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闺玉记-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坚笑道,“那是圣上龙泽相佑,边关将士奋勇杀敌,才令我大燕太平。”

    张道政本想将话往石坚功劳上说,明是称赞,却更有深意,未想石坚将话轻描淡写,推到圣上,边关将士身上,不敢居功。

    “正是,正是。”

    二人相视一笑,张道政又道,“大燕太平,连今年参加科举的士子比往届多了许多,不知侯爷府上可有收到拜贴?”

    石坚道,“本侯乃武将,大人若说是武举,本侯想恐会收到拜贴。”

    “侯爷真会开玩笑。”张道政一笑而过。

    二人来到殿外,“侯爷请。”

    “大人请。”

    最后还是张道政先行而入。

    张道政为内阁大学士,职位在六部之上,便是石坚有着爵位,也懂得谦虚礼让。

    一时间,大殿内侯着众多文武百官,有着各自的小团体,三三两两的小声说着话。

    石坚见张道政去了一处,有两个官员笑着迎了上来,相互作辑,见户部尚书在一旁,他正要过去,又见明之杭走了进来。

    二人各自一礼,说了一些客套话。

    “科举在即,不知明大人可有看中的人选?”

    明之杭如今是国子监祭酒。

    明之杭着摸着这一句话,片刻道,“国子监学子人才皆备。”

    石坚笑了笑,“是呀,本侯听闻前些日,朝堂官员流放的流放,撒职的撒职,明大人此番可要好好为我大燕甄选人才以补空缺。”

    “这是本官之职。”明之杭一本正经。

    石坚瞟他一眼,又“咦”了一声,“可惜,可惜。”

    明之杭好奇,“敢问侯爷可惜什么?”

    “那些追随杨阁老的人为什么一夜之间皆失呢?偏偏留有明大人还在朝上?”

    明之杭听言一惊,猛的看向石坚,石坚目光灼灼,明之杭只觉心跳如鼓。

    正在这时,太监传话,“皇上驾到。”

    众人赶紧各入其位,静侯。

    一身明黄的燕中宗走上大殿,一掠衣摆高坐龙椅。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皆下跪,三呼万岁,响彻承乾殿。

    “平身。”

    “谢万岁。”

    “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中宗左侧正是一身红袍的刘景,他一甩抚尘,声音尖锐。

    “臣有本奏。”

    堂下,一官员持笏出例,众人看去,此人乃户部李大人。

    “臣叩请圣上执行先王临终所提,撤销提督军营的监枪太监和各城门监局的命令。”

    言毕,惊起众臣一片议论。

    中宗大为惊讶,惊讶之余脸色极为难看。

    “李大人,联己继位数年,你今日来与朕谈起先王之令,是何意?”

    李大人回答道,“臣并非今日才谈起,杨阁老在时,也曾提过此令,臣早有上本,只是迟迟未给答复。”说完便低下了头,低头之际,瞟了一眼刘景。

    刘景端着身子,一片傲然。

    中宗恼,“李大人的意思是指责联这么多年来未尊行先王之令了?”

    “臣,不敢。”李大人慌忙跪下。

    “朕看你是胆子大得很呢。”中宗一拍龙把,众人皆喏喏。

    “朕未复便是己复,退下。”

    “皇上?”

    “退下。”中宗厉声呵斥,李大人只得起身退入行例。

    石坚一旁观看,面无表情。

    “今日朝会,联只说一事,便是太后的寿辰,礼部。”

    “臣在。”礼部尚书赶紧出例。

    “太后大寿,联要办得隆重,太后在先王时吃了不少苦,朕贵为国君要尽之孝道,朕不仅要大赦天下,还在举行花灯,因太后喜欢热闹,朕将带领着太后亲游,京兆尹,此事,你也要做好安排。”

    “臣尊令。”京兆尹李大人出例。

    中宗点了点头,“工部!”

