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呀,去了趟长安,越发沉得住气了。”
杨静渊明明看出自己的异样,忍着不过问,桑十四却忍不住了。
“三郎,新太守未来之前,州府衙门暂由我阿爹主事。太守赴任之后,总会防着我阿爹。但我阿爹在益州府任上十年了,衙门人缘还算不错。”
杨静渊狐疑地看着他。特意将自己叫出来,就为了说桑长史如何和太守斗智斗勇争权夺利?
桑十四郎饮了杯酒,压低了声音:“州衙黄主薄是我阿爹一手提拔的亲信。他昨天带了个人来。他们和我阿爹在书房议事。我恰巧偷听到了。我一听和你有关,所以今天才把你叫出来。”
他一无功名二无职司,有什么事能和州府衙门扯上关系?杨静渊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耐心等着桑十四说下去。
桑十四学着黄主薄带嘉州腔的官话:“大人,杨家巷杨家大老爷要过十间铺子到这位舒先生名下。龙泉驿三座山头占地千顷的桑园,连同庄子与两千丝户一并给他。”
又学那舒先生的腔调道:“烦请长史大人帮忙,务必瞒过石参军。”
不想让石参军知道,是想瞒过杨石氏。杨大老爷为何要将一大笔产业过户给舒先生,还要瞒着妻子?
对方送了一千两黄金做为谢仪。折合铜钱是一万贯。是桑长史十年的俸禄。杨大老爷的私产,想给谁是他的自由。又不违法。桑长史和黄主薄心里各有猜测,也未多问,满口答应下来。
桑十四郎拍了拍杨静渊的肩,感慨万千:“你爹的私产真多。这笔产业可不是小数目。你可认得那位舒先生?”
益州城的丝户,能有一座百顷桑园,丝户五百,就称得上是中等人家了。更别说,还有十间地段好的铺子。
这么一大笔产业,过户给一个从来没在杨家出现过的外人,杨静渊嘴巴张得能塞个鸡蛋进去。
他摇了摇头道:“你叫我出来就为了这事?我从来不知道我爹的故交好友中有位姓舒的。”
桑十四郎两眼放光:“你才定亲,你爹就过了一大笔产业给舒先生。你爹几十年不管家中锦业,不可能欠人一大笔钱财拿产业去抵吧?没有凭白无故把产业给外人的道理。我猜这笔产业不是给你姨娘的,就是给你的。”
想起父亲让自己偷偷去跟老管家学经商,杨静渊心里又酸又涩,半晌才道:“父亲的私产应该不止这些吧?”
他的声音很是忐忑。照理说,父亲百年后,分成三份,他是庶子,能分到的也应该是最小的那一份。大户人家甚至分一间宅院,两间铺子给庶子,都是厚待了。
“我猜当然不止这些。不然你嫡母不会怀疑?你爹手里应该还有一份,到时候,一分为三,你还能再拿一份。”
大头都给了杨静渊,剩下的一分为三,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杨静渊还是不肯相信:“或许真是我爹从前欠了人家的,如今还了罢了。”
“你悄悄回家问问你爹呗。一旦你成了亲,你绝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没钱就去柜上支。你嫡母待三房儿媳要一视同仁,定是从公中拨月钱使。你又不像你大哥二哥一个管锦业,一个捏着商铺。那点月钱你连外出吃酒的钱都不够。”桑十四郎精明地分析给杨静渊听,“你爹在,就不可能分家。如果有那笔产业,你将来分家出去,守成就能过好日子了。没有的话,你总要想法子挣钱养你媳妇吧?哥哥我听到这样的隐私事,赶紧就跑来寻你了,你心里得有个数才行。”
杨静渊低下了头。
桑十四还在哪儿憧憬:“如果真是留给你的,哥哥我将来就跟你着吃香喝辣了。”
“我不想要。”杨静渊抬起了头,“如果真是我爹先托付给外人,想留给我。我也不想要。”
轮到桑十四震惊了。
“家和万事兴。我嫡母和两位兄长待我和姨娘不薄。我不想因为我爹偏心闹腾得一家子不和。十四,我打算成亲之后求我爹将我分出去,我自谋营生去。”杨静渊已经想好了。如果分出去,季英英也不用掺和到杨家的锦业中去。她虽有才艺,杨家经营了百年的锦业,不是少了她就不行。
“成,你有志气。”桑十四翻了个白眼,佩服着杨静渊的同时,又心疼,“你不要,回头送我可以不?哥哥我想要啊!”
