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宫凤华-第3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江王为人精明老道,自然更谨慎仔细,并不多说,只道:“我送你回府。”
  出了宫去了河间王府再商议如何行事。
  河间王点头应下。
  ……
  又过七八日,宗亲们以临江王河间王为首,一起联名上了奏折。奏折里满是慷慨激昂的指责宁王之词,言辞之激烈,远胜陆阁老等人的奏折。
  这一波奏请天子下旨处置宁王的呼声,也愈发跌宕起伏。
  朝中当然也有为宁王辩驳说话之人,只可惜声音微弱,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陆阁老从不会错失良机,从容上前,拱手道:“皇上仁厚,手足情深,待宁王之心,日月可鉴。”
  “只是,蜀王亦是皇上手足。当日若不是蜀王警觉,便会为宁王所乘。绝不可因蜀王安然无事,便饶了宁王。”
  “若不严惩宁王,他日再有人效仿宁王恶行,或刺杀皇上或刺杀藩王,甚或冲朝中重臣下毒手。到那时,朝纲败坏,人心动荡,才是真得悔之迟矣!”
  “老臣恳请皇上下旨,严惩宁王!”
  方阁老也上前一步,朗声道:“老臣附议,恳请皇上下旨!”
  谢钧等人也纷纷慷慨陈词。
  建安帝长叹一声,目中闪过水光:“先帝驾崩前,曾叮嘱过朕,要敬爱太后,善待皇姐,善待兄弟。朕皆一一应下,自问也都做到了。”
  “却未想到,宁王竟在暗中做出这等事。也陷朕于两难境地。严惩宁王,朕愧对先帝。不严惩宁王,朕愧对蜀王,更愧对众臣。”
  “宁王铸成大错,朕心痛如割,犹胜宁王啊!”
  一边说,一边潸然泪下。
  “重情重义”的天子当朝落泪,群臣们不得不陪着演戏,一个个出言劝慰。
  建安帝情绪稍稍平静以后,深呼吸一口气,目中闪过决然:“宁王暗中谋害蜀王,人证物证确凿。蜀王虽安然无事,宁王不可不罚!”
  “朕即刻命人拟旨,削去宁王封号,改封宁夏王。”
  “宁夏王被关在宗人府中,依旧执迷不悟,不肯认罪。朕罚宁夏王去为先帝守三年皇陵。”
  这等责罚,乍一听不算什么。细细一想,便会知晓其中利害之处。
  削了封号,降做宁夏王。日后子嗣承袭爵位时,便也低了一等。
  去守三年皇陵,便无力再沾手朝堂之事。有这三年时间,天子尽可从容收拾宁王党羽。
  最重要的是,宁王能否受得了这等羞辱,熬过这三年?


第726章 密旨
  当日,建安帝下了圣旨。
  临江王奉命去宗人府宣旨。
  宁王既未跪也不接旨,冷笑连连,也未叫嚷怒骂,只狠狠地盯着临江王。
  那目光冷厉而阴狠。仿佛一只恶狼盯紧了自己的猎物,随时会扑上前来,将对方撕咬成碎片。
  临江王还算稳得住,倒是一旁的河间王,又出了一身冷汗。
  宁王盯了临江王片刻,又将阴冷狠戾的目光移向河间王。河间王心虚不已,目光漂移不定,就是不敢和宁王对视。
  宁王冷冷扯起嘴角,起身而立,向外走去。
  为了安然将宁王押送至皇陵,河间王亲自陪同,且将宗人府里的侍卫派出了大半,足有两百之多。
  提心吊胆寝食难安两日,直至一行人抵达皇陵,河间王才算长松一口气。连忙将宁王这个“烫手山芋”扔给负责看守皇陵的楚校尉。
  这位楚校尉,是楚将军的同族堂弟,正经的将门出身。曾领兵上过战场,身手了得,立过不少战功。只可惜在战场上伤了一只眼,如今只余一只眼完好无损。不能再领兵打仗,自动请缨来看守皇陵。
  “有劳楚校尉了。”河间王压低声音叮嘱:“宁夏王是戴罪之身,前来为先帝守陵反省自身其过。楚校尉可得多费心才是。”
  费心两个字,说得含含糊糊可圈可点。
  楚校尉似未听出河间王的言外之意,淡淡应道:“这是下官分内之责,不敢当河间王费心二字。”
  ……
  事实上,在前一日,楚校尉就收到了天子密旨。
  不能容宁王活着回京城。
  这等密旨,建安帝自然不会蠢得落于纸端留下痕迹。而是命一个心腹内侍前来传的口信。
  楚将军也同样谨慎小心,打发身边亲随来了一趟,代传口信。
  “……宁王是先帝之子,亦是皇上胞弟。皇上欲除此心腹之患,给你下了密旨。此事绝不可操之过急。免得落人口舌,被宁王党羽以此攻讦。”
  “一定要徐徐图之,用软刀子慢慢磨,磨得宁王失了生志,自寻死路。如此一来,你最多落一个看顾不力的恶名,却不会被问罪。”
  “切记切记!不可枉动!”
