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思太多,萧悟一个劲的看着自己的妹妹,竟是也没能吭声。
李倓一直同萧燕绥走在一起,因为她说话的声音很轻,所以始终微微低头望着她侧耳倾听。还是在陡然间察觉到了一阵死死盯着自己的目光后,李倓才下意识的抬起头来,入眼便是萧悟和张岱站在灯笼之下,被热闹喜庆的烛火映照得满是震惊的两张面孔。
短暂的对视后,李倓并未被盯得下意识的松开手,反而是忍不住的稍稍握紧了些,他轻轻的摇了摇萧燕绥的手,温声提醒她道:“前面。”
“啊?”正同李倓说自己在老家养大的小猎犬事情的萧燕绥这才抬起头来,看见萧悟如同雷劈了的模样,顿了一下,这才后知后觉的松开了李倓温暖的手,直接就笑着迎了上去,“哥!还有九郎,我刚刚还没在宁亲公主那里看到你!”
李倓稍候了一步,便也从善如流的跟在了她的身侧。
“嗯……我适才带着十四娘出去了一会儿。”张岱不再继续瞪大着眼睛,反而是意味深长的看了表哥李倓一眼,这才笑着回答道。
李倓就站在那里,同样也是微微含笑的模样,对于张岱那微妙的眼神,却是态度颇为平静,不置可否。
事关自己的亲妹妹,萧悟可就远远比不上张岱的冷静了,他直接把萧燕绥拉到了自己身边,状甚不经意的便卡在了萧燕绥和来谈两人的中间,口中还道:“我正要去找你呢!”
李倓只是含笑望着,等到萧悟和张岱的话音落下,方才开口道:“我们先进殿里去吧,外面夜里的风有些冷了。”
“……”萧悟还拉着自家妹妹的衣袖,自然也摸到了被风吹得微微发凉的衣衫丝帛。
毕竟是在皇宫之中参加宫宴,萧燕绥就算平时再怎么随性,今日也不会继续披散着个马尾就来了,而是难得的任由裴氏让婢女把一头青丝梳个好看的式样,漆黑如鸦羽的发间点缀着些许珠玉宝石的漂亮簪子,还有额间精致小巧的描金花钿,便是在夜色中,都在熠熠生辉、闪闪发亮。
进了殿中,几个年轻人随便寻了个地方坐下,萧燕绥飞快的打量了一圈,朝着李倓的方向倾了倾,微微有些诧异的压低声音道:“万安公主不在?”
李倓也自然而然的稍稍朝着她的方向靠过来,低下头来,放轻嗓音,言语间却颇为果断的否认道:“兴许是在别处还没过来吧!今日乃是圣人的中秋宫宴,她便是在道观中祈福,也不会不出现的。”
萧燕绥微微点了点头,“嗯。”
他们两人的窃窃私语,落在旁人眼中,自然心中又是一番计较。只不过,因为萧嵩已经致仕,盯着这一点的有心之人,自然也就变得少之又少了。
倒是萧悟,忍不住的盯着还在同妹妹低声说话的李倓,脸上的表情几乎都绷紧了。
第137章
萧悟的脸色不对; 李倓自然从一开始便注意到了。不过,他却只是不经意间看了萧悟两眼; 温和的笑了笑; 却什么也不说。
至于萧燕绥,则是在转头的时候,一看见萧悟那脸上扭曲得厉害的表情; 便微微睁大了眼睛,反正他们兄妹俩也是从小闹大的,从来不生分,见状直接就伸手戳了一下,还问了一句:“你怎么了?”
