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宫凤华-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迟:“……”


第720章 好友
  陆迟俊秀温润的俊脸隐隐有些扭曲。
  林微微扑哧一声笑了起来,腻到陆迟身边,一脸慧黠娇俏:“我故意捉弄你而已,你该不是当真了吧!”
  陆迟心已软了一半,脸孔却依旧绷得紧紧的:“那你说,到底随不随我去赴任?”
  林微微主动伸手揽住陆迟,轻声道:“陆大哥,我当然想和你朝夕相伴。只是,你初到蜀地,对南安县的情形一无所知。此去赴任,定然十分忙碌。”
  “我身子纤弱,佑哥儿更需精心照顾。你忙于公务时,还得分心照顾我们母子,我实在于心不忍。”
  “所以,我想着先在蜀王府住下。这里有谢妹妹在,我们母子无需你忧心。你心无旁骛,也能一心做事。”
  说完这些,林微微又有些愧疚歉然:“女子出嫁后,应该照料夫婿的衣食起居。到了我这儿,却是你一直在照顾我。陆大哥,我真对不住你。”
  她自小体弱,娇惯成性。嫁给陆迟之后,也未像什么“贤妻”,倒要陆迟处处操心照顾。
  “傻微微,”陆迟心头滚烫,俯头在她额上亲了亲:“能娶到你,是我这一生最大的福气。若说对不住,也是我对不住你。若不是我心盲眼瞎,轻信他人,你也不会受这么多的委屈,还差点难产送命。”
  这是陆迟心底最深的心结。
  一日未报血仇,一日不能心安。
  林微微泪盈于睫,声音微微哽咽:“陆大哥,能嫁给你,才是我此生最幸运之事。”
  夫妻两人怄气一回,没到半日便和好如初。
  陆迟亲自去见谢明曦,郑重地躬身行礼:“我将微微和佑哥儿就托付给王妃了。”
  谢明曦不肯受这一礼,侧身避开:“陆迟,你这么说,未免太过见外了。我和林姐姐自少时相识,相交莫逆。她肯留在王府陪我,我高兴还来不及。”
  “撇开这一层。你不远千里追随殿下来蜀地,我这个蜀王妃为你安顿家眷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你只管安心去南安赴任。我定会好好照料林姐姐和佑哥儿。”
  “待过上一两年,你将任上的事情都料理妥当,佑哥儿也大些了,再让林姐姐带着佑哥儿去南安也不迟。”
  陆迟也是如此打算,闻言一颗心彻底落回原位。
  ……
  众人纷纷赴任,蜀王府却未因此冷清。
  盛鸿这个蜀王坐镇蜀郡,蜀郡的官员们自要把握住机会献殷勤。投名帖的如过江之卿。
  至于富商和当地乡绅之流,想巴结讨好也没资格登门,便退而求其次,改而拜见蜀王长史或谢元舟梅氏兄弟。
  谢明曦身为蜀王妃,倒是清闲不少。官宦女眷前来拜见,想见就见,不见就直接打发走……
  在蜀地这一片地上,他们夫妻最大。京城远在千里之外,帝后也好,太后也罢,都离得太远。最多不过是在他们身边安插些眼线罢了。
  也怪不得历朝天子都不待见藩王。这和生生圈走一块土地也没什么区别。
  忙碌充实,心情舒畅,这样的生活自然令人身心愉悦。
  短短一个月,谢明曦已全然恢复,气色红润,满目神采,犹胜昔日三分。
  略显清瘦的顾山长,也略略丰润了一圈,笑着说道:“初来蜀地,带着辣味的吃食委实不惯。这才一个月,竟也渐渐觉得别有风味了。”
  每日饭食皆是叶秋娘亲自下厨,口味清淡。不过,府中设过几回宴席,便是由蜀地的厨子们掌勺。
  顾山长吃了几回宴席后,竟也慢慢适应了蜀地风味。
  谢明曦抿唇笑道:“我也勉强能吃上一些了。说不定,住上几年,我们也变得无辣不欢了呢!”