  大齐武将中,官职最高的是尹大将军。其次便是楚将军。
  尹大将军全凭战功晋升。而楚家,却是将门世家。楚将军是楚家如今的家主,深谙为臣之道。
  天子之令,不能不从。不过,如何行事,就要看自己的了。别功劳没挣到,却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楚校尉将这些话听进耳中,记在心里,反复揣摩。
  待河间王走了之后,楚校尉才去见了宁王:“下官见过宁夏王。”
  宁王!宁夏王!
  一字之差,却是亲王和郡王之别。
  心高气傲的宁王听了焉能不怒?强忍了半日的怒火,此时尽数喷薄而出。将楚校尉骂了个狗血喷头。
  楚校尉不动声色,任凭宁王如何怒骂,依旧一脸恭敬。
  ……
  宁王府的匾额被换了下来,改而换做了宁夏王府。
  宁王妃,如今也该叫宁夏王妃了。
  被封了近三个月的府邸,此时终于得以重开正门。只是,这等时候愿登门探望的人,着实寥寥无几。
  世人皆愿锦上添花,肯雪中送炭的又有几人?
  李家人自是要登门。
  李默也顾不得和李湘如争执吵闹的昔日往事了,和李夫人一起登门探望。至于方若梦,因方阁老也参了宁王一本,自觉身份尴尬,便以照顾一双儿子为借口,未曾一同前来。
  李湘如见了亲娘和兄长,顿时哭成了泪人。
  李夫人见女儿消瘦憔悴不堪的模样,亦是心疼如绞,和李湘如相拥哭做一团。
  李默心中酸涩难当,口中低声安慰道:“妹妹,你也别太难过了。宁王……宁夏王总算性命无忧。只是去皇陵守上三年,便能回京了。你耐心等上三年便是。”
  李湘如双目泛红,满面泪痕:“大哥说得也太轻松了。这三年,不知怎生难熬。殿下最是心高气熬,焉能受得了这等折辱?万一他熬不下去,或是有人对他下毒手怎么办?”
  明着下毒手不可能,暗中折腾羞辱是难免的。
  李默心知肚明,却不能实话实说,只挑些好听话说给李湘如听:“宁夏王心志坚毅,远胜常人,不管何等困境,他一定能撑过来。他虽是戴罪之身,也依然是宁夏王,是当今皇上的胞弟。谁也不敢对他暗下毒手!你就放心吧!”
