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娇相-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就见着老夫人的脸色不是很好,怕是担心老太爷出事吧。

    后来外面乱起来的时候,苏家的车夫回来说叛军攻进了公主府,里面喊杀声,哀嚎声震耳欲聋。也不见了老太爷的踪影,苏老夫人差点没吓得昏厥过去,好不容易缓过劲来,又听到老太爷跟着将军们冲到宫里护驾去了。

    他们自然更是坐不住了,让苏云君和苏子衿先回各自院子,苏广涛和华氏在留香居陪着老夫人等信。

    此刻不知道得急成什么样子。

    闻言苏云君却是摇摇头:“他们晚些时候自然会知道的,现在我们去给爹娘祖母报信,总不能说是外祖家送的信吧。”

    明茶闻言想想也是,便就没在多说。

    而此刻被她们主仆念叨的老夫人,正跟华氏坐在留香居的大炕上。

    苏广涛快步走进来,老夫人立马站起身来,鞋子都顾不得穿上,上前几步。

    苏广涛连忙大步跑到老夫人身边,抓住老夫人微微颤抖的双手,扶着她在炕上坐下:“娘,您先别着急。”

    “可有你爹的消息了?”老夫人却是顾不得这些,追问道。

    闻言苏广涛点点头:“刚刚松哥儿派人悄悄的送了信过来,说爹爹没事,跟齐将军,张大人李大人正在宫里,因为救驾有功,皇上对爹爹救驾很是感动。娘,您就放心吧,这一切都是岳父和爹爹谋划好了的,有岳父谋划帮衬,爹爹不会有事的。”

 一百零四章: 外放

    听到确切的信,老夫人终于是松了口气,却还是放不下心:“那就好,那就好,只是你爹乃是一介文臣,这宫中政变刀枪无眼,也不知道可受了伤。”

    不过不管如何,知道苏岩砚平安无事,屋子里的人终归是送了一口气。

    等到半夜苏岩砚才被万公公送回来。

    万公公把苏岩砚送回来的时候,伤口已经由太医院的医正处理过了。只是还穿着晚上的衣服,此刻已经是破烂不堪脏兮兮的完全看不出原来的面貌,上面砍破的,溅了血的,还有不小心摔倒蹭了泥的,看上去却是凄惨的很。

    老夫人虽然心里做好了准备,可是一瞧见苏岩砚这般回来,还是忍不住红了眼,上去扶着苏岩砚声音都有些微颤:“老爷。”

    苏岩砚却是笑着摆摆手:“不碍事,不过是一点小伤,广涛蓁娘你们都先回去吧。”

    说完吩咐百合:“去给我弄点吃的过来,今晚就喝了一肚子酒,如今这肚子里空空如也倒是难受的慌。”

    百合当即领命下去准备。

    他为官数十载,还是头一回这般畅快,虽然说今日是有凶险,可是临阵杀敌的时候。还是将他骨子里的那股豪气给引了出来,加上中宗的态度,苏岩砚知道后面的事情基本上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了。

    苏家也算是度过危险,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苏家度过一劫怎不叫他开心。

    第二天一大早京城里就传开了,重俊太子忌惮安乐公主和武家联姻会动摇自己的位置。策划发动了政变冲进公主府,杀了武太后的侄子侄孙,还带兵冲进皇宫。好在有守门将领刘仁景和一些忠心耿耿的大臣护驾,加上华家两位年轻的将军及时赶到,否则怕是血腥味要染了整个京城。

    老百姓说的自然是有夸大其词的意思,不过却是把关键的都说出来了。

    这次政变的功臣自然就是刘仁景和苏岩砚等老臣,还有及时出现的华文松华文成。

    第二日一早中宗上朝之时,便封刘仁景为左羽林大将军,统管禁军的万骑,华文松和华文成分管飞骑和千骑。

    对所有前去救驾的官员一一加封,等到苏岩砚的时候,已经是位高权重实在没什么好加封的。宰相宗楚客提议,封苏岩砚为开府仪同三司,此乃是一品的官职。

    虽然品阶极高,却是没有实权的大臣,好将苏岩砚从宰相的位子上拉下来。眼下不能借此机会除了苏岩砚,韦皇后心中已经很是不悦,能将他从宰相位子上拉下来倒也算让她微微顺心一些。

