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为谋_乔小宋-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恭帝未留下任何遗言,但是太子品性优良,监国时期也未出纰漏。太子继位,方使朝臣百姓,心悦诚服。”方榆率先开口,表示支持太子继位。

    李斯紧接着开口:“太子过早即位恐怕不妥,军饷案太子可对世家严厉处罚,可见他不喜世家且有些暴戾;且其不尊重有教养之恩的祖母,不喜血缘嫡亲的君父,可见太子的不孝。”

    方太后沉吟良久,方问:“宋公怎么看?”

    “老臣……”宋衍顿了一下,“老臣亦觉,太子继位,名正言顺。”

    两票对一票,看来只有与太子有仇的李家不愿辅助太子。

    就连,自己的娘家,竟也……

    在权利的繁华面前,到底还有什么是重要的?

    方太后扶住额角,不愿多言。今日她只需明白三公的态度就够了。

    “丞相的话不无道理,太子年龄尚稚。新帝未决之前,哀家不才,暂效吕后,代理朝政。汝等且退下吧。”

    若恭帝的猝死,是人为的。那么,太子还会是名正言顺吗?

    这么多年了,她握着帝国最高的权利已经十多年。若就这么给了一个随时可能忤逆自己的君主,那么她这十多年的意义在哪里?

    恭帝的丧礼历时十四天。

    很平静,平静到十四天之后,朝臣自发跪于东宫门口,请求太子即位大宝。

    太子言:孤不可负于太后慈望,自行登基。太后一日当政,孤就一日不可越过太后,否则有违孝道。

    同时,长乐宫收到来自城外的密报。两个亲王子,恪亲王子已经遇害,禹谟王子因为害怕已经跑回封地,不肯进京了。

    “真是,真是好手段啊!”方太后头一次失了气度,一掌拍在桌上,腕上玉镯应声断成了三节。

    更衣换装,亲自去请太子出东宫去。

    看着跪着的朝臣之中还有方榆,太后只觉讽刺意味十足。

    待人请出太子后,一干人等干脆就在东宫苦劝太后早立新帝了。

    太后一挥袍袖,只看着太子道:“今我有三个问题,太子要坦诚回答哀家。”

    “诺。”太子应。

    “好,当着朝臣的面,希望太子如实回答。”太后看着不知不觉中早已成长起来可以对抗自己的太子,一时五味杂陈,依旧态度严厉的问,

    “刚刚的消息,哀家秘宣进宫的两位亲王子,一死一伤。证据显示与太子的集贤居有关,此事,太子可知晓?”

    太子屈膝跪地回道:“孙儿不知。集贤居众人都是东宫食客,来去自由,儿臣无法约束命令他们。所以这事,孙儿此时方知。”

    “好,第二个问题。”太后凤眸冷眯,“先帝猝死,疑点重重。萧太后日日疯言,先帝是遭小人暗害而死。是以,哀家着人调查发现,恭帝的药渣中含有大量的朱砂与附付子。两者皆有药性,却不可同时服用。这,你可知?”

    “孙儿早知先帝迷恋丹药,丹药之中含有大量的朱砂。孙儿未能规劝先帝停止服食丹药,是为子之疏漏也。至于附付子乃是新来的太医开具的药方,用来治先帝风寒的。二者若是相冲,太医应该不会如此开药才对。”太子答。

    方太后扯了扯嘴角,继续问:“最后一个问题——太子,可属意帝位?”