  顾山长哑然失笑:“由此可见,人的适应力最是可怕。”
  一旁的林微微,笑着插嘴道:“对了,山长的女子书院打算何时开设?”
  选址建书院,要耗费一两年之功。有富商将自家的别院敬献出来,留作书院之用。顾山长亲自去看了一回,对环境颇为满意,便决定先招学生,将书院开起来。
  另建书院及安养院之类的事,倒不必急在一时,待选好合适的地点慢慢建也不迟。
  顾山长笑道:“几位夫子也觉太过清闲,前几日便和我商榷过了。先写几分招收学生的告示,看报名的学生有多少。”
  考试肯定是要的。
  不过,蜀地不比京城。女子读书尚未成风气,偌大的蜀郡,竟只有一座女子书院,且只收官宦千金。
  顾山长思来想去,决定先设一所平民女子书院,多招收一些学生。只设三年课程,课程也设置得浅薄一些。如此一来,招生的标准自然要大大降低。
  “入学的学生,需年过八岁。”谢明曦笑着接了话茬:“只要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便可前来报名。至于试卷,也要出得简单一些。能识字,会书写便可。”
  这标准还真够低的。
  林微微忍不住笑叹:“当年我们为了考莲池书院,不知耗费多少力气。”
  可不是么?
  谢明曦揶揄地笑道:“尤其是林姐姐,在莲池书院外昏倒了三年。若不是遇到了我,怕是无缘就读莲池书院了。”
  思及往事,林微微目中闪过笑意。
  就是那一回相遇,令她和谢明曦相识,结为好友。
  一转眼,已是数年前的往事了。
  林微微有些唏嘘:“时光如水,韶华易逝。此话半分不假。你我相识时的场景,历历在目。转眼已是七年多了。”
  短短几句话,也勾起了顾山长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不知俞太后在宫中过得如何……
  这个念头一闪过脑海,顾山长便自嘲地笑了一笑。
  身为一朝太后,权倾六宫,帝后俱低头诚服。李太皇太后整日躺在床榻上不言不动,就像木雕一般,再也威胁不到俞太后半分。
  俞太后终于如愿以偿,又岂会不好?
  自己就别胡乱操心了。
  说来也巧。
  顾山长心中惦记俞太后一回,不出两日,俞太后的信便送到了蜀王府。


第721章 不愿
  顾山长和俞太后自幼一起长大,对她的笔迹再熟悉不过。
  此时顾山长坐在明亮的烛火前,目光缓缓掠过信纸上的字迹,心中涌起阵阵唏嘘。
  人的年龄阅历不同,提笔落墨时,亦会有细微的不同。
  当年的俞莲娘,天资聪颖,自信骄傲,落笔时如龙飞凤舞。后来的俞皇后,隐忍压抑,字迹也圆润了许多。
  如今的俞太后,无需再隐忍收敛,笔锋锐利,锋芒毕露。字里行间透出令人心惊的杀伐果断。
  顾山长定定神开始看信。
  信上倒没什么特别的内容,既未提起京城变故,也未言及宫中形势。只如老友谈心一般,说些生活琐事。
  诸如“你走之后我心中甚是挂念”“去了蜀地后你只字都无也太过吝啬笔墨了”之类。又随口问起了蜀地的生活。
  看完信后,顾山长心情略有好转,扬了扬嘴角,提笔写了回信。
  ……
  蜀郡至京城,快马加鞭日夜行程。
  十二日后,这封信到了椒房殿。
  芷兰小心翼翼地捧着信,走到正殿外。
  正殿里,丽太妃正跪在俞太后面前,涕泪俱下地哭泣求情:“……定是有人暗中要陷害宁王,设下这一局,将污水都泼到宁王身上。太后娘娘是亲眼看着宁王长大的,对宁王的心情脾气最是熟悉。恳请太后娘娘为宁王做主啊!”