被杨静渊一筷子菜给堵了嘴。
回到家里,杨静渊心里不安,去外书房找父亲。
杨大老爷挥退了左右,听他说完,笑咪咪地说道:“三郎,爹另有产业分给你两位兄长。”
这就是承认了。
“爹,纸包不住火。将来母亲和哥哥们知道,会生嫌隙。您这么多私产,就算分成三份,我拿最小的一份,一辈子都吃喝不愁了。何必要先拨一份悄悄给我呢?”杨静渊欲劝父亲打消主意。
杨大老爷欣慰得很。他越看小儿子越喜欢,贼贼地说道:“三郎,爹将家里的产业交给你嫡母和兄长是对过账的。爹瞒下这些产业可不容易。你嫡母的嫁妆不能分给你,爹多分些私产给你算什么?杨家可有钱了。这点产业算个啥?”
杨静渊哭笑不得:“母亲的嫁妆理当给两位兄长。大哥二哥也是爹的儿子啊。爹这样做也太偏心我了。我不要。”
“那是我留给你姨娘傍身的。”杨大老爷心想,自己的私产比起杨家的家业来说,不过是十分之一。且无织业,只是一些商铺和桑山丝户。将来杨静渊得了这些,自己不用操心,把铺子租出去,丝卖出去,就可以过富庶日子了。
听说是留给亲娘傍身的,杨静渊气道:“爹,哪有分给一个妾室这么多产业的?太太告上公堂,也是姨娘无理。”
“你且放心吧,舒先生一直替爹打理私产,只和老管家交接账目。绝对不会有人知道的。”
“桑长史,黄主薄都猜不到?桑十四都猜到了!”
父子俩相互瞪视了半天,杨大老爷不悦地说道:“我的私产,我爱给谁给谁。你小子还敢嫌弃老子的钱财?”
见实在说不动父亲,杨静渊只好闭上了嘴。他提了新的要求:“爹,等我成了亲,你让我分家出去吧。”
杨大老爷一巴掌扇在他头上,真伤心了:“老子还没有死呢,真是不孝!”
巴掌打得挺重,杨静渊揉着脑袋诧异道:“爹,你练了开山裂石掌?这巴掌能赶上壮小伙的力道了。”
说完他发现父亲面色红润,精神抖搂,气色极好。
杨大老爷抚着斑白的胡须得意洋洋地说道:“你二伯父送的药酒,才饮几天,你爹我感觉回到了二十年前。”
杨静渊想起来了。送定礼那晚家中摆宴,二伯说起的什么道家仙方酿的酒。他师傅也泡药酒,也曾弄回来给父亲饮过,也没有这样的功效,他大感好奇:“给儿子饮一杯试试?”
