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为谋_乔小宋-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静静坐在一边听着唱念声,世间三千烦恼便可淡化而去。

    他就坐在那儿,闻着香火,喝尽壶中水。

    他未见到妙真,却一直听着妙真所念的,大慈大悲咒。

    佛音生如海潮音,梵音声声达诸天。

    听着听着,心旷神怡。

    就那么坐了许久。

    一名剔着光头,穿着僧袍的小僧人过来,行个佛家的合十礼,问:

    “晚课已毕,居士是否要在此处歇息?若是,请随小僧移步。”

    正是他多年前求见妙真被拒于山门前,哒哒跑出的那位活泼小童子。

    他立雪山门时,小童子悄悄的递了一个热腾腾的馒头与他。

    几年不见,童子已长大,露出清朗的样貌来。

    连瞳孔中,都是不谙世事的清澈见底。

    再长两年,小童势必是要离开扶养他长大的庵庙了。

    “不了。”赵煦立起身,答。

    随手解下腰间的貔貅佩,交到童子手里,言:“若有一日,小师傅必须离开清远庵,可凭此佩前往城南小竹楼寻我。”

    说罢,再望了眼,隔着素布的人影,方才离去。

    回宫。

    今日椒房殿倒是留了一盏灯。

    攸宁依靠在书桌后面的楠木椅上,白色的中衣,外罩着一件白狐裘,手上握着一卷书,半眯着眼,一脸倦容。

    四周燃着九个烛灯,照的小空间亮堂如日间。顶部还挂着一个一寸大的夜明珠,用上好的冰纱包着,垂下。

    两侧的博古架,堆着满满的书,一册一册,码的整整齐齐。

    桌前两方雕锦鲤的宝砚,一方乘着上好的徽墨,一方则是清水。各色笔筒一依次排开,插着的狼毫笔略显凌乱。还有一些未用的,从小到大挂在笔架上,夜风透过窗纱吹进,微微晃动。

    右侧堆着书籍并用过的宣纸,左侧是未用的,摆的都不算齐整。

    赵煦并未令人通传,轻手轻脚的走近,夺过攸宁手中的书。成功惊醒了半梦半醒中的人。


    “今日居然知道等我?”赵煦奇了一声。

    攸宁揉了揉迷蒙的睡眼,带着困顿的呢喃:“只是看书看晚了而已。”

    赵煦翻手看了眼手中书名——《四州志》。又不知是那儿的杂书。

    “歇响罢。”

    攸宁瘫在椅上不愿动弹,只伸开双手示意。

    赵煦无奈的一把抱起她,扔到绵软的凤床上。

    这下,攸宁的困意是彻底没了。

    可始作俑者却拍拍手,梳洗去了。

    等赵煦梳洗完毕,刚躺下准备入睡时,只觉腰部一疼,接着大腿被狠踹一脚,最后被重力——推下了床……

    他被推下的瞬间,死扯住了蚕丝被,把喜欢用被子包裹自己的攸宁,一道扯下了床……

    于是,一同在椒房殿的地上,滚啊滚,滚啊滚……

    闹出的动静,让每回官家驾临椒房殿,就必到殿外守着的韩嬷嬷,老怀甚慰。

    这两个啊,总算开窍了,嬷嬷满意的披着星带着月,以得胜者的姿态回了房。留今日守夜的谷雨,独自被强行喂狗粮。

    而真实情况的妖精打架,真的只是打架而已。

    攸宁的小脾气出完了,小范围内战自然歇了。

    只要忽略表面刚正不阿柳下惠模样,内里一直默念清心咒的赵煦就好。

    反正攸宁只是单纯的出气而已。

    怎么也算是运动完的两人,谁也没了睡意。盖着棉被纯聊天起来。

    “明日,崇华的病就可痊愈了。”赵煦道,闭上的眼关上了所有的情感。

    “墨城一战输了?”