    这第三个问题可谓是刁钻。太子回答属意,则表示前两件事件中,太子在其中的别有用心。若回答无意,那么方太后可以顺势推迟新帝的即位。

    太子正准备回答,被大门处的喧哗声打断。

    萧氏躲过一堆侍从的拦截,疯疯癫癫的跑到太子面前,一把抱住太子,口中囔囔:“我的乖孙,我才是你的亲祖母啊,那个女人,那个女人,抢了我孙子,还害我孩子。乖孙啊,乖孙,你快去杀了那个女的啊,快啊快,快啊……”

    萧氏披头散发,衣裳不整,素色的丧服可见是许久未换了,她不敢看着别人,一双眼睛飘忽着看着地。原本涂着精致花蔻的指甲已经看不出原有的颜色了,满是污泥的手直直指着方太后。

    自恭帝下葬后,萧氏就成这模样了,日日与人说是方太后杀死恭帝,叫人要杀了方太后。

    今日好像是忆起太子是她的亲孙子了,直直就跑到了东宫,二十几名侍从都拦不住。

    最不能与一个疯子计较,方太后调动了全身的素养才忍下命人一刀斩了萧氏的冲动。这萧氏,果真是她的克星。

    “还不快绑了,送回永寿宫,传太医令去!”离得近的人,可看见方太后突突跳动的太阳穴。

    萧氏哪肯配合,撒泼打滚的就是不让侍从近身,碍于其身份,侍从也不好下死力去动她。

    见状,太子牵过萧氏,柔声哄她进殿,派人在里面照顾着,阖上大门。

    一时,本就对太子不孝传言半信半疑的朝臣立刻推翻了这观点。

    不想再看妹妹多做无用功,平白消耗太子心中的恩情。方榆劝到:“家族之所以放弃娘娘选择了太子,就是对太子的信任,他可以将大周壮大。娘娘何必执着呢?”

    “我们都老了,不是该放手的时候了吗?你所担心的世庶之争,都不过是人为挑动的。方家所教你的大气呢?如此斤斤计较在从前,与市井妇人又有何区别。”

    “昭阳闭门不出五个月,就是在她母亲和夫君间左右为难。”

    方太后不语,没人看懂她心中所想。

    继萧氏后,东宫又迎来了位,嗯,仁宗皇后,现在的妙真真人。

    “你来作甚?”心情不好,就是见到前儿媳,方太后的语气也不是很好。

    妙真真人行了合十礼:“出家人四大皆空,贫尼此次来是为归还仁宗的三大遗诏。贫尼入清远庵之前由仁宗亲自交于手中,今是遗诏面世之时。”

    方太后接过遗诏,只不过各瞧了一眼,便止不住的颤抖起来。

    将遗诏递给方榆,无力的倚在苏嬷嬷身上。真真可谓是心如死灰。

    万万没想到,最后摆弄自己一道的人,会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亲身儿子。

    望着天上的云卷,两行浊泪顺着眼角滑落,流入干枯的发髻间。

    方榆首先宣读第一篇遗诏:

    “奉

    天呈运

    皇帝制曰:

    建元五年时过继七弟之子煦,聪慧伶俐甚得朕心。朕无子嗣亲缘,以其子当做亲生。若有一日朕大行归去,煦当继父位。若煦时年幼,由七弟即位。七弟去后,当归位于朕之子——赵煦。”

    “吾等恭迎新帝即位~~”跪了许久的大臣们顿时齐声恭贺。

    方榆接着宣读第二篇:

    “奉

    天呈运

    皇帝制约:

    今朕之亲姊有一女,钟灵毓秀,后室之奉,德才兼备,修于内庭,容得可嘉。

    今特为帝子求之为后。

    密诏公示后,帝子18大婚。(大写18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空格……)”

    接着是第三篇:

    “奉

    天呈运

    皇帝制曰:

    朕素闻王家、萧家、谢家、朱家四家家风肃肃,有女教养贤淑。

    今特为帝子求娶四家女,以充后宫。

    帝后大婚后再行封妃大典。”

