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称心和太子的感情,李泰也没有想太多,不过全都记在心里,等到他再长大一点,就能回想起今日发生的事情,有多么的荒唐,并且可以成为利用的把柄。
袁紫烟回去后将萧瑀的事告知了李世民,同时盛赞萧瑀的忠义,李世民自然是高兴万分,萧瑀大才,就是脾气臭,这都四进宫了,应该懂得收敛。
而袁紫烟也听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武士彟因为李渊这个旧友的去世,日夜啼哭,哀伤不已,最终竟然导致旧疾复发,一病不起,前些日子也跟着高祖去了。
第三八三章 不可取代
李世民看到袁紫烟不说话,便追问缘由。袁紫烟便将那本奏折给李世民看,李世民说道:“紫烟,你定然是牵挂武媚那孩子吧?”
“是啊,宝莱的两个哥哥不是同一母亲所生,她的母亲性子又软弱,肯定会受人欺负,我确实挺心疼这个孩子的。”袁紫烟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
“既然是这样,不如就将她再度接进宫。雨竹走了,正好也可让她照顾你。”李世民体贴的说道。
“话虽如此,但是女孩子终归要嫁人的,我已经耽误了雨竹,就不想再误了宝莱。”袁紫烟黯然道。
“这也不难,到时候你替她在长安寻一门亲事,皇子亦可,只要是离你近就行。”
说到这里,袁紫烟突然想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武媚可是李世民的老婆啊,试探的问道:“世民,你觉得宝莱怎样?”
“不可多得的奇女子,知书达理,懂进退,少年老成,又在高祖生前调教过些日子,指定错不了。”李世民信心满满的说道。
“那么你有没有,那个意思?”
李世民一怔,随即摆手道:“国事繁忙,世事无常,朕也近不惑之年,如此年轻女子,也当有美好年华等着她们。”
“世民,你真的这样想的吗?”袁紫烟有些动容的问道。
“呵呵,紫烟,你今天这么了,怎么老是拿一个孩子说事儿。朕知你在乎武媚,不如这样,给承乾做个侧妃,亦或者是恪儿和泰儿之妃。说起来,武媚与治儿感情最好。只不过年纪相差数岁,只怕是女子衰老更快,日后遭治儿冷落。”
李世民说的头头是道,让袁紫烟感动他家长作风的同时,也有些迷茫,是不是自己穿越而来已经悄然改变了历史?武媚不会嫁给李世民,而是直接嫁给哪位皇子?
天啊。如果是那样。世界上便没有一位威风八方的女皇。
可是,如果真的让武媚嫁给李世民,她就要白白流失十几年的青春。直到快三十岁才能迎来自己的转变,经历坎坷无数。
究竟是该何去何从,袁紫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最后如何走出太极宫都记不清楚。
殊不知。历史的大格局怎会被一个袁紫烟轻易改变,该发生的终归要发生。该承受的也一件不会少。
长孙皇后与病魔苦苦抗争了一年多之后,终于大限将至。李世民露出从未有过的惊慌,亲自礼佛布施,还下令修复天下近四百处名胜古寺为皇后增福添寿。
长孙皇后一生生育七个孩子。然而等她即将离开人世之时,却发现自己最为不舍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丈夫。
泪水不停冲刷长孙皇后每天都必须修饰的妆容。含着泪再叫一声情郎,昭陵之中。臣妾先走一步。李世民哽咽答复,皇后莫怕,朕不忘结发之情,信守承诺,永不再立后位。
所有人都以为皇后最后的时光一定会留给李世民,但是她却跟丈夫郑重道别之后,要求李世民离开,想要见见国师。
李世民当然要求在场作陪,长孙皇后却说这是女人家之间的小秘密,李世民无奈,只能走出立正殿,同时宣袁紫烟入内。
袁紫烟波澜无惊的走进大殿,来到长孙皇后的病床之前。长孙皇后微微闭着眼睛,幽然问道:“紫烟,你可知本宫为何不留陛下?”
