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锦人家-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语气森然,眼见又要翻脸。杨静岩堆了满脸笑说道:“大人,我前些时间查帐,发现库中尚积压着往年一些过时的旧锦,大概有七八百匹左右。南蛮子又不识货,您看把这一千匹旧锦添上如何?再给大人凑个整数,四千匹,杨家的极限了。”
  四千匹蜀锦,也是不小的数目。
  牛副都督心知肚明,杨家要讨价还价也在意料之中。只要杨家不拖延时间交锦,他也好交差。他沉吟了下道:“既是这样,杨家便出四千匹蜀锦吧。明天午时之前,必须送到。本官告辞了。”
  见他起身离开,杨石氏眼神微眯,突然开口问道:“不知去年得了锦王的赵家上缴多少匹蜀锦?”
  赵家织机少说也有三四千台。打个对折缴纳两千匹也是应该的。
  牛副都督停住了脚步,转过身矜持地望着杨石氏,慢吞吞地说道:“牛家是本官的亲家。本官收不齐三万匹锦,赵家自会鼎力相助。本官收齐了三万匹蜀锦,可以特许赵家一匹锦也不用缴。可惜呀,本来杨家也可以和本官成为亲家的。”
  “牛副都督,你这是在公报私怨!”杨石氏手足发凉,知道牛副都督是故意报复杨家当日拒亲一事。
  牛副都督哈哈大笑,郁结在心多年的怨气一扫而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尔不过一介商贾,拂了本官美意。今天本官就是要公报私怨,你能拿我怎么样?杨家缴纳四千匹蜀锦,少一匹……别忘了本官说过的话!”
  他狠狠地拂袖而去。
  杨石氏眼前一黑,人直挺挺地往后仰倒。
  “娘!”杨静岩急得伸手抱住她,将她放在椅上,用力掐着她的人中。
  “快抬我过去!”杨静山喝斥着小厮将自己推过去。
  隔了一会儿,杨石氏悠悠醒转,看到两个儿子担忧的面孔,两行老泪夺眶而出:“可恨!强盗!”
  “娘,事到如今,不拿也得拿。不管赵家是否交锦,咱家也得拿啊。”杨静山还以为母亲是因此气晕,和声安慰道。
  “我那还有心思和赵家争一时之气!”杨石氏恨恨说道:“我只可怜杨家的织工辛苦一两年织就的锦,白白被一群贪生怕死的人夺去求和。我恨不得一把火全烧了,也不给南蛮子一寸半缕!”
  她突然扭头吩咐陈嬷嬷道:“英英前些日子不是总说南诏会攻城?定是三郎和她说了什么。快去把她叫来!”
  陈嬷嬷哎了声,提了灯笼匆匆去明月居了。
  杨静山顿时也警觉起来:“三郎离开前一天,曾带了弟妹去牛府做客。难不成弟妹听到了什么?”
  “如果真如英英所说,南诏举全国之力集二十万大军前来,断不会索了蜀锦就退走。献锦求和只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雪青,赶紧去请两位少奶奶过来。二郎,你不必侯在这里了,早做安排要紧。趁城门还没有关闭,明天一早,将澄玉他们先送到龙泉田庄避避风头。”杨石氏越想越不对劲,振作起精神,开始安排起来。
  隔了盏茶工夫。季英英和杨大奶奶杨二奶奶都来了白鹭堂。
  杨石氏开门见山问道:“英英,三郎临行前是否给你说过南诏人要攻打益州的话?你们去了牛家,是否听说了什么?”
  季英英心头一紧,赶紧问道:“太太为何这样问?听说今晚牛副都督带兵来索要蜀锦,是什么原因?”