  宁王被关在宗人府两月有余。
  自安公公招认后,宁王已彻底落入下风,情势颇为不妙。哪怕有宁王党羽暗中出力奔走,也呈现出了颓然之势。
  今日,朝中已有御史奏请天子,已“谋害手足”的罪名问罪宁王。
  建安帝假模假样地将这份奏折留中不发。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建安帝对宁王动手是迟早的事。丽太妃每日都要来椒房殿哭诉哀求一回。
  俞太后眉目冷肃,额上的皱纹愈发深了,透着无情和冰冷。
  “朝堂之事,自有皇上定夺。哀家不会随意插手过问。”
  “如果宁王真的无辜,查明原委后,皇上定会还他清白。反之,他也休想逃过严惩责罚!你在哀家这儿哭哭啼啼的,半分用处皆无,退下吧!”
  丽太妃泪眼婆娑地继续恳求:“太后娘娘……”
  俞太后目光冷冷一扫:“退下!”
  丽太妃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踉跄着退出了椒房殿。
  ……
  芷兰没心情同情可怜这位丽太妃,立刻捧着信进了殿内,恭敬地说道:“启禀太后娘娘,蜀王府派人送了信进宫。这是顾山长写给太后娘娘的信。”
  听到顾山长的名讳,俞太后眉头略略舒展,目光也温和了许多:“将信呈到哀家面前来吧!”
  贴身伺候俞太后数年,芷兰对俞太后的性情脾气颇为熟悉。见俞太后心情颇佳,芷兰也微微笑了起来,恭敬地将信呈了过去。
  俞太后接过信,瞥了秀丽端庄的芷兰一眼,忽地说了一句:“哀家听闻,卢公公病了。”
  芷兰身子一颤,低声应是。
  对俞太后来说,如今的卢公公其实也没太大用处了。不能贴身伺候建安帝,不得天子器重,能打探到的消息颇为有限。
  宫中内侍多的是,以俞太后的手段,想示好拉拢买通几个,委实不是难事。
  “芷兰,”俞太后淡淡问道:“你若不愿再和卢公公结对食,哀家吩咐一声,卢公公便会识趣,不会再来缠着你了。”
  芷兰身子又是一颤,面孔低垂,看不清目中的情绪:“奴婢斗胆,禀报太后娘娘,奴婢愿和卢公公继续结对食。”
  意料之外的答案,令俞太后略有些讶然。
  俞太后定定地看着芷兰:“芷兰,你还年轻,卢公公比你大了二十岁,如今又在病中,能活到哪一日尚未可知。哀家只问你这一回,你可得清楚了,再回哀家的话。”
  换了别人,俞太后根本不会费这个口舌。
  芷兰没有抬头,声音低柔却坚定:“奴婢已经想清楚了。”
  俞太后哑然片刻,挥挥手,示意芷兰退下。
  收到好友来信,是一桩令人愉悦之事。俞太后拆开信,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
  “莲娘,见信安好。”
  “自来了蜀地后,我心情颇为舒畅。蜀地吃食偏辣,一开始我颇为不惯,现在渐觉滋味颇佳。”
  “我打算开设女子书院,不问门第,专收些平民百姓家的女童,教导她们读书识字明白事理。书院名字我也想好了,就叫顾氏书院。”
  “我还打算,日后建一处安养院,专门收容被遗弃的女童。再设一处医馆,专为贫穷无力请大夫的女子治病……”
  洋洋洒洒,写满了三页信纸。
  眼前仿佛出现了顾山长自信奕奕满目神采的脸孔。
  俞太后眉头全然舒展,目中满是笑意。
  这个娴之,去了蜀地后如鱼得水,畅快之极啊!
  只看好友如此开怀,当日放蜀王夫妇去蜀地就藩也值得了。
  ……
  退出椒房殿后,芷兰便去了卢公公的住处。
  一路上遇到的宫女内侍,无不热情热络地上前寒暄套近乎。年龄小一些的叫“芷兰姐姐”,年龄大一些的也同样厚颜称呼芷兰姐姐。
  芷兰已稳居俞太后身边第一人的宝座。就连在宫中行走的太医们,见了芷兰也格外客气。
  卢公公生病,也是芷兰私下去了太医院,求了一位太医暗中开的药方。否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