    毕竟离开宰相的位子,就等于离开权利中心。

    而且宗楚客说,考虑到苏岩砚已经年近六十,每日上朝也确实太累,便让他每隔五日上朝。

    中宗想着苏岩砚还在朝中,做不做宰相也没什么关系,便就同意了。

    于是苏岩砚就被从原本三品的宰相,升成一品大员,却也是被架空了实权。

    好在苏岩砚心里也明白现在的局势,便恭敬的谢了恩。

    三日后,华文松和华文成带着陈重俊的尸首回京复命。

    中宗命人将陈重俊的头颅割下,在太庙以祭武三思和武崇训之死。原本事情到这个地步该是要完结了,可是这次中宗却是不想他结束,命韦温和韦祯父子严查太子政变,幕后是否有什么阴谋。

    那意思就很明确了,中宗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把事情变大将自己想除掉的人网罗进去。至于这个是中宗原本的意思,还是有人撺掇中宗如此,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短短几日时间,韦温和韦祯父子查出,重俊太子之所以敢发动政变,背后是有陈唐皇室在支持。为首的便是安国相王和镇国太平公主。

    中宗听后勃然大怒,要问罪相王和太平公主。

    顿时间朝野上下无不是大惊失色,一些陈唐皇室的老臣得了这个消息之后,联名上表。甚至说出,皇上富有四海,为何容不下这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才逼得中宗不得不放弃对相王和太平公主下手。

    不过中宗放过了相王,心里却是不想就此善罢甘休,最后把相王的几个儿子统统贬到外地任职。

    苏云君得到信的时候,正坐在屋子里练字,猛地听到寿春郡王被贬到蒲州任刺史。竟是没能握住手中的笔,顿时一大滴墨在纸上晕开,将整张字给毁了。

    “确定没有听错?”

    明茶闻言点点头:“千真万确,如今外面已经沸沸扬扬,皇上下令让各位王爷在三日内离开京城,去外地上任。”

    为什么?

    她早就提醒过他,怎么苏岩砚都洗脱了牵连,如今却是他们被网罗进去。

    苏云君想着,吩咐明茶换了一张纸,随后用自己惯用的簪花小楷写下一行字,递给明茶:“去将这封信送到寿春郡王府。”

    明茶闻言也不敢怠慢,接着信便出去。

    苏云君则是带着天华去找华氏。

    华氏此刻也得了信,见着苏云君进来,便猜测到她的来意笑着问道:“你可是要去临淄王府?”

    苏云君点点头,她本来过来就是要这么说的,现如今相王的几个儿子都被发配到外地。赵莺莺乃是临淄王妃,自然是要跟着临淄王一起去外地的,苏云君和赵莺莺乃是手帕交,她担心赵莺莺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华氏见着苏云君,便顺理成章的认为苏云君是要见赵莺莺,看着女儿知道她聪慧心思缜密,却还是忍不住叮嘱:“最近你还是不要去临淄王府上了,约莺莺出去吧,娘看城外的永安寺不错,去上个香也是可以的。”

    苏云君闻言点点头:“谢谢娘,女儿想明日便去。”

    华氏知道苏云君和赵莺莺交好,也不想女儿担心,点点头:“出门的时候多呆几个丫鬟,当心些。”

    苏云君点点头,恭敬的谢过华氏。

    等回到梨苑等了半个时辰,明茶也从外面回来,带回了一张字条。

    字条打开熟悉的字迹,笔走龙蛇写着八个字:明日巳时,不见不散。

 一百零五章: 担心本王么?