    “嗯。”

    “听说北漠王也是难得的英杰人物,从其弟耶律齐能够力挫方将军两回,可窥见一二。那人能得到这样的兄弟的扶持,可见本身不会太差,身份也够高,不会辱没了崇华姐姐去的。”

    也不知怎么安慰,攸宁只能如此道。

    “睡吧。”

    “……”

    哪里还睡的着!

    攸宁赌气的摇着假寐的人,连声问道:“就这样?二话不说的给崇华嫁过过去了?怎么也得让北漠准备好三书六礼,起码要让身份贵重的代为亲迎才是啊!”

    “战争输了,拿乔,却也是得拿稳了吧!否则显得我们大周的公主,都和那个昭容一般廉价的……”

    “好吵……”赵煦呢喃,打断了攸宁不住的碎碎念。反身一个熊抱,恰把手臂堵住了攸宁的嘴。

    攸宁一双美眸受惊,睁的老大。呜呜的想开口,气息全喷在赵煦的手臂上,暖了她自己的脸颊。

    挣扎不成,倒是慢慢的倚入赵煦的怀中,熟睡了。

    睡梦中,还不忘用毛毛的黑发,蹭蹭旁边舒适的胸膛。

    真像一只猫。

    闭着眼的赵煦,嘴角弯出一个完美的弧度。

    第二日一早,攸宁醒来时,身旁的位置早已凉透。

    韩嬷嬷等人都见她睡的熟,误以为昨夜官家太勇猛,圣人累着了,谁也舍不得叫醒熟睡中的攸宁。

    好在今日不是宫妃请安的日子,至于太皇太后处,对圣人,只有担心她睡不够的。

    没人把等在前厅的崇华算在里面。直到攸宁慢悠悠的梳洗,用完早膳,半春方才提醒了一句——

    “崇华长公主已经等候一个时辰了。”

    攸宁吐出漱口的茶汤:“让永巷令可以着手写崇华和亲的陪嫁单子了,外面北漠使者所提的要求,不算在嫁妆里,嫁妆不要准备那些大件的木制家具了,在草原都不会实用,还是以实用为主。贵重什么的都在其次。”

    韩嬷嬷应诺,自去吩咐了。

    见攸宁出来,本就坐立不安的崇华立刻就冲到攸宁面前,噔的就跪了下去,神色哀伤,言语悲戚:

    “阿宁,看在我们从小长大的份上,你帮我劝劝哥哥好不好?哥哥最疼的便是你了!”

    “或者,你帮我去和皇祖母说一说,就说我舍不得祖母年迈,愿意侍奉其左右,待祖母仙归,好不好?”

    说着,豆大的泪珠滚滚落下,毫无美感的哭法,显然怕到了极致。

    攸宁无奈的叹口气,亲自蹲下扶起面前这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姐姐。

    纪皇后将她保护的太好,即使后面经历了大起大落,独自一人承担扶养妹妹的责任。在大是大非面前,崇华却是无人教导的。

    “那你可愿意看着九岁的尚不知事的承宁嫁往北漠去?就算承宁坚持下了千里的行程,在北漠王的后宫,你能保证小小的承宁,空占王后位,被北漠王的那些小阏氏,吃的连渣都不剩吗?”

    崇华哭着摇头:“我并不想的,为什么一定要从我们姐妹中选?那么多的宗室贵女,为何就要我和承宁呢?”

    “因为你们是大周的嫡公主!”

    攸宁的语气透着少有的凌厉。

    尚包着泪水的眼珠,一动不动的,诧异的看着攸宁。

    这个在她眼里不得不让着的妹妹;这个只知在武懿太后怀中撒娇的郡主。

    不知不觉间,已有皇后的威势了。

    崇华止住了哭泣。

    半响,她听见扶着自己的人,悠悠的,好似在自言自语:

    “若是能够选择,我和卉儿,又何尝会入宫呢?”

