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碧血大明-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怨恨,左良玉不是圣人,心中当然有怨恨。可是史可法劝道:“良玉,昔年吾师令族叔左光斗乃铁骨铮铮之真汉子,莫要行那污其英名之事。不然,既令左家蒙羞,又断左家血脉。实乃不忠不孝!吾观圣上乃中兴英明之君,当辅之。夺军功,振家威,方为上上之策。”随后,在崇祯极为示好之下,心中的怨恨渐去,努力按崇祯要求练兵。
此时,崇祯打断左良玉的思虑问道:“不知左爱卿可有拿下淮安之胜算?”
“哦。”左良玉醒悟过来道,“刘泽清不在淮安,兵将当是不知。其从将也多有矛盾,他们也不得民心。臣有九成把握在半月之内拿下淮安。”
“所需几人?”
左良玉边想边道:“淮安并无奇险可守。虽号称十万之众,当只有八万战力。而南京势大,我等可用招抚之策,当可招抚三万或更多将兵。余下皆是碌碌。臣愿领兵三万,当在半月内拿下淮安。”
崇祯微笑点头道:“左爱卿此法甚妙。史爱卿,你可有补充?”
史可法拱手道:“回皇上,臣无异议。”
崇祯威严道:“左良玉听宣,朕命你带兵三万,即日起直奔淮安,务必在半月之内拿下淮安,否则,便唯你是问!”
左良玉跪下道:“臣接旨。臣必定竭尽全力于限期内拿下淮安!”
崇祯又道:“那朕等左爱卿凯旋消息。稍后,朕便命工部立即备齐粮草以供征伐所用。”
左良玉抱拳道:“臣告退。以便回去准备各项事宜。”
崇祯挥手道:“去吧。史爱卿留下。”
史可法拱手道:“皇上,不知何事?”
“卿可知太祖遗宝之事。”
“臣略有耳闻,当年于谦于太保,便是凭借其中一份太祖遗宝便打败瓦刺,使得我朝国运延续百多年。若皇上取得其遗宝,当可使大明国运长盛不衰。”
“嗯,如此便好。若是取得藏宝图。必让卿起遗宝,以补国库,当可训练更多勇猛将士。”

正文 第九十章、渐入佳境
 更新时间:2009…9…24 17:11:52 本章字数:2528
第九十章、渐入佳境
一说到定都南京近一个月以来的成绩,崇祯与史可法脸上皆现喜色。
首先,从政局而言,六部有序进行,所施政令皆是准确无误的传达,即便有些反对之声,也给崇祯压了下来。现在的崇祯手中有兵权,吏部、兵部、工部皆唯崇祯是命,纵使有反对者,也是翻不起风浪。
其次,便是天下战局。西蜀频频传来捷报,在天怒判官张伯涛和雷霆刀李玉的帮助下,秦良玉与侯洵汇兵之后便对张献忠围追堵截,将张献忠的势力死死固定在夔州、梁山和忠州三地;而湖南全部,及湖北南部,广东、广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则是纷纷反水于张献忠,再次向朝廷宣布效忠,崇祯大胆起用年轻俊材,封陈立德为镇抚大使带两万精兵南下,边是抚恤,边是征收投降部队,传来的情报显示,陈立德虽经几股流寇的袭击,却是将来敌击溃,使得当地流寇不敢轻举妄动,小股的流寇则接受招抚,形势一片大好。
再说北边,吴三桂如同一个楔子死死的钉在山海关,不让李自成得到一些好处,反而由袁继咸指挥的五万大军却是势如破竹,打下河南大部份城市,生擒李自成的侄子李过,收俘虏一万之多,搞得李自成首尾难顾,却不得不两边布防,最终,李自成再无力气进攻吴山桂。
清廷自从给李定兴与李长风在宁远烧了营之后便退回辽东,并无太多的动作进攻宁远。相比较而言,显得平静多了。
当然,这些战绩皆是在崇祯宽厚的政策下方可取得,凡是投降之流民必得优厚对待,想参军者往事不追究,凡是想耕田只要接受户籍登记,则可分得一亩三分地,粮食若干。如此既消化了俘虏,又可以开垦荒地,实是一举两得。