“皇后心中有万般不舍,却依然想要把最美好的回忆留给自己的丈夫。”
袁紫烟一语中的,长孙皇后泪如泉涌,生前留恋愈多,死时挣扎越多,难免姿容狰狞,亦或是瞪眼张口猛喘,她确实不想心爱之人看到自己的丑态。
“紫烟,这后廷女子加起来,也都不如你聪慧。”
“皇后,这天下女子加起来,也不如你贤德。”袁紫烟轻声说着,然后握住了长孙皇后的手。
长孙皇后缓缓睁开眼睛,含泪看着袁紫烟,“可惜你我针锋相对,临行之时,本宫却不知是对是错。紫烟,本宫有一事相问,时日无多,尽可如实相告。”
“皇后,不要说一件两件,将你心中的疑惑全都说出来吧,紫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会篡夺陛下的江山吗?”
“不会。”
袁紫烟答得很干脆,长孙皇后却不敢相信,怔怔问道:“那你留在陛下身边,在这宫中又是图何?”
“见证一个历史的辉煌,这是未来世界里,其他人都没有的机遇,我很幸运。”
长孙皇后更觉意外,但从袁紫烟的表情来看,她没有欺瞒自己的必要。
“紫烟,你真的爱护本宫的孩儿们吗?”
“比不上你,但是比起宫外其他的孩子,他们都是我的至爱。”袁紫烟轻声说道。
长孙皇后嗖然泪落,“你会陷害他们吗?”
“不会。”袁紫烟微微叹口气,诚恳的说道:“但我会像你保证,我会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般照顾他们,不管发生何事,我都会让他们安然度过一生,让你的子嗣后代繁衍昌盛。”
“紫烟……”长孙皇后十分动容,想要说些感动的话,却自觉气力不足,容不得太多废话,又说道:“承乾残疾,其余几位皇子出类拔萃,只恐再有玄武兵变之事发生,到时可是紫烟可以控制的?”
“控制兵变的不是兄弟,而是父亲。”袁紫烟幽幽说道:“玄武兵变,世民深感困扰,至今不知,是高祖亲手射杀建成。”
“什么?”
诧异万分的长孙皇后竟然撑起了一只胳膊,颤声问道:“你如何得知,为何不肯告知世民?”
“高祖抑郁而终,亦是为了此事,不告诉世民,是高祖想要世民记住弑兄杀弟之耻,奋发图强,开创盛世!”
原来如此!长孙皇后眼中的泪水停止了,气色竟然开始变得红润,苦笑一声,“难怪高祖将此事叮嘱你,紫烟,你好狠的心肠,眼睁睁看着世民受此折磨。若换做,是我,绝,不忍,世民,为梦魇,困扰……”
长孙皇后说完,重新躺倒在床上,微微呼出一口气,再也不动了。一脸释然,安静祥和,像是睡着了一般,没有半点遗憾和不安。
“皇后,安息。”
袁紫烟起身,郑重三鞠躬,然后面色凝重的走出了大殿。众人都在外面等着,包括所有妃嫔和皇子公主们,一看袁紫烟走出来,全都将目光锁定在她的身上。
“长孙皇后,殡天了!”袁紫烟高声说道,立刻哭声震天,承乾兄弟姐妹哭喊着奔了进去,李世民脸色铁青,几乎昏厥,坐在一旁一声不吭。
贞观十年六月,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逝,终年三十六岁,葬于昭陵,谥号文德皇后。
文德皇后在其最灿烂的年岁去世,如愿以偿留给了人们最美好的回忆,几乎所有人都感怀皇后的恩德。嫔妃们哭得死去活来,皇子公主们伤心不已,大臣们也都黯然落泪,当初很多人都受过皇后的恩惠,皇后以德服人,通常都会劝说陛下饶恕他们的小过错。
不过,再多的伤感都会被时日冲淡的,等到皇后出殡当天,很多人都只是习惯性的哭泣,没有几个发自内心的。
“母后,我要找母后!”李治却突然挣脱随从,奔向皇后的灵柩,小手拍打个不停,哭喊道:“母后,治儿再也不惹母后生气,好好吃饭,好好锻炼,好好读书,母后,你醒过来吧!”