“……”趁着自家妹妹没注意的时候; 萧悟恨恨的等了李倓一眼,偏偏; 对于萧燕绥的疑问; 他还不直接说,只是含糊其辞的摇了摇头,“没事。”
一边是自小的好朋友和玩伴,一边是亲表哥; 张岱只好两不相帮,全当没看见了。
而萧燕绥则是压根就没想到; 就当着她的面; 萧悟和李倓两个人,居然还能这么你来我往的,看到如今万安公主不在殿里; 她也就歇了心思,只是安安静静、旁若无人的坐在那里,再加上刚刚外面夜里有些冷,便随便喝了些热茶,带着轻微苦涩香气的热茶顺着咽喉一直到胃里,暖融融的,倒是瞬间整个人的心里都觉得熨帖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已经越见老态的玄宗终于亲自携着雍容妩媚、风华绮丽的杨贵妃走了进来,几乎是霎时间,萧燕绥便抬起头,一眼不眨的望了过去。
——此前,萧燕绥倒是已经见过了寿王妃,不过,对于如今的杨贵妃,想起这位头上还顶着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名号,萧燕绥便忍不住想要再观赏一番。
倒是有些可惜,今日的宫宴里,玉真公主似乎没有再把诗仙李白给带进来了……
而在玄宗和杨贵妃的身后,除了从来在玄宗身边侍候、除了奉命外出做事以外几乎是形影不离的高力士,另一个人身着华丽宫装的女子,竟是万安公主。
原本还在欣赏杨贵妃雍容之态的萧燕绥刚巧便河万安公主的视线对上了。
萧燕绥瞬间打起了精神,同时也在心中暗暗戒备起来。
万安公主竟然是从玄宗一道儿进来的,也就是说,她刚刚应该也在玄宗处,身为兴庆宫中最为受宠的公主之一,倒是真名不虚传了……
萧燕绥收回目光的时候,万安公主当然也一眼便在人群中瞧见了她。
只不过,如今这种玄宗都在场的大庭广众之下,饶是万安公主,也不敢在这个时候突然变了脸色朝着萧燕绥发难。
看见萧燕绥之后,万安公主自然也瞥见了和萧燕绥坐在一起的萧悟、东宫李倓、燕国公府张岱几人。
三个年轻的小郎君都是差不多的年龄,虽然出身各有不同,总归却离不开皇亲国戚、世家豪门这些,萧燕绥和他们三人凑在一起,关系显然十分亲近。
万安公主的脸上还带着笑,手里的指甲却是直接掐进了掌心里,那种皮肉破裂出血的钝痛,让她整个人猛地一震,瞬间便强压下心底的暴虐和戾气,继续稳稳的跟随在玄宗身边,等到玄宗和杨贵妃纷纷落座之后,才在近旁几乎同太子李亨挨在一起的一个位置坐下。
高力士微垂的目光顺着万安公主一直望向了萧燕绥,看到正和萧燕绥凑在一起低声说话的李倓的时候,似乎停了一瞬,却很快便又收了回去,仿若什么都不曾察觉一般。
“万安公主来了。”萧燕绥小声说道。
一听她说话,李倓自然便侧过头凑了过来,微微颔首之后,也低声回答道:“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之前,万安公主身上出了些事情,闹出好些流言蜚语……后来,她便直接住进了道观中,不过,当初的风声早就没了,看现在的样子,也不知道,圣人是否会再让她回宫中居住……”
都那么多年前的事情了,李倓居然也有所耳闻,他大概是觉得,这件事说给萧燕绥有些不太合适,便有意含糊其辞的略过了。
萧燕绥刚刚听到的时候,还稍稍愣了一下,不过,片刻之后,便瞬间回过神来,说起来,当初万安公主的那件事,还和她有点关联,只不过,这件事就没必要再告诉李倓了……
萧燕绥和李倓说话的声音虽然很轻,不过,萧悟和张岱都和他们挨着坐在一起,尤其是萧悟,这半天功夫了,眼睛就没从自家妹妹和李倓身上移开过,这会儿看见两人又凑到一起说悄悄话了,便忍不住的一个劲的往上瞄,恨不得把耳朵贴过去仔细听个清楚。
旁边除了萧悟和张岱,毕竟不远处也还有其他的人,所以,萧燕绥和李倓这会儿说话的内容都有所保留,也就毫不在意萧悟听到了多少的问题了。
倒是张岱,听见他们两人竟然在讨论万安公主之后,忍不住好奇的往玄宗身边看了一眼,没看出什么特别奇怪的地方,便很快收回了视线。