  李湘如被反复宽慰着,慢慢停了哭泣。
  之后几日,鲁王妃闽王妃等人陆续来探望。宫中俞太后萧皇后皆命身边女官代为探望。
  俞太后萧皇后如此作态,京城宗亲勋贵女眷们也暗中琢磨几回。宁夏王是没什么翻身的机会了,不过,凡事都有万一,做事还得留一线才好。
  于是,数日后,门庭冷落的宁夏王府,又慢慢有了女眷登门。
  哭得再多,宁夏王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了。再苦再难,日子也得过下去。
  李湘如强打起精神,勉强支应起了门户。
  宫中的丽太妃,却是一病不起。
  ……
  京城里如此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盛鸿和谢明曦。
  “宁夏王?”盛鸿冷笑一声,目露讥讽:“看来,我日后若是开罪皇上,也会落个川蜀王什么的。”
  宁王落得这等境地,盛鸿半点都不同情,心里只有快意。
  只是,建安帝的凉薄狠辣,也委实令人心惊。
  登基半年,便迫不及待地冲兄弟们下手了。
  “我早预料到会有这一日。所以,才会用尽手段,催你早日就藩离京。”谢明曦神色淡淡:“不过,我还是高估了皇上的心胸。”
  她原本以为,建安帝少说也要忍上两三年,再慢慢布局动手。
  没想到,建安帝连龙椅还没坐稳,便急不可耐地冲藩王们露出了獠牙。
  他们是远离京城了,鲁王闽王却都还留在京中。他们焉肯束手待毙?
  “这只是开始。”谢明曦低声道:“京城必有大乱。盛鸿,你也该早做提防准备了。”


第727章 私兵(一)
  谢明曦话中之意,盛鸿自不会错辨,目光微闪:“你的意思是,让我暗中养私兵?”
  大齐自建朝以来,藩王便有练兵领兵之权。除去一千的藩王亲卫,还可招募五千士兵,作为藩地驻兵。
  也就是说,藩王可以正大光明地养六千士兵。这些军饷,都是朝廷出的。
  盛鸿安顿了没几日,便开始正大光明地招募士兵。没到一个月,便已招募了三四千。
  养兵练兵是极耗费银子的事。除了军饷之外,还得有良马和兵器。一样样算起来,皆是令人心惊的数字。
  六千士兵,一年至少也要耗费二十万两左右。
  想养私兵,就得自己出银子了。
  当然了,朝廷不允许藩王养私兵。不过,身为藩王,焉有不养私兵之理?养私兵,未必是有谋反之意,更多的是为了自保。
  谁也不愿做人砧板上的鱼肉!
  “没错,正是要养私兵。”谢明曦眸光一闪,声音冷静而沉稳:“而且,越多越好。一千的蜀王亲卫不算在内,明面上的士兵只有五千。若真有大乱,根本无以自保。”
  “蜀地多山,地势险峻。正是易守难攻之地。想守住蜀地,至少要有五万兵将。”
  盛鸿并未被这个数字吓倒,略一思忖说道:“此事不能大张旗鼓,得暗中进行。一开始,不必急着招募太多士兵,贵精不贵多。”
  “给我三年时间,我定能练出五万精兵。”
  治理藩地,需要靠蜀地官员和麾下心腹。练兵之事,却不能假手旁人。一定要将兵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说起练兵,盛鸿自信满满,黑眸中满是飞扬的神采。
  谢明曦的心弦也被悄然拨动,目中闪出笑意:“我相信你。”
  盛鸿略一挑眉,冲谢明曦咧嘴一笑:“要养私兵,要耗费巨资。本王初来蜀地,尚未来得及敛财。只得先吃一回软饭,靠蜀王妃娘娘的私房支应了。”
  谢明曦瞥了盛鸿一眼,半开玩笑地问道:“哦?那你打算何时还?若还不起,又该如何?”
  盛鸿义正言辞地应道:“欠王妃的债,本王绝不会赖账不还。若实在还不起,我就以身抵债,将整个人都赔给王妃!”
  说完,便凑上前,让蜀王妃先“验一验货”。
  夫妻嬉闹,闺房之愉,便不细述了。
  ……
  正如盛鸿所言,招募私兵绝不可放在明面上,只能私下进行。哪怕有些动静被人耳闻,只要他不承认,谁也奈何不得他。
  蜀地已是他的地盘。
  唯一能奈何他的建安帝,端坐在京城金銮殿的龙椅上。
  说来,也怪不得建安帝如此忌惮藩王。
  养私兵已经成了藩王们心照不宣的惯例。身为天子,在朝堂之上权利至高无上。只是,圣旨一出京城,到了各郡县,执行度如何,就不好说了。
  在藩地,更是如此。藩王阳奉阴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