    可不论是身为天家贵女还是世家娇女,都躲不开命运二字。

    恍惚间,崇华觉得,和亲,并不是太难接受了。


二一|
    昭和二年四月,昭和帝赵煦批准北漠和亲请求,许嫁崇华长公主。除北漠函书上所要求的一万石粮食、八千丝绸、四千书籍的陪嫁外,另有嫁妆若干,丰后程度比之当年的昭阳公主下降,有过之而无不及。

    四千册书籍外,还多加了五百册《杂种论》,由此向北漠展现大周友好的态度。

    北漠王亦表示出对此亲事的重视之意,特遣其弟耶律齐亲往上京迎亲,并将原许诺的墨城,作为聘礼归还大周。

    在纳吉下定时,不住在耶律齐头顶盘旋的一对海东青尤为惹眼,那是北漠王自个捕获驯养的,用来代替大雁,显出他的诚意来。

    昭和二年六月。帝后于正德门送公主出嫁。

    公主伏地三叩首,落泪花妆。哭别亲人,登上大红的婚车。

    怀中抱着汝窑白瓷小颈坛,里面装着的是广明殿院子里的一抔土。是昨日萧宸妃带着她一道装的,也算留个故国的念想。

    攸宁听着耳边白露最新的回报,叹息了一声,小承宁躲在殿中,死都不肯出来送亲姊最后一道,想来还是太过伤心了。

    也不知日后会不会后悔。

    眼前的崇华身着大红的嫁纱,一步三回头,踏上马夫的背登婚车时,又深深的看了眼广明殿的方向,不舍的悲伤都要满溢而出。

    没有吹吹打打的喜闹;没有新妇的含羞带怯。独自一人,踏上千里和亲路,婚车后跟着一溜的侍女,再后是长长的嫁妆,由着一对亲兵护送。

    浩浩汤汤数十里的红妆,比之当初昭阳公主下降,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昭和帝骑马送亲至城外十里的长亭。接着便由当皇叔的召诏王护送至交境,方才彻底由耶律齐护送至北漠“皇宫”。

    许是心中有气,与昭和帝同一天自母体诞世的崇华长公主,并未下车与帝惜别,不过不咸不淡的说了几句场面话,双方也就告别了。

    本该是最亲近的同胞兄妹啊。

    立在亭中一直望着车队离开的赵煦,直到最末尾的一点红也消失不见,才动身回宫。

    刚刚明明还是一句也不愿多说的态度。

    从崇华和亲依始。困扰大周边疆数月的战事算彻底结束了。

    虽在北漠上,不仅赔了粮食丝绸等物还搭进去了一个嫡公主。但,在龟兹楼兰的战事中,大周则是大获全胜的,收回了敦煌及敦煌以东的地区不算,楼兰还永久的成为了大周的附属国。

    可见这回三国并侵,单一个北漠获得来实际利益,这北漠,还是最初的发起者。

    是以,论功行赏是必须的。

    要说方戚远等人不算有功也是无过,可心里别扭的昭和帝,两个决策者,一个罚奉一年一个罚奉半年。

    而西北立下战功的所有军人,皆以军功论赏。其中,山城守将王启,连升三级,成了“西南都部署”,统领西南的军事。

    齐哈尔力挫龟兹大将,大败楼兰军,当记首功,立即接替了承恩侯纪将军的“京都捡指挥使”一职,纪将军也算告老荣养了。

    及时派军援手的禹谟王亦有金银珠宝等物封赏。

    其他将士,便是小小的前锋兵,都各有封赏。便是殉城的林垣将军,其所留下的孤女林青艾,也得了一个“闲安县君”的封号,同承宁长公主一道,教养宫内,由皇后负责。

    尚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攸宁表示,一下子要管两个女孩的教养,实力拒绝的好不好……

    一个九岁的没爹没娘祖母不疼长姊出嫁长兄太忙的长公主,一个十三的丧父丧母没祖父母的县君。

    这个世家果然不按常理出牌……

    这种严肃的事,还是得教给严肃的人做才好。

    一日请安过后,攸宁单独留下近来受宠程度隐隐要盖过萧宸妃与朱妃的王淑妃,道:“姐姐年长本宫几岁,想来有些事还是姐姐知道的清楚,是以,本宫有些事要麻烦姐姐做。”

    “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