童言无忌,李治的痛彻心扉感染了在场所有人,哭声震天。李世民更是苍老了许多,结发之恩,不可取代,一与之齐,终生不改。
丧礼过后,李世民将几个未成年的皇子公主全都接到自己身边抚养。后廷嫔妃自然是不停的献殷勤,以为是等到了晋升的机会,但是皇后之位没有一个人等到,直到李世民去世,一直都是空缺的。
“陛下,后位空缺,与后廷不利,人心不稳,恐有生变。还望陛下早日择选贤德之人,册立新后。”魏征进言道,其余大臣也纷纷附和。
“皇后尸骨未寒,你们就要在此吵嚷立后。魏征,昔日你冲撞陛下,皇后盛装大礼参拜陛下,为你说情,怎么人走茶凉,变得如此世故起来?”长孙无忌气得全身发颤。
“长孙大人,魏大人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不过立不立后,那是陛下说了算,大家只是提个参考意见,何必这么较真呢?”袁紫烟皱眉说道。
“皇后为何在见了你之后不久便殡天?”长孙无忌有些情绪失控,指控道:“昔日皇后生产,你为其使用禁药,调养之际,更是拿出偏方异药,皇后身体向来康健,自从有你出现之后便每况愈下!”
“陛下,臣请求彻查袁紫烟,为皇后做主!”长孙无忌说完又给李世民不停磕头。
“长孙大人,皇后已经走了。我袁紫烟做事问心无愧,天地可鉴,何必再去惊扰皇后安宁呢?”袁紫烟冷声说道:“公道自在人心,御医院每次诊断都有明确标示,大人若是不放心,自可前去翻阅。”
第三八四章 寒酸度日
“都不要再吵了!”李世民不悦的呵斥一句。
长孙无忌慌忙跪下来,哽咽道:“陛下,臣总觉皇后去的突然,难以承受。”
“辅机,照你之言,难不成以为朕袒护国师,谋害皇后不成?!”李世民大怒,猛然起身,手指长孙无忌,恼怒的说道:“皇后大丧,朕心之痛,无人体会。你身为朝中重臣,不思安定人心,却在此胡言乱语,诬陷国师,污蔑君王,该当何罪?”
长孙无忌一个激灵,冷汗唰的一下就冒出来,不停的磕头:“臣一时糊涂,罪该万死!”
“念你对皇后一片真情,此事作罢,若有再犯,决不轻饶!”李世民哼声道。
“是,是!”
长孙无忌连忙爬起来退到一旁,却是不停的擦汗,冲动是魔鬼,差点又被袁紫烟绕进去。
等李世民消了消气,又开口说道:“眼下官署混作一体,效率低下,朕认为省、台、寺、监等重要官署都可以集与一处。”
大臣们多是点头附和,没有几个提出异议的。说到底就是把以宰相为首的政府机构都集中在一起,综合当时的情况,以及皇宫内部的分布状况,最终都集中在南部,被称作是南衙。
中央集权自然是好事,也有利于当时李世民掌管朝政,但是凡事都有利弊,此举也会后来的斗争埋下了伏笔。首先是重臣们聚集在一起,强强联盟,互相沟通更为便利,分帮结派相对隐蔽快速。
另外一点,有了南衙,自然就出现了个北司与之呼应,其实是以宫中的宦官为主,做些朝臣不屑一顾的服侍人的工作。当时唐朝的内侍省机构并不复杂,主要就是伺候皇帝以及各宫的主子们,工作单一。
但是天平倾斜。宦官干政,最终在唐末的时候引发了冲突,导致南衙北司之争。当然,与咱们的主题无关。当做是简单了解下,言归正传。
长孙皇后虽然病逝,但是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