南京、江西、福建、浙江四省的百姓得到的好处更加易见,凡是情节严重的贪官污吏基本给锦衣卫揪了出来,然后其财物有四成归还当地百姓,崇祯极得百姓口碑。当然,还有类似刘泽清之类不听奉令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当初崇祯一宣布定都南京,江北四重镇,便有三镇交上兵权。
今年上半年天气算是风调雨顺,长江以南所有能种的耕地都播了种,而且长势可人。只要收割了这一季,便可保百姓一年无粮食之忧。
崇祯为了能对抗满洲那恐怖的铁骑,早早就投入人力物力去研究火器。只是人手欠缺,可他从现代带来的知识已经渐起作用。尤其是轮排射击等较为简单易掌握的火器使用方法,早在军队中使用。这也就是为何捷报连连的原因之一。
一说到人才,崇祯就叹了口气道:“爱卿呀,人才缺乏啊。”
史可法拱手道:“是臣等无能。未能给皇上分忧。”
“算了。人才非一日可得。”崇祯摆手道:“朕昨日听得金陵有四公子。不知史爱卿可曾听过?”
史可法捋须而笑道:“回皇上。此四人皆是人中之杰。皆可大用!”
崇祯道:“甚好。朕已经宣这四人入宫。呆会史爱卿可得帮朕好好筛选。若是大才。朕必不屈才。”
就在此时。一宦官前来禀告:“启禀皇上。方以智等人在外求见。”
“宣。”
崇祯对史可法道:“看,一说曹操,曹操就到。不愧为历史上跑得最快之人。”后者却是呈糊涂状,跑得最快之人?崇祯却是微笑不语。
冒襄、城方以智、陈贞慧与侯方域四人鱼贯而入,来得大殿当中便跪下道:“草民跪见皇上。”
四人正在李香君处聚首,谈论的议题:是否到招贤馆应试,从而为朝廷出力。李香君却是大力支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身为读书人更应以国为重,当然要去应试为朝廷出力。
正谈得热烈,却是有宫中太监传令,让他们四人立时进宫觐见皇上。四人大吃一惊,以为犯了什么罪,以为与世子朱世椋谈晤的行刺皇上给密探所知,现在要秋后算帐。
于是,一路上战战兢兢来到朝英殿叩见皇上。
崇祯一见四人个个皆是样貌不凡,心中一喜道:“起来吧。朕闻金陵有四公子,个个皆是风流倜傥之辈,如今一见,果其不然。”
四人对望一眼,咦,似乎不是找麻烦的哦,于是齐声回道:“谢皇上夸奖!”
崇祯又道:“我大明朝正处风云变幻之际,极需人才为朕打理这江山。凡大灾必要大治,大治则需大才。朕欣闻四位乃具大才,特此招来进行一番测试。若能通过测试,必让四位一展心中所说,立下名留青史之功。不知四位可有心有胆一试?”
这一番简直如雷贯耳,震得四人耳朵嗡嗡作响。
学得文武艺卖与皇帝家。他们四人时常抱怨怀才不遇,为的就是心中所说不得皇帝所用,现今天大的机会便摆在面前,虽然需要通过面试,可这算得了什么。若是通不过面试,也不是皇帝口中所说的大才了。
于是,四人热血沸腾的朗声回答道:“草民愿意一试!”
崇祯呵呵一笑道:“好好好,我大明朝就是需要尔等热血方刚的年轻俊才替朕一扫百多年的腐朽之气。尔等只须通过三关便可。第一关,便是兵部尚书史可法的考究。史卿,接下来,便由你来把关了。”
史可法拱手道:“臣遵旨。只是不知需要考究何等内容。”
崇祯道:“卿是兵部尚书,便考究布阵打仗吧。”
“臣明了。”史可法回头看着四名才刚刚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又想起以前的自己,心道,他们的机会比自己来得要好。沉吟一阵便道:“尔等受皇上知遇之感,不管测试结果如何,当尽心做事。方不辜负皇上一片苦心!”