    这时工部尚书出例,“臣在。”

    “你递的折子联看了,朕准你所奏,今年玉琢大赛,便以庆贺太后寿辰为主,由太后来决定前三甲。”

    “臣尊令。”

    “好了,朕要去给太后请安,诸卿有事可上折子。”

    言毕,便己起身,刘景赶紧扶上。

    “圣上,臣还有奏。”

    这时,明之杭出例,中宗见了有些不耐烦了,但也按耐住,毕竟明之杭曾是他的老师,于是笑道,“明大人,你还有什么事?”

    “臣所说之事,是关于科举的。”

    中宗哦了一声,“一切照往常办即可。”言毕,不再理会。

    “退朝。”

    中宗退出大殿。

    “恭送皇上。”

    众人再跪。

    如此,一场朝会,也就短短一盏茶的时间。

    众人皆退,石坚起身笑了笑。

    “侯爷。”这时,京兆尹李大人迎了上来。

    石坚赶紧一礼,态度极为友好。却说二人什么关系?石坚的妹妹正是嫁给了李家公子。

    “圣上早朝总是这么来去匆匆吗?”石坚笑问。

    京兆尹四下看了看,小声说来,“以往倒也不是,圣上最关心的是边关不安,如今边关无事,在圣上眼里一切都不是大事了。”

    “哦。”石坚了解,又听京兆尹道,“所以圣上才如此看重侯爷,以后下官还望侯爷在圣上面前多美言几句呢。”

    石坚呵呵一笑,“好说好说,小妹性子不好,在大人府上,还望大人多担待包涵些。”

    “阿敏贤惠懂事,犬子能娶到阿敏,这才是下官一家的福气。”

    石坚但笑不语,怎能不知,当初京兆尹是如何反对这门亲事,若不是他家公子对阿敏一往情深,阿敏也是进不了他李家的门。

    “侯爷有空可到鄙府一坐?”

    “咱两家是亲家,以后定要多走动走动。”

    二人相视一笑,相携而出。

    出了承乾门,石坚与京兆尹拜别,杨剑走了上来。

    “侯爷,找到玉小姐的踪迹了。”

    “这次你到是办得快。”

    “清晨,属下本要去工部制玉局打听,却收到玉清的消息,原来玉清收到吴家的来信,玉小姐真的在吴家。”

    石坚听言,轻轻一笑。

正文 第122章:功名的意义

    再说中宗回到后宫,那里去向太后请安,而是急匆匆的去看望了他新得的两只孔雀。

    是了,两只白孔雀。

    “今晨可有吃食。”

    有太监回答,“还没有”

    中宗瞪了小太监一眼,小太监赶紧跪下回答,“喂了,可它们不吃。”

    一旁的刘景笑来,“这两个小家伙最通人性,未见圣上在此,不敢进食。”

    中宗哈哈一笑,“快拿食来。”

    小太监赶紧退下取食。

    果真如此,中宗将食物洒进院子,白孔雀争先恐后的扑来。

    “奴说得没错,它们正等着圣上呢。”

    中宗高兴不己。

    这时,有太监过来,拿来一本账本,递到刘景手里,刘景翻了翻,手一挥,太监退下,刘景又凑到中宗面前,将帐本奉上。

    “圣上,这个月皇庄又赢利两万两白银。”

    “哦。”中宗听言甚是高兴,随意翻了翻,很是满意的看了刘景一眼,笑道,“还是你有法子。”

    刘景笑道,“奴早就说了,镇守太监是个肥缺,先帝时,国库吃紧,如今可是国库允盈呢。”

    中宗瞟他一眼,甚是满意,“幸得朕身边有人,能为朕解决难题。”

    “奴能为圣上办事,是奴的福气。”刘景恭敬道,“如今天下太平,圣上可以安枕无忧了。”