另一边,不管是和几个关系不错的夫人坐在一起的裴氏,还是正同杜二郎、赵君卓坐在另一处安静角落里的萧恒,目光都忍不住的往自家小姑娘的身上飘了过去。
萧悟没什么可说的,这是自家人,张岱也没什么可说的,宁青公主的亲儿子、燕国公府上的小郎君,而且从小就和萧家兄妹玩到了一块,也没什么可说的,唯独多出来了一个李倓,东宫出身,乃是太子第三子,偏偏又丝毫不受太子李亨的重视。
如今,他却如此顺理成章的同萧燕绥坐在了一处,即便他是宁亲公主的亲侄子,却依然显得尤为突兀……
萧恒看见这幅场景之后,忍不住又想起了当年萧燕绥似乎就和李倓有些交情的样子,明明两个人都没怎么相处过,一时之间,萧恒的心情尤为复杂难言,眼睛都半天没眨一下。
看看萧恒,再顺着他的视线方向看见萧燕绥,杜二郎不由得挑了挑眉。
再一转头,发现自己的好友赵君卓竟然也是差不多的表情,杜二郎的心里突然就有些无言以对了。
——萧恒好歹是萧六娘的亲兄长,赵君卓科举之前都不曾来过长安城,他这是凑的哪门子热闹,而且,看那眼神微微颤动的模样,竟似比萧恒还更投入些……
随后的宫宴中,有能歌善舞者,借着酒兴,便纷纷一展身手。唐朝本就崇尚这些,这些平日里位高权重的大臣们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包袱,等到他们站在大殿中央的时候,原本那些乐师舞姬反倒被挤到了边边角角的地方,丝竹管乐倒是并不曾停下。
中秋宫宴之中的座次划分其实并不算太过严格,其他人基本上也就是根据身份高低、亲疏远近不同,大致划分了一下,唯独玄宗和杨贵妃高高就座,而在他们两人的近处,则是几位宠臣和太子李亨、以及似乎有些突然的挤进来的万安公主。
萧燕绥和万安公主的目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互相碰撞了几次,只不过,这会儿双方倒是都默契十足的互相移开了视线。
万安公主的心中恨急,却碍于自己现在所出的位置,完全不能发泄出来。
萧燕绥的目光,却是在逐一打量着玄宗身边的那些人。
杨贵妃自不用说了,太子李亨此前她也见过,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的心情似乎不错,丝毫不见几年前时常的强颜欢笑之感。
至于李林甫,她也还记得,早年和萧嵩不和,只不过好歹没互相使绊子到明面上来。
李林甫的脸上是一把半长的鬓髯,是时下官员常见的胡子类型,不过,让萧燕绥来说,却是远不及自家祖父那一把颇为飘逸雪白的美髯了,而且,李林甫脸上的表情太过整肃,和今日宫宴上的轻松热闹比较,似乎就显得略微有些阴沉了——明明在萧嵩的言语中,这人其实是个颇为功于心计、善于奉承、且得玄宗宠信的权臣……
而在李林甫的下手就坐的,却是一个看起来面容粗犷、颇为陌生的胖子。
萧燕绥愣了一下,盯着对方明显比旁人更加高大、肥沃的体型,以及那张颧骨、眉骨高耸、带着些异域胡人特色的面孔,心中蓦地便有了一个猜测。
她忍不住轻轻的拉了一下李倓的衣袖,低声问道:“那人是谁?”
李倓只消瞥了一眼,便立时轻声回答道:“范阳、平卢、河东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
心中的猜测落地,萧燕绥的眼神甚至都有一瞬间的变化。
比起颇具传奇色彩的杨贵妃、还有莫名其妙的万安公主,真正置身于如今依旧歌舞升平的唐朝天宝年间的时候,安禄山这个名字,才是真的振聋发聩。
相较于烽火狼烟四起、山河破碎、百姓流离,那些也曾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一笔的秾丽美人,便显得如此苍白。
大殿中央歌舞俱佳的大臣们已经换了一茬,极擅阿谀奉承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