方以智拱手道:“皇上的心意,我等四人早已明了。无论如何,必不让皇上失望。还请尚书大人出题。”
此时,早有太监捧上四张桌子,桌子上摆着纸笔墨砚。可见,崇祯才有准备。
史可法微笑道:“既然诸位如此心急,尔等听着。当今天下共有数处战局。诸位便用‘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分析我大明当从如何取胜?”

正文 第九十一章、三道试题
 更新时间:2009…9…24 17:11:59 本章字数:3386
第九十一章、三道试题
史可法微笑道:“既然如此心急,尔等听着。当今天下共有数处战局。诸位便用‘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分析我大明当从如何取胜?”
方以智四人一听,当即搜肠刮般去思考对策。
史可法微捋胡须,他们四人皆是聪明之辈,所学又博,时常更是聚拢一起议事论政,对最近的大事和天下大局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论兵法,论知微而著,只怕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不过,崇祯却是很期待的看着正在边想边挥笔而写的四人,若是此四人当真如传言般有才,倒可真要将他们放入军中或是朝廷历练一番,以待整治天下。大乱之后必要大治,若无够的人手,若无妥当的政策,大治则无从谈起。
崇祯在这个月以来,所下的政令,针对性的作出一些缓解矛盾的对策,同时,也在制定五年计划、十年方针。俟得崇祯将这五年计划、十年方针一拿出让满朝百官讨论之时,竟然得到全体一致的同意。百官开始真实感觉到崇祯确是一位中兴名君,于是良好效应之下,崇祯所下的政令皆得到百官积极推行。令崇祯感叹道,若是在京师推行这些策略,只怕会给全盘否决。
过得小半个时辰,侯方域当先放笔恭声道:“禀皇上,草民侯方域已经完成试题,请检阅。”
崇祯微笑道:“哦,想不到竟是如此快捷。呈上来。”
当下,一名小太监便从侯方域手中接过宣纸,便要呈给崇祯,而后者却道:“史卿乃是主考此题之人,当先观。”
史可法一接过宣纸,入目便是一手整齐美目的楷体小字,不由轻声叫道:“侯小哥写得一手好字啊!”
侯方域面上一喜道:“多谢史大人称赞!”
史可法又仔细地将侯方域所写看了一遍后赞道:“兵以粮以器为基。兵为水。则粮草、武器设备高为地势。将须顺势而导。若对流寇李自自。则须稳固后方。逐步蚕食。当水满之时。当全力出击。当势如洪水。一扫其根基。断其生存之地。嗯。这断所写其妙。皇上请观之。”
“不用了。当得兵部尚书之赞。须为不易。朕宣布。侯方域通过第一关测试。”崇祯笑吟吟地道。所道之内容让侯方域脸现惊喜。“不过。”崇祯又道。“纸上得来终觉浅。若是为任一方或统率一军。须纳谏言。须谨慎。”
侯方域当即跪下道:“谢皇上金言。草民必定谨记。”
此时。冒襄、方以智、陈贞慧等三人皆业已停笔。
崇祯道:“皆呈上来给史卿检阅。”
看了看三份答案。史可法笑着道:“恭喜皇上。余下三份所作之答案皆是精妙。字也写得铁划银钩。皆是人才!”
崇祯早知金陵四公子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复社非是一般之人,退一步来说,就算是此四人不学无术也不能让他们再呆在复社当中,凡是结党成派者,必会给人以乘,若是给人怂恿当作攻击炮灰,不但使得民心大失更是失去众多可用之才。这才有崇祯破格出题测试四人。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是吗?
崇祯微笑道:“既然是测试比赛,当有名次之分。不知史卿可分得出高下?”
史可法微一沉吟道:“回皇上,以臣之见。若论实用,侯方域当为第一,陈贞慧第二,方以智第三,冒襄最末。皇上请看,‘水终为地势所限,兵亦受地域所限,北兵强壮擅骑,南兵却擅水战与山战。对上满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