊?怎么好像在大山里?这么多的树,还有一人多高的茅草。不对呀,这些树怎么不是京城常见的杨树、榆树和松树啊,怎么叶子这么长?这是什么地方啊?”
    崔大公子淡定不下来了,就弄不明白自己怎么好巴巴的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这以后怎么吃饭?摸摸身上,就连一文钱都没有!这满山满岭的除了自己,连一个人都见不着,东南西北也弄不清,万一给大灰狼吃了怎么办?索性哇哇大哭。
    转身回头看看身后有好几个口袋,打开口袋一看里面是粮食种子,另外一袋是舂好的大米和小米。还有铁锹、?头等种地的工具。
    看到这些他还放心一点,起码不会饿死了。便长出了一口气。看看天,万里无云,这个地方挺避风,还挺暖和,赶紧找个舒服的睡觉地方!这位,跟寒号鸟是一个等级的。他还不知道,自己是在海南的一个荒岛上,这个岛子不是很小,有很多的树和草,完全可以开垦出来种地打粮食。也有可能有路过的航船遇到风浪在这里暂避一时,或许跟着这种船回到内地。并不是到了绝路不能活了。
    崔鸣先生把身边的草都搂了过来,压在身子底下,躺在上面,准备睡觉了,太舒服了!身子底下特别凉快,真是睡觉的好时光!诶?怎么回事?闹地震了?怎么身子底下一拱一拱的?我的天爷爷地奶奶!身子下边是条大蟒蛇!崔鸣不要命地翻身起来拼命跑!不知道跑了多久回头再看,还好还好,蟒蛇没有追过来。坏了!我的粮食我的种子!放在哪儿了?这么多草我哪儿找去?这还有活路吗?崔鸣先生再次嚎啕。
    瑞王府,王爷已经责成纳兰副总管专门调查崔鸣的来路。纳兰去了崔鸣说的那家客栈,跟客栈掌柜的打听了是不是接待过一位叫崔鸣的客官。客栈掌柜说:“是有过一位姓崔的客官,说是家里着火了,他不在家逃了活命,可是家里所有的财产都在大火中化为灰烬,我就收留他在客栈里住了几天。走了连说一声儿都没有,真是的!救啥也别救人!白吃白喝好几天,连个谢字都没说。
    再说假崔鸣,是个很怕死的人,也还有点智商,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的粮食和种子就知道是王爷真的给自己留了一条生路。他还不到四十岁,没有家小,也就没有拖累,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哭过之后,顺着来路返回,找到了属于他的粮食和种子,然后在一处山坡搭了一个茅草棚子,又在島上到处寻找,找到了一个破瓦罐,就是找不到火种,正想着怎么钻木取火,手上就出现了一个小盒子,耳边有了一个清脆的女声:“这是一盒火种,把圆头的一侧在小盒子的侧面擦一下,力气不要太大,就会有火。一定要保存好火种不能给雨淋湿了或者掉在水里。”
    “神仙!多谢了、多谢您大慈大悲!”
    这个冒名的崔鸣,还不属于十恶不赦的坏人,就是好逸恶劳、油嘴滑舌那种小混混。让他在这个恶劣的环境里好好磨练磨练,可能会往正路上走走。于是忽然间就会出现一个瓦盆、一把勺子、一个装着盐的瓶子和装了油的罐子。是很长时间才能出现一样,所以崔鸣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希望:“有神仙帮忙,不会饿死。”其实都是云儿隔空给他送过去的,没有一个做饭的器皿,就是做粥都很难。


  ☆、第八百九十章 海水晒盐

  王爷经商算不上是大清的头等国家大事,但是在康熙皇帝的眼里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经常借口来府上品尝姨妈的新样菜式,和王爷提起异域的事。其实就是对异域怎样兴国安邦感兴趣。那么大的一个国家连皇帝都没有,不用说别的,就是老百姓怎么解决吃饭就是一个相当大的国计民生问题。
  王爷告诉他异域的粮食大多是用化肥催长的,因为人口太多,必须寻求高产粮,用了化肥的粮食作物都在亩产千斤以上。
  康熙非常高兴:“皇伯父怎么不把人家怎么做化肥的方法带回来呢?”
  “不是臣不想让咱们大清的土地多打粮食,是化肥对土地的污染很严重,用过化肥的土地再不用化肥了,不但不能高产反而会减产。咱们大清的土地面积跟异域差不多少,但是人口却没到人家的十分之一,根本就用不着使用化肥。”
  “您说过那里的人口有十三亿,粮食解决了,食盐怎么办?”