    苏云君看完让明茶将字条收入匣子中,这才吩咐天华去临淄王府送信,约赵莺莺明日下午在永安寺会面。

    第二天一大早的,苏云君便起身收拾好,去给华氏和老夫人请了安,然后带着明茶和天华上了张妈妈安排的马车,奔着永安寺去。

    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所以苏家也没派人提前去永安寺打招呼,加上是苏云君独自去,便换了一身布衣青衫,从普通百姓上山的道上去的。

    等她到永安寺门口的时候,清明已经早早的候在那了,见着苏云君忙上前躬身行礼:“奴婢见过广昌乡君。”

    苏云君闻言抬手示意她起身:“带我过去吧。”

    清明这才领着苏云君往后院的禅房走去。

    永安寺乃是陈唐京郊最大的寺院,往来香客繁多,所以备了许多禅房是供香客小憩的。因为来往的香客会在禅房休息的大多是达官显贵的家眷,故此禅房也都是相对幽静很多。

    每个禅房都带着个小院子,省的在此休息的人受到旁人的滋扰。

    陈景恒得到苏云君的书信时,便早早派人过来安排了一间雅致的禅房。

    此刻已经是炎炎夏日,永安寺坐落在京郊的山腰之上,山风凛凛,绿树成荫倒也不让人觉得热。

    苏云君跟着清明,顺着青石板铺就的小道,一路走到陈景恒休息的禅院。就见着陈景恒坐在榆钱树下,饶有兴致的摆弄手中的茶具亲自煮着茶。

    微风拂过,藕色的衣襟随风摆动,远远望去仿若一副画卷般,甚是美好。

    苏云君跟着清明,微微有些看痴了。不过也只是一瞬,她便回过神来,只因为陈景恒发现她的到来,抬头对着她嘴角微扬露出一个极为狡黠的笑容,瞬间破坏了整个画面的美感。

    发现苏云君盯着自己看,陈景恒心情似乎很是不错,相邀道:“今日难得本王有此雅兴,乡君不妨坐下来喝一杯,品品本王新得这蒙顶石花如何。”

    闻言苏云君浅笑着走过去,坐在一旁的石凳上。

    清明和子都子充都是站在门口守着,见此明茶自然也不好跟上去,站在清明身边,目光却是一直盯着苏云君,半点没敢移开。

    陈景恒看着明茶,不由对着苏云君笑了笑:“你这个婢女怎么感觉防本王跟防贼一样?”

    闻言苏云君看着陈景恒眼中的戏谑,也只是微笑着回应:“明茶向来看人比较谨慎,许是寿春郡王有哪些地方,或是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让她不放心,所以才会这般吧。”

    陈景恒没想到苏云君这么说,冷不丁的听到,竟是扑哧一声笑出了声:“有趣,真有趣,乡君果然是个妙人儿,本王没有看走眼啊。”

    陈景恒话音落,还不忘对着苏云君挑了挑眉,模样轻挑。让苏云君不由想起在公主府的话,顿时脸颊飞起一丝红云。

    却是故作镇定的看着陈景恒手中摆弄的茶具道:“寿春郡王这是要煮蒙顶石花。”

    闻言陈景恒只是看了苏云君一眼,眉眼含笑,竟是让这一院的清静雅意也失了几分颜色。

    随后自顾自的将小炉子里的木炭引燃,从水壶中倒入水至茶壶之中:“这好茶需用好水烹煮,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幸得永安寺后山有一眼泉,取其水来煮茶,虽不及天山上的雪水,却也是差不了多少的。”

    陈景恒说着将第一遍茶水虑了出来,第一遍煮茶称洗茶,是不能待客的。再添满水,等到茶过三沸,才倒入白玉瓷的茶碗中。

    茶汤碧清微黄,清澈明亮。苏云君还未端起茶碗就闻到,绿茶清香,香气馥郁,芬芳鲜嫩。

    不由端起茶碗轻啜一口,顿时茶香溢于唇齿之间,芬芳甘甜。不由感叹道:“相传高僧吴理真曾在蒙顶山上清峰种下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