“等你成亲的时候,爹送你一坛。现在饮,怕你受不住。”杨大老爷笑道。
杨静渊脸一红,不好意思再问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天上飞着,再坚持三天,回来补偿。今天就一更来着,哎,全勤奖泡汤了。
★、第128章 灯节
年节转眼就过了。
大病一场后,季氏的身体始终没有恢复元气。元宵这天,季氏不想动弹,念着张四娘新过门,女儿快要出嫁,撵了三人去益州城观灯。
季家就一辆骡车,天气寒冷,车上最多挤三个人。湘儿和绫儿懂事的选择留在了家中。兄妹三人下午启程,黄昏时分进了城。
元宵节取消了宵禁。出来观灯游玩的人络绎不绝。益州城是前朝蜀国的都城,受诸葛亮影响,元宵这天城里有燃放孔明灯跳傩戏乞福的习俗。第一盏孔明灯会由节度使在城中最高的散花楼上放飞。
皇帝在京城与民同乐。节度使就藩一地,也会与当地百姓同庆佳节。散花楼上,节度使设宴款待僚属与城中名士仕绅。散花楼四周就成了益州城元宵节最热闹的地方。
围绕在散花楼四周的灯市最为热闹,季家三人进了城就来了散花楼。
游人太多,季福赶了骡车去停放。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地点,季氏兄妹与张四娘安步当车,沿途观赏商家挂出的灯,猜灯谜玩。
走了一程,季英英瞧见有卖抄手的摊子,原本就打算在城里用晚饭,拉了哥嫂坐下,要了三碗鸡汤抄手。
南北差异大。北方叫馄炖,蜀中叫抄手。皮比馄炖皮略厚,吃起来更有嚼劲,抵饿。老板在大骨汤中用竹爬子抄起煮熟的抄手放在碗中。单从另一只小瓦罐里舀出三勺老母鸡煨出的鸡汤浇上,撒上香葱滴上两滴芝麻油,香气扑鼻。
小摊正对着散花楼。季英英瞧着门口出入的达官显贵,贵妇淑女,就想起了杨静渊。这样热闹的日子,他应该会和他的纨绔朋友们一起游街赏灯。散花楼附近如此热闹,他应该会来吧?
这个念头一旦滋生,她就不肯老实低头吃东西了,睁着眼睛看着自楼前经过的人。成亲前见面不吉,如果真的见到杨静渊该怎么办?
“英英,想什么呢?”张四娘好奇地问道。
季耀庭瞧着妹妹黑乌乌的眼睛映进了璀璨的灯火,神采飞扬,打趣道:“定是在想也许能在灯节上见到杨三郎呗。成亲前见面不吉,不然杨三郎定会来家里接你来城中观灯游玩。”
轻松猜中了季英英的心事。她下意识地就想否认。这时一声鼓响,为节度使大人宴饮增色的傩戏在散花楼下跳了起来。
人们纷涌而至,将楼前围了个水泄不通。
“傩戏开跳了!”季英英转移了话题。
季耀庭握住了张四娘的手,叮嘱季英英:“拉着哥哥的袍袖,人多当心挤散。”
季英英扯住了他的衣袖笑道:“走散也没关系,节度使和太守大人在散花楼,四周都是维持治安的兵丁和衙役。到了时辰在约定地点等季富叔就好。”
结了账离开抄手摊,三人挤在人群里看跳大傩。
季英英一手只勾着哥哥的衣袖正看得高兴,自己的衣袖被人轻轻扯了扯。她扭过头,一张木刻的面具罩在了她脸上。她吓了一跳,松了手扶着面具。杨静渊拿着另一个面具笑着站在她面前。
他得意洋洋地说道:“这样,就不会不吉了。”一副你快表扬我的表情。
季英英惊喜地看着他道:“你怎么找到我的?”
杨静渊指了指散花楼:“桑十四订了席面,我刚上二楼,往下看了一眼。见到你就跑下来了。正愁着怎么见你呢,看到傩戏就想到这主意。我聪明吧?”
季英英嘁了声道:“是只猪都能想到呢。”
杨静渊气结,伸手在她面具上一弹:“就没句好话!”
季英英昂着头道:“你有那么聪明,能想到用面具就不会不吉,干嘛不戴着面具来家接我进城观灯?”
对呀,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看到杨静渊傻兮兮地愣着,季英英噗嗤一笑:“如果你能让我看到今天最美的灯景,我就夸你一声聪明。”
正说着话,季耀庭警觉地回过了头:“你在和谁说话?”
“季大哥!”杨静渊爽朗地拱手行了礼,“是我,杨三郎。这样就不算和英英见面不吉了!”他说着将面具戴了起来。
季耀庭微微一笑:“正是。三郎你护着英英。今天没有带下人同来,我正担心照顾不周全。”
杨静渊大喜:“大哥放心。尽管陪着嫂嫂。到了时辰,我一定送英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