    中宗听言长长松了口气,拍了拍手,“先帝将皇位传给朕,可是内忧外患呀,内,朕凡事要听杨真的,外,外族时常扰边,令朕烦不可烦,如今,杨真己死,边关安稳,朕真是可以松口气了。”

    刘景又道,“杨真死了,可还有一些杨真的党人,怕是如那户部的李大人,还有明之杭”

    中宗一挥手,“朕也不想赶紧杀绝,明之杭是朕的老师,朕要顾念情份,不可动他,李大人嘛你看着办。”

    “是。”刘景躬身一礼,“这些小事,奴一定为圣上办好。”

    中宗拍拍刘景的手,不再说什么,又去逗那两只孔雀了。

    “哟,开屏了,刘景你来说,是它们好看,还是朕的后妃好看?”

    “这”刘景不好回答,远远瞧见一妃迎面走来,顿时眼珠一转,“奴觉得郑贵人好看。”

    “郑贵人?”中宗颇为意外,顺着刘景的目光果见郑贵人走来。

    “圣上,郑贵人如今怀上龙嗣,难道不是整个后宫最好看的妃子吗?”

    中宗先是一愣,随即大笑出声,“不,不,怀有龙嗣的不还有李贵人吗?联觉得还是她好看。”

    这时郑贵人己到中宗面前,“臣妾见过皇上。”

    “平身吧。”

    中宗的目光仍落在孔雀上,对郑贵人态度不热不冷。

    郑贵人起身先看了刘景一眼,笑道,“皇上今儿怎么这么高兴,臣妾老远就听到皇上的笑声。”

    “哦。”中宗随口一言,“见到它们,朕自然高兴了。”

    被如此敷衍,郑贵人脸上有些尴尬,还是刘景出来打圆场,“贵人如今身子重,还来为皇上送汤?”

    郑贵人立即让身后宫女将汤呈上,“近日天气干燥,臣妾特意为皇上准备的。”

    “贵人有心了。”

    中宗没有接,也没有拒绝,刘景令小太监将汤收下。

    郑贵人见中宗几乎没看她一眼,只得无趣而退。

    片刻,刘景也借口出来,见郑贵人站在回廊下,他笑吟吟的走上前去,“郑贵人还在?”

    “刘公公安好。”郑贵人笑着朝刘景一礼,刘景受宠若惊,“贵人折杀老奴了,老奴担当不起。”

    郑贵人笑道,“刘公公担不起还有谁担得起呢?”说完抿嘴一笑,见四下无人,从袖中拿出几张银票来,“都说太后生辰将至,刘公公何尝不是,这是本宫的一点小心意,望刘公公笑纳。”顿了顿,“唉,本宫位份低,所得赏赐有限,还望刘公公不要见笑。”

    那几张银票少说也有几千两。

    刘景自然而然的接在了手里,笑道,“贵人马上要诞下龙子,贵人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郑贵人摇了摇头,“适才皇上对本宫的态度刘公公也是瞧见了,本宫不知皇上是如何想的?”

    刘景笑道,“宫里除了贵人有孕,可还有一人,皇上诸事繁忙,怕是有点顾不过来了。”

    经一提点,郑贵人何等聪明,便也知道了几分,“原来如此本宫谢过公公。”言毕又朝刘景一礼,方才离去。

    刘景看着郑贵人的背影哼哼一笑。

    “干爹,郑贵人倒是知趣得很呀,可比那李贵人懂事多了。”一旁刘景的跟班董川说来。

    刘景看了看手上的银票,“两位贵人都是聪明人,李贵人将聪明用在皇后身上,而郑贵人嘛”

    “李贵人瞧不起咱们,郑贵人可是不同,但是,李贵人投靠了皇后,郑贵人想要对付她怕是不易。”董川道。

    刘景想了想不以为然,也未多说什么,将银票赛到董川手里,“拿出买酒喝。”

    董川高兴不己,一个劲的点头哈腰,“谢干爹,谢干爹。”

    区区几千两银子,刘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