  杨大奶奶瞥眼看她,故作惊诧道:“该不会是三弟和弟妹上回去牛家,惹了什么祸,才让牛副都督来找咱家的晦气。”
  “住口!你别乱说话。”杨静山斥了她一句,和声将今晚的事情说了。
  晟丰泽好大的胃口。节度使,牛副都督竟然妄想与虎谋皮……季英英倒吸一口凉气。她敢肯定晟丰泽所图必不是三万匹织锦这么简单。如今只能打着杨静渊的旗号让大家相信了。她定了定神道:“太太,还记得三郎曾去驿馆闹事的事情吗?三郎曾说过南诏狼子野心,觊觎益州锦业。南诏白王断不会满足索拿三万匹蜀锦就撤兵的。”
  “怪不得,怪不得!三郎,母亲错怪你了!”杨石氏回想当初,悔得直捶胸,“那天我还斥三郎胡闹。那晚白王来赴家宴,老爷就过世了。他便怀疑上南诏白王。”
  “母亲,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趁着还有出城的机会,赶紧准备才是。”杨静山见母亲一时情绪激动,难以安排。转头对陈氏说道:“别的无需多问了。赶紧收拾贵重物品,安排马车。明天一早,你带着母亲两位弟妹,和孩子们一起去城外田庄避避风头。”
  杨大奶奶迷迷糊糊听着,突然反应过来:“郎君,你也和我们一起走吗?”
  杨静山摇了摇头:“我和二弟留下来。”
  杨大奶奶哇地就哭了起来:“你不走,我也不走。”

★、第216章 送信

  大家心里都明白。杨静山哪怕病着,双腿不能落地,他也不能离开杨家。
  正因为杨静山行动不便,杨静岩也不能走。
  送家中妇孺孩子的重任就落在杨大奶奶身上。如果城陷,嫡孙杨澄玉离不开母亲。嫡长媳要肩负培养新任家主兴家业的责任。
  杨大奶奶舍不得是人之常情。任杨静山如何柔声劝慰,她只是哭着摇头不肯,杨静山就怒了:“你像当家主母吗?你再这样,休了也罢。”
  听了这话,杨陈氏二话不说,直接起身一头去撞厅中的柱子。慌得杨二奶奶和季英英赶紧扯住了她。
  季英英忍不住说道:“大嫂,大哥只是气话。你何必往心里去?”
  杨大奶奶的心情就像一只钻进了管道里的耗子,到处横冲直撞,始终找不到出口。如今季英英的话突然开了个口子,她的嫉妒与怒气就冲了出来,尖声叫道:“三郎人在哪儿?从小全家宠着他,银钱随他支取。他一拍屁股跑了,家里有难怎不见他留在家中保护两个哥哥?”
  怎么就扯到杨静渊身上了呢?季英英念头微转,就明白了杨陈氏的意思。今年益州城的斗锦赛没准就取消了,织出来的斗锦毫无意义。既然没了斗锦赛,自己就是在杨家吃闲饭的。也是一拍屁股就要开溜的人。两位兄长都走不得,杨静渊和自己却能平安脱身。从杨陈氏内心来说,她觉得太不公平。
  季英英并不想随杨大奶奶去东郊田庄避风头。季家在城西,她怎么放得下母亲和哥哥呢?她淡淡说道:“太太和大嫂二嫂走了,内宅离不开人。我没有孩子。三郎不在家,我就留下来好了。”
  从杨静山斥大奶奶到她撞柱,不过是瞬间发生的事情。杨静山兄弟反应过来,正想开口时,杨石氏已经从自己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她大喝一声:“南诏还没攻城呢,你们就乱成一团。真到了那时侯,我看你们就是一群无头苍蝇。都给我坐下。”
  三个儿媳默默地回座坐了。杨石氏沉吟了下道:“南诏攻城只是我们的猜测。送孩子们离开也是为了以防万一。离城之事不得声张。被有心人诬个造谣生事蛊惑人心就不妙了。天一亮二郎护送你大嫂和媳妇,带着孩子们去东郊田庄。对外就说带孩子们去山里赏秋。我和大郎留在府中。”
  杨静山大惊:“娘,您留下来做什么?”