 
十|
    依着诏书,太子即位称帝。年五。

    武懿太后方氏晋太皇太后位,崇华承宁姊妹晋长公主位。原高宗朝公主为大长公主。

    因仁宗元后出家,恭帝先后已去。是以宫中无太后。

    随后,封后诏书下达昭阳大长公主府,王、萧、谢、朱四家依次收到选妃诏书。

    收到诏书的是护国公府。太后病下后,闭门五月不出的昭阳,进宫侍疾了,三个孩子都丢在国公府。

    新帝刚继位,朝中事务繁琐,公府中除了没官职的世子和五老爷宋,加上一个在国子监领了闲职的四老爷外,都忙的脚不停蹄。

    近来散仙一样的宋世子,接完旨便怡怡然飘走了,好似被封后的只是一个陌生人,与他无关。若仔细看他的步伐,就会发现已经失了平时的节奏,显得有些混乱与着急。

    胡氏并几位夫人却显得很开心。从今以后,作为后族的宋家,只会更上一层楼。家中几个的小娘子,教养更该矜贵才是。

    以后的宋家女,也可如建康原氏一般,一家有女百家求。

    这其中,最失意的莫过是方太后了,比太子继位更不能令她接受的是,攸宁会步她的老路,后宫之中,艰难险阻,攸宁心性单纯善良,如何活的下去!

    一来二去,病了。咳疾复发,来的格外凶猛。

    同样担忧着攸宁的昭阳大长公主,奇怪于为何弟弟回留下这样一道旨意,她生攸宁之时,仁宗已崩一月有余了。

    而母后,病于榻上,面目苍白。在映像里,母后在始元八年后,就没生这样大的病了,就是年前的那一场,也没现在这样,病的起不了身。

    她如果早日想通,陪着母后,劝解母后,事情会不会,就不会到这地步?

    “公主,娘娘睡着了,您歇息一下吧?”苏嬷嬷接过昭阳手里的热帕,劝道。

    昭阳站起身来,接过女侍手里的干帕,擦干手上水渍,悠悠说道:“我要出宫一趟。嬷嬷,等母后醒来,记得一定把药喂进去,若问起我,就说我去清远山了。”

    如今,知道所有真相的,只有那人了。呵,说是出家人,断尽七情六欲。背后又摆了人这么大道。

    早在遗诏公布之时,攸宁便得知日后要嫁与赵煦了,说不清是什么样的感觉,可能与被雷劈了差不多。

    没有一丝丝将要成为大周最为尊贵的女人的欣喜。有的只是无尽的迷茫与对未来无知的恐惧。

    几任皇后的先例就在眼前。

    好不容易平缓一点心情,念诏书的太监那尖细的嗓音又让她恍惚起来。

    那人,见过自己所有的样子,包括光着屁股爬呀爬的……她,这是,要嫁给,一个一直当做亲兄长的人啊!

    是以,姐妹们恭喜攸宁时,也见她神思不属的,纷纷打趣攸宁道:“本来就是我们几个里最小的姑娘了,没想到却是比三姐还早的定亲。好在三姐也快与那曾家说定了,否则不知道怎么排挤小攸宁呢!”

    一番话,连三娘子也打趣进去了。

    三娘不依的推了下身旁的六娘子,一张脸似天边的红霞一般,羞羞涩涩地开口:“你们这些不知羞的促狭鬼!”

    “你们见,咱们的乐安郡主高兴的可听不见我们的打趣了。”五娘不敢去动攸宁,只扯着七娘的手去看。

    攸宁满脸的不耐,正要赶人,就听见了父亲身边的小书童过来传话:

    “世子要郡主去一趟松竹院。”

    令人抓了把蜜饯给小书童,攸宁道:“你且等等,我换身衣裳。”

    换了件明绿的打底,外加一件水蓝色绣兰草的褙子。半襦裙上挂着一块青玉佩。

    家常的穿着,看着也算端庄。方才让小书童领着去了。

    到松竹院的时候,宋珺正在作画,画的就是院中的青松。见到攸宁请安,也未停笔,只开口让攸宁站到身边去。

    待勾出最后一笔,宋珺满意的看了看,问:“宁儿来看看,爹爹这副画如何?”

    攸宁仔细的看了看,父亲的笔力一如既往的张弛有度,整棵青松跃然纸上,既写意又有型。

    “爹爹的画青松,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