  “对于那边的食盐臣多少知道一点,他们那里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平民百姓都是食用粉状的海藻碘盐,盐类根本就不紧缺。也没有卖私盐的说法。海藻碘盐是以精制盐为原料,合理添加海藻碘,严格按照标准精制而成的纯天然生物补碘产品。精盐也叫细盐、是经过去除杂质后再结晶出来的盐,杂质少,经过加工后有些微量元素也被去除了,有时还要加入碘,特意制出加碘盐,用来预防甲状腺病。常见的甲状腺病有粗脖子病,也叫甲状腺肿大,还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前者是身体缺碘造成的,后者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防止粗脖子病应该食用碘化盐,多吃海生动植物比如海带、海藻、海蜇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有神经过敏、情绪急躁、多言爱动、多思多虑、多食多饥等症状。医生诊断确诊后会采取建议口服抗甲状腺药物、多吃些维生素和手术切除的方法。这个海藻碘盐里就包括了防治甲状腺病的碘类和海藻,但是在加入碘类和海藻也是有一定的比例的,加多加少都不行。异域那里海藻碘盐的零售价是国家统一规定的,这样就杜绝了经营盐类的商家囤积居奇。”
  康熙皇帝被王爷的话深深震撼:人家那边的官府还真是为老百姓着想,让老百姓吃海藻碘盐不长粗脖根儿。
  “咱们大清也应该可以借鉴人家生产和管理食盐的方法吧?”
  “皇上啊,老臣知道您是为了国家的兴旺,为了大清的繁荣。可是咱们的生产方法、制造设备都无法跟人家相比,有些事就不好借鉴的。比方说他们的制造设备都是成套的,价格相当昂贵,老臣手里的钱就是买人家的一小部分都不能够。就算买回来也不会使用,因为没有那方面的专门知识。那里的每一行都很高深、复杂。就说生产海藻碘盐吧,在把粗盐提炼成细盐的时候要往里添加一定数量微量元素,还要用一种叫活性炭的东西过滤,还要加海藻和碘,麻烦着呢,这些知识都不是一天半天能掌握的。老臣很惭愧,虽然还俗之后也读了点书,其实是没上过学的文盲。再说了,那边的所有制造行业、很多学科,甚至是日常生活都是离不开电的。光是电就是一个很复杂的学科,一个电力方面的工程师起码也要读二十年的书。再说了,咱们大清和异域是两种社会制度,各行各业都是完全不同的管理方法,商业运作的方式也完全不同。”
  “哦?您能说说吗?”
  “老臣只知道咱们大清的盐都是由官家经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样就能保证财政收入,也能防止盐商囤积居奇,保持社会稳定。但是这种做法往往会被指责为与民争利。咱们大清的盐主要有海盐、井盐、岩盐几种。海盐主要出产地是山东、江淮和淞沪这些临海之地,井盐出产地在四川,岩盐在山西。老臣不大清楚咱们大清是怎么生产食盐的,但是朝廷有规定,普通商贩不能卖盐。异域对盐的管理叫统购统销,看似大同小异,食盐也是国家管理,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但是人家生产食盐的产量大,生产周期短,根本就不短缺,这样就不能发生囤积居奇。那里的大小商贩都可以卖盐,不管是小商贩的食杂店还是大商号的超市,都可以卖盐。都是国家统一价格,统一生产的袋装海藻盐。不管是什么商号,零售价都是一块钱一袋。大多都是从海水中提取,都是采用海水晒盐的方法。”
  “您和小伯母、田舅舅没有把海水晒盐的详细方法带回来吗?如果咱们大清的食盐产量大了,也是由国家统购统销,就不会有盐商们囤积居奇、自发横财的事了,也没有什么盐引的麻烦事了。”
  “皇上啊,我们三个人初到那里的时候,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对那里的很多日常生活都应付不了,要是没有甘霖师父把我们托付给他的朋友韩大姐,我们连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哪里想到食盐的事情?您小伯母是女人,精力都放在怎么学习人家做吃的、穿的上头了,老臣呢,跟着那位大姐的丈夫学习怎么种树、种花、养蜂这些技艺。田总管学习了那里的一些简单的器械使用和人家管理商家的方法。老臣是在电视节目里看到海水晒盐的这个词儿,只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也不知道您小伯母和田总管听没听过那位大姐说起海水晒盐的事儿,回头老臣问问他们,哪怕是生产出来没有人家的质量好,咱们也可以试试。”
  “是吗是吗?朕太高兴了!咱们大清还是很缺盐的,如果您只能试验到能用海水晒出细盐,没有什么海藻什么碘的,也是对咱们大清的重大贡献啊。让咱们大清不在食盐上引起那么多的争端,您就给大清又立了一个大功。”
  “记得当年太皇太后也曾问起过异域的食盐问题,还问过老臣有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