  杨静岩也道:“大哥身体不好,腿脚不便。我留下来跑跑腿也好。”
  她走了,杨二老爷杨三老爷就没有人压得住了。杨石氏笑道:“府里不能没有当家主母。二郎。你得好好护着你大嫂和孩子。”
  无论如何,两个儿子能保一个是一个。不能都折在了城里。
  杨石氏没有提让季英英一起走的话。季英英没有吭声。杨大奶奶却不想让她留下来照顾杨静山:“母亲,郎君需要人照顾,儿媳也留下来。让二弟和弟妹带澄玉他们走吧。”
  “大嫂,澄玉还年幼……”
  “他十三岁了。也懂事了。拜托二弟和弟妹好好照顾他。”杨大奶奶说着,目光哀哀地望向杨静山。
  杨静山心里一叹,伸手拍了拍她道:“就这么定了。二弟和弟妹早做准备吧。缴纳蜀锦一事,有我和母亲呢。”
  杨石氏疲倦地说道:“英英留下来,你们都回去早做准备。就照我说的办。”
  等到众人走后,杨石氏吩咐雪青去取了二十两金子来,一锦囊的金豆子,入手沉甸甸的。她叹了口气道:“英英,我知道你担心娘家。明早我会叫人去季家报讯,让你娘和你哥嫂早做安排。你不用留下来,让季福套了车,叫香油给你领路。带着你的陪嫁嬷嬷和侍女明天一早就出发,去找三郎。”
  “太太。”季英英心里一暖,“太太,我也不矫情地说要和杨家共进退的话了。这里是三郎的家,他不会弃杨家于不顾的。”
  杨石氏面容微僵,喃喃说道:“我不指望他要管杨家的死活。当初是我对他生了嫌隙。他怨我恨我也随他去。你是我作主娶回来的,你不能在我这里有闪失。天都快亮了,赶紧去准备吧。”
  “太太,您保重。”季英英起身给杨石氏行了大礼,拿了金子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季英英带着季嬷嬷和凌儿湘儿出了杨家。
  她没有直接从北城门出城,先叫季福去了杨静渊告诉她的地址。
  “徐记医馆。”季英英记住了这家开在陋巷里的小医馆,走了进去。
  店很小,只有一个伙计一个郎中。见季英英主仆进来,伙计迎了过去:“娘子是瞧病还是抓药?”
  季英英看了眼柜台后正在捡药的徐郎中,轻声问道:“我夫君是杨家巷杨家三郎,他告诉我如果想给他送信,就将信交给徐记医馆的徐郎中。”
  听到杨家三郎,徐郎中停了手里的活,从柜台后走了出来。他审视着季英英道:“在下姓徐,开了这家小医馆混口饭吃。您是杨静渊的媳妇?”
  见他一口道出杨静渊的姓名,季英英欠身行了礼:“妾身季氏二娘。”
  徐郎中虚扶一把,面不改色地请季英英在一旁坐了。他心里恼怒异常,暗道老舒带来的小子果然不按常理出牌。这是东川军的秘密联络点,军中通信密道。竟然被杨静渊那小子随意当成传递家信。若不是郭大都督赏识那小子的武艺,老舒又欠了杨大老爷人情,他一定要寻机会好好教训那小子。
  “杨三郎可曾告诉过你。但凡由在下传递的信,都是要查看的。”徐郎中淡淡说道。
  季英英早料到这里可能是东川军的军中信道,她来这里,也正是想将自己所知的事情通知杨静渊。信中并无旖旎之语。她拿出早写好的信放在了桌上:“麻烦徐先生了。”
  徐朗中当着她的面就拆信看了。信中所说和他这些天上报东川节度使府的内容差不多。只比他肯定一点,南诏必然攻打益州城。他不动声色地将信重新封好道:“杨三奶奶这是打算出北城门去找杨三郎吧?”
  季英英摇了摇头道:“我要回娘家。”
  南诏军在城南一带。季家在城西外,离城还有几十里路。嫂子还有两个月要生产。杨石氏遣人报信。母亲和哥嫂说不定会心存侥幸。季英英打算回趟娘家,劝母亲与哥嫂即日动身,去青城山华清老道的山中茅屋避战乱。
  有城中三万匹蜀锦拖延时间。南诏大军攻到益州府至少也需要两三天。搬家的时间足够了。
  据徐郎中所知,南诏军中军大营在邛州。左右两军在昨晚就已经拔营,不知所踪。最大的可能就是从东西二门开始包抄益州,最后